禹之谟

时间:2024-04-23 11:08:03编辑:优化君

双峰县的名人

钟灵毓秀的双峰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三国蜀相蒋琬、元朝大学士冯子振、明代大理寺右评事贺宗、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晚清外交家曾纪泽、辛亥革命先驱禹之谟、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著名妇女领袖蔡畅、我国第一枚火箭研制功臣钟林、著名化学家曾昭抡,当代名人如原全国政协常委宋希濂、原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等均出生在双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双峰还是“女杰之乡”,中华“八大女杰”之称的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畅等历史名人都曾出生在双峰或婆家在双峰。 双峰县古代名人  姓名  简介  姓名简介曾国藩(清)军机大学士 游智开(清)广东巡抚 曾国荃(清)两江总督罗泽南清朝将领 曾纪泽(清)外交官、曾国藩之子刘蓉湘军将领 李续宾(清)安徽巡抚 罗泽甫湘军将领谢振定(清)史称“烧车御史”秋瑾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蒋琬三国蜀相 冯子振元朝大学士 贺宗明代大理寺右评事 禹之谟辛亥革命先驱 曾纪泽晚清外交家   双峰县近代名人  姓名  简介  姓名简介禹之谟辛亥革命先驱 蔡和森中共早期领导人 蔡畅著名妇女领袖 钟林我国第一枚火箭研制功臣 蔡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方鼎英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蔡和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钟林重工业部副部长 熊清泉湖南省委书记、书画家 曾宪植全国妇联副主席 禹奇才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秦科才 河南省副省长 秦科才河南省副省长 张信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芸田湖南省人大副主任邓起东中国工程院院士禹奇才广州大学副校长 谢和平四川大学校长 朱坚真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王继平湘潭大学副校长谢建新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 王灿芝女航空教育家 李亭植中国医科大学校长 谢和平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昭抡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耕陶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筠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苏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秉臣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匡斌开国少将贺贤书海南军区政治委员、少将胡梅汉武汉后方基地政委,少将宋希濂中将

禹之谟的生平事迹

禹之谟,1866年8月27日(农历7月18日),诞生于双峰县青树坪镇贻则堂(今繁星村)。幼年一直受私塾教育,书法文章都有过人之处。20岁时,随叔父禹骏烈去南京,在湘军部队当文书,不久担任运输粮秣事务,往来于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山东等地。此后十余年均在军中度过。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任江南转运津局德州分局派运军械委员,运输粮饷军械至辽宁等沿海战区。因功绩卓著,经刘坤一保奏,以县主簿候选。但他痛感清政府腐败,辞命不受,毅然离开军队,来到上海,研究实业,希望从发展民族工业入手来挽救祖国危亡。此后,多次在长江沿岸开发矿业,均未成功。1897年回到湖南,结识谭嗣同、唐才常及哥老会首领毕永年等维新人士,对变法维新深表同情。1900年参加唐才常自立军起义的秘密筹备工作,负责从上海运送军械至汉口。起义因事泄失败后,逃出汉口,经上海东渡日本。在东京结识了一批爱国留日青年,又接触了“革命排满”和民权思想。鉴于“空言不是救国”,他花很大力气在东京学习新兴的应用化学,又到大坂千代田工厂学习纺织工业。1902年回到祖国,开始致力创办实业,兴学育才和革命活动。1908年在湘潭设立湘利黔毛巾织造厂,次年迁往长沙。在发展近代企业同时,还积极筹建湘学会及学生自治会,被推举为湖南商会会董和教育会会长。1904年加入华兴会。 1905年加入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湖南分会负责人之一。此时全国掀起了抵制美货运动,他通过湖南商会积极推进这一运动,促成商界于1905年8月召开有4000多人参加“湖南全省绅商抵制美货禁约会”。翌年,又领导了湖南铁路废约改商办的运动。1906年夏天,为拒侮反帝、忧愤国事而献身的湖南籍留日青年陈天华和姚宏业的灵柩运回长沙。他与同盟会会员覃振、陈家鼎等人商议后,决定组织全城学生把两人遗体公葬于岳麓山,“以彰义烈”,借以扩大革命影响。5月29日,公葬仪式隆重举行,万余名师生一律穿白色制服,手执白旗、挽联,整队护送灵柩到岳麓山,且在墓地前隆重举行公祭活动。当晚长(沙)善(化)学务处总监俞浩庆指使军警拘捕了因参加埋葬竖碑而迟归的十多名学生,作为镇压报复。他闻讯后,以教育会长名义向学务处和军警当局交涉,要求释放学生,未获许可。于是组织学生密切监视素有狎邪之游嗜好的俞诰庆。果然第二天晚上,在妓院宿娼的俞诰庆被学生当场抓住,送到濂溪阁开会声讨。他主持这个集会,痛斥俞的无耻行径,并迫使其同意释放被捕学生。省会民心大快,哄动一时。此时他的一系列言行早已为清廷所注意,被清廷官吏视为“挟学界、工界、商界为重,主张民权”的为首倡乱的人物,故此处境十分危险。但他毫不畏惧,坚持斗争。6月30日,由长沙回到湘乡,参加学界反对盐捐浮收的风潮,与100多名学生代表求见知县陶福曾,建议停止盐捐浮收,并将已收钱款移作教育经费。但这次交涉没有达到目的,即返回长沙。 正在伺机构陷的清朝湖南当局,立即牵强附会地罗织了一个“哄堂塞署”的罪名,于8月10日将他逮捕入狱。被捕前,有人劝他暂避一下,但他豪迈地说:“吾辈为国家社会死,义也。各国改革,孰不流血?吾当为前驱!”被捕后,被秘密押送至常德。9月19日,又从常德转到边远城镇靖州(今靖县)。在靖州监狱,经历了种种严峻的考验,虽在严刑之下,断指割舌,体无完肤,而终不屈服,对同盟会的组织活动只字未吐。在监狱里,他留下了《告在世同胞遗书》,大声呼吁:“同胞!同胞!其善为死所,宁可牛马其身而死,甚毋奴隶其身而生!前途莽莽……我同胞其图之。困心衡虑,终必底于成也!”1907年2月6日,被绞杀于靖州,临刑前高呼:“禹之谟为救中国而死,救四万万人而死!”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根据黄兴的提议,追赠他为“陆军左将军”。 禹之谟1867年出生于双峰县青树坪镇一个破落的小商人家庭,十五岁到邵阳做学徒,因不满店主的敲诈而辞工。回家后,潜心史学,习剑练武。20岁时禹之谟“提三尺剑,挟一卷书”游历四方,广泛接触社会名流,研究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爱国忧民之心日趋强烈。中日甲午战争中,禹之谟在清军中任军营饷械转运,因功赏五品顶戴。战后去上海研习矿学,走“实业救国”道路,拟在长江沿岸开矿,未成。1899年,协助唐才常在上海筹建正气会。第二年春,又和唐才常在汉口组建自立军,计划在长江中下游举旗反清,事败,东渡日本,先后在东京千代田和大阪工业区研习纺织工艺和应用化学,追求“实业救国”。1903年,回国后利用从日本带回来的铁木混合织机,在湘潭县城设织布厂,生产毛巾,其产品质优价廉,畅销各地。1904年迁厂于长沙北门,规模逐渐扩大。禹之谟创办织布厂成功,他人纷纷仿效,湖南近代织布工厂“一时创设不少”,“湘省工业之发达,盖自此始”。光绪末年,省内豫丰昌、永和祥等四家纺织机坊,年产织染布2万多匹,而且这些厂全部集中在湘潭,此地成为晚清纺织布中心。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湘潭经济史略》一书中说:“湘潭近代棉纺织工业因近代民主革命斗士、湘乡留日学者禹之谟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湘潭县城创办湘利黔织布局而开始起步”。《湖南省志》第一卷记载:“禹之谟在1903年创立湘潭毛巾厂,是为湖南近代机织业的开端”。为培养革命人才,禹之谟在厂里办起了工业学堂,并捐钱创办湘乡驻省中学(湘乡一中前身)和邵阳驻省中学。1905年5月,一场源于上海、以抵制美货为主要内容的反美爱国运动进入高潮。上海通电全国,湖南立即响应。湖南最早投入运动的是禹之谟领导的湖南工业学堂的教职员与学生,他带领青年学生参加了在长沙召开的“湖南全省绅商抵制美货禁约会”,并劝说父兄停止买卖美货。有代表认为,禹之谟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不仅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抵制美货,也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这场抵制美货的运动中,由于禹之谟精诚爱国,敢于任事,深得各界群众的拥戴。他分别被推选为湖南商会会董、湘学会会长、湖南学生自治会总干事。1904年初,黄兴创立华兴会,禹之谟首批加入。1905年,受黄兴的委托在湖南组建同盟会湖南分会,积极组织反清斗争。1906年禹之谟被清政府逮捕,受刑不屈,第二年被绞杀于靖县东门,终年39岁。 禹之谟墓位于岳麓山麓山寺北侧,与陈天华、姚洪业墓上下毗邻。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河西岳麓山麓山寺北侧。1912年10月,自双峰迁葬于此。占地面积约29平方米。墓呈三级台阶状,长方形,平顶,长245米,宽1.45米,高0.8米。茔地及坟堆皆以花岗石铺砌。墓后立汉白玉碑三通。主碑刻“烈士禹之谟墓”六字,高1.47米,宽0.5米。左右附碑分别刻墓主禹之谟遗作《告同胞书》手迹和朱杞、颜昌尧所撰墓志铭,均高1.27米,宽0.43米。墓前有石案、石礅、拜台及护栏等设施。

覃振的生平事迹

1905年,孙中山到达日本,与黄兴会面,决定将兴中会、华兴会等组织联合起来,成立“中国同盟会” 。覃振以华兴会骨干身份参与同盟会的革命活动、成为同盟会的发起人之一 。次年,在东京参加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被选为评议员。12月,中国留日学生陈天华为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韩留日规则》投海自杀。覃振于光绪三十二年初离日返湘,与禹之谟等在长沙发动学生和各界人士3万余众,护送陈天华灵柩公葬于长沙岳麓山。覃再赴日本,人早稻田大学就读。旋返湖南,任同盟会湖南分会会长,与刘复基、林修梅等策应萍浏醴起义。起义失败后又逃亡日本。光绪三十四年,覃振受同盟会东京本部派遣,回国策划革命。刚抵长沙,即在旅邸被捕。刑庭上刑具罗列,逼覃供出同党。覃振滔滔抗辩,坚贞不屈,被判终生监禁。先后系狱长沙、桃源等地,长达4年。 1947年4月18日,覃振病逝于上海,葬于长沙岳麓山 。

宁可牛马其身而死,shen毋奴隶其心而生,到底是“慎”还是“甚”

是“甚”,即“宁可牛马其身而死,甚毋奴隶其心而生”,意为宁可身体被当成牛马般对待而被杀死,也千万不要为了求生当奴隶。“甚”在这里用来形容后面行为的重要性,与“言谈甚欢”中的“甚”是同一种用法,作为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形为的程度。“宁可牛马其身而死,甚毋奴隶其心而生”出自禹之谟的《告在世同胞遗书》:“我所最亲爱之在世同胞鉴:世局危殆,固由迂腐之旧学所致,亦非印版的科学所能挽回。故余之学界,有‘保种存国’之宗旨在焉。与若辈以摧残同种为段者,势不两立。于是有靖州监禁,不百日而金牧提讯,所提不成论理之问题,无非受人旨意,阴谋诡计,横为成见。是以所答,动遭无理之诘驳,不性置辞。且曰:‘尔辈牛马耳人,欲食则食之,有何受焉?’禹之谟正告同胞曰:身虽禁于囹圄,而志自若,躯壳死耳!我志长存。同胞!同胞!其善为死所,宁可牛马其身而死,甚毋奴隶其心而生!前途莽莽,死者已矣,生者诚可哀也。我同胞其图之,困心衡虑,终必底于成也!禹之谟四十一岁,丙午年十一月之三日。靖州狱中遗书。”

在一位善良的老人墓碑上写一句题字,满意答案必有重谢!

不经意间,天空逝去一片云彩,不经意间,人间坠落一颗繁星。谁知道,那一片洁白的云彩在天空仅仅是一番修饰吗?谁知道,那一颗繁星究竟为了什么而坠落?虽然云彩在天空停留的短暂,但是天空却留下了她的身影,虽然繁星总有坠落的时候,但是曾经她光辉的闪耀。一片云彩总会有属于她的天空,一颗繁星总会有属于她的思念。记住她的善良,记住她的纯洁,记住她能给你带来的一切一切。 如果此文不行,就算是我为了怀念你姥姥写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题词

碑的正面(北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于碑心;背面(南面)是周恩来同志书写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求战国无双人物的生平简介

日本战国
日本战国简史
日本战国历史可与中国战国相比拟.各地大名林立,为争夺霸权攻伐不休.而且也是′无义战′. 其间人名地名繁多,大战小战难以数计.不过,从地区划分讲也许更 容易了解其中形势.
现在的日本可分为四部分: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九州,四国,本州和 北海道.战国时的九州,四国与现在所称相差不大.北海道则因其地处偏远,战国史中少有涉及.而本州则是四方征伐的中心.以京都为中心。当时的本州共分为中国,近畿,东海,北陆,关东,东北六个地区. 近畿以当时国都京都为中心,包括京都,奈良以及以后丰臣的大坂.其 西部与中国地区相邻.近畿地区东部南与东海地区(后来的织田信长凭借这个有利条件,控制京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为邻,北与北陆地区接壤. 东海,北陆东与关东地区为邻.而关东与北陆又东邻东北地区. 室町幕府统治一百多年后开始衰落.各地强有力的大名纷纷自立为政. 一般以1467年(应仁元年)为日本战国的起始到1615年德川家康发动大坂夏之战,攻灭丰臣秀赖统一日本为止共148年的历史.
战国前期的大战多集中与中国地区与京畿地区.一般是传统意义上控制京畿的战争.参与者多为近畿地区而且在京都有相当势力的大名. 从十六世纪初北条家争夺关东霸权开始战争中心东移至东海关东,北陆
地区.而这一时期也是日本战国人材辈出的时代. 其中以关东的北条氏康,越后(属北陆地区)的上杉谦信,甲斐(东海地区)的 武田信玄之间为争夺关东,信浓等地的霸权的战争为代表. 而东海地区因为有甲斐的武田信玄,尾张的织田信长和后来统一日本的三河德川家康而成为战国时期的英才发源地. 武田信玄经过多年战争击败苦主上杉谦信及北条今川等大名夺取骏河信浓等地,成为当时最强的大名.后来武田受没落将军足立义昭之命进军京都,途中 在三方原一战(1572年)大败德川家康,令织田信长坐立不安.但其后因病突然撤军,功败垂成.信玄死后,其子胜赖才具不足,长涤之战败于织田德川联军.甲斐从此走向衰落. 武田死后不久,其死敌上杉谦信也病死.至此,战国的重心转向织田一系. 织田信长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大名(诸侯)之一,与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一时瑜亮,一生传奇颇多。
在狭桶间合战中,他在暴雨中高唱著 “人间五十年,宛如梦幻,天下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以四千兵马奇袭今川义元的四万军队,并砍下今川的首级。他也是第一位在日本史上大量运用火器的领主,在长筱一站中,用铁栅栏后的三千铁枪击溃武田家号称无敌的五万铁骑兵。 织田与德川家康结成同盟,史称“清州同盟,”统一 尾张、美浓后把主城从清州城移至美浓稻叶山城,并将稻叶山城 改名为“岐阜”城,取周文王凤鸣岐山,一统天下之意。 而后开始推行“天下布武”的策略,要以武力统一全国。 在灭掉越前朝仓氏、近江浅井氏并流放足利义昭(幕府),击败毛利水军之后,完全控制了中部。 正当义气飞扬的他准备攻打西部的毛利时,他的大将明智光秀,因憎恨信长斩首武田人质而迫使武田杀了光秀的母亲,也因为不堪信长的羞辱和猜忌, 起义包围了他下宿的本能寺,信长不愿被擒,于是自焚而死。信长被人认为是明君,也是魔鬼。他有温和大度的一面,也有常人无法理解的残忍奸恶的另一面。这个自称为“第六天魔王”的人给后世留下了多少的憎恶和向往。
信长的时代是日本崇尚中国文明的时代,也是日本开始引入西方技术的时代。武田家出了熟读孙子兵法的信玄,高举著的“风林火山”(来自孙子兵法的疾如风,静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而他终身的对手信长却是热衷西洋文化,购置火枪铁炮,和用铁甲船来对付他的敌人。相传他一度身穿和服,却批著西班牙海军的斗蓬戴著羽毛帽招摇过市。 我们也许可以从当时的详细记录的礼仪和战史中体会到不少让国人感叹和共鸣的感受吧。 织田信长在武田信玄死后立即消灭忠于足利氏的浅井朝仓两大名,接着放逐足利义昭.室町幕府至此终结.
此后,织田击败武田军并且逐渐控制近畿,东海地区,成为日本实际的掌权者.接着织田信长派羽柴秀吉进攻中国地区最强的大名毛利辉元.双方在相持阶段时突然传来织田大将明智光秀火烧本能寺(1582年),织田信长死难的消息. 织田信长筑安土城自居,故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安土时代. 羽柴秀吉立即与毛利辉元议和,回师平叛.其后,羽柴秀吉击败柴田胜家(1582).次年在小牧长久手之战后与德川家康议和,巩固了他对近畿,东海地区的统治.在后来的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后基本统一日本南部.
1590年,丰臣秀吉发动小田原之战,攻灭北条氏政,统一关东地区.为镇抚关东各大名的势力,丰臣秀吉将德川家康改封到关东.为后来德川称雄埋下伏笔.同年,丰臣秀吉击败伊达政宗等奥州诸大名联军,征服东北地区.至此,日本统一.
为实现其定都北京的野心.1592年丰臣秀吉下令侵朝.明派军队援助朝鲜. 经五年战争后,形势逐渐对日军不利.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遗命从朝鲜撤军. 丰臣秀吉筑大坂城.其统治时期称为桃山时代. 丰臣秀吉死后,其家臣分裂为近江,尾张两派.一直韬光养晦的德川家康乘机联合尾张一派,在关原之战(1600年)中消灭西军,丰臣一系势力大衰.
德川称雄日本并于1603年受封征夷大将军,开始了江户幕府统治. 为最终奠定德川家长久统治的基础,德川家康在自己死前两年内发动大坂冬和大坂夏之战. 大坂夏之战(1615年)中德川军攻陷大坂,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自杀身死.忠于丰臣的家老武士几乎全部战死.显赫一时的丰臣家被消灭. 德川受封江户(现东京),其政权称江户幕府. 至此,日本最终统一.战国时代结束,进入江户幕府时代

日本战国大名简谱
织田信长(1534~1582):绝世无双的豪雄,被誉为战国“风云儿”,安土时代之开创者。幼名吉法师,继承其父信秀为家督后很快统一整个尾张。1560年于在狭桶间合战中,在暴雨中高唱著 “人间五十年,宛如梦幻,天下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攻破今川义元,声名大噪,继与德川家康结盟,击灭美浓斋藤氏,移居城于岐阜,确立“天下布武”的雄心,他也是第一位在日本史上大量运用火器的领主。1568年奉将军足利义昭入京,不久二人交恶,他与义昭号召组织的“信长包围网”厮杀数年。1571年火烧圣山比睿,向寺社守旧势力宣战;1573年破浅井、朝仓,放逐义昭;1575年于长筱用新战术大破武田骑兵;1576年筑安土城;1577年开始向关西进军。后因前往增援围攻高松城的部将羽柴(丰臣)秀吉,途经京都本能寺,家臣明智光秀叛乱,他不愿被擒,于是自焚而死。信长被人认为是明君,也是魔鬼。他有温和大度的一面,也有常人无法理解的残忍奸恶的另一面。这个自称为“第六天魔王”的人给后世留下了多少的憎恶和向往。
武田信玄(1521~1573):幼名太郎,元服后取名晴信,父亲为甲斐领主武田信虎,母为大井氏。1541年,他追放父亲而自立为家督,逐渐成为战国第一兵法家,以孙子四如真言(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为军旗,拥有强大的骑兵团——赤备。势力最盛时领有甲斐、信浓和骏河的全部或大部,以及上野、飞驒、美浓、远江、三河各一部分。曾在信浓川中岛地区多次与上杉谦信激战,1568年南下攻灭今川氏真,1572年于三方原大破织田、德川联军,趁势西上,不久病死于信浓驹场。
上杉谦信(1530~1578):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之子,幼名虎千代,元服后取名平三(一说为喜平二)景虎,后继承关东管领上杉姓氏,先后改名为政虎和辉虎。1548年,击败长兄长尾晴景而成为越后国春日山城主。他是战国第一勇将,自称战神毗沙门天王的化身,以“毗”字为军旗,乱“龙”为冲锋信号,拥有天下无敌的骑兵队。曾与武田信玄在川中岛一带激战十二年,势力最盛时领有越后、越中、佐渡、能登、下野及部分信浓国,人称“越后之龙”、“北陆守护神”。后于上京途中因脑溢血而死。
北条氏康(1515~1571):战国大名,后北条家第三代当主,关东真正的实力人物,政战两道之奇才。 1546年河越夜战,他以八千兵袭破十倍于己的关东联军,从而代两上杉氏确立了关东支配体制。后又为抵抗上杉谦信的关东攻略与牵制武田信玄的骏河侵攻,而与两雄多年鏊战,始终屹立不倒。
毛利元就(1497~1571):安艺小领主出身,后成为中国地区(指日本本州山阴、山阳两道)第一战国大名,无双的智将。1523年继承家督之位,在西边尼子和东边大内两大势力间纵横捭阖,逐渐扩充势力。 1540年击败尼子晴久,归属大内,其后让次子元春继承吉川家、三男隆景继承小早川家,确立了统一安艺的两川体制。1455年,在严岛击破叛乱弑主并掌握大内实权的陶隆房(晴贤),继而又消灭尼子氏,威震关西。
今川义元(1519~1560):通称三河守、治部大辅,骏河领主,悲剧性的一代枭雄。1536年代兄氏辉为家督,在太原崇孚(雪斋)的辅佐下,完成了与武田氏、后北条氏的三国联盟。势力最盛时领有骏河、远江和三河,声名卓著,兵强马壮,一心取将军足利氏自代之。但在西进的途中,不幸于桶狭间为织田信长乘大风雨之势攻入中军而战死。
斋藤道三(?~1556):卖油郎出身,因精于枪术而得仕长井家,起名新九郎利政。后篡取长井氏,改名规秀,再篡取长井之主家、美浓守护代斋藤氏,改名秀龙,法号入道道三。他是战国第一阴谋家,诡变无常,人称为“蝮”。1552年追放守护土歧赖艺而掌握美浓国,南下与尾张织田氏争胜。后为其子义龙攻杀于长良川畔。
浅井亮政(?~1542):通称新三郎、备前守。浅井氏是北部近江浅井郡丁野乡附近的土豪,到亮政时急速抬头,趁近江守护京极氏内乱之机,与国人一揆相勾结,驱逐京极、扩展势力,以小谷为居城。后因遭到南近江六角氏的压迫,而与越前朝仓氏结盟,形成独立领国,成为战国大名。
浅井长政(1545~1573):近江战国大名,因家臣反对其父久政的与六角联姻政策,而被拥立为当主,英武善战,勇名响彻京畿。后娶织田信长之妹市姬为妻,借道于信长,并辔入京勤王。因信长攻击浅井氏世交越前朝仓氏,长政在久政与重臣的胁迫下被迫攻击信长,1570年战败于姊川,三年后居城小谷落城,他剖腹自尽。
宇喜多直家(1529~1581):备前豪族三宅氏的分支,领有儿岛,又称为宇喜田或浮田,先后侍奉守护赤松氏和守护代浦上氏。直家是战国时代仅次于斋藤道三的阴谋家,数十年未经一战,全凭联姻和暗杀获取地盘,最终击败主家,完全支配备前、美作二国。织田、毛利对战时,他及时倒向东军,病殁前托孤于织田军大将羽柴(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1537~1598):俗称丰太阁,原名藤吉郎,战国第一奇男子,桃山时代之开创者。尾张中村农民出身,仕于织田信长而称木下姓,在政战两道累功而成为大将。1573年受封近江长滨,改名为羽柴秀吉。后受命征讨毛利氏,水淹高松城,得到信长自杀的讯息后火速赶回,于山崎消灭明智光秀为故主报仇。继而在清州会议上取得织田家主导权,又击败织田宿将柴田胜家、泷川一益、佐佐成政等而取得织田氏的天下。再先后攻灭后北条,臣服德川、毛利、、长宗我部、岛津等,终于结束战国乱世。他自己得天皇赐姓丰臣,官居关白,退位后称为"太阁"。后因侵略朝鲜失败而羞愤病死。
德川家康(1542~1616):幼名竹千代,元服后称元信或元康,三河冈崎领主松平广忠之子,江户幕府的开创者。幼年先后在尾张和骏河做人质,桶狭间之战后恢复故土三河,与织田信长结盟,攻取今川的远江领地。1582年武田灭亡后而得到骏河,并暗中取得甲、信二州的统治权。1584年小牧、长久手之战后臣服于丰臣秀吉,为五大老之首,移镇北条故地关东八州,以江户为首府。秀吉死后,他利用文吏、武将二派之争,于关原之战击败文吏派而扩大了影响,终于成为征夷大将军,开设幕府。大坂冬、夏两战灭亡丰臣氏后,完全统一日本,后世尊称为“神君”。
朝仓孝景(1428~1481):幼名小太郎,又名教景、敏景,法名英林宗雄,通称弹正左卫门尉。朝仓氏原为但马国日下部氏,1333年朝仓广景在丹波举兵拥护足利尊氏,后从属于越前守护斯波高经。孝景趁斯波氏内乱,勾结守护代甲斐常治,驱逐斯波义敏,拥立斯波义廉,略取河口·坪江庄。应仁之乱时,他先参加西军,又转向东军,1471年成为越前守护,将本处从黑丸城转至原甲斐氏统治的一乘谷城,支配整个越前,成为战国大名。留下著名的家训《朝仓孝景诸条》(或名《朝仓敏景十七条》、《朝仓英林壁书》)。
朝仓义景(1533~1573):朝仓孝景(不是又名敏景的那个孝景)之子,越前的战国大名。因为仰慕京都文化,而将之引入越前,并与明朝开展贸易,使领内日益繁荣。长时期与北陆各国的一向一揆作战。足利义昭曾逃到一乘谷城,请求他出兵攻击三好未得明确答复,而南依织田信长。义景遂与信长对立。1570年,朝仓、浅井联军在姊川被织田、德川联军击败;1573年信长攻克一乘谷,他自焚而死。


居合刀“柳生存”图
部分武将简普
柴田胜家(?~1583):通称权六、修理亮,尾张织田家的谱代重臣。在信秀死后,曾一度拥立信长之弟信行叛乱,兵败后因作战勇猛而被饶恕。此后在信长麾下屡立战功,成为家臣团的领袖。浅井家灭亡后,他得娶信长之妹市姬,并被任命为北陆探题,主导对越前本愿寺势力和越中、越后、能登之上杉势的侵攻,居城在北之庄。本能寺之变后与羽柴秀吉对立,1583年在贱之岳战败,退回居城,点燃储存在天守阁内的炸药而自杀。
丹羽长秀(1535~1585):通称万千代、五郎左卫门、越前守,十五岁即出仕信长,逐渐成为与柴田胜家并列的股肱之臣。1563年与信长养女结婚。1571年姊川会战后初封为近江佐和山城主,1575年赐姓惟住。本能寺之变时,他正在摄津末吉作平定四国的准备,闻报火速东进,与羽柴秀吉合兵,于山崎击败明智光秀。清洲会议附和秀吉,受封若狭一国与近江高岛、滋贺二郡。胜家失败后,改封越前与加贺的能关、江沼二郡,主城移至北之庄。不久病死。
前田利家(1538~1599):通称犬千代、孙四郎、又左卫门尉、筑前守,织田家臣前田利昌之子。十四岁仕于信长,七年后因斗殴杀死信长最宠信的侍童爱智十阿弥而被迫流亡。1561年复归,1569年继任为屋张荒子城主。1575年与佐佐成政、不破光治共领越前府中十万石封地,作为柴田胜家的与力(副将),人称“府中三人众”。利家素与秀吉交好,贱之岳合战因为他的倒戈使胜家大败亏输,最终灭亡。丰臣政权建立后,被任为五大老之次席,以制约德川家康,并且官至从二位权大纳言。
细川藤孝(1534~1610):号幽斋、玄旨,通称兵部大辅,精通和歌的儒将,曾著《百人一首抄》,并传下家集《众妙集》。父亲是三渊晴员,他作为细川元常的养子继承细川家,服侍将军足利义辉。义辉被杀后,拥立足利义昭为将军,但最终与其决裂而服从信长,受封丹后田边城。本能寺之变后,拒绝亲家明智光秀的劝诱,投向羽柴秀吉;秀吉去世又主动倒向德川家康。1600年关原合战时指使其子忠兴加入东军,从而保住了基业。
泷川一益(1525~1586):通称久助、左近将监,近江人。出仕信长后,在伊势攻略战中屡建奇功,成为尾张蟹山城主。1574年镇压长岛一向一揆起义,受封北伊势,居城长岛。1582年3月,信长攻灭武田氏后,一益得到上野全国与信浓山县、佐久两郡,主城厩桥,并继任关东管领,以对抗小田原后北条氏。本能寺之变发生,部属离心,他在神流川大为北条氏政所破,逃归长岛。清洲会议中依附柴田胜家,并于其后参加了小牧、长久手之战。德川家康臣服秀吉后,他被迫出家,死于越前。
池田恒兴(1536~1584):通称胜三郎,纪伊守,入道名为胜入,野史或误作信辉。父名恒利,母亲是信长乳母养德院,因此颇受信长宠信。1580年攻克叛将荒木村重的花熊城,因功得到摄津一国,后与羽柴秀吉合兵攻灭明智光秀,清洲会议时得与柴田、丹羽、羽柴并列为织田家四大宿老,受封美浓大垣13万石。1584年小牧、长久手之战中请使偷袭三河,被德川家康识破,与长子池田元助均中伏战死。
九鬼嘉隆(1542~1600):通称左马允、大隅守,外号“海贼大名”。出身纪伊牟娄郡九鬼浦的豪族,熊野水军之一党,出仕北畠家为志摩鸟羽城主。1568年拜谒上洛途中的信长,正式成为织田家中一员。1574年在伊势浦造大安宅船十余艘,帮助攻灭长岛一向一揆。1578年又受命建造铁甲船,当年11月木津川口海战中摧毁毛利水军的主力。丰臣秀吉侵朝战争中,亦担任水军指挥,被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在全罗道安骨浦击破。关原之战中参加西军(其子守隆则参加东军),兵败自杀。
佐佐成政(1535~1588):通称内藏助、陆奥守,父名盛政。自称为室町名门佐佐木氏的分支,信长黑母衣众大将,参加过朝仓讨伐战、长篠之战、本愿寺一揆攻击。1575年成为北陆探题柴田胜家的副将,与前田、不破并称“府中三人众”。胜家败亡后,他坚守越中,与织田信雄、德川家康相结合,对抗羽柴秀吉。1585年战败投降,1587年受封九州肥后一国。翌年,因镇压农民暴动不力等借口被迫在摄津尼崎切腹自尽。
石田三成(1560~1600):初名三也,通称佐吉、治部少辅,织丰时代的政治奇才。父名正继,近江人,三成幼年出家,传说因为奉茶得法而被路过的羽柴秀吉收为侍从。此后参加了贱之岳合战,因功升为奉行。他长时间主导羽柴·丰臣家的内政、军事后勤,以及占领区政策的规划。丰臣政权建立后,成为五奉行之首,1591年封近江佐和山二十一万石,推进太阁检地。在侵略朝鲜的战争中,一度被任命为军监,与加藤清正等武将派产生矛盾,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即利用此一矛盾,在1600年关原合战时将其击败。他逃亡被擒,斩首于京都六条河原。
明智光秀(1528~1582):通称十兵卫,美浓土岐氏支族明智家的当主。原侍奉斋藤道三,道三亡后,帮助足利义昭联络织田信长并最终仕于信长。1568年信长上洛后,光秀负责京都地区的民政管理,以及与公家、各寺社的交涉。1570年开始参加对越前朝仓氏的征讨,1571年被封为近江坂本城主。1573朝仓氏灭亡,他与泷川一益共同支配越前国。1575年赐姓惟任,任日向守,同年作为丹波侵攻的先锋,活跃在第一线。1579年完全支配丹波国,居城移往丹波龟山城。1582年6月2日发动本能寺之变,逼死主君信长,其后压制京畿,得到征夷大将军的头衔。同月13日在山崎被羽柴秀吉所败,逃亡途中,在山城国小栗栖地方被狩猎落难武士的农民所杀。
明智秀满(?~1582):民间传说中讹为左马助光春。原名三宅弥平次,是明智光秀的女婿。光秀平定丹波后,他被封为福知山城主。1582年本能寺之变时担任先锋,其后夺取并守备安土城。当得到光秀在山崎战败的消息以后,秀满逃归近江坂本城,然后自杀。
明石守重(?~1618):通称扫部、全登,大坂七将星之一。原为宇喜多家臣。1595年信奉天主教。1600年关原合战时跟随宇喜多秀家与东军作战,非常勇猛;战败后逃往筑前国秋月领潜伏。1614年进入大坂城,被委以重任;1615年大坂夏之阵中奋战败北,在各地流浪潜伏三年后死亡。
浅野长政(1547~1611):初名长吉,又名弥兵卫尉,尾张人。父名安井重继,他入赘给土岐氏支族浅野长胜,才改姓浅野,与丰臣秀吉是连襟关系,受到重用。先封为若狭小浜城主、京都所司代,侵朝战争时任军监。1593年增封甲斐二十二万石,成为五奉行之一。后与石田三成对立,蛰居武藏府中。关原之战中从属于东军,战后,其子幸长受封纪伊三十七万石,他自己领了常陆国真壁、筑波地方的五万石封地养老。
浅野幸长(1576~1613):浅野长政之子,曾向稻富一梦学习炮术,成为名将。侵朝战争中指挥蔚山防守,受到好评。关原之战中作为东军的先头部队攻克岐阜城,因功成为纪伊藩三十七万六千五百石的藩主。其弟长晟则在大坂之阵后,领有广岛藩四十二万六千五百石。
朝日山乘(?~1577)日莲宗僧人,传说出自出云国朝山氏。关于山乘的事迹,历来文献存在相当多的疑点,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曾经被织田信长登用,负责内里的修筑和对长州毛利氏的外交交涉。因为反对基督教的布教,他曾与宣教师弗罗伊士展开过大辩论,后遭到基督教的保护者和田惟政的谗言而被迫隐退。
大太刀“正宗-芝引阵”图:
关原之战形势图




附录:日本战刀
日本刀外形的变迁
弯曲的曲线外形是日本刀的特征,关于曲线的形状有这样的描述:“(这种曲线)是直线极度紧张的表现姿态。”日本刀是从大陆传来的直刀形式发展起来,日本刀的出现据现有资料考证是在平安时代中期。随着时代和战斗形式的改变,日本刀的外形也逐渐地变化着。
平安时代后期~镰仓时代初期
总体而言刀身较细,刀身从茎到腰元的部分有比较大的反转。与元幅相比先幅显著显得狭窄,具有小锋的特征。
镰仓时代中期
刀身的尺寸变大,元幅和先幅的尺寸差别明显减少。在刀背的弯曲上,从中部到刀尖部分的弯曲程度有一定程度的加强,锋和中锋基本上都是“猪首”(一种刃文的风格)的风格。
镰仓时代末期
外形与镰仓时代中期的基本上差不多,刀锋有一点伸长。刀身的尺寸比较细,就刀的全体而言弯曲的程度有一点加强。
南北朝时期
刀身的尺寸变大,风格豪壮。连超过三尺的大太刀都有,为了减轻重量只好在刀身的厚度上动脑筋,通过“棒+木+通”的方式来减轻其分量。这种刀到后来也有将其打磨成刀的情况。
室町时代初期
外形不再是前代长大的样子,重新回复到了普通太刀的样式。不过刀的前部的弯曲度增大是当时刀的特征。当时打刀的制作已经和太刀的制作平行进行了,后来逐渐发展到打刀的制作比较多的情形。
室町时代后期
铁炮的输入和讯速普及,使得战斗形式从个人单挑的战法转变成为集团战。太刀失去了它的实战作用。长二尺左右,刀刃向上的打刀成为了主流。在刀身的弯曲上以刀尖的部分弯曲为特色。
桃山时代
刀的外形就象是将南北朝时代的大太刀磨去很大一部分的样子。刀身较宽,元幅与先幅的差别不大,弯曲度较小,刀尖部分较大。出现了庆长新刀。
江户时代中期
太平之世到来了,日本刀不仅仅因其实用,而且在制度上也成为了武家社会的象征。弯曲度变小,先幅与元幅相比尺寸略小,突出了中锋的作用。长度为二尺三寸的作品比较多。
江户时代末期
复古思想的兴起,幕末动乱的开始,使得日本刀的实用性再次显现出来。刀的尺寸,长度都变得长大,刀锋也被延长,显示出强调武力的豪壮风格。在这段时期,制作了很大数量的日本刀。 资料很多的网站:
http://www.booku.cn/book/23358/index.html

新战国联盟
http://www.newtenka.com/wenhua.asp

宛如梦幻
http://www.sekigun.com/

东风舞
http://www.eastwd.net/html/index.htm

春叶山城
http://wartime.myrice.com/index.htm

战国樱花浪漫风暴
http://www.se-n-go-ku.org/

樱之吹雪
http://www.timemagic.net/hitsuki/index.htm

都是辛辛苦苦找来的,加点分吧。


上一篇:捧心西子

下一篇:头头是道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