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文言文原文还有怎么翻译?
《强项令》文言文原文:翻译董宣,字少平,是陈留郡圉地(在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镇)人。后来被特别征召为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门,就用这个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极为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董宣说:"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臣不用鞭子打,请求能够自杀。"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刘秀让小太监)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用力)撑地,不肯低头。公主说:"陛下过去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和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门。现在做皇帝,难道威严还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做) 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当即命令:"硬脖子县令出去!"(光武帝)赏赐三十万钱,董宣把它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京城称之为"卧虎"。歌颂他说:"有董少平在的地方就没有人击鼓鸣冤。"(董宣)当了五年洛阳县令。七十四岁时,死在任上。(光武帝)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女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很伤心,说:"董宣廉洁,到他死我才知道这件事。"因董宣曾经做过年俸二千石的官员,便赏赐(系印钮的)绿色丝带,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原文:董宣,字少平,陈留圉(yu)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侯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宫至齐相。作者:范晔 (南朝宋史学家)。故事梗概:光武帝姐湖阳公主家府中的一个男仆,受公主指使杀人后藏进主人家府。洛阳令董宣设计,把这个杀人犯抓住,并当着湖阳公主的面,把杀人犯斩决。湖阳公主到光武帝前告状,光武帝大怒,召来董宣,准备下令处死董宣。董宣毫不畏惧,反问刘秀要天下?还是要包庇杀人犯?光武帝无言以对,只得放了董宣。然而湖阳公主不依,光武帝下不了台,只得命董宣向湖阳公主叩头认错。不料董宣更不依,两手撑住地面,左右侍臣强按他的头,他硬是不肯叩头,不给面子。光武帝没奈何,只得训斥董宣:"强项令出!"强项,即颈项强直不曲,这实际上宣布董宣无罪,而又给以赞美之词。果然事后发给他不少赏赐。董宣把赏赐都分给下属。从此洛阳境内皇亲贵族豪强不敢横行不法。背景:董宣,字少平,东汉陈留郡国(今河南省杞县南)人。他学识渊博,刚正不阿,是东汉初年远近闻名的"强项令"。他为官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光武帝的信任,而且也收到当时人们的称颂。他的事迹被写进《后汉书·酷吏列传》,流传至今。点评:这篇文字记载的洛阳令董宣,前面冠以绰号"强项令"三个字,是皇帝给的,十分形象地突出董宣不畏权势、敢于执法的刚毅性格。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有趣画面:上头坐着至高无上权威者汉光武帝,紧挨着坐的是帝姐湖阳公主,满面怒气,下面跪着董宣。他的双手撑住地面,旁边两个小黄门按他的头,他倔犟地不肯低头。这是一场情与理、罪与法、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董宣在画面上位置最低,但却是真正的胜利者。
语文是什么,让人什么;语文是什么,让人什么
1、语文是浩瀚无边的星空,让人冥思遐想。2、语文是风景迷人的圣地,让人流连忘返。3、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4、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5、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扩展资料 “语文”的语源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缩略为“语文”一词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始用者为清末大儒张之洞。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国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故当时称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魏冰心、程其保、叶圣陶、朱自清、夏丏尊等人大量使用“语文”一词,叶夏二人亦开始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等人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成“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母语课程通用名称。
我要强项令的原文翻译
原文: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翻译: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在今河南县)人。……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极为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董宣说:“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臣下我不等鞭子打,请求能够自杀。”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光武帝命令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小太监)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低头。公主说:“过去弟弟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门。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做) 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当即命令:“硬脖子县令出去!”赏赐三十万钱。董宣把它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 得发抖。京城称之为“卧虎”。歌颂他说:“没人击鼓鸣冤的是董宣。”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县令。七十四岁时,死在任上。(光武帝)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很伤心,说:“董宣廉洁,到他死我才知道。”因董宣曾经做过二千石,便赏赐(系印钮的)绿色丝带,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此文出自南朝宋时期·范晔编撰的《后汉书-酷吏列传》扩展资料写作背景:《后汉书》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超越众家,后来居上。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盛行于世。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于是范晔《后汉书》成为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 、《州郡志》等五志的时候,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人,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范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除学识渊博、善于为文外,还精通音乐,长于书法。但范晔为人傲岸不羁,不肯曲意逢迎。他的琵琶弹得很好,并能创作新曲。宋文帝很想听听,屡次加以暗示,范晔故作不知,始终不肯为皇帝弹奏。一次文帝宴请大臣,对范晔说:“我想唱歌,请你为我弹琴。”范晔只得奉旨弹奏,文帝歌一唱完,范晔马上停止弹奏,不肯多弹一曲。范晔虽然不曲意逢迎皇帝,对同僚却以诚相待。时沈演之为右卫将军,与范晔(左卫将军)对掌禁旅,同参机密。每次朝见皇帝时,范晔若先到,必等沈演之到来一起进去,而沈演之入朝向来没有等范晔的习惯。范晔为人不藏心机,遂作《和香方》,对他们进行讥讪。根据同僚的特点,范晔把庾炳之比作是“多忌”的麝香、沈演之比作“昏钝”的“枣膏”等等,而范晔则以“沈实易和”自喻。《和香方》一出,范晔更为同僚所不容。
汉书作者是谁,什么朝代人?
《汉书》作者是【班固】,是【东汉】人。
【《汉书》】简介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班固】简介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三国志 的作者是什么朝代的人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并《三国志》。历经10年艰辛,陈寿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三国史,书中有440名三国历史人物的传记,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220年(魏文帝黄初元年),到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60年的历史。
陈寿虽然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就记事的方法来说,《先主传》和《吴主传》,也都是年经国纬,与本纪完全相同,只是不称纪而已。陈寿这样处理,是附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这足见他的卓识和创见。《三国志》总起来说记事比较简略,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陈寿是三国时人,蜀国灭亡时31岁。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很多事是他亲身经历、耳闻目见的,比较真切,按说是有条件搜集史料的。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料的选用和修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从魏、蜀、吴三书比较来看,《蜀书》仅得十五卷,较魏、吴两书更简。这大概是魏、吴两国的史料多于蜀的原故。陈寿写《三国志》时,魏国已有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吴国也有韦昭的《吴书》可作参考,这给陈寿搜集史料提供了极大方便。而蜀汉既没有史官,也没有现成的史书可借鉴,搜集史料就非常困难。陈寿费了很大气力,连一些零篇残文也注意搜寻,《蜀书》才仅得十五卷之数。《蜀书》中的许多重要人物的事
强项令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强项令》
作者:董宣
原文:
陈留董宣为洛阳令。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侯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捶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捶,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父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粟。
译文:
光武帝召任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的仆人白天杀了人,因为躲进公主府,官吏无 法逮捕。等到公主外出的时候,又叫这个仆人陪乘。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见到公主的乘 车走过来,就勒住马纽叫车停下来,用刀画地不准再走,大声责备公主的过错,喝令仆人下车,当场杀死。
公主立即回宫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大怒,召见董宣,要用木杖打死他。董宣叩头说: “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你想说什么?”董宜回答:“皇帝神圣明智,使汉家 天下得到复兴,可是却放纵奴仆残害良民,这又怎能治理国家呢?我不须用杖打,请准我自杀!”随即用头撞柱子,流血满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拉住董宣,叫他给公主叩头认错。董宣就是不肯;硬使他叩头,董宣用两只手支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 公主对光武帝说:“ 文叔当老百姓的时候,保护逃亡的人,官吏不敢进门抓人。现在当了皇帝,还制服不了一个 小地方官吗?”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当老百姓可是不二柞呵!”于是赐予董宣为“强项令”,赏钱三十万,董宣把它全部分给了下边官员。从此,他打击豪强,那些豪强没有不心惊胆战的。京城里称他为“卧虎”,歌颂说:“桴鼓不鸣董少平。”
【注释】
[1]《后汉书》:南朝刘宋时范哗编著,原有十纪八十列传,共九十卷。北宋时,把晋司 马彪所著《续汉书》八志三十卷,合编成为现在流传的《后汉书》,两书合为一百二十卷。 本篇选自《后汉书·董宜传》。
[2]董宜:字少平,河南陈留人。东汉光武年间,曾任北海相,以打击豪强闻名,桩光武 帝征为洛阳令。
[3]洛阳令:后汉首都在洛阳。洛阳令即首都地方的行政长官。
[4]湖阳公主:光武帝刘秀的胞姐。
[5]苍头:奴仆的通称,是从秦代“黔首”演化而来的。因为劳动群众面黑,头戴青巾, 故称苍头。
[6]骖乘:即陪乘。古时乘车,向导居左,御者居中,另有一人居右陪乘,叫骖乘。骖音 参(can),驾车的马。
[7]数:音署(shu),列举、责备。
[8]格杀:声杀。旧时代把行凶,拒捕或违犯禁令的人当场打死,称作格杀。对于上述行 为,不以杀人论罪,故称“格杀勿论”。
[9]箠:音垂(chui),鞭子。这里指杖刑,用木杖鞭打犯人。
[10]楹:音盈(ying),殿堂前的明柱。
[11]黄门:在宫内侍从皇帝、传达沼令的官贝,为首的称黄门恃朗。后汉时黄门多由宦官 担任,以后通称宙官为黄门。小黄门,即小太监。
[12]文叔:光武帝刘秀,字文叔。
[13]白衣:古时未能取得功名,或者罢官归里的人,都叫白衣,相当于现代的老百姓。
[14]勅:音翅(chi),皇帝的诏令。
[15]强项:脖子硬,不肯随便向人低头。“强项今”是刘秀赐给董宣的称号。
[16]悉:垒郎。
[17]班:分发。
[18]桴:音忱(fu),击鼓槌。
强项令的作者著有
《强项令》是一篇文言文,节选自《后汉书·酷吏传》。题目是编者加的。《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盛行于世。
作者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南)人,晋豫章太守范宁之孙,宋侍中范泰之子。
晔少承家学,博学多才。据《宋书》本传,“(晔)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性精微有思致,触类多善,衣裳器服,莫不增损制度,世人皆法学之”。晔一生以“仁为己任,期纾民于仓卒”(见《后汉书·荀彧传论》),虽杀身亦在所不惜,故无意于文名“常耻作文士”。然所著《后汉书》体大思精,其中包括十纪、十志(未成)、八十列传,是继《汉书》后记载自东汉光武帝刘秀至献帝刘协近二百年史事的重要史书。其《列女传》、《文苑列传》、《逸民传》、《党锢传》、《宦者传》等,或填补旧史空阙,或反映一代风尚,足称良史。由于范晔生前未完成全书,后梁代刘昭为之作注时取司马彪《续汉书》之八志补入,成今本一百二十卷。
除了《后汉书》之外,范晔的著作还有《和香方》、《杂香膏方》等著作,不过都已经失传了。保存到现在的只有《后汉书》、《双鹤诗序》和《乐游应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