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

时间:2024-04-23 23:44:13编辑:优化君

刘邦封萧何为酂侯,食邑多少,年表上说是八千户,可是第二的曹参都封了一万六百户,到底封了多少户?

食邑万户。刘邦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许多功臣心里愤愤不平,私下里议论不休。他们说自己跟随刘邦辗转南北,身经百战,而萧何只不过坐在家里发发议论,做做文字工作而已,毫无战功,为什么他的食邑反而比我们多呢?刘邦闻知此事后,就对他们说:“你们知道猎人吗?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猎狗,而指示行踪,放狗追兽的是人。如今诸位只是能猎获野兽,相当于猎狗的功劳。至于萧何,他能放出猎狗,指示追逐目标,那相当于猎人的功劳。况且你们只是一个人追随我,多的也不过带两三个家里人,而萧何却是全族好几十人跟随我,这些功劳怎么能抹杀呢?”众人听罢,都无言以答。诸侯分封完毕,接着是排位次。群臣都说:“平阳侯曹参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身受70余处战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刘邦已经压过大家一次,重封了萧何,对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他心里仍然认为萧何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君说:“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见,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鄂君的这番议论,正中刘邦下怀,于是顺水推舟,把萧何排为第一,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并封了萧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食邑万户。扩展资料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势力和亡秦后的六国背景,首要任务是:努力维持稳定局面,铲除异姓诸侯王,以分封同姓子弟的方式,调和异姓诸侯王与郡国制的两极偏差。刘邦与项羽相争时,先后分封七个异姓王。称帝后,又分封同姓子弟九王,使后来中央政府及封国之间的斗争,延续了很长的时间。汉初恢复封建制,同时又施行郡县制,使郡国杂处,以相牵制,对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国历史上自三国开始直至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各个时期国家行政区划管理上不同程度实行了“分封制”,但分封不是主体;各个朝代政权稳定以后,封国与侯国实际成了行政区划体系之一,或形式上分封。即使存在军阀割据政权,大多数情况下,要领受中原王朝的册封,如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的楚国之国王马殷,尽管于907年建国,仍旧于927年(天成二年)接受中原王朝后唐册封为“楚王”。周朝初期,由于灭商以及东征的胜利,周统治者开始分封诸侯。受封的主要为同姓子弟,不过也有异姓功臣。利用册封,周天子把土地以及居民分赐给受封的诸侯,叫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诸侯国。诸侯有权管理封地内的居民,有权将自己的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叫他们作诸侯的卿大夫。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应该定期进行朝贡,还应该随时准备率领自己的武士和军队,接受周天子的调遣。而且,再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分封制形成了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制度,是周朝社会的基本结构。秦朝以后虽然主要实行的是郡县制,不过,分封制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酂侯

酂侯萧何——酂有两个读音,在这里怎么读?

zàn hòu 酂侯(酇侯)
亦作“鄼侯”。 汉 萧何 的爵号。 何 在 楚 汉 相争中,佐 高祖 ,守 关中 ,转漕给军,兵不乏食,因以致胜。 高祖 即位,论功行赏,评为第一,封 酇侯 。 唐 皎然 《诗式·三不同语意势》:“ 酇侯 务在匡佐,不暇采诗。” 宋 苏辙 《因旧》诗:“ 酇侯 念子孙,不处高閈闳。” 清 宋琬 《行路难》诗:“家家少牢祀 鄼侯 ,有儿莫读天人策。” 清 赵翼 《漂母祠》诗:“ 淮阴 生平一知己,相国 酇侯 而已矣。”
有“开国第一侯”之称。


萧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刘邦:“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陆机:“堂堂萧公,王迹是因。绸缪睿后,无竞维人。外济六师,内抚三秦。拔奇夷难,迈德振民。体国垂制,上穆下亲。名盖群后,是谓宗臣。”司马贞:“萧何为吏,文而无害。及佐兴王,举宗从沛。关中既守,转输是赖。汉军屡疲,秦兵必会。约法可久,收图可大。指兽发踪,其功实最。政称画一,居乃非泰。继绝宠勤,式旌砺带。”陈亮:“汉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故非一人之力,而萧何、韩信、张良盖杰然于其间。天下既定,而不免于疑。于是张良以神仙自托;萧何以谨畏自保;韩信以盖世之功,进退无以自明。萧何能知之于未用之先,而卒不能保其非叛,方且借信以为自保矣。”周恩来:“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扩展资料萧何,江苏丰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萧何

萧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萧何一生忠诚谨慎,刘邦对他还有顾虑,因此上级对下级的猜疑是人性使然,必须面对现实。而萧何正是由于鲍生和召平为萧何提供的知非不处的智谋,能随机应变,因时而宜,因此才能一直没有遭到猜疑。
严格地来说,狡兔三窟属于居安思危的智慧,但因其不同于一般的谨慎戒惧,而是主动寻找遇到危险时的缓冲,是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进取智慧,因此我们把它拿出来分析。
不管怎样,萧何的谨慎让他在刘邦心目中始终如一地保持着信任关系,这很不简单。


萧何是个什么朝代人物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萧何是什么朝代的

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汉朝的开国谋士萧何结局如何?

汉朝的开国谋士萧何先是辅佐刘邦建立了汉朝,后来又设计杀掉了刘邦,因为被刘邦猜忌自毁名节得以保存,刘邦死后被授予顾命大臣,辅佐惠帝,第二年病逝,一生可以说得以保全。历史回转到秦朝末年,秦二世荒淫无道,弄的天下不得安宁,国家的人终于忍不住了,先是陈胜、吴广起义,然后是项羽、刘邦。其实这只是早与晚的问题,秦国上上下下人头攒动,目的就是推翻秦二世统治。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后面刘邦、项羽成功了,再接下来是他两个打。两边都有辅佐自己的能臣武将。其中刘邦阵营里就有一个萧何。有句话就是描述萧何的,“成也萧何,败萧何”,是说当年韩信的事情, 先是萧何举荐韩信,韩信发了迹,等到刘邦建立了汉朝,萧何又设计把韩信杀了。当年刘邦打项羽的时候,萧何负责粮草、后援,可谓做的非常好。刘邦算是找对了人,一堆人帮他,可是后来春风得意之后,对老臣杀的杀,罢官的罢官。他是对萧何看中的,从帮他处理掉韩信这个眼中钉就能看到。可是萧何也发现,人都被处理掉了,剩下的也没几个,也差不多该轮到自己了。正是这份担忧拯救了他。果然等刘邦杀了韩信后,对他有了疑心,萧何采取自毁名节的方式才保全了自己,可见他还是非常聪明的。后来,萧何对政事不再那么上心,学会了守拙。等到刘邦死后,萧何被任命为顾命大臣,辅佐新皇帝汉惠帝。汉惠帝二年,萧何病逝,当年他六十二岁,可以说是汉朝开国元勋里面比较保全的一位了。

汉朝萧何怎么死的?

病死的萧何,是汉朝初年丞相。谥号“文终侯”,汉初三杰之首。辅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政权。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任沛县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职,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进入咸阳,萧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户籍、地理图册等收集起来,使刘邦知晓天下山川险要、人口、财力、物力的分布情况。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养百姓,纳贤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赋税,积蓄力量,然后与项羽争天下。为此深得刘邦信任,被任为丞相。他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认为刘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韩信不可。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才干证明萧何慧眼识人。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安定百姓,征收赋税,供给军粮,支援了前方的战斗,为刘邦最后战胜项羽提供了物质保证。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萧何功劳第一,封他为侯。后被拜为相国。刘邦去世后,继续辅佐惠帝。萧何病危时,举荐曹参接替自己,保证了汉初政策的连续性。


上一篇:

下一篇:无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