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败屡战方成大器吗?
我们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是的,自古以来,一帆风顺者实在渺少,大凡有大成者,都是在经过无数次失败的考验后方获得成功的。 刘邦是经受得起失败和经得起挫折的人。 刘邦不仅经受得起失败和挫折,而且有的时候甚至惨败到身边只剩下了一个人,但他照样斗志昂扬,不久又卷土重来,继续与项羽争天下,搞得项羽一点儿脾气也没有。 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凡他亲自与项羽交锋,几乎每战必败,所不同的是最初他毫不经打、一战即溃,后来逐渐勉强支撑住了。但是在最后一仗,刘邦把汉军主力聚合起来,交由韩信指挥,竟一战击败了项羽,取得了全胜。 刘邦与项羽大规模的交战一共是六次,刘邦失败了前五次,赢得了最后一次,结果天下就改姓为“刘”。刘邦与项羽的第一次大交锋,是在鸿门宴之前的那次夺关战。 当时,率先进入关中的刘邦采纳了不知何人的建议,派军队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关中,异想天开地打算独自在关中称王,惹得项羽大怒。项羽命令英布抢关,仅一仗,刘邦的军队就弃关而逃。正是这一仗,让刘邦看到了自己的军队与项羽的军队的差距,最后只好亲自上门谢罪,演出了一场千古惊险剧,在经历了一番卑躬屈膝的自白后,方才避免了厄运上身。 刘邦与项羽的第二次大交锋是彭城大战。 刘邦东归,消灭三秦之王(章邯、司马欣、董翳),之后巧施调虎离山之计,骗过项羽,让他首先将注意力放在齐地,然后乘项羽率军赴齐地作战之机,汇集起各诸侯之军五六十万人,攻下了项羽的都城彭城。项羽闻报大惊,立即点起三万精骑急速南下,在彭城附近与汉军会战两次,大败汉军。此战汉军的战场损失就高达二三十万人,另外许多已经投靠刘邦的诸侯又都背汉附楚,连刘邦本人都差点儿被楚军捉去。 刘邦与项羽的第三次大交锋是荥阳之战。 楚汉战争期间,项羽曾一度将刘邦紧紧地包围在荥阳城里,一连数月,日夜攻打,情况十分危急。最后,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将军纪信主动要求假冒刘邦向楚军请降,让刘邦乘机逃走。纪信选择在晚上出降,他率领二千甲士和一大群妇女从东门出降,故意走得很慢,楚军都到东门围观,准备庆贺胜利,疏于守备,刘邦带领数十骑赶紧从西门走脱。最后,忠心耿耿的纪信被项羽活活烧死。 这次战争没有太多的历史记载下来,反正刘邦又战败了,最后只与滕公两人逃脱出来。 刘邦与项羽的第四次大交锋是在成大战。 在此次战役中,项羽又把刘邦的军队团团围困在成。最后,刘邦终于寻得机会,仓皇从城北门逃脱,后又北渡黄河,才最终摆脱了楚军的围追堵截。这次战役又是以刘邦的失败告终。 刘邦与项羽的第五次大交锋就是固陵之战。 此时,楚军大势已去,项羽无心恋战,与刘邦签定了一个对谁都没有约束力的所谓“和约”之后,就急匆匆地率军东归。刘邦听从张良、陈平的劝告在后面紧追不舍,同时派人通知韩信、彭越到固陵共同围歼楚军。但韩、彭二人没有来,刘邦被楚军杀了个回马枪,又一次大败。不过,这次汉军没有像以前那样被击溃,而是退守到壁垒之中,掘深沟自守,所以没有让楚军占到大便宜。而此时,楚军也到了强弩之末,无力再继续进攻汉军。 刘邦与项羽的第六次大交锋就是垓下之战。 这次大战紧接着固陵之战。得到刘邦封王许诺的韩信、彭越等人终于发兵赶到,在垓下与刘邦亲自指挥的军队会合。战役是韩信指挥的,汉军先败后胜,将楚军层层包围起来。韩信让汉军大唱楚歌,瓦解楚军的人心。这一着果然奏效,心慌意乱的项羽以为楚地已经被刘邦攻取,无心恋战,与虞姬死别后,乘夜率八百精骑突出重围。最后,在汉军的紧追下,他再也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死时年仅三十一岁。 项羽是真正顶天立地的英雄,只是缺少些计谋。 至此,楚汉战争以刘邦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项羽在临死之前感慨说:“我起兵以来,至今已经八年了,身经七十多战,战无不胜,从来没有失败过,今天的失败是天要亡我,不是我不会用兵。”项羽关于自己百战百胜的话是真实的,他仅失败了这一次,但就将江山拱手让出去了。 当然,我们这样的统计,仅仅是数字上的加减。从战局的发展总形势看,当刘邦把韩信派到今河北、山西、山东等地攻城略地,联络彭越在楚军后方骚扰,引诱英布投降以后,他在战略上就已经占据了主动地位,虽然后来他接连失败,但不会伤害到全局。 因为刘邦有一个巩固的后方,军队打散了、粮食没有了,又很快地补充起来。而项羽东奔西跑,疲于奔命,虽能取得战役上的胜利,但无法扭转战略上的不利地位,所以最终失败。 在楚汉战争中,数次面临险境、绝境的刘邦,在逃脱以后从没有显现出一丝一毫的气馁,始终以高昂的斗志与项羽作战,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由此可见,失败后,只要你坚强地站起来,沿着既定的目标走下去,你一定会获得成功的。
他被后世誉为“汉代孤忠”,为救刘邦,被项羽活活烧死,这个人是谁呢?
这个被项羽烧死的汉代孤忠名叫纪信,他追随刘邦起兵反秦,到与项羽争霸一直都对刘邦忠心耿耿。纪信多次解救刘邦于水火,而刘邦对纪信也是宠爱有加。纪信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城隍,这是刘邦为其死后追加的封号,这样可以让纪信时受后人香火,以表达自己对纪信的怀念。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刘邦一直处于弱势,直到后期刘邦才反败为胜一举攻克项羽。在刘邦夺取天下的历程中,人们更多的是记住韩信,萧何,张良这样的旷世奇才。但是很少有人记住纪信。纪信对于刘邦来说,其贡献丝毫不比张良,韩信等人少。因为纪信多次以身赴险,解救刘邦的性命。换句话说,没有纪信也就不一定有大汉王朝,中国历史或许也会被改写。在项羽为刘邦设计的鸿门宴中,刘邦危机四伏。后来刘邦借机逃跑,是纪信一路保护刘邦撤离躲过了项羽的追杀。还有一次项羽攻打荥阳,此时刘邦被围困城中,眼看城门告破形势危急。此时的刘邦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但是纪信提出自己可以假扮刘邦出城投降,为刘邦争取逃脱时间。纪信后来被项羽抓住,但是很快发现这个人并不是刘邦,自己上当了。得知真相的项羽大为恼怒,但是项羽还是很佩服纪信的忠诚。为了自己的主公甘愿冒死,项羽数次劝说纪信归降自己,并许以高官厚禄,但是纪信不为所动。项羽招降不成,恼羞成怒居然下令将纪信活活烧死。就这样一代忠臣为了解救刘邦丧失了自己的性命。
刘邦手下大将
刘邦手下,主要分为三类:
运筹帷幄的,代表人物为张良,主要工作是看清当今天下形势,为刘邦规划日后的发展路线。
后勤保障工作的,代表人物萧何,主要是负责占领区的税收,安抚民众,征兵之类的工作,
前线指挥打仗的,代表人物为韩信,主要为刘邦消灭敌对势力,稳定刘邦的地位。
所以刘邦自己说:治国不如萧何、出谋策划不如张良、带兵打仗不如韩信,但由于他能够有效使用这三个“人杰”,所以能得天下。
纪信代死的故事简介 历史上真的有纪信这个人吗
纪信(?-前204年,汉书高帝本纪作纪成),汉朝将军,赵人。曾参与鸿门宴,随刘邦起兵抗秦。由于身形及样貌恰似刘邦,在荥阳城危时假装刘邦的样貌,向西楚诈降,被俘。项羽见纪忠心,有意招降,但纪信拒绝。最终被项羽用火刑处决,多年后被郑州人民奉为城隍。
公元前204年夏天的四月,项羽派兵攻打汉军,城内缺粮,将士也精疲力竭,刘邦十分着急。五月的时候,将军纪信见情况十分危急,便对汉王说:“现在情况紧急,臣有办法,可保汉王你逃走。”在得到刘邦同意后,由陈平写了降书,派人送交项羽,说汉王今夜便出东门投降。到了半夜,城内的妇女都相拥而出。刘邦便乘机在他的功将们的保护下从西门逃出,逃往另一个城市。那些妇女走完了,天已经亮了。这时装成汉王模样的纪信,卧在一乘龙车上,但一直用衣袖遮住自己的模样,楚兵以为是汉王出降,欣喜若狂,高呼万岁。项羽出营审视,见车上坐着的人不是刘邦,便问:“你是何人,敢冒充汉王?”纪信答道:“我乃大汉将军纪信。”项羽又问:“汉王在哪里?”纪信说:“早已离开这里了!”项羽生气极了,下令将军齐集火炬,烧毁龙车。纪信被活生生地烧死了。
火焚纪信的故事
《取荥阳》亦名《楚汉争》;《火焚纪信》;《纪信替主》。: 楚汉相争故事时的传统戏
秦末,项羽、刘邦同起逐鹿,各争帝业。刘邦先入关,当王关中;项羽背约,矫义帝旨。王刘于汉中,而三分关中地以王他人。自是楚汉遂相争不已,势不两立。秦子婴既降之三年,汉王屯荥阳。夏四月,项羽以重兵围之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项羽听范亚父言,不许,愈益急攻,并断敖仓粟以绝汉食。荥阳孤城,危在旦夕。赖张良设计请诸将赴宴,中悬逢丑父代齐顷公受缚故事画一轴。张良极赞丑父忠勇,以激诸将。诸将中有纪信者,貌于刘邦相似,遂慷慨请代曰:“臣请诓楚,令汉王得间出。”张良嘉许不已。请刘扮作小兵,逃出荥阳;而以纪扮汉王,开东门迎降,以谎项羽。及项羽知其诈,而汉王已去远矣。项羽大索不得,遂怒焚纪信。汉王以是得走成皋,复收兵关中而东,幸成帝业,皆纪信之功也。熟意日后汉高功臣表中,竟无纪信其名,与春秋时介之推,一死一生,遥遥相对。噫世之好作功狗,舍生以助他人,成专制帝业者,鉴乎此,其亦可以知所返矣!
以要言之。就是张良忽悠纪信替刘邦送死,纪信智商或资本不够,被忽悠后转去忽悠项羽,被项羽揭穿后烧死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