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卷四十王陵 翻译谁有
王陵,沛县人,起初是县里的豪强,汉高祖刘邦身份低微时曾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到高祖从沛地起兵攻入咸阳时,王陵也聚集了朋党几千人,驻扎在南阳,不肯顺从刘邦。到刘邦称王反过来消灭项羽的时候,王陵才带领自己的下属归汉。项羽捉到了王陵的母亲拘留在军营里,王陵派去的使者到了,项羽让王陵的母亲面向东坐在席间,想用这种办法招王陵归楚。王陵的母亲会见后暗中送使者,哭着说:“主您替我对王陵说,好好地为汉王效力。汉王是忠厚长者,不要因为老妾我的缘故,对汉王不专心。我就用一死来送别你吧。”于是伏剑自刎而死。项羽很生气,烹煮了王陵母亲的尸体。王陵最终跟随汉王平定了天下。因为王陵与雍齿交好,而雍齿是高祖的仇人,王陵原本又没有追随刘邦的心意,所以高祖开国封赏时,最后才策封王陵为安国侯。 王陵为人缺少文雅含蓄之气,办事很执着。当了两年右丞相,惠帝死了。吕后想立吕氏家族的兄弟们为王,问王陵如何。王陵说:“高祖刘邦曾杀白马盟誓说:‘如不是刘氏家族的人要称王,天下要共起攻击他’,现在要封吕姓者为王,这不符合高祖的盟约。”吕后很不高兴。吕后又问左丞相王平及绛侯周勃等人,都说:“高帝平定了天下,立刘氏子弟为王;现在太后您执政,要立您的吕氏弟兄为王,没什么不可以的。”吕后很高兴。散朝后,王陵责备王平、周勃等说:“当初与高帝歃血为盟,你们不在场吗?现在高帝驾崩了,太后女人主政,你们各位纵容阿顺吕后的意志,违背高帝盟约,有何面目死后在地下再见高帝!”王平说:“在朝堂上当面反驳争谏这一方面,我们不如您;在保全汉室社稷、安定刘氏后代方面您也比不上我们。”王陵无话可应。因为这件事,吕后想废掉王陵,于是表面上升迁王陵做皇帝的老师,实质上是夺去了他右丞相的权力。王陵很气愤,称病不受太傅之职,闭门不出,就连上朝也不去,十年后死去了。
求翻译 语文文言文
王陵,沛县人,起初是县里的豪强,汉高祖刘邦身份低微时曾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到高祖从沛地起兵攻入咸阳时,王陵也聚集了朋党几千人,驻扎在南阳,不肯顺从刘邦。到刘邦称王反过来消灭项羽的时候,王陵才带领自己的下属归汉。项羽捉到了王陵的母亲拘留在军营里,王陵派去的使者到了,项羽让王陵的母亲面向东坐在席间,想用这种办法招王陵归楚。王陵的母亲会见后暗中送使者,哭着说:“主您替我对王陵说,好好地为汉王效力。汉王是忠厚长者,不要因为老妾我的缘故,对汉王不专心。我就用一死来送别你吧。”于是伏剑自刎而死。项羽很生气,烹煮了王陵母亲的尸体。王陵最终跟随汉王平定了天下。因为王陵与雍齿交好,而雍齿是高祖的仇人,王陵原本又没有追随刘邦的心意,所以高祖开国封赏时,最后才策封王陵为安国侯。
王陵为人缺少文雅含蓄之气,办事很执着。当了两年右丞相,惠帝死了。吕后想立吕氏家族的兄弟们为王,问王陵如何。王陵说:“高祖刘邦曾杀白马盟誓说:‘如不是刘氏家族的人要称王,天下要共起攻击他’,现在要封吕姓者为王,这不符合高祖的盟约。”吕后很不高兴。吕后又问左丞相王平及绛侯周勃等人,都说:“高帝平定了天下,立刘氏子弟为王;现在太后您执政,要立您的吕氏弟兄为王,没什么不可以的。”吕后很高兴。散朝后,王陵责备王平、周勃等说:“当初与高帝歃血为盟,你们不在场吗?现在高帝驾崩了,太后女人主政,你们各位纵容阿顺吕后的意志,违背高帝盟约,有何面目死后在地下再见高帝!”王平说:“在朝堂上当面反驳争谏这一方面,我们不如您;在保全汉室社稷、安定刘氏后代方面您也比不上我们。”王陵无话可应。因为这件事,吕后想废掉王陵,于是表面上升迁王陵做皇帝的老师,实质上是夺去了他右丞相的权力。王陵很气愤,称病不受太傅之职,闭门不出,就连上朝也不去,十年后死去了。
项羽对人才恭敬有加,刘邦却截然相反,为何最后人才都去了刘邦那里?
项羽对人才非常的看重,但是到最后人才都去了刘邦那里的原因是因为刘邦对于这些人才的处理方法跟项羽不一样。他懂得如何让人才更加的为他效力,同时刘邦更加会揣摩这些人才的心理。曾经韩信对项羽有评价说项羽对于人才其实是非常吝啬的。虽然项羽看重人才,但是并不会给这些人才有实际上的物质奖励。一开始还好,到后来因为这些人才没有实际上的好处就导致了他们没有动力继续为项羽效力。刘邦与项羽对于人才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刘邦对于人才是非常大方的,这就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去了刘邦那里。当时刘邦想要攻打项羽,一开始韩信跟彭越并不想攻打项羽,刘邦便使出计谋对韩信和彭越说如果攻打项羽胜利了就把胜利的果实分给他们一些。韩信和彭越一开始信以为真,就非常卖力的攻打项羽。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其实刘邦承诺给他们的地方,并不在刘邦的管制之下,只不过是想利用韩信跟彭越想要这些地方的心理让他们更好地为刘邦卖命。刘邦对每个将士的奖励都非常的丰厚。在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如果他按照之前的承诺对这些将领进行封赏的话,那么国家将会有一大部分都被他分出去。所以说刘邦根本都不会把当初承诺给他们的地盘奖赏给他们。当初即使是有一部分的地方被刘邦奖赏给将领,但是后来他还会找机会把那些地盘拿回来。所以刘邦比项羽精明之处就在于刘邦更会利用这些人才的心理,让这些人才可以更好地为他效力。
刘邦经常骂人,项羽比较爱人,怎么都愿意投奔刘邦?
秦汉之交,天下风云激荡,英雄辈出,其中刘邦与项羽最具领导能力,分别吸引了一批英雄跟随。但对比刘邦与项羽的待人风格,却又有违和之处:刘邦经常任性骂人,项羽待人一向恭敬慈爱,但最终结果却是萧何、张良、韩信、陈平、彭越、英布等高人都愿意投奔刘邦,甚至韩信、陈平、英布等属于反叛项羽投奔刘邦,是这些高人“贱骨头”,还是另有玄机?对于项羽待人风格,时人评价的清清楚楚,算是一个谦谦君子。陈平评价“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高起、王陵“陛下(刘邦)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韩信评价“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这四人都曾是项羽手下一员,与项羽有过亲密接触,做出的评价比较靠谱。相比之下,刘邦经常粗暴骂人,只要脾气上来,粗话张口就来,不留情面地骂。项羽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刘邦惊恐万分,郦食其献计重新封立六国后裔,以削弱楚国势力、增加汉军同盟,刘邦一听觉得很好,立即着手执行册封六国的大印,但张良听说之后一针见血指出,分封六国之后,中原大地必将四分五裂,陛下同谁一起夺取天下呢?于是刘邦对郦食其破口大骂“竖儒,几败而公事!”汉朝建立之后,陈豨造反,自立为代王,刘邦率军征讨,来到邯郸之后,问部下周昌赵地有什么可以委派的将领,周昌领来四人,结果刘邦破口大骂:“竖子能为将乎?”秦末汉初时期群雄之一,后来投靠刘邦的魏豹评价,“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髃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即便对待诸侯、重臣都如同骂奴隶一样骂,一针见血的指出刘邦待人风格。从高起、王陵、魏豹等人评价之中还可以看到,除了骂人之外,刘邦还“慢而侮人”,总之刘邦品性看似低劣。上文谈到的郦食其,遭到刘邦粗口之后,有什么结局呢?刘邦骂了郦食其一顿之后,把准备册封六国贵族的大印销毁了,而郦食其既没有被剁了,又没有挨打,也没有降职或冷藏,一切回到郦食其献计之前,继续从事奔走游说的本职工作,最后在齐王暴怒之下慷慨就义。说到底,刘邦是一边骂一边自己扛错。对于员工来说,出了一个馊主意,挨一顿骂,不很正常吗?只要不是性格扭曲怪异之人,遇到刘邦这样的处置办法,相信都不会有什么不满。其一,刘邦带领反秦义军进入咸阳之后,立即开启吃喝玩乐的潇洒模式,纸醉金迷,飘飘欲仙,但当樊哙张良骂了刘邦一顿之后,立即接受正确意见,封闭秦宫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又义正言辞的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赢得咸阳秦人的信任。其二,还是上文的郦食其,初见刘邦时,刘邦非常无礼,“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食其也不用拜礼,只是拱拱手说,“你既然立志要推翻暴秦,就不应该这么傲慢接待长者”,刘邦一听之后,立即摄衣谢之,“延上坐”请郦食其上座。其四,白登之围前,娄敬(刘敬)高呼匈奴有陷阱不可北伐匈奴,刘邦一怒之下将他押在广武。白登之围后,刘邦回到广武,立即特赦刘敬,诚恳的当面认错,封二千户,为建信侯。对于娄敬建议与匈奴和亲,并徙六国后裔和强宗豪族十余万人至关中等建议,刘邦一一采纳。换一个帝王,可能为了面子就把娄敬给杀了,比如白起预言伐赵会失利而不该伐赵,果不其然,最终秦昭襄王恼怒成羞而逼其自杀。可以说,刘邦虽然脾气不好,经常骂人轻慢别人,但勇于扛错又知错立改,有容人过错、容人正确却打了刘邦脸的建议之量,该赏就赏毫不犹豫,很多名人评价刘邦“豁达大度”原因就在于此。相比之下,项羽尽管仁而爱人,但“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项羽喜欢重用提拔亲戚,对于陈平、韩信等外人不予重用,或者是“积而不能赏”,吝啬给外人匹配功劳的爵位,以至天下高人不愿待在项羽手下。因此,遇到刘邦这样的对手,项羽失败已是必然,没有必要为项羽遗憾。
张苍,西汉丞相,他跟着沛公的时候犯了死罪当斩因为什么原因放了
张苍因为犯法应该斩首,脱下衣服,伏在刑具上时,身体又高又大,同时还有一身如同葫芦籽一样肥硕白皙的皮肤,凑巧被王陵看见,惊叹张苍长得好。因此,王陵就向沛公说情,赦免了他的死罪。这样,张苍便跟随沛公向西进入武关,到达咸阳。史记原文:及沛公略地过阳武,苍以客从攻南阳。苍坐法当斩,解衣服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遂从西入武关,至咸阳。
从一个死刑犯到一个位高权重的丞相,张苍的人生有多传奇?
张苍的人生传记绝对是逆袭小说的典范,从死亡的边缘到人生的巅峰。但是这个经历是很难复制的,毕竟需要很深厚的学识积累。他的师傅是大儒荀子,张苍本人是精通数学、历法、乐律、阴阳等多门学科。他成为丞相已经七十多岁了,担任丞相十四年,九十高龄才退休。刘邦部队经过阳武时,张苍投靠刘邦。跟随起义军打南阳时,张苍获罪,被判斩首。因为张苍的颜值,被刘邦曾经的大哥王陵救了下来,王陵去向刘邦求情,张苍逃过一劫。免死之后,张苍被任命为常山郡守,跟随韩信平定了赵国。他随后被封为了代国的国相,防御边疆。汉朝建立后,张苍跟随刘邦平定了燕王的反叛。张苍因为这个功劳,升级为权贵获封为北平侯,食邑一千二百户。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后,让第七个儿子刘长当淮南王,又让张苍担任淮南国相,辅佐刘长。十四年后,张苍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后来,周勃、陈平等军功阶层,联合齐国系宗室发动诛吕政变,拥立汉文帝,张苍也参与其中。丞相灌婴死在任上,汉文帝为了打压军功阶层,提拔张苍为丞相。虽然张苍广义上属于军功阶层。毕竟他也是因军功获得列侯爵位,但是张苍一直担任技术型职位,长期远离军队。就这样在实力和运气的双重作用下,张苍从曾经一名死囚徒成为了高高在上的丞相。
有关学习的名言75个字的.
1.学无止境。—— 荀子
2.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3.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
4.活到老学到老。—— 谚语
5.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6.重复是学习之母。 —— 狄慈根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8.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9.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 歌德
10.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
11.师以质疑,友以析疑。—— 李惺
1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董仲舒
13.学问难穷,帮亲师取友。—— 汤斌
14.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子
15.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 陆佃
16.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袁牧
17.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 蒙田
18.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郭沫若
19.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20.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李嘉图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22.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佚名
2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佚名
2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增广贤文》
25.刀要磨才锋利,人要学才聪明。—— 越南谚语
26.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27.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 魏源
28.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 弗莱格
29.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3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31.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 —— 张载
32.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 弗莱格
3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
34.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 乌申斯基
35.不向前不知道路远,不学习不明白真理。—— 谚语
36.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佚名
37.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38.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蔡尚思
39.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
40.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佚名
41.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 约·贝勒斯
42.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 加菲劳
4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 普列汉诺夫
44.要想一下子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 巴甫洛夫
45.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 洛克
46.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郑板桥
47.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
48.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佚名
49.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
50.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孙中山
51.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培根
52.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邹韬奋
53.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 佚 名
54.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 阿卜·日·法拉兹
55.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 戴震
56.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 B.V
57.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 利希顿堡
58.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 笛卡儿
59.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 根
60.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尔基
6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
62.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 根
63.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64.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法布尔
65.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 贝弗里奇
66.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67.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朱熹
68.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69.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瑕、僵化不变的东西。它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 普良尼施尼柯夫
70.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
71.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 高士其
72.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 高士其
7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 培根
74.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那天分比他低的人。——矛盾
75.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谢觉哉
76.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77.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邓拓
78.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朱 熹
79.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喜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为它是建立在喜马拉雅山之上,盘基广大高原之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难以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易于枯竭的。—— 徐特立
请问为什么战国时代秦国的王陵加上王龁也打不过廉颇?
你说长平之战么?
其实很简单,廉颇的战略就是一个字:耗
廉颇在长平大量构筑防御工事,坚守不出,即使偶尔出击也是小打小闹,当时的秦赵两军无论单兵素质、装备整体规模都相差不大,一方坚守不出,只要不是白痴将领指挥都能守得住,何况廉颇也是一代名将。
长平靠近赵而远离秦,而且在从长平到赵国腹地的沿途,有大量赵军修筑的要塞,在主力坚守不出的情况下,保护补给线就变得容易很多,而秦国一方劳师远征,沿途又多靠近其他国家的势力范围,补给线漫长且难以保证安全,这样一来虽然战事久拖不决对赵国国力伤害很大,但是对秦国的损害更大,赵国只用死守长平,而秦国不但要在长平集结重兵,还要随时提防其他国家对其本土攻击。一旦有其他国家在双方僵持期间对秦国展开攻击,或是秦国本身发生重大问题(天灾啊内乱啥的),届时秦国不但要退兵,还要蒙受重大损失。
秦国大将王陵,简单介绍
王陵(?-前181) 汉初大臣。沛县(今江苏沛县西)人,秦末农民战争中,
聚众敷千人据南阳(今河南南阳)。后归刘邦。从定天下。以功封安国侯,
官至右丞相。因反对吕后封请吕为王,罢相,改任太傅,病死。
一说以宾客从刘邦起兵,并随刘邦入武关,又随入汉中。楚汉战争中,
守丰,后封雍侯。汉朝建立,改封安国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