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
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 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 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 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 可怜光彩亦何殊
译文
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 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
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 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能是真珠
不要烧柴去照亮车马 可怜的光彩有甚么不同呢
其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 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轮毂 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 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请看弈棋者 输赢须待局终头
译文
世上的事依托隐藏不定 尘世的事拉开缠绕没有停止过 祸福轮回像车论一样
荣光枯萎反来覆去像手持钩 龟灵占卜要将龟开膛破肚 马失前蹄不必忧虑
如不信时请看下棋的人 输赢还得等到局终才分晓
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译文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 不用龟卜和拜蓍 试玉真假还得三天
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 王莽篡位之前必恭必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 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其四
谁家宅第成还破 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 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 东海何曾有顶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 共成枯骨两何如
译文
谁家住宅建成后还去破坏 那里来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了
昨天屋内外挤满了人 今天在门外就可以招待了 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
江浙一带海上何曾有稳定的波浪 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
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 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 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 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 幻人哀乐系何情
译文
泰山不能损坏毫发 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 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
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 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
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 梦幻人的悲哀欢乐又维系人间情呢
放言五首其三
时候
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象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诗,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
“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
这个方法是什么呢?“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是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
诗的第三、四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这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代汉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本传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一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纡徐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人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元稹、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十首
《放言五首》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第二首诗主要讲祸福得失的转化。第三首诗流传最广,以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第四首诗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第五首诗艺术地说明了新陈代谢是宇宙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本规律这一道理,而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应当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是什么体裁的诗?
是一首七言律诗。全文:放言五首·其三【唐】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译文:我送给你一种解除心中狐疑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或蓍草茎来占卜吉凶。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的材质还要等七年以后。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假如当初这两个人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创作背景:810年(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过了五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任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赏析: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鲁迅和宋庆龄的品质什么?
鲁迅是复杂的,以致每个人的眼里都有不同的鲁迅。在左派眼里他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在右派眼里他一位具有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立场的启蒙者。近十几年来他被各种主义阐释出来的版本不下几十种。鲁迅的复杂在给后人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一个难题: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贯穿于他迅一生的精神实质是什么?这是弄清鲁迅是否被利用的首要问题。
在鲁迅作品的阅读中,我常常思考:鲁迅跌跌撞撞,树敌无数的一生曾经信过多种主义,然而是什么精神力量使他一生都能够独自地面对各种黑暗组织、流氓小人,伤痕累累还要“横站”着呢?跟敌人作战需要勇气,跟同人作战更需要勇气,而鲁迅做到了。他晚年跟周杨为首的党中央代表决裂,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是什么精神力量使他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在思考中,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鲁迅是一个一生都能够用独立自由的思维去观人察事的文人。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鲁迅的一生的写作姿态的话,再也没有比“独立”这个词更恰当的了,五四时期与封建制度文化作战如此,晚年加入左联,成为左派也是如此。“独立”使他的批判能够超脱在意识形态与政权体制之外,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批判主义者。可以想象如果鲁迅活着,那时他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独立的批判精神是鲁迅思想体系中最精华的部分,是知识分子最宝贵的品质,这种品质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左翼知识分子最其缺乏的。
正如钱理群先生说的那样,鲁迅的中心思想是“立人”,追求人的个体精神自由,也就是反对对于人的奴役。他对任何奴役人的思想、意图都有高度的警惕③。独立的精神使鲁迅游离于体制之外。他对于任何权力体制是高度警惕的,即使对待进步革命的政党也是如此。他认为当以推翻人的奴役为宗旨的革命转化成一种体制后,同样会产生一种压迫人奴役人的力量。因此在对待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上,他有极度清醒的认识(可惜这种认识未能影响到此后进入左翼体制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在他的《革命时代的文学》、《文艺与革命》、《革命文学》、《文艺与政治的歧途》等文章中,他的这种认识得到了清晰地反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文艺与政治的歧途》,这篇在上海暨南大学的演讲发表于1928年④,对文艺家、革命家、政治家微妙关系的精辟论述,几十年来无出其右。
在《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中,鲁迅开篇论述到的是文艺、革命、政治的初始关系,他说:“我每每觉到文艺和政治时时在冲突之中,文艺和革命原不是相反的,两者之间,倒有不安于现状的同一。惟政治是要维持现状,自然和不安于现状的文艺处在不同的方向。”作为一个文艺家,鲁迅和当时进步的革命政党的立场是一致的,不安于现状,对社会的美好憧憬,要前进,不满一切奴役人的思想和制度。而政治家既执政者,角色恰好相反,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是要维持现状的。等到社会形势变得复杂时,“文艺也起来了,和政治不断地冲突;政治想维系现状使它统一,文艺催促社会进化使它渐渐分离;文艺虽使社会分裂,但是社会这样才进步起来。文艺既然是政治家的眼中钉,那就不免被挤出去。外国许多文学家,在本国站不住脚,相率亡命到别个国度去;这个方法,就是“逃”。要是逃不掉,那就被杀掉,割掉他的头;割掉头那是最好的方法,既不会开口,又不会想了。”鲁迅的分析是精辟准确的,后来他成了当时进步革命政党共产党的朋友,成了执政党国民党咬牙切齿的敌人,就是这种意识的缩影。
但鲁迅更清醒的地方,表现在比别人想得更深更远。他把思维伸向革命成功后,革命家变成政治家,思想变成体制之后。他说:“革命成功以后,闲空了一点;有人恭维革命,有人颂扬革命,这已不是革命文学。他们恭维革命颂扬革命,就是颂扬有权力者,和革命有什么关系?”鲁迅早已看破了政治与革命这层微妙的关系,反映了他作为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的立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独立批判精神使他能够摆脱政治集团与体制权力眼光的束缚,真正从民本主义出发。他对权力和权力者的批判,是不论革命前革命后,不论新社会旧社会的。相对于鲁迅的真批判,在左翼极其流行的表面在颂扬革命,其实是变相的“歌功颂德”的批判是伪批判。鲁迅在批判伪革命文学的同时,又意识到在革命成功后,以独立的姿态凭着良知说话的文人,仍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他说:“这时,也许有感觉灵敏的文学家,又感到现状的不满意,又要出来开口。从前文艺家的话,政治革命家原是赞同过;直到革命成功,政治家把从前所反对那些人用过的老法子重新采用起来,在文艺家仍不免于不满意,又非被排轧出去不可,或是割掉他的头。”鲁迅所揭示的不仅是当时的事实,他揭示的是中国几千年的一条不变的历史规律。这条规律喜欢读史的人是明了的。
在曼海姆、萨义德等人知识分子论中,独立性与批判性是精英知识分子所不能或缺的,鲁迅就是这样的一个纯粹知识分子。启蒙性、独立性、批判性是他一生坚守的人生信条。出于对进步革命的向往,他在晚年加入左联,但他对体制与权力始终是有距离的,他对左联领导人周扬的厌恶与蔑视,可以看做是他独立意识的表现。同为知识分子,周扬、郭沫若这些人跟鲁迅有着质的区别。在得到某些权力满足之后,这些知识分子就可以放弃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利,做政治的留声机,政党的喇叭,搞遵命文学。鲁迅晚年的左倾,可以看做是从民粹主义的角度对进步政党的靠近,但他的精神品质决定了他决不会放弃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利,决不会放下自己手中的批判武器。他对现实的揭露批判,既可以指向腐败专制的国民党政府,也可以指向要进步要解放的革命阵营内部。他对国民性与权力者的批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事实上他这种批判,是绝不允许在革命成功后以及革命阵营内存在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孙中山夫人),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是杰出的国际政治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的领导人。
她原籍是海南省文昌县,1893年1月27日诞生在上海。她的父亲是一位爱国人士。她毕业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在近七十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第一次大革命(1924—192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 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力,英勇奋斗,在 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于1950年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1年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1952年,她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在长期的国际政治活动中,她为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发扬进步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增进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进行不懈的努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而,受到广泛的崇敬,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1981年5月8日,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授予宋庆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同年5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宋庆龄生前非常关心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她倡导和兴办了少年儿童文化教育的场所和保健机构,在我国起到了示范作用。
她一生无私无畏,艰苦奋斗,执着追求。她的高风亮节和坦荡胸怀为我国各民族人民所敬仰。她生前一直希望看到祖国统一。
宋庆龄的名字和成就,将永远为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以及全世界各国爱好和平正义的人民所追慕。
放言五首(其三)的背景在那找啊??紧急!!!
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
有谁知道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一)》的汉语译文,请帮帮我!诗文如下: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放言五首 白居易
序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
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至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
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首,以续其意耳。
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 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 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 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 可怜光彩亦何殊
译文
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 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
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 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能是真珠
不要烧柴去照亮车马 可怜的光彩有甚么不同呢
其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 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轮毂 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 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请看弈棋者 输赢须待局终头
译文
世上的事依托隐藏不定 尘世的事拉开缠绕没有停止过 祸福轮回像车论一样
荣光枯萎反来覆去像手持钩 龟灵占卜要将龟开膛破肚 马失前蹄不必忧虑
如不信时请看下棋的人 输赢还得等到局终才分晓
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译文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 不用龟卜和拜蓍 试玉真假还得三天
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 王莽篡位之前必恭必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 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其四
谁家宅第成还破 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 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 东海何曾有顶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 共成枯骨两何如
译文
谁家住宅建成后还去破坏 那里来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了
昨天屋内外挤满了人 今天在门外就可以招待了 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
江浙一带海上何曾有稳定的波浪 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
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 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 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 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 幻人哀乐系何情
译文
泰山不能损坏毫发 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 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
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 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
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 梦幻人的悲哀欢乐又维系人间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