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汉

时间:2024-04-25 00:38:12编辑:优化君

纪晓岚在清朝的官职放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纪晓岚在清朝的官职是什么,纪晓岚担任过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这些官职都相当于今天的什么职位呢?左都御史清朝左都御使基本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书记兼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监察部部长影视中的纪晓岚清朝的左都御史为都察院的主官,也就是都察院的头头,据《清史稿·职官志二》中记载:“掌察覈官常,参维纲纪。率科道官矢言职,率京畿道纠失检奸,并豫参朝廷大议。凡重辟,会刑部、大理寺定谳。祭祀、朝会、经筵、临雍,执法纠不如仪者。”乾隆五十二年,纪晓岚被封为左都御史,负责"察覈官常,参维纲纪",也就是监督清朝上下朝政的运行,类似电视剧《庆余年》中监察院院长陈萍萍。礼部尚书礼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文化宣传部部长,外交官,教育、文化部部长影视中的纪晓岚和和珅礼部在我国南北朝北周时期就开始设立,又称为掌事,下设有四司: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尚书则是官名,有掌管文书的意思。礼部尚书在当时主要是掌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请、科举、以及跟外部翻落搞联谊活动等诸事。影视中的纪晓岚和乾隆皇帝而纪晓岚才思敏捷、诙谐幽默,是当时华北非常有名的才子。正如《国朝汉学师承记》中记载:“(纪昀)胸怀坦率、性好滑稽……然骤闻其语,近乎诙谐,过而思之,乃名言也”。一提到纪晓岚,就想起张国立先生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饰演的纪晓岚,机敏多变,风流倜傥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由此,纪晓岚是非常善于与人打交道的,让纪晓岚担任礼部尚书的官职可谓是实至名归,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协办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在今天的职位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协办大学士是中国清代的官职,乾隆年间设定。正如宋朝的参知政事,比大学士低一级,相当于大学士之副职。纪晓岚雕像嘉庆八年,纪晓岚担任协办大学士,赏官太子少宝,兼国子监事,时年已经80岁,还担任这么重要的官职,可见乾隆皇帝对纪晓岚的宠爱,一如电视剧中纪晓岚与乾隆皇帝斗智斗勇,龙颜大悦的场面。德高望重,嘉庆十年,纪晓岚卒后,嘉庆皇帝亲自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总之,纪晓岚天资聪慧,又好学,一生荣耀,功成名就也是理所应当的。纪晓岚当时所任官职在现在都是非常重要的职位,可见,纪晓岚在中国历史中扮演者一个重要角色。

清朝古代官职级别?

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布政、按察两使为督、抚的属官。与督、抚平行的有驻防将军和提督学政,不过驻防将军只管八旗驻军;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督、抚相比的。省以下有道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兼兵备衔,另有一些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同知、通判等官,与府平行的有直隶厅,设同知、通判。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丞、主簿等官,与县平行的为散厅,设置同直隶厅。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专门机构管理,即土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军事部门管辖,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其中还有投降清朝的土司官职由明朝直接承袭下来的指挥使司,长官为指挥使,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另一种是由行政部门管辖,也设府、县等,官员称土知府、土知县,通常由少数民族头人担任。扩展资料:清代官服制度: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等。品秩差别主要看冠服顶子、蟒袍以及补服的纹饰。朝冠顶珠见上表;吉服冠与朝冠大体相同,冠后插有翎枝,其制六品以下用蓝翎,五品以上用花翎。百官蟒袍,一品至三品绣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绣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绣四爪五蟒;补服,自亲王以下皆有补服,其色石青,前后缀有补子,文禽武兽。贝子以上王亲用圆形补子,其余用方补。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科道、侍卫等职,均需悬挂朝珠,朝珠共108颗,旁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一边二串),名位“记念”。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为男,两串在右为女。另有一串垂于背,名“背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官制

清末两湖两广总督有哪些人?

林则徐 (1840年1月21日 - 10月3日)
琦善 (署任,1840年9月28日 - 12月4日)
琦善 (1840年12月4日 - 1841年2月26日)
祁□ (1841年2月26日 - 1844年3月19日)
耆英 (1844年3月19日 - 1848年7月4日)
徐广缙 (署任,1848年2月3日 - 1848年7月4日)
徐广缙 (正式,1848年7月4日 - 1852年9月7日)
叶名琛 (1852年9月7日 - 1858年1月26日)
黄宗汉 (1858年1月26日 - 1859年5月4日)
王庆云 (1859年5月4日 - 10月7日)
柏贵 (署任,1859年5月4日 - 21日
劳崇光 (署任,1859年5月21日 - 10月7日)
劳崇光 (正式,1859年10月7日 - 1862年10月17日)
刘长佑 (从没到任,1862年10月17日 - 1863年2月14日)
晏端书 (署任,1863年2月14日 - 7月6日)
毛鸿宾 (1863年7月6日 - 1865年3月7日)
吴棠 (代理,1865年3月7日 - 13日)
瑞麟 (1865年3月13日 - 1874年10月17日)
代理: 1865年3月13日 - 1866年9月25日
英翰 (1874年10月17日 - 1875年9月2日)
张兆栋 (署任,1874年10月17日 - 1875年3月31日)
刘坤一 (1875年9月2日 - 1879年12月27日)
裕宽 (一次署任,1878年12月18日 - 1879年12月27日)
张树声 (一次,1879年12月27日 - 1882年4月19日)
裕宽 (二次署任,1879年12月27日 - 1880年5月20日)
裕宽 (三次代理,1882年4月19日 - 5月6日)
曾国荃 (1882年5月6日 - 1883年7月13日)
张树声 (二次,1883年7月13日 - 1884年5月22日)
张之洞 (1884年5月22日 - 1889年8月8日)
李瀚章 (1889年8月8日 - 1895年4月13日)
谭钟麟 (1895年4月16日 - 1899年12月19日)
1898年8月30日至11月1日正式官衔为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
德寿 (代李鸿章,1899年12月19日 - 1900年5月24日)
李鸿章 (1900年5月24日 - 7月9日)
德寿 (二次代理,1900年7月9日 - 9月16日)
鹿传霖 (1900年9月16日 - 26日)
陶模 (1900年9月26日 - 1902年7月2日)
德寿 (三次代理,1902年7月3日 - 1903年4月18日)
岑春煊 (1903年4月18日 - 1905年7月23日)

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光绪31年至宣统3年)
岑春煊 (一次,1905年7月23日 - 1906年9月11日)
周馥 (1906年9月11日 - 1907年5月28日)
岑春煊 (二次,1907年5月28日 - 8月12日)
张人骏 (1907年8月12日 - 1909年6月28日)
袁树勋 (代理,1909年6月28日 - 1910年10月29日)
增祺 (广州将军代张鸣岐兼署,1910年10月29日 - 1911年4月14日)
张鸣岐 (1911年4月14日 - 11月8日)


清朝任两广总督有哪些人

林则徐、曾国荃、张之洞、谭钟麟、张树声等。1、林则徐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2、曾国荃曾国荃(1824—1890年),字沅甫,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1856),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年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1875年后历任陕西巡抚、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3、张之洞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4、谭钟麟谭钟麟(1822-1905),字文卿,谥文勤,晚清政治人物。湖南茶陵人。咸丰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杭州知府、杭嘉湖道、河南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护理巡抚, 实授巡抚。在陕任内, 体察民情, 更易苛例、设书局, 兴义学, 教民种桑养蚕纺织, 疏浚郑白渠, 有政声。1879年任浙江巡抚、改定税厘、修理海塘、整顿武备, 皆有治绩。1881年擢陕甘总督, 立官车局以纾转运, 罢苛捐以舒民困。1891年以尚书衔补吏部左侍郎, 兼署户部左侍郎。1892年署工部尚书, 旋迁闽浙总督。1894年署福州将军。1895年调任两广总督,残酷镇压了孙中山领导的乙未广州起义,杀害了革命党人陆皓东。1899年告归。1905年病逝,终年83岁。他为人老朽,思想落后,同时也是反对变法、因循守旧的顽固派之一。中国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是他的庶出三子。有《谭文勤公奏稿》。5、张树声张树声(1824—1884),字振轩,1824年(清道光四年)生,安徽合肥人,廪生出身,清末淮军将领。历任道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通商事务大臣等职。是地主阶级开明派代表人物,提倡“采西人之体,以行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广总督

黄宗汉的人物经历

黄家名人多,大哥黄宗江是著名的戏剧家、散文家,二哥黄宗淮致力于历史研究,但在八十年代过世,三姐黄宗英和四哥黄宗洛都是著名演员,五弟黄宗汉最具演员条件,却成了黄家年龄最小、地位最高的革命干部,改革开放后成了中国第一代文化企业家,70多岁时又成了中国年龄最大的博士研究生。黄宗汉先生的书房,曰“梦庐”。室内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何必开门,明月自然来入室;不须会友,古人无数是同心。”清代进士何子贞所集的这副联语,正是他久藏于内的心声写照。“明月入室”,说的是心境;而“同心”,继承先贤,为国为民,则是志向。黄老填一横批:“愚翁寻梦”,以示追求。黄老富于大胆想象,又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真干。他浮生三梦,而且让梦想一步一步变成现实。1946年就读于北京通县潞河中学,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北平解放时参加接管工作,在北京市宣武区委宣传部和市委组织部工作。“文革”中下放劳动4年,返城后在北京市电子仪表行业的二级公司任政工组长、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1979年任东风电视机厂厂长。1982年任北京电视工业公司副总经理,兼任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顾问及中国电视剧国际合作公司总经理。1986年任北京市宣武区政协副主席。199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该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张敬修的人物介绍

张敬修,(1824—1864),字德圃,东莞莞城博厦人。张敬修按清朝惯例,用钱捐了个同知。因在原籍修炮台有功,经审议,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到广西做官,因捕获了思恩县图谋作乱的首领,被升为庆远县同知,后调百色当县官。又历任平乐、柳州、梧州、思恩等地知县。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罗大纲等在平乐起义,张在广西极力防卫省城,救援外郡,有功被升为知府。不久,广东天地会的凌十八等起义,他面呈督抚,力主派兵镇压。他的主张没被采纳,便以弟弟病逝为名,辞官退隐,归家构筑可园。 道光三十年(1850年)六月,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张敬修奉命在东莞招募了三百名兵勇,于咸丰元年(1851年)正月前往广西作战。因解象州之围有功,五月,被授浔州知府。咸丰二年正月,任右江兵备道。因镇压农民起义军有功,被提升为广西按察使。咸丰五年(1855年),陈开、李文茂起义军向广西推进,得浔州起义军接应,攻占了所过州县,围攻梧州。张敬修受命率军与之会战,相持不下。后起义军攻克浔州,并在那里建立大成国。他因此被撤职,粤督叶名琛奏留在军中效力。次年春,他进军浔江,在船上督战时右腿被炮弹击中,败退至平南,便以伤病为由,再度辞职回乡。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粤总督黄宗汉任命张敬修督军东江。咸丰九年二月,翼王石达开率部入粤,攻下嘉应州。黄宗汉督兵镇压,张敬修率军设伏,大败太平军,以战功官复原职。不久,署理江西按察使,咸丰十一年,又兼署江西布政使,后因病回东莞。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病死于可园,时年41岁。 张敬修平日家居,喜画梅、兰,笔墨超脱;诗词清雅,诗多咏兰、咏梅。著有《可园剩草》。他是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皆能的文人,他特别倾心于绘画,将居巢、居廉两位大画家在家中供养多年,为他们取得后来那么大的绘画成就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居巢、居廉两位是谁?就是国画大师高剑父、关山月等的师傅和师祖啊!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巨幅国画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毛泽东亲笔为画作题写“江山如此多娇”的名字呢!建有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广东四大名园其余几园都是一个当官的家族累代所建成的私家园林,而可园却是岭南文化的策源地,它的意义远远不止于一个私家园林那么简单。他的第三代孙张禹门与大儿子矛盾不断,得知他参与反清的话剧演出,骂他是乱党,是干抄家灭族的勾当”。张禹门还在参加同盟会南方支部活动时,抽签中奖——去暗杀摄政王,结果,因辛亥革命爆发,支部电报其返回而未果。

康熙、雍正、咸丰、道光、嘉庆的所有格格的名字、封号和住的地方

  ○清兴祖(清太祖之曾祖父,名福满)诸子,均号“宁古塔贝勒”
  德世库(兴祖第一子)
  刘阐(兴祖第二子)
  索长阿(兴祖第三子)
  清景祖——觉昌安(兴祖第四子)
  包朗阿(兴祖第五子)
  宝实(兴祖第六子)

  ○清景祖(清太祖之祖父,名觉昌安)诸子
  武功郡王——礼敦(景祖第一子)
  慧哲郡王——额尔衮(景祖第二子)
  宣献郡王——斋堪(景祖第三子)
  清显祖——塔克世(景祖第四子)
  恪恭贝勒——塔察篇古(景祖第五子)

  ○清显祖(清太祖之父,名塔克世)诸子
  清太祖——努尔哈赤(显祖第一子)
  诚毅勇壮贝勒——穆尔哈齐(显祖第二子)
  庄亲王——舒尔哈齐(显祖第三子)
  二贝勒——阿敏(舒尔哈齐第二子)    
  郑亲王——济尔哈朗(舒尔哈齐第六子,铁帽子)   
  靖定贝勒——费扬武(舒尔哈齐第八子)
  通达郡王——雅尔哈齐(显祖第四子)
  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显祖第五子)

  ○清太祖(名努尔哈赤,年号天命)诸子
  广略贝勒——褚英(太祖第一子)
  安平贝勒——杜度(褚英第一子)
  敬谨亲王——尼堪(褚英第三子)
  礼亲王——代善(太祖第二子,铁帽子)
  克勤郡王——岳讬(代善第一子,铁帽子)
  颖亲王——萨哈璘(代善第三子)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萨哈璘第二子,铁帽子)
  谦襄郡王——瓦克达(代善第四子)
  镇国勤敏公——阿拜(太祖第三子)
  镇国将军——汤古代(太祖第四子)
  三贝勒——莽古尔泰(太祖第五子)
  辅国公——塔拜(太祖第六子)
  饶馀郡王——阿巴泰(太祖第七子)
  温良贝子——博和讬(阿巴泰第二子)
  端重亲王——博洛(阿巴泰第三子)
  安亲王——岳乐(阿巴泰第四子)
  清太宗——皇太极(太祖第八子)
  镇国公——巴布泰(太祖第九子)
  和硕贝勒——德格类(太祖第十子)
  镇国将军——巴布海(太祖第十一子)
  英亲王——阿济格(太祖第十二子)
  辅国公——赖慕布(太祖第十三子)
  睿亲王——多尔衮(太祖第十四子,铁帽子)
  豫亲王——多铎(太祖第十五子,铁帽子)

  ○清太宗(名皇太极,年号崇德)诸子
  肃亲王——豪格(太宗第一子,铁帽子)
  辅国公——叶布舒(太宗第四子)
  承泽亲王——硕塞(太宗第五子,后改号庄亲王,铁帽子)
  镇国公——高塞(太宗第六子)
  辅国公——常舒(太宗第七子)
  清世祖——福临(太宗第九子)
  辅国公——韬塞(太宗第十子)
  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太宗第十一子)

  ○清世祖(名福临,年号顺治)诸子
  裕亲王——福全(世祖第二子)
  清圣祖——玄烨(世祖第三子)
  荣亲王(世祖第四子,未命名,二岁薨)
  恭亲王——常宁(世祖第五子)
  纯亲王——隆禧(世祖第七子)

  ○清圣祖(名玄烨,年号康熙)诸子
  直郡王——允禔(圣祖第一子)
  理亲王——允礽(圣祖第二子,废太子)
  诚亲王——允祉(圣祖第三子)
  清世宗——胤禛(圣祖第四子,初封雍亲王)
  恒亲王——允祺(圣祖第五子)
  淳亲王——允祐(圣祖第七子)
  廉亲王——允禩(圣祖第八子)
  贝子——允禟(圣祖第九子)
  敦郡王——允礻我(圣祖第十子)
  履亲王——允祹(圣祖第十二子)
  怡亲王——允祥(圣祖第十三子,铁帽子)
  宁郡王——弘皎(允祥第四子)
  恂郡王——允礻题(圣祖第十四子)
  愉郡王——允礻琵(圣祖第十五子)
  果亲王——允礼(圣祖第十七子)
  简靖贝勒——允祎(圣祖第二十子)
  慎郡王——允禧(圣祖第二十一子)
  恭勤贝勒——允祜(圣祖第二十二子)
  诚贝勒——允祁(圣祖第二十三子)
  諴亲王——允秘(圣祖第二十四子)

  ○清世宗(名胤禛,年号雍正)诸子
  端亲王——弘晖(世宗第一子,八岁薨)
  清高宗——弘历(世宗第四子,初封宝亲王)
  和亲王——弘昼(世宗第五子)
  怀亲王——福惠(世宗第七子,八岁薨)

  ○清高宗(名弘历,年号乾隆)诸子
  定亲王——永璜(高宗第一子)
  端慧太子——永琏(高宗第二子,九岁薨)
  循郡王——永璋(高宗第三子)
  荣亲王——永琪(高宗第五子)
  哲亲王——永琮(高宗第七子)
  仪亲王——永璇(高宗第八子,八十八岁薨)
  成亲王——永瑆(高宗第十一子,七十二岁薨)
  贝勒——永璂(高宗第十二子)
  清仁宗——颙琰(高宗第十五子,初封嘉亲王)
  庆亲王——永璘(高宗第十七子,其孙奕劻封为铁帽子王)

  ○清仁宗(名颙琰,年号嘉庆)诸子
  穆郡王(仁宗第一子,未命名,二岁薨)
  清宣宗——旻宁(仁宗第二子,初封智亲王)
  惇亲王——绵恺(仁宗第三子)
  瑞亲王——绵忻(仁宗第四子,其孙载漪改号端郡王)
  惠亲王——绵愉(仁宗第五子)

  ○清宣宗(名旻宁,年号道光)诸子
  隐郡王——奕纬(宣宗第一子)
  顺和郡王——奕纲(宣宗第二子,二岁薨)
  慧质郡王——奕继(宣宗第三子,三岁薨)
  清文宗——奕詝(宣宗第四子)
  恭亲王——奕 (宣宗第六子,铁帽子)
  醇亲王——奕环(宣宗第七子,铁帽子)
  清德宗——载湉(奕环第二子,过继给咸丰帝为嗣)
  清末帝——溥仪(奕环子摄政王载沣的长子,过继给同治帝为嗣)
  钟郡王——奕硉(宣宗第八子)
  孚郡王——奕譓(宣宗第九子)

  清文宗(名奕詝,年号咸丰)诸子
  清穆宗——载淳(文宗第一子)
  悯郡王(文宗第二子,生未命名,薨)

  ○清穆宗(名载淳,年号同治)无子

  ○清德宗(名载湉,年号光绪)无子

  ○清末帝(名溥仪,年号宣统)无子


中国历史上有姓苗的厉害人物么`?

苗晋卿潞州壶关人,唐代宰相。进士出身。玄宗逃亡入蜀后,被肃宗拜为左相。唐军还师国都后,封为韩国公。代宗时,吐蕃曾占领京都,其被胁迫而闭口不言。其子苗丕,历任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郎中,官终河南少尹。 在唐王朝由盛而衰之际,有一位三朝为官、身高位显的宰辅之臣,他为人谦柔宽厚,处事恭谨。幼年时苗晋卿勤奋好学,文章尤佳,因而在科举取士的时分,得以高中进士。他先后活泼于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朝的政治舞台上。江苏宝应苗林苗氏族谱中苗晋卿遗像起先,他久滞县尉一职,后调入朝廷,任过侍御史和度支、兵部、吏部员外郎等职。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今后连连高升,至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成为正四品大员吏部侍郎,掌管了科举取士的大权。天宝二年(743年)他因开科取士不公,被贬为健康太守,转任过魏郡、河东、扶风等地太守,因政绩而封为高平县男,后又再度调入朝廷,历任工部尚书、东京留守、宪部尚书等职。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苗晋卿被委以左宰相的重担,料理军国火事,其年十二月因功封爵为韩国公,食邑五百户,今后又转任过中书侍郎、侍中、太子太傅,唐代宗时为太子太保。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暴乱发生后,唐王朝很快丢掉京城。苗晋卿身为唐宪部尚书,因声威甚高而遭到独断国政的杨国忠的妒忌和架空。暴乱一开始,杨国忠奏请唐玄宗,让苗晋卿去担任陕州刺史、陕虢两州防范史,妄图把他挤出朝廷,到前哨领兵交兵,与安史叛军对立。他以年事已高、沉痾在身为由决断辞去所授之职,这引起了唐玄宗的不满,虽答应了他,但又解除了他宪部尚书的职务。但他依旧跋山涉水,饱经艰幸,到金州流亡,后又曲折回到唐肃宗的行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戎行又占据长安京城,一些叛臣勾通吐蕃另立朝廷。那时,苗晋卿被唐代宗由侍中降职为太子太保,因病老卧床家中不能行走。伪朝廷想借他的声威打扮门庭,派人抬着肩舆,威逼利诱他参与伪政府。而苗晋卿一言不发,不予理睬。苗晋卿不计个人恩怨,一直保护唐王朝的控制,不管个人安危,忠于唐廷,保全节操,确实难能可贵啊!其二是地治郡有方,深得民意,苗晋卿在做当地官时间,宽厚待人,为官清凉,又长于抓大政战略,所到之处均有政绩,尤其是在魏郡做太守三年时间,政治清明,很得民意。当他调任之后,魏郡庶民因敬重和思念他,在他生前就为他树立祠庙,树碑立表,树碑立传。其三是他捐资办学,谋福桑梓。苗晋鲫做魏郡太守时间,曾回乡探亲,在回乡途中,走到能望见壶关县城的当地,他就下了车马,步行行进,以示对乡邦的恭顺。手下小吏劝止说:“太守德高望重,不该当这样自轻贱”,他却说:“过公门都要下马,何况是父母之邦呢?对父母之邦的全部都应该敬重,你啥也别说了”,硬是步行到城里。到乡里之后,父老乡亲有向他献酒的,他都一概走下台阶接手中恭顺地饮尽,其时大家都赞许他这种谦敬的美德,他还拿出个人俸禄万钱献给乡学为经费,开展教诲,谋福于桑梓。永泰元年(765年)苗晋卿病老逝世,终年81岁。唐代宗因而辍朝3日,为他举丧,谥号“懿献”,后又改为“文贞”。大历七年(772年)他作为重臣列入唐肃宗祭庙享用祭拜,封建时代人臣的最辉煌时刻苗晋卿全部得到了,活着时候位居宰相,死后作为重臣列入唐肃宗祭庙享用祭拜,这是封建时代对一个臣子贡献的最直接肯定。苗晋卿,祖苗夔,追赠礼部尚书。父苗殆庶,官至绛州龙门县丞。晋卿幼好学,能写文章,又能诗,王维谓其“时人以为鲍参军、谢吏部为更生云”。苗晋卿共十子,分别是太子通事舍人苗收、驾部员外郎苗发、河南少尹苗丕、苗坚、给事中苗粲、苗稷、苗垂、苗向、户部员外郎苗昌。苗晋卿一门辉煌数代,人才辈出。可见苗氏在迁居上党之后,其家族发展之盛,代不乏人,屡有位列卿尹者。苗氏一族由上党繁盛之后,又逐步迁散到了附近的泽州、永济、河曲等地。苗奉倩唐玄宗时期人,生卒年不详,天宝七年(748)任处州刺史。苗稷唐宪宗时期人,元和十四年(819)人任处州刺史。苗发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潞州壶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苗晋卿十个儿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初为乐平令,授兵部员外郎,迁驾部员外郎。仕终都官郎中。发常与当时名士酬答。苗海潮下邳(今江苏邳州)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六一三年聚众起义,不久并入杜伏威部,抗击隋军于江淮一带。后降唐。苗台符苗台符六岁能作文章,聪明无比。十几岁博览群书,著《皇心》三十卷。十六岁考中进士。张读也是很小就擅长吟诗作赋。十八岁中进士。跟苗台符是同年。两人又一起在少师(官名)郑薰(任宣州地方官时)那里作佐官。两人经常在宣州西明寺的东廓下,张贴他们的诗作。有人暗中批注说:两个前进士,一对阿孩儿。苗台符十七岁死去,神童英年早逝。张读做到礼部侍郎。著作有:苗台符《古今通要》四卷。苗蕃、苗忄音、苗恪潞州壶关人,唐代大臣。父子三人均为进士出身。父苗蕃累官至太原府参军。苗忄音娶宰相牛僧孺之女,官至户部郎中。苗恪历官洛阳令、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后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苗训河中人,宋初大臣。善天文占候术,曾于营中预言赵匡胤陈桥兵变。宋初,累官至检校工部尚书。苗时中宋代名宦。字子居,其先自壶关徙宿州。以荫主宁陵簿。邑有古河久陻,请开导以溉田,为利甚博,人谓之苗公河。调潞州司法参军。郡守欲入一囚于死,执不可。守怒,责甚峻,时中曰:“宁归田里,法不可夺。”守悟而听之。熙宁中,以司农丞使梓州路,密荐能吏十人,后皆进用,人卒莫之知。讨蛮时以创立折运法,使得军粮供应无缺,因功升迁两阶,为发运副使、河东转运使,加直龙图阁、知桂州,进宝文阁待制、户部侍郎。苗仲先通州人,字子野,为北宋徐州太守。苗授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北宋将领。以荫补官,在攻打羌、西夏等战役中,屡立战功,累迁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后以保康节度使知潞州。其子苗履亦为宋将,累官至天武都指挥使。苗 履宋将,累官至天都节度使。苗傅上党人,南宋将领。累官至统制官。后与刘正彦发动叛乱,逼高宗让位于太子,被勤王之师击败,并被俘杀。苗翊南宋将领,参与了清君侧的苗刘兵变,企图威逼利诱赵构抗金。苗再成南宋官吏,南宋抗元三杰之一。累官至真州知府。文天祥败走真州时,被其请入城中,共商抗元大计。如果不是苗再成抗旨不尊,文天祥早就被杀死在真州城下,更没有后世的《正气歌》。后死守孤城,城陷,不屈而死。苗道润苗道润(?-1218)金代骠骑大将军、留守中都苗道润,河北九公中的大部分都是苗道润的手下。贞祐初为河北义军队长。宣宗迁汴,河北义军集结,抗击蒙古兵。他“有勇略、敢战斗,能得众心”(《金史》)。累至骠骑上将军、中都路经略使,兼知中山府(河北定州)事前后抚定五十余城。兴定元年(1217)奉诏恢复中都,与诸军不和而相攻。次年被易州贾瑀诱杀。苗善时元朝词人,留有词作《步蟾宫》和《望江南》:阳复乾纯阳姤午。象帝先、是吾玄祖。一气氤氲降甘雨。始恍然、火浮黎土。无极极中诚密锢。玉龙蟠、幽囚金虎。主人轻鼓没弦琴,全不属、宫商律吕。清高士,志道体真仙。养浩虚中吹玉笛,凝神真乐吸琼笙。清净莹心天。离欲海,放倒我人山。玄素采阴魔畜道,娄公邪术执为玄。休效损丹田苗道一元朝全真教第十二任掌门、第十七任掌门,回首王重阳祖师创教至今的八百年来,至苗道一,元武宗在至大三年(1310),加尊全真教的祖师和重要弟子,北五祖由真君升帝君;北七真由真人升真君。其后,孙德彧、兰道元、孙履道、完颜德明等相继掌教。自苗道一起,每任掌教皆授封为真人、演教大宗师、知集贤院道教事。大约在元代中后期,南北归宗,又合并了真大道、楼观道和部分净明道,成为唯一的一个上层丹鼎大派。苗好谦苗好谦,我国古著名农学家,元代成武焦村(今成武县汶上集镇前苗楼村)人。初任都察院属员,延祐三年(1316)年升任淮东廉访司佥事,因“善课桑农”,皇帝“赐衣一袭”,后入朝为司农丞,著有《栽桑图说》和《农桑辑要》,受到皇帝赞许:“农桑衣食之本,此图甚善”。遂命刊印千册,散之民间。并晋升苗好谦为御史中丞。苗衷凤阳府定远(今属安徽)人,明代大臣。永乐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有《史阁纪闻》、《归回录》、《雪窝稿》。苗汝霖明代军事家,生卒不详。嘉靖五年丙戌科二甲进士(第四十二名),山西朔州人,官至兵部郎中,其父、子均为兵部名将,曾驻守山海关。善诗,现存作品仅余一首,墨迹至今保留于山海关: 登亭试问秦皇岛,海上神仙信有无。今古几人能化羽,乾坤何处是蓬壶?苗朝阳山西河曲人,明代官吏。万历五年进士。历任新蔡、杞县知县,以廉能称。升兵科给事中,官至太仆少卿。苗焕字尔章,又字文峰,生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六月十三日。21岁时中嘉靖四十三年(1564)甲子科举人,列第22名;28岁时登隆庆五年(1571)辛未科进士,会试第68名,殿试为三甲225名,赐同进士出身,同年即授宝丰知县,“性戆直,果敢有为,冰操自历,属吏清风”,祀宝丰县名宦祠。万历六年(1578)任平山知县,万历三十四年任鲁山县知县,修鲁山城池。后升任四川保宁府知府,时监司有人蜚语中伤,遂谢政归乡。万历四十七年(1619)春卒,寿年七十有六。崇祯三年(1630)祀泽州乡贤。生有三子,分别是苗有土,苗广土和苗胙土,苗胙土成就三子最高。苗胙土字叔康,号晋侯,万历十七年(1589年)七月初九日生于保宁府官邸,两个哥哥分别是苗有土和苗广土。万历四十六年(1618)中戊午科举人,列第二十七名;天启二年(1622)登壬戌科进士,会试第297名,殿试二甲58名,赐进士出身,刑部观政;天启四年(1624)四月授户部福建司主事,崇祯九年担任佥都御史、郧阳巡抚,称为正二品大员,达到了其事业的顶峰。苗胙土曾平定邓玘兵变,


上一篇:

下一篇: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