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

时间:2024-04-25 23:33:57编辑:优化君

祝枝山的简介,有哪些很出名的诗词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更难得的是楷书又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人的古雅气息。这种反差很大的综合素养与唐代的张旭十分相似。

祝允明的祖父祝颢是明正统己未(1439)进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参政,六十岁后辞职回乡。他精于诗文,喜欢写行草书,远近都来求字。苏州的文士都很仰慕,和他一起交游的有几十人。成化癸卯(1483)去世,享年七十九岁。祝允明的父亲祝瓛不如他祖父,生前不太出名,而且比他祖父早五个月就去世了。那一年祝允明二十四岁。祝允明的生母在他十六岁时已经离世。因此祝允明青年时是很不幸的。外祖父徐有贞(1407—1472)字元玉,晚号天全,苏州吴县人。明宣德八年(1433)进士。后来因迎英宗复辟有功,委任为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封武功伯。徐有贞才华绝世,天文、地理、道释、方技都很通。书法擅长行草,深得怀素、米芾笔意,在当时很有书名。
祝允明的著作有,《怀星堂集》30卷、《苏材小纂》6卷、《祝子罪知》7卷、 《浮物》1卷、《野记》4卷、《前闻记》 1卷、《志怪录》5卷、《读书笔记》1卷。

【甲寅端午拟白】
少小喜时节,而今一掷梭。真欢妻举案,宜耳子工歌。
天地清明少,人生辛苦多。 问他痴祝老,不醉待如何?
【太行歌】
上客坐高堂,听仆歌太行。六岁从先公,骑马出晋阳。
遥循厚土足,忽上天中央。但闻风雷声,不见日月光。
狐兔绕马蹄,虎豹嗥树旁。衡跨数十州,四面殊封疆。
童心多惊栗,壮气已飞扬。自来江南郡,佳丽称吾乡。
邈哉雄豪观,寤寐不可忘。人生非太行,耳目空茫茫。
【述行言情(其二十七)】
大仪靡停运,百生岂淹息。丽天星汉度,附地虫鸟疾。
把策诣有司,五往五见黜。岩栖岂无尚,廛托病多役。
钱刀坏心气,霜露损毛质。憔悴勿复言,流尘蒙白璧。
【春日醉卧戏校太白】
春日入芳壶,吹出椒兰香。累酌无劝酬,颓然倚东床。
仙人满瑶京,处处相迎将。携手观大鸿,高揖辞虞唐。
【歌风台】
掉臂长安市,遥从日边来。因过芒砀下,步上歌风台。
沛公善任使,猛士忘其骸。帝业袖手成,慷慨襟抱开。
大风飞云亦壮哉,韩彭英卢相继死。寄命寺人髀股间,未央志气拉飒摧。
相望千余年,安能为之哀?明朝放舟淮浦去,项王韩侯祠下亦徘徊。
【短长行】
人生若无梦,终世无鸿荒。
昨日之日短,今日之日长。昨日虽短霁而暄,今日虽永阴复凉,
胡不雨雪为岁祥?胡不稍暖开初阳?徒为蔽天氛曀日黭黮,人物惨懔无精光!
物情望有常,造化诚叵量。气候淑美少,君子道难昌。
阴晴长短不可问,古来万事都茫茫!独怜穷海客卧者,魂绕江南烟水航。
【新春日】
拂旦梅花发一枝,融融春气到茅茨。有花有酒有吟咏,便是书生富贵时。
【首夏山中行吟】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哭子畏】
万妄安能灭一真,六如今日已无身。周山既不容神风,鲁野何须哭死麟。
颜氏道存非谓夭,子云玄在岂称贫。高才剩买红尘妒,身后犹闻乐祸人。
【口号三首】
枝山老子鬓苍浪,万事遗来利得狂。从此日和先友对,十年汉晋十年唐。
不裳不袂不梳头,百遍徊廊独步游。步到中庭仰天卧,便如鱼子转瀛洲。
蓬头赤脚勘书忙,顶不笼巾腿不裳。日日饮酒聊弄妇,登床步入大槐乡。


求祝枝山详细介绍

祝枝山简介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岁。 祝允明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祝允明一一专攻书法,亦善诗文。其书,隶、楷、行、草诸体均工,尤以草书成就为最;其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其文多奇气,潇洒自如。传世墨迹如小楷《出师表》、草书《自书诗》、《落花诗卷》、《洛神赋卷》、《前后赤壁赋卷》等均为其代表作。著有《怀星堂集》(三十卷)、《苏材小纂》、《祝子罪知录》、《读书笔记》、《前闻记》等,撰有《兴宁县志》。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我国明代中期苏州一带,工商业比较发达,文人荟萃。“吴中三家”祝允明、文征明、王宠均生长在苏州地区,其书法艺术成就比较突出,影响较大,是我国明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祝、文、王为代表的明代中期的书法艺术成就,在于他们在继承魏、晋、唐、宋、元优秀书法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独具风格,突破了明代初期以来“馆阁体”对书坛的笼罩,一扫“靡靡之格”,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途径,被誉为明代“书之中兴”。在“吴中三家”中,祝允明的书法艺术成就就最为突出。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价道:“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征明、王贡士宠次之”。《明山藏》一书称祝允明之书法“为国朝第一” 祝允明青年时代学书条件优越。他是明代著名书法家徐有贞的外孙、李应祯的的女婿。徐有贞擅长草书,取法唐代张旭和怀素。李应祯的篆、隶、楷、行、草均工。祝允明从师两位长辈,耳濡目染,为其成为明代中期最有代表性的书法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征明对此有如下概述:“早岁楷法精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盖兼二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也”。祝允明成年之后,极为重视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借鉴,直接从魏、晋、唐、宋、元诸家书法中汲取营养,古代名迹无所不窥。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称:“京兆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师、秘监、率眉山、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希哲学书精工,自急就以逮虞(世南)赵(孟頫),上下数千年罔不得其结构,名羲(王羲之)、献(王献之)真行,怀素狂草,尤臻妙笔”。祝允明在其《怀星集·写体名书与顾司勋后集》中写道:“今效诸家制,皆临书以意构之尔”。这是祝允明对其书法艺术的实践中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关系的高度概括,也是他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原因。祝允明能够在观察古人书迹,掌握各家用笔和法度的基础上,认真领悟各家书法的性情和气势,默识其笔意和字体结构及章法布白,成功地融合各家法度、神韵于一炉,取精用弘,时出新意,挥洒自如。这种“以意取之”的学书方法及其艺术实践,使他能够独步一时,名动海内,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历史上的祝枝山是个什么样的人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希望采纳为答案,谢谢


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周文宾是因何典故被命名为“江南四大才子”?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唐寅足迹遍布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唐伯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名的由来,有人认为,唐伯虎出于对自己才华的狂傲自负,确实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但也有学者考证认为,唐伯虎从未自刻过“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图章,存世之印系别人伪造。后世学者普遍认为,唐伯虎“江南第一才子”是名副其实的,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艺术造诣高超,唐伯虎才气横溢是真的,他完全称得起“江南第一才子”。若说“风流”二字,也只是说唐伯虎文风飘逸,为人洒脱,落拓不拘,举止有放浪之行,仅此而已,实际情况并不是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描写的那等“风流艳名”。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文徵明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文徵明书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徐祯卿,字昌榖,一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十六岁著《新倩集》,但屡试不第。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其书法亦是一绝,王世贞称:“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轼)、黄(庭坚)、米(芾)及《集王书圣教序》晚岁取《集王书圣教序》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一家。”

明代“四大才子”书法家祝枝山,为何几十年都没考上功名?

祝枝山是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他与唐伯虎等人并称为“江南四大才子”,而人们称祝枝山为“明朝狂草第一人”,因为他天生右手就有六只熟知,所以自号“枝山”,他的字非常的有名,与唐伯虎的画相提并论。但是才华横溢的祝枝山却在考取功名上屡屡碰壁。祝枝山5岁时就能写大字,读书更是过目不忘,九岁时就能写出像样的诗句,被称为神童。在19岁时考中秀才,本以为自己的仕途从此开始,但是在成化十六年时,祝枝山第一次赴乡试就惨遭落榜,但是由于是第一次,祝枝山也没太在意,他以为自己是粗心大意导致的,于是就接着回去复习,准备下一次的考试,但是紧接着又连续的失败了两次,这使得祝枝山信心不足起来,在弘治二年间,,祝枝山因病错过了乡试,只能回家再等,在弘治五年秋天,当时祝枝山已经32岁了,此时的他终于考中。本想从此开始一展宏图,但是命运又捉弄了他。弘治六年间,祝枝山兴致勃勃地前往京城赴会试,第一次就没考中,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祝枝山屡屡碰壁,在正德九年时,52岁的祝枝山决定不再参加考试,在他四地奔走考试的几年中,他的儿子都已经考中了进士。这使得祝枝山没有颜面再继续考下去了,就选择了在朝廷做官。而祝枝山科举不中的原因在于虽然他的字写得好,但是科举更加注重四书五经。所以他一直没有顺利地通过考试

明代的代表性书法家有文徵明、祝枝山、王宠、董其昌等,他们擅长 及小楷,大楷则罕见佳作章草

练字要有一本碑帖作为范本,为此,选帖是非常重要的。字体发展的历史是对历代优秀书法家碑帖的一个回顾,学书者应该对书法史有一个比较简要的了解。
我国文字的字体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秦和秦以前主要是篆书。汉代用隶书。到了三国曹魏时期,又产生了楷书,并逐渐被当作正规的字体来使用。楷书与其他事物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楷书的初创时期,曹魏时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当推钟繇(元常),他的楷书以浑厚朴实、自然茂密见长,传世的字帖有《宣示表》《力命表》《荐季直表》等。
南北朝的书法分南、北两朝。
南朝以王羲之(逸少)、王献之(子敬)父子两人为代表,世称“二王”,长于书牍。王羲之的书法雄健秀美,被后代推为书法正宗,尊称“书圣”。王献之继承其父的书法,风格更为新奇豪放。他们传世的著名法帖多为行草书或小楷,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孔侍中帖》《丧乱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等。
北朝长于碑版。人们平常所说的“魏碑”,就是这个时期楷书的统称。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郑道昭的《郑文公碑》、朱义章的《始平公造像》、王远的《石门铭》以及《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崔敬邕墓志》《刁遵墓志》《龙门造像》等,它们笔画浑厚、朴实,结构谨严、自然。这个时期的书法,已具有“永字八法”这个楷书的基本特征,显然与汉隶有了区别,但它又继承了汉隶的遗法,在用笔和结构上多存浓重的隶意,还保留着隶书向楷书演变的明显痕迹。清乾隆帝说:“钟书全以隶法行之,非规规楷画也。”实际上,魏晋南北朝的楷书都是“非规规楷画”。这表明这个时期的楷书还处于初创时期。这个时期的书法大多出于群众之手,体多变态,清代许多书法家曾从这里得到许多启发而自成一家。
隋朝是楷书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时代。著名的碑帖有《龙藏寺碑》《启法寺碑》《董美人墓志》《苏孝慈墓志》等,工丽疏朗、方圆合轨。另外,僧智永的《真草干字文》秀丽健壮,也很有名。从这些碑帖来看,虽然还有魏碑的遗意,但字形已渐趋方整、秀丽,为唐朝楷书的成熟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唐朝是楷书成熟的时期。唐初全国一统,国力强盛,生产力高度发展,为书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再加上统治者的提倡、民间的崇尚,书法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成为封建社会中最发达的时期。
初唐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为代表,世称“初唐四家”。欧阳询的楷书传世的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化度寺碑》等,笔力险劲,结构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虞世南的楷书有《孔子庙堂碑》,外柔内刚、圆润秀美。褚遂良的楷书碑帖有《倪宽赞》《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刚健挺秀,变化多姿,对后代书法影响很大。薛稷书名逊于上述之人,楷书有《信行禅师碑》。
中唐的楷书以颜真卿为代表,他的字吸取民间新体,一变古法,改瘦硬为肥壮,破娟媚为刚健,融篆、隶入行、楷,宽博雄伟,方整谨严,端庄安详 【隶书字典www.shufaai.com】,面貌一新,成为唐朝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传世碑帖甚多,楷书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李玄靖碑》《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自书告身帖》等,颜书对后代的书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唐代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黄米蔡”以及明清的许多书法家,都从他那里得到营养。
晚唐的楷书以柳公权为代表,碑刻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他吸收欧、颜两体的优点,点画刚健,结构挺拔劲紧,世有“颜筋柳骨”之称。
宋朝的书法代表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号称“宋四家”。他们都以行书著称。唯苏轼有大楷《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传世。
元朝的书法以赵孟频为代表,流传的碑帖较多,著名的有《三门记》《妙严寺记》《胆巴碑》《福神观记》等,行笔流利,楷中带行,点画圆润秀美,结构紧凑匀称、灵活自然。他的书法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明代的代表性书法家有文徵明、祝枝山、王宠、董其昌等,他们擅长行草及小楷。大楷则罕见佳作。
清代楷书,由于“馆阁体”盛行,一股显得呆板而缺少生气。清代的书法家有郑板桥、何绍基、刘墉、粱同书、王文治、翁方纲等。清代隶书有相当水平,世称创隶书第二高峰,代表人物有傅山、邓石如、伊秉绶等。
从上面简要的书法发展史中可以看到,可供书法学习的碑帖是十分丰富的。给学书者推荐的碑帖必须是比较容易得到的,而且是适合学书者学习的。作者认为初学楷书,当以唐碑为宜,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的《倪宽赞》《孟法师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元次山碑》《颜勤礼碑》《自书告身帖》、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其次如隋《龙藏寺碑》。赵孟颊的《三门记》《胆巴碑》也是可以学习的,还有在前面章节中作者推荐的其他碑帖。学书者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任选其中一本学习。碑帖选定后,就应专心致志,坚持临摹,绝不能“见异思迁”,今天学欧,明天又想学颜,这样是学不好的。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书体已掌握到一定程度,再博取众长,追求险绝。


上一篇: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sl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