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收钱粮时要折扣杂质,这个折扣的名称叫什么?
“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
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
清初的官员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
虽然顺治、康熙年间也发过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认了。
古代银子做为货币流通的时候有个叫火耗的词语,是啥意思?咋计算的?
还好我在《明朝那些事》看到关于“火耗”的介绍。“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来是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首辅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由于当初朱元璋给大家的俸禄太低,于是后来的官员们想出这一敛钱之法)。清初时,“火耗”还在,不过在雍正朝就结束了。
于成龙这部电视中说的去火耗是啥意思
“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火耗在清代延续了明代的做法,不过由于地方官员的利益相关,火耗不断增加差额就归地方官员所有了。因此于成龙去火耗自然要损害清朝官员利益,历史上康熙年间确实发过禁令禁止火耗,不过并没有发生实质作用,因此火耗禁止一事也是不了了之,延续了下来但“火耗”的不断加重引起百姓反对,不利于长治久安。康熙后期不断有大臣上书要求把“火耗”规范化征收与使用。但康熙不愿加税,此事未成。雍正上台后,力图整饬吏治,强化财政,于是实行“火耗”归公和向官员发放养廉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