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光鼐

时间:2024-04-26 15:25:43编辑:优化君

历史的意义

历史从字面上看的意思是发生过的事情,通过文字记载的方式记录下来,使得后人可以对此有所了解。
我认为:
历史的存在可以让我们知晓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在出现相似情况时可以进行参考,使得我们少走弯路;
可以让我们从中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可以给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上的支持,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人们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面对困难时众志成城;
可以坚定我们的目标,在对未来彷徨与不确定时增强信心,确保不会迷失自己的道路;
可以从中汲取知识,更加从容地面对挑战。

历史主要起的是参考作用,他的作用是无形的,究竟是助益还是阻碍要看是被如何理解如何使用。在我看来,逃避历史就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做法,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出于维护和谐的需要,可以是出于维护政权的需要,也可以是为了通过行为来获取更高的利益或是其他理由不一而足。


为什么对历史那么感兴趣?

  爱历史是个人喜好。。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喜欢上历史,大学读的是别的专业,但没有忘记历史,空余时间都是爱看历史相关的书
  如果你真的想学好历史,有几个办法
  1,多看历史书。先找你感兴趣的朝代开始看。
  2,多看史诗性的电影(不过你千万别被里头的瞎扯淡内容迷惑住了)
  3,玩游戏,多玩史诗内容的游戏,少玩些PK,格斗的。
  4,百家讲坛(这个还是建议你以后感兴趣了再看)

  说说我看历史的步骤::(呵呵,我个人学习历史的历程)
  1,我先是看《三国演义》,随我年龄增长,懂事后,感觉它在扯淡,妖魔化历史人物,于是就断了。改看《三国志》
  2,第二是看中国5000年,这个讲的不详细,不够入骨。不过可以基本了解到中国每个朝代发生过哪些大事。
  3,公元16世纪,1540-1598年,日本战国之乱
  4,大汉帝国史,先看西汉,再看东汉。东汉部分可以连接到三国。
  5,春秋战国史,这个年代够吸引人的。
  6,开始想翻中国4000年前,炎黄老祖宗那时的历史来看,可惜没有文献。觉得很遗憾、很失落。
  7,大唐帝国史,这个朝代可以从隋朝开始看,因为连得很近。
  8,宋朝,金国,辽国,西夏与蒙古。这个朝代,我觉得是打开对国外历史兴趣的大门,因为这个年代,全世界都在发动剧烈的变动,从大汉民族文化圈可以扯到伊斯兰文化圈,再远些可以扯到欧洲。


  建议一下:
  1.如果你喜欢看动荡的历史,不妨从宋朝入门。
  宋朝时候,纷争剧烈,局势很动荡,世界上强大的文化圈都发生战争。南宋和辽、金、西夏恩怨不断;同时的欧洲经常举行十字军远征耶路撒冷,和伊斯兰地区的国家较量,时合时分的;新崛起的成吉思汗向西进发,缠合进伊斯兰文化圈。日本镰仓幕府也是平源两族纷争、和族弟的纷争。

  2.如果你喜欢大汉民族的骄傲和辉煌,可以从大汉帝国看起,这里你可以看到武帝陛下为大汉民族打下来的尊严。。。
  辉煌可以联系到大唐帝国,太宗陛下的贞观之治,使得华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黄金土地。

  3.如果你想看英雄人物,著名厉害的政治家、军事家,可以看三国,这个时期可以与大汉帝国联系起来。。更古老些,可以看春秋战国。


  PS一下:
  我非常喜欢历史,最近在找古埃及和赫梯帝国的资料来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加个好友:QQ5603544


讲述一位名人的故事

林肯奋斗的故事
公元一八○九年,在一个荒凉的肯德基州农场里,诞生了一位叫 亚伯拉罕.林肯 的小婴儿,他就是末来第十六任的美国总统。

林肯十五岁的时候才开始认字母,每天早晚都要走四哩的森林小路到校求学。他买不起算术书,特地向别人借,再用信纸大小的纸片抄下来,然后用麻线缝合,做成一本自制的算术书。他以不定期上课的方式在校求学,知识都是"一点一点学的"。他所受的正规教育,总计起来上学的日子不过十二个月左右。林肯能在很艰难的情况下发奋读书,是林肯不向命运屈服的表现,也是我们应该向林肯学习的地方。

林肯下田工作的时候,也将书本带在身边,一有空闲就看书。中午吃饭时,也是一手拿著玉米饼,一手捧书。他在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以后,曾说:「我能够达到这一点小成果,完全是日后应各种需要,时时自修取得的知识。」林肯由一个贫穷的孩子成长为统率美国的政治家的历程,深深地打动著我,他成功的关键在於奋发向上,努力不懈,迎接生活的挑战。林肯做到了,成功了。

「没有暗礁,激不起美丽的浪花」,林肯不屈服命运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一同向困难挑战,创造出佳绩


林肯

1831年6月的一天,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一排排黑人奴隶戴
着脚镣手烤站在那里,他们都被一根根粗壮的绳子串在一起。奴隶主们一个跟着一个走了过
来。象买骡子买马一样仔细打量他们,有时还走上前摸摸他们的胳膊,拍拍他们的大腿,看
他们是不是长得结实,肌肉发达,将来干活有没有力气。奴隶主们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
红的铁条烙他们。这时,几位北方来的水手走了过来,他们都被眼前的悲惨景象惊呆了,其
中一个年轻人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一天我有了机会,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
说话的这人名叫亚伯拉罕·林肯,后来他当上了美国总统,真的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
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间,加在一起
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就在土沙地上
和木板上写写划划,练习写字,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
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玉米饼子,一边津津有味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灯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
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大力气活。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
真负责,诚恳待人。他当乡村店员时,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还这几分
钱竟追赶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
中。所以,他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林肯无论干什么都始终没忘记学习,他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攻读历史、文学、
哲学、法学等著作,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这时期,他对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积极从事政
治活动。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
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林肯青年时期就痛恨奴隶制度,因为他当水手时,多次运
货到南方,亲眼目睹了奴隶主的野蛮残暴和黑奴遭到的残酷折磨。他当了议员之后,经常发
表演讲,抨击蓄奴制,在群众中很有影响。1854年美国的共和党成立,因为这个党主张
废除奴隶制,林肯就参加了,两年后他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他
在竞选演说中说:“我们为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度而斗争,直到我国的宪法保证议论自
由,直到整个辽阔的国土在阳光和雨露下劳动的只是自由的工人。”
1858年,林肯在参加伊利诺斯州参议员竞选时,发表了一篇题为《裂开了的房子》
的演说,他把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比喻为“一幢裂开了的房子。”他说:“一幢裂开了
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林肯的演说语
言生动、深入浅出,表达了北方资产阶级的要求,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群众的愿望,因而为他
赢得了很大的声誉。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林肯的当选,对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他们当然不愿意一个主张废除奴隶
制的人当总统。为了重新夺回他们长期控制的国家领导权,他们在林肯就职之前就发动了叛
乱。1860年12月,南方的南卡罗来纳州首先宣布脱离联邦而独立,接着密西西比、佛
罗里达等蓄奴州也相继脱离联邦。1861年2月,他们宣布成立一个“美利坚邦联”,推
举大种植园主杰弗逊·戴维斯为总统,还制定了“宪法”,宣布黑人奴隶制是南方联盟的立
国基础:“黑人不能和白人平等,黑人奴隶劳动是自然的、正常的状态。”
1861年4月12日,南方联盟不宣而战,迅速攻占了联邦政府军驻守的萨姆特要
塞。林肯不得不宣布对南方作战。林肯本人并不主张用过激的方式废除奴隶制,他认为可以
用和平的方式,先限制奴隶制,然后逐步加以废除,而关键是维护联邦的统一。在这种思想
的支配下,北方政府根本没有进行战争的准备,只是仓促应战,而南方则是蓄谋已久,有优
良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军队,所以,尽管北方在多方面都占有优势,还是被南方打得节节败
退,连首都华盛顿也险些被叛军攻破。
北方在战场上的失利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许多城市爆发了示威游行,要求政府
采取措施扭转战局。这时林肯才意识到,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就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废
除农奴制、解放黑奴。
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宝地法》,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10美元登记费,
便能在西部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这一措施从
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大大
激发了农民奋勇参战的积极性。1862年9月,林肯又亲自起草了《解放黑奴宣言》草
案。1863年1月1日正式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即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
制,解放的黑奴可以应召参加联邦军队。宣布黑奴获得自由,从根本上瓦解了叛军的战斗
力,也使北军得到雄厚的兵源。内战期间,直接参战的黑人达到18.6万人,他们作战非
常勇敢,平均每三个黑人中就有一人为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
这两个法令的颁布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战场上的形势变得对北方越来越有利了。
1863年7月1日到3日,双方在华盛顿以北的葛提斯堡展开了内战以来规模最大的
一次战斗。双方激战了三天三夜,北军重创南军,使南军损失了3.6万人,从此北军开始
进入反攻,而南军只有防守了。
这年的7月4日,北军又在维克斯堡大获全胜。维克斯堡位于密西西比河上,是一个高
出水面200英尺的悬崖,据守悬崖的叛军居高临下,可以用炮火直接威胁河上来往的船
只。如果从下面攻打这个要塞非常困难。早在1862年末,格兰特就率军在海军的协助下
几次攻打这个要塞,但都没成功。1863年4月,格兰特实行了新的进攻计划,先摧毁了
要塞周围的各个据点,然后包围了维克斯堡。海军也来助战,从陆地和水上同时进攻,猛烈
炮击要塞,震耳欲聋的炮声一直响了47天之久。7月4日,困守要塞的叛军弹尽粮绝,被
迫投降,北军这一次俘虏叛军2.9万人。
紧接着,北方军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猛追击叛军,1863年4月3日攻占了叛军
首都里士满。4月9日,叛军总司令罗伯特·李率残部2.8万人在阿波马托克斯小村向格
兰特投降。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南北战争被称为继独立战争之后的美国第二次革命。林肯成为黑人解放的象征。但奴隶
主却对他万分仇恨。1865年4月14日晚上,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里看戏时,被南
方奴隶主收买的一个暴徒刺杀。林肯的不幸逝世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震动,美国人民深切哀
悼他,有700多万人停立在道路两旁向出殡的行列致哀,有150万人瞻仰了林肯的遗
容。林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美国人民的
崇敬,在美国人的心目中,他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华盛顿。

霍金-轮椅上的天才
在新的千年到来之际,美国白宫曾进行了一系列的演讲,其中以科学为主题的演讲是《想像与变革---下一个千年的科学》。它的演讲者就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教授、"轮椅天才"斯蒂芬·霍金。他患有严重的残疾,双手只有3个手指能动。这个极度残疾和极度聪明的科学家成了这次不同寻常演讲的理想人选。
外号叫"爱因斯坦"
20世纪90年代,谈论宇宙学渐成一种时髦,宇宙大爆炸理论虽不是新的理论,但在公众心中却非常新颖。特别是谈到霍金,人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称他是自爱因斯坦之后最好的物理学家。
霍金是英国人。他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一天恰好是意大利物理学家、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纪念日,几天前还是牛顿的生日:1643年1月4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呱呱坠地的小霍金头上罩上了金色的光环。用霍金自己的话说:"我估计大约有二十万个婴儿在同日诞生"。
小霍金也像普通的小孩一样,喜欢玩具,着迷于玩具火车,甚至自己花钱买来了电动火车。十几岁时,霍金还喜欢制作飞机模型和轮船模型,甚至尝试发明一些游戏,比如制作不同颜色零件的工厂、运送产品的公路和铁路,以及股票市场。霍金和一个同学负责编制游戏的规则。在编制这些游戏时,小霍金的目标是"建造我能控制的可以开动的模型","这些游戏及制作都来自于探究事物并且进行控制的要求"。这种要求一直驱动霍金去"探究事物",甚至在后来的宇宙学研究中仍在起作用。
上学期间,霍金分在一个很好的班,尽管他的成绩名次从未进过前一半,但仍受到同学的尊敬,同学为他起了一个"外号"---爱因斯坦。霍金在班上有一些要好的同学,他们喜欢听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如莫扎特、马勒、贝多芬,也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他们还经常讨论一些科学和宗教问题,例如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运行是否需要上帝的作用。
目光投向茫茫宇宙
在中学时代的后两年,班上来了一位数学教师。他的教学富于启发,这激发了霍金对数学和物理学的兴趣。尽管父亲也鼓励他学习科学,但希望他攻读与父亲的专业相近的生物学。回忆起中学的学习,霍金谈道:"在我幼年时,我对所有科学都一视同仁。十三、四岁后我知道自己要在物理学方面做研究,因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尽管我知道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所以太枯燥。化学就好玩得多了,不断发生许多意料之外的事,如爆炸等等。但是物理学和天文学有望解决我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我想探索宇宙的底蕴。"由此可见,少年的霍金的志向虽算不上远大,"想探索宇宙的底蕴"对他后来的研究肯定是有影响的。
中学毕业,霍金考入牛津大学,并如父亲的希望,取得了奖学金。学习物理学对霍金并不费力,后来他又考上剑桥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为什么要选取理论物理专业呢?霍金后来说:"理论物理中有两个领域是基本的,……一个是研究非常大尺度的,即宇宙学;另一个是研究非常小尺度的,既基本粒子。"这就是说,理论物理联系着"至大"的宇宙和"至小"的基本粒子。最后,他确定要研究宇宙学,这是因为"在宇宙学方面已有一个定义完好的理论,即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研究宇宙学的理论基础。
回报社会的恩惠
在研究学习期间,霍金得了一种怪病,是一种运动神经细胞病。这种病使行为本来就不灵活的霍金更加笨拙,而且这种病迅速恶化。霍金非常苦恼,以至于他认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然而,霍金并未放弃正常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他在这时结婚了,5年后他成了3个孩子的父亲。
患病的霍金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勤奋。他曾梦到自己被处死了,由此他希望,"如果我被赦免,我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他认为,"我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拯救其他人",要做点儿善事,以回报社会对他的恩惠。
勤奋的工作使霍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以黑洞的研究成名于物理学界。黑洞是一种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的天体,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很大。这种天体是一种从理论上推测出来的天体。
早在200年前,一位法国科学家提出了黑洞的问题。他认为,满足一定条件的恒星,在引力的作用下会吸住自身发出的光线,而使我们看上去它是"黑暗的一团"。然而,这种科幻般的预言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时,一位德国科学家借助广义相对论重新预言了黑洞的存在。他发现,质量等于太阳质量大小的黑洞,其直径只有2.95千米;而相当于地球质量的黑洞,直径只有0.9厘米了。到20世纪30年代末,一位美国科学家研究恒星演化时,再次研究黑洞问题。他认为,在恒星燃尽时,在引力的作用下,恒星会无休止地坍缩下去,最终就形成了黑洞。
研究黑洞举世瞩目
60年代,由于天文学的一系列新发现,激发了天体物理学的研究。霍金正逢其时,黑洞研究使他初露头角。霍金将热学引入黑洞的研究,这大大加深了对黑洞的认识。这时,霍金认为,可能存在一种"微型黑洞"。这种黑洞很小,有的会小到像质子或中子那样的大小。按照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当物体小到这样的程度,它应服从量子力学的规律。霍金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黑洞可以蒸发;黑洞越小,它蒸发得越快。1个10亿吨(个头与质子大小相当)的黑洞要用100亿年的时间才能蒸发干净,而最后0.1秒内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万颗百万吨级的氢弹爆炸。这就是说,我们是不是应该仔细地进行天文观测,力图在宇宙空间找到这种"微型黑洞"而加以利用呢?!
霍金对大爆炸理论研究有很大贡献。他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奇点"处的爆炸产生了粒子和能量,粒子间的作用产生了星云,进而演化到我们今天的世界。今天的宇宙仍在膨胀着,将来的宇宙可能将继续膨胀下去,也可能在膨胀到极限时转而收缩至当初形成宇宙的那个"奇点"。看上去这好像很有趣,然而,这就是今天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水平。
由于霍金在天体物理学研究上取得的成绩,他获得1978年的爱因斯坦奖。1980年他又当上了三一学院卢卡斯讲座的教授。牛顿曾经是该讲座的教授。现在,霍金已快60岁了。尽管身体残疾,他仍经常旅行、演讲、著述。他的《时间简史》已发行几千万册,被译成40多种语种。由于霍金那富于传奇色彩的奋斗经历,他的《时间简史》还被搬上银幕。人们看到了黑洞和基本粒子的画面,听着霍金敲打计算机键盘和计算机合成后的声音,人们为现代物理和宇宙理论的深奥所震慑,为人类的智慧所感叹,并且更加佩服霍金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时仍在攀登科学高峰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发明家的故事


毕升活字印刷的故事

早先印书,都是把书刻在整块整块的木板上印。听说师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倍,师弟们纷纷向师兄取经。
毕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弟们。
他先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小型方块,一个个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烧硬,按照韵母分别放在木格子里。然后在一块铁板上铺上粘合剂(松香、蜡和纸灰),按照字句段落将一个个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围上铁框,用火加热。待粘合剂稍微冷却时,用平板把版面压平,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印了。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剂熔化,拆下一个个活字,留着下次排版再用。
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师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
“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毕升说。
“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
“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毕升笑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哈哈!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
师兄弟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
好一会,师傅开了口:“在你们师兄弟中,毕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一个孤独的英雄为了能像哥伦布等人那样“惊天动地”。密谋策划寻找传闻中欧洲通往亚洲香料群岛的海峡。为此,他不惜“背叛”根本不赏识他的祖国而投奔西班牙,一往无前地进入一个万劫不复之地。仅仅依据一个错误的传闻和一张错误百出的航海地图,他竟取得了西班牙国王和很多商人的信任,率领一帮“乌合之众”,向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海峡驶去,开始了一次有史以来最为疯狂的航行。即使梦想被无情的现实击灭,麦哲伦仍然坚持前行,结果,他不仅发现了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海峡,还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旅行,并以此证明地球是圆形球体的猜想。
为了实现理想,麦哲伦牺牲性命和名誉,其过程中充分体现他过人的胆色,毅力和魄力。如果你有兴趣对麦哲伦有更深的了解,可以买一本关于他的传记阅读。
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
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虞舜待继母以
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


公冶长(生卒于春秋时),名长,字子长(又名芝,又字子之)。诸城市马庄乡近贤村(原
名公冶场)人。
公冶长墓座落在马庄乡锡山子东南林,墓前的祠,历代曾奉祀不衰,祠内古木参天,碑
渴林立,今已全部毁没,只有坟墓尚在。


樊崇(?-27年),字细君,琅琊(今诸城人。)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
公元25年,樊崇将赤眉军与王匡领导的湖北绿林军联合,亲自指挥大军打进长安,立西
汉宗室牛童刘盆子为皇帝,自任御史大夫。公元27年在赤眉军进击关中时,被刘秀伏击于宜
阳(今河南宜阳县),义军惨遭失败,樊崇壮烈牺牲。


伏无忌(生卒年不祥),琅琊东武(今诸城)人。
伏氏为诸城巨族,世传儒学,曾显达于两汉,被称为“伏氏学”

伏无忌博学多识,继承家学,传习儒业。永和元年(公元136年),与议郎黄景校定《
中书五经》、《诸子百家》;元嘉年间(公元151-152年),无忌又受诏与黄景共撰《汉纪
》。此时,无忌利用校书的便利,广为采集史料,又加以删削,编成《伏侯注》一书。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祖籍汉琅琊郡诸县(今山东诸城)葛陂。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上著述也颇多。主要有表、治、秦、
疏、策、书、教、赞、铭、兵法、军令等共178篇。他的文章风格多是开门见山、直抒已见
、畅晓畅达、言简意深,具有情意真挚、纯朴清新的特点。其中最著名的有《出师表》、《
诫子书》、《与群下教》等。


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诸城城关镇兰家村人。
赵明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金石学家,著有《金石录》。21岁那年,赵明诚与宋朝著名
女词人李清照喜结伉俪。李清照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山东济南人,自号
“易安居士”。


张择端(1085-1145),字正道,又字文友,诸城箭口人。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是他仅存的两幅绘画作品。其中《清明上河图》是
关于他的最早、最详细也是唯一的记载。清代乾隆中修县志,曾查访他的居里,亦未有所获
。《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这两幅画,是中国古代难得的艺术珍品,被历代誉为
“神品”,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李澄中(1629-1700),字渭清,号渔村,诸城市箭口镇西辛庄子村人,后迁居县城超然台
下。清初著名文人。李澄中学问渊博,诗冲和,宗盛唐,词多比兴,稚而能切。


张衍(1634-1710),字溯西,一字蓬海,乡谥恭惠先生。诸城放鹤村(今枳沟镇普庆村)
人。清初著名遗民。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诸城逄戈庄(今属高密县)人。
刘墉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辩,文章书法在清代皆享盛名。尤其以书法最佳,擅长
小楷,曾效法董其昌,兼学颜真卿、苏轼等名家书帖,后自成一家。与当时的翁方纲、铁保
、成亲王统称为清代四大书法家,而刘墉为最。刘墉的传说颇多,大都是歌颂他精明强干,
足智多谋。


窦光鼐(1720-1795),字元调,号东皋,诸城市箭口乡郭家埠人。
窦光鼐博学多才,精通经史,诗赋尤佳,素有“才子”之称。他与纪昀、朱圭、翁方纲
主持文运30年,极有造诣。

窦光鼐著有《省吾斋诗稿》、《省吾斋文集》等传世。


王心源(1842-1919),名祚祯,以字行,诸城城里人。
王心源自幼受家庭的熏陶,有着良好的艺术素养。他嗜书画,好金石,精于古琴和琵琶
,为邑中名士。他琴艺高超,与诸城另一古琴家王冷泉在山东并称“诸城二王”。


王翔千(1888-1956),名鸣球,以字行。诸城市相州镇相州七村人。
王翔千,1950年当选为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和省土改委员会委员。1956年5月29日
病逝。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诸城相州镇相州村人,曾化名为王恂如,笔名有剑先、鉴
发、容庐、卢生、恂子、鸿蒙、TC等。
王统照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来的著名作家,工诗善文,一生笔耕不已,出版著述
、翻译作品近百种。他是一位为新文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战士。


王尽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又名烬美、烬梅,字灼斋,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人

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省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右国共产党
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他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陶钝,姓徐,名宝梯,字步云,生于1901年10月29日,诸城市昌城镇徐家河岔村人。
退居二线后,陶钝撰写了50万字的回忆录,题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自述》,山东人民出
版社1987年出版。


孟超(1902-1976),原名宪启,字励吾,又名公韬,诸城城里人。
孟超能诗善文,是一位左翼文艺运动培养起来的著名作家。出版作品有诗集《侯》,杂
文集《长夜集》、《未偃草》,长篇小说《潭子湾的故事》,戏剧《李慧娘》等。


臧克家生于1905年10月8日,诸城吕标乡臧家庄人。
臧克家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1933年他的处女作诗集《烙印》问世。半个多世纪
以来,一直不辞劳苦,辛勤耕耘。不但写新诗,也写旧体诗,还擅长散文,也尝试着写过小
说,诗论和文艺随笔。50多年来,臧克家结集出版的新诗、旧体诗、散文、小说、诗论等著
作近60部。对我国新诗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文坛负有盛名。


崔嵬(1912-1979),原名景文,诸城市昌城镇王家巴山村人。
崔嵬在生命的最后旅程中,崔嵬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拍完了《平原作战》、《风雨历程》
等几部影片。

崔嵬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还曾出访过苏联、日本、缅甸等
,为中外交流作出了贡献。

诸葛亮的小故事

吃 瓜 留 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姚梁的出身

姚梁的祖父姚大霦乃是姚文宇长孙姚轼的第三子。姚梁的父亲名叫姚必时。必时娶妻陈氏乃温州永嘉人。后又纳妾张氏。姚梁及其兄姚宋均嫡母陈氏所生。姚梁原配王氏,继娶王氏。他共生育三子一女。之后,子女们亦随父宦迹天涯,最后在异地他乡定居并衍生后裔⑷。姚梁少小聪颖过人,读书时吸收能力过强,过目成诵。民间中有说他“眼观九行,过目不忘”之传说。据说:他“未弱冠即游庠”⑸。曾受知于浙江学政窦光鼐⑹。于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年)以“勤学饬躬,文行兼优”之美誉得其“保举充贡”。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年)参加顺天乡试时,以优异成绩得中第三名。乾隆三十四年(己丑·1769年)己丑科会试之际中式第五十名。殿试时中二甲第二十名,赐进士出身。姚梁一生中所任的最显要且又鲜为人知的职务当是他在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年)正月由“宗人府主事”一职入直为“军机处”的“汉军机章京”这一职务了。当时,他年仅三十七岁,正值壮年。这件由一介书生来任职于清皇朝鼎盛时期的最高机要部门之高层文职人员,即人之所称为“小军机”一事来说,可谓是他毕生中在黄金时期所遇到的最荣耀的事了。这件重大事迹在家族的《宗谱》中虽有载,但却仅是记作“军机处行走”。原来,“军机章京”这一职称是亦可称作“军机处行走”的⑺。可见,在《宗谱》中所记的无非是作为一种异称或谦称罢了。可是,这件事在《府志》及《县志》等地方志中却偏偏未作记载。看来,可能是这些《志》书的修编者们认为姚梁任此要职的可信度不大,不敢轻易地记上他这段重要的履历之故吧?其实,他任这一职的真实性是可靠的,在一些清人笔记和其他史料中都有着明确的记载⑻。言之凿凿。除了任“军机章京”这一要职之外,姚梁终生都是在京都或地方上任文职官员。首先是中进士之后即在京任“内阁中书”及“宗人府主事”等。在任、离“军机章京”之后是改任地方官员。他的一生中任职繁多:诸如任“方略馆纂修”、“礼科主事”,亦参与翰林院的修编。曾任“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后改任“吏部验封司员外郎”,“刑部湖广司员外郎”,“饶州府知府”等。一度“官至四川按察使”⑼和“川东分巡兵备道”,兼辖“重、虁、忠、达、酉”等处。历任“江西,广西提刑按察使司”等。至于有着明确纪年的则有: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年)以内阁中书任庚寅科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以内阁中书任辛卯科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年)以宗人府主事任甲午科陕西乡试副主考。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年)以宗人府主事任丁酉科广西乡试副主考。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年)以宗人府主事任山东省学政⑽等等。姚梁还得过三次“大夫”级别的封赠。其一是乾隆三十五年敕封“奉直大夫”。乾隆四十五年诰封“中宪大夫”和乾隆五十年诰封“通议大夫”。同时,他的夫人也得到“孺人”、“恭人”和“淑人”之类的晋封。姚梁任官时,为官清正。《括苍汇纂》说他“清廉耿介,毫不苟取。任饶州时,民立生祠祀之。所至俱有政绩”云云。但姚梁可谓是仕途多舛。不知是何原因,在他的宦迹生涯中每每是向下降职。先是从中央官员调为地方职务,接着是步步下退,最后竟终于河间府的任上,以至尸骨亦回不了故乡。这真可谓是不尽人意之遗憾了。庆元属弹丸之地,历来文人学子为数不多。虽《县志》堂皇地列着数十名“进士”的姓名,但其中每以讹传,或附会,或戏说所致,多属虚构失实。至若真正能涉足于中央政权且有史料所证实者,仅姚梁,胡紘等二三屈指可数的人物罢了。而其间甚得影响,能为众口所碑的又当属姚梁了。其一,在这有清二百六十七年历史中,庆元中进士者仅姚梁一人。其二,他所任之要职每被史料所证实。事属翔实,有别于传说之嫌。这是须作一强调的。在姚梁成为县里的历史名人之后,本地对于他之身世的民间传说也随之产生了。且为数不少。而再让人常常口述的有三:其一是说他少小时曾随母亲到政和“铜盆庵”圆梦,在他刚踏上山门时即踏出了一声铜盆的响声来。原来据说“铜盆庵”有巨石如铜盆形。庵亦因之得名⑾。如今,这天生灵地竟被他踏出响声来了,足见他是个异才。这时候,因响声而惊动了庵中的住持,她出来一看,见是一个美貌非凡的少年。她料他日后必贵,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他闻到响声后惊而退了三步,故预言他的仕途是晚景退步云云。这个传说很合乎姚梁晚年每每降职之说。其二是说他少年入学于县城内与城隍庙毗邻的书院时,曾受到富豪家子弟的不白之冤,在求助于城隍老爷作公正的判断时,又遭到了小鬼的无理欺辱。故他立誓发奋,以图雪耻。在他发迹之后,城隍老爷自知过错,因羞于面子而迁建城隍庙于县城之东。三是说他那“眼观九行,过目不忘”的特异功能被窦光鼐过于夸张地奏上了皇上,皇上不相信,故特赐他游览宫院,然后命他背诵各处的匾额、楹联,他竟信口一一背念不误云云。当然,这三则故事都是子虚乌有之说。当知庆元县的城隍庙是早在明洪武十六年时就迁建在东门外的,它的迁建与姚梁无关。其次是姚梁作为区区一位由进士入直内阁中书的小官员来说,是不可能得到皇上恩赐游宫这特殊待遇的。但从中可知道这是后人敬仰地方名人而将他神化,使之构成原是上天的神人下降这一传说来增高地方的人文价值的。这些虽是造假之作,但作为民间文学的角度来说,也还有着它的文学价值和长期留传的意义的。

中国历史简介

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部落的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中国历经多次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中国史前时期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经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窦光鼐的生平

窦光鼐,[清]字无调,号东皋,山东诸城人。风节挺劲,于书无所不窥,尤工擘窠书。卒年七十六。[1]自幼好学,颖悟过人,十二岁为秀才,十五岁乡试第三名,乾隆七年(1742) [2] 进士,历任庶吉士、编修、左中允、内阁学士、左副都御史、浙江学政、吏部侍郎、暑光禄寺卿、宗人府府丞、礼部侍郎、左都御史,提督浙江学政,顺天府尹,光禄寺卿,福建乡试正考官等。死后魂归故里,并葬于山东安丘市临浯镇高家庄村,窦氏墓地位于高家庄村后,碑文正面题有“文官御史祖,一代帝王师”。系乾隆皇的的老师,同乾隆时期宰相刘墉为姑家表兄弟。
  乾隆五十一年(1786),任浙江学政,弹劾浙江巡抚福菘与平阳知县黄梅等人勒索渔户,重臣阿桂赴浙再查,企图将大事化小。
  乾隆五十二年(1787),与朱筠奉旨刊刻《日下旧闻考》。乾隆帝曾赐诗:“两浙山川常毓秀,诸生越旦汝司文。从来士习民成俗,勖彼行知尊所闻。见外发中务清正,涵今茹古去织棼 。曰公似矣曰明要,签后纾予一念殷。” 
  窦光鼐为官清廉,忠于职守;任顺天府尹时,惩治奸臣,查处玩忽职守之官吏。当时城郊蝗灾严重,他顶烈炎,冒酷暑,亲自督捕。旗庄(满贵族村)抗令不遵,他愤然斥之,从而获罪降职。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时,修改不当律例100多条,常常废寝忘食。在代理兵部左侍郎奉命祭南海时,地方官吏竞相送礼,都被他拒绝。其父病故时,有人以厚金相赠,他拒绝说,我自翰林院至京城为官,从未接受过人的礼物,哪能借父亲的丧事而谋利呢?
  乾隆六十年(1795),任会试大总裁,因复试贡生,牵扯对满族弟子的争议被免官,以四品衔告休。同年农历九月十七日卒,归葬于家乡高家庄。


鬼才徐文长对联及趣闻

一:
有一年秋试,嘉靖皇帝派窦光鼐到绍兴主考。这窦光鼐可不是等闲人物,此人学识渊博,皇上御笔亲赐”天下无书不读“金牌一面。窦光鼐每次外出,都要将此金牌悬挂轿前,以示荣耀。这一次,他坐着大轿路经绍兴东郭门时,却见一个小孩光着上身躺在官道中间。窦光鼐将这孩子唤到轿前怒冲冲地问道:”你是什么人,如此大胆,竟敢挡住本主考的去路?“这小孩却毫不畏惧地答道:”我是徐文长,这里太阳好,我在晒肚子里的万卷书呢!”窦光鼐心想:“你是在讥讽我‘天下无书不读’的金牌呢,我非得治治你。“便对小孩说:”既然你肚子里有万卷书,我出个对子考考你,行吗?“徐文长拱手说:”请出上联。”窦光鼐稍加思索,便说:
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
徐文长不慌不忙地对道:
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
窦光鼐听后,心想:“此联绝妙,这小孩果然不凡,难怪他有如此胆量。”
窦光鼐正在思想之际,徐文长却指着“天下无书不读”的金牌对他说:“我也有一个上联,不知大人能否赐教?”窦光鼐心想:“一个小孩再聪明,又能怎样?”因此,明知小孩是为金牌而来,也不在乎,点头应允。徐文长缓缓说道:

书有未曾经我读;
窦光鼐心想:“果然是不服我这面金牌,倒要小心应付。”谁知,他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出一个恰当的句子来,只得认输。徐文长便帮他对出下句:
事无不可对人言。
说罢,徐文长一揖而去,窦光鼐又羞又愧,暗悔自己过于托大,当时就令人取下金牌,从此再也不挂了。
二:
明朝才子徐文长,从小生性耿直,嫉恶如仇。他的家乡绍兴有个退隐在家的大官,曾经中过状元,后来利用权势将儿子也弄了个状元。这父子俩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当地人民对他们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有一年除夕,父子俩在大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诗第一,书第一,诗书第一;父状元,子状元,父子状元。
徐文长早就对这父子俩的所作所为,心怀不满,一直想找机会治一治他们。这次见他们贴出这不可一世的对联,徐文长认为机会来了,正好这大官的对门老汉不识字,到处找人给他家写对联,徐文长便主动提出给他家写,只见徐文长写道:
熟地一,生地一,熟生地一;附当归,子当归,附子当归。

状元父子看了对联后气得七窍生烟,但当他们得知是徐文长所为时,倒也不敢深究,因为他们知道这徐文长刁钻古怪的,得罪了他不知要想出什么花样来捉弄你。于是,父子俩只好把自己家的春联撕去了事。


上一篇:咸网

下一篇:despai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