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殉葬的人是怎样处死的
可以说,人殉是野蛮的。但在许多情况下,有些人并非被动殉葬,而是主动自杀从死。如为努尔哈赤生殉的四位宫女,就是自愿从死,而不像大妃阿巴亥那样是被逼的。
在早期能为尊者殉葬是一种待遇和荣耀,所以主动殉葬结束生命的方式很简单,是自杀;被动殉葬者结束生命的方式自然就是他杀了。
但他杀的手段却不会是一种,而且都是秘密处死。
现在古籍上明确有记载的处决殉人的手段,见于朱棣死后,采取“吊死”殉葬者的方法。这在上文已有详细文字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有一点是,在吊死前,主事者都会给殉葬者安排一顿美食,身份高者单独送到房间,身份低的一般集中一块,集体聚餐。这“最后的晚餐”相当丰富,但由于即将到来的死亡的恐惧,恐怕谁也无心食用的,多半情况是泪流满面,现场哭声震天,史书记载朱棣的殉葬者即如此。
除了逼其吊死,将殉葬者“毒死”,也是常见的手段。
朱元璋的殉葬宫妃是怎么处死的,有人说是太监将她们吊死的。但民间另有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给被选定宫妃强行灌食水银。水银剧毒,食后立马即死。
为什么使用水银?据说被水银毒死的殉葬者,其尸体长久不腐,多年内仍栩栩如生。尸体不腐现象,在中国盗墓野史上多有记载。如汉宣帝时广川王刘去,是一个盗墓成性的恶人。有一次去盗掘幽公冢,打开墓室后发现,墓内有一百多具尸体,互相枕压叠加在一起,但奇怪的是没有一具腐烂。
可以推测,这些女人都是殉葬者,历几百年尸体不腐。此事记载于晋人葛洪撰编的《西京杂记》,殉葬者的样子与被水银毒死的说法颇相似。
还有一种是“活埋”,将殉葬者手脚捆住,摆成一定姿势(造型),随即快速埋土。
为了让殉葬者失去反抗能力,有时会使用麻醉剂一类的东西,让其“安乐死”。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有的殉葬女性四肢存在被绳索捆绑的痕迹,这应该是当时被强行殉葬的。
有的殉葬女人屈肢侧身,脸朝男性,则是死后(也可能未死)被摆弄成的姿态,是一种造型,自然死亡者是不可能有那种“规定动作”的。1987年发现的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墓主为一身高约1.84米的壮年男子,仰身直肢葬,头南足北。墓室的东、西、北三个不同方向有三个龛室,内各有一具小孩的尸骨,朝向不一。
这三个小孩专家认为就是殉葬,被活活弄死后摆出形状的。
当然,结束殉葬者生命的方式很多,最直接,也是最省事的手段当是“砍头”,直接将殉葬者带到墓地,就此弄死。但这种手段为后世弃用,原因是,不能保留全尸体。后世讲究全尸,猎杀方式就不会是砍头了,直接将其放血刺死。
所以,砍头多在早期或人牲中使用,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墓穴考古中,时常会发现殉葬者的头被有规则地排列在一起,而尸身则另摆一处,推测生前遭砍头。
还有一种,古人筑墓有用人头作祭的习俗,在墓穴开挖的不同阶段,都会将人头与猪头狗头一样砍下来,当作“牲”来作祭。
目前考古发掘出的殷墟M1001号墓冢,殉葬者超过164人,与墓主同穴有96人。附近有大片祭祀坑内有大量的人体骨架,全部尸首不全,这些殉葬者被结束生命时都应该是砍头。WKGM1号墓,墓室内有规则摆放着34颗人头,这些都是殉葬者的头颅,也应该是遭砍后葬入的。
古代皇帝下葬的方法有几种
据文献记载推测,中国历史上殉葬美女最的帝王,是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在为其老子处理后事时,是如何处决秦始皇生前众多嫔妃的?这在史书上没有交代,成了一个历史谜团,但推测就是坑杀。
秦始皇的后宫是古代帝王中人数最为壮观的,他在灭了六国后,将六国后宫里的美女,也一并“接收”了。秦始皇后宫内可谓是真正的“美女如云”,因为美女太多,住的地方都没有,秦始皇还专门为这些美女建造了一两百里相连的华丽宫室,给她们居住,供自己戏乐。
秦始皇一死,这些女人惨了。秦二世说,“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意思是,秦始皇后宫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不宜放他们出去”。这些女人最后没有人能再活着,统统被处决殉葬。可以想见,当时决算的场面是十分十分恐怖的,恐怕哭得是地动山摇,闻者浑身发拌。
到底有多少漂亮的女人殉葬了秦始皇?《史记》上也没有确数,司马迁用春秋笔法,以“死者甚觽”一带而过。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死的人很多,数量巨大。
嬴胡亥这个一刀切的殉葬政策,也堪称空前绝后。自汉代以后,绝大多数皇帝不再杀生殉死,常有皇帝死前留下遗诏,令放无子的妃嫔宫女出宫。虽然偶有帝王以活人殉葬,但均不及该家伙残暴刻毒。直到明朝,人殉才死灰复燃,甚至成为制度。
2# 现代青年
2014-12-25 12:17:51
古代皇帝喜欢让妃子殉葬:后妃殉葬怎么死法(2)
2、周幽王——墓中百名妃子生殉
西汉时,出了一个“盗墓大王”——广川王刘去,刘去盗了等级很高的古墓。其中有一座是周代最后一位帝王周幽王的墓。
周幽王的墓修得十分高大,墓门打开后,往下全是白垩土,这土实际是一种石炭岩石,有一丈多厚。刘去的手下费了老大的力气,才挖去白垩土。再往下又看到了大量的云母石。再往下挖了一尺多深,意外地看到了100多具尸体,纵横交错,相互枕靠,叠压在一起。其中只有一个男的,其余全是女的。有的坐着,有的躺着,有的站着,身上的衣服款式和活人穿的一样。
想必那一名男人就是周幽王了。其他的百余女子会是谁?应该是殉葬的妃子或侍女。
人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丧葬恶俗,一般认为出现于父系社会。父权家族把自己的妻妾孙女侍仆,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其有生杀权力。既然金玉珠宝都能随葬,人这种财物自然也难免。已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主是秦穆公,其墓的殉人之多令人触目惊心,殉人尸骨多达184具,墓室上下层的平台上摆放有殉人棺具,有的甚至是裸葬。
而《史记》记载秦穆公死后曾殉人达177人,实际出土却多出了7人,可能是临时处死的。周幽王是否有殉人,史料上并无记载。如果《西京杂记》所记是真实的话,这将进一步证实,中国古代的殉葬陋习,在西周时仍然是十分盛行的。
蒙古在进入铁木真(成吉思汗)时代时,其社会形态仍处于奴隶社会,比中原的封建社会要落后多了。1227年8月成吉思汗死后,就有大量活人殉葬。时马可·波罗所闻,成吉思汗死后,“在运送灵柩的途中,护送的人要将途中遇到的所有的人杀死作为殉葬者,并对他们说:‘离开现世到阴世去服侍你们驾崩的主人吧。’”、“当蒙哥汗的尸体运往阿尔泰山时,护送的兵马沿途杀死了将近两千人。”除了这些不幸的殉葬者外,还有40名生前服侍过成吉思汗的美女,与他生前骑过的战马一道,被活活杀掉殉葬。此后的元朝皇帝死亡后,多少都有活人殉葬。
3# 现代青年
2014-12-25 12:19:19
古代皇帝喜欢让妃子殉葬:后妃殉葬怎么死法(3)
3、朱元璋——46名妃嫔惨死殉葬
明太祖死后,共陪葬及殉葬46个嫔妃,除了两个死在太祖之前,最后得以埋在太祖陵墓的东西两侧外,其余38人都是殉葬而死。
传说,朱元璋下葬时搞了一个“迷魂阵”,当天,十三城门同时出棺。这个说法已传讲了六百年,是南京民间最经典的段子之一。南京过去有个民谣:“南京有三怪,龙潭的姑娘像老太,萝卜当作小菜卖,十三个城门抬棺材。”朱元葬当年这个怪异下葬传说,竟然被当成了南京的城市符号之一。
可能有人觉得是无稽之谈,其实并非空穴来风,史料上有记载,如明人朱国桢的《皇明大政记》上便有这样的文字,朱元璋下葬那天,“而发引,各门下葬”。
各门下葬,是一种障眼法,实行秘葬的步骤之一,属反盗墓的典型特征。我在我的《中国人盗墓史》等书中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我后来我进行了思考,发现这里面很蹊跷,因为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墓在哪?如此反盗墓给谁看的?结合当年当年朱元璋死后嫔妃殉葬的事实,那些棺材里很可能装的都是这些殉死的后宫美女!
给朱元璋殉葬的人具体有多少人,史上并无确切的记载。据明末人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后来,朱允炆对这些生殉后妃宫女的家属进行了表彰和封赏。张凤、李衡、赵福、张弼、汪宾、孙瑞、王斌、杨忠、林良、李成、张敏、刘政等人都被封赏,授以“千户”、“百户”之职,其官皆世袭。他们都是给朱元璋殉葬宫人的父兄,即所谓“朝天女户”。
那么,这么多的殉葬者都要用棺材装殓吧,然后陪葬于孝陵。而且,这殉葬的人数正好与“13”之数颇为接近。所以,在下葬那天,十三城门同时朝外抬棺材就很好理解了。当时的南京市民在朱元璋出殡那天肯定都出来看了,但因为朝廷“清街”,只能远远地看,因为棺材很多,坊间便你传我传,便传成了“十三城门抬棺材”,近而变成了南京一大怪。
4# 现代青年
2014-12-25 12:22:06
古代皇帝喜欢让妃子殉葬:后妃殉葬怎么死法(4)
4、朱棣——30名宫女殉葬
给成祖殉葬的嫔妃人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大明会典》的16人,一种是朝鲜的《李朝实录》的三十余人。
后妃们殉葬的方式主要是自缢、绝食,这在中国正史是很少记载。不过朝鲜《李朝实录》中却详细记载了给明成祖殉葬的嫔妃集体“自杀”的过程。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戊午,三十余名被挑选出来殉葬宫女嫔妃先在殿外用餐,后被带到殿内,这个时候,宫女“哭声震殿阁”。殿内放了三十多张“小木床”,这些即将赴死的妃嫔被命令站到木床上去,她们的头顶上方是已经准备好自缢的绳子,“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朝鲜史详细记录:明成祖用30名宫女殉葬
在这三十多个人中,有两个是朝鲜进献的女子,一为宫女韩氏;一为崔氏,封号“美人”。临近自缢时刻,韩氏突然跪倒在地,向与她们“辞决”的明仁宗苦苦哀求,求仁宗放她回国赡养老母,可是仁宗不为所动,最终这两个朝鲜女子只能在异国他乡命归黄泉。韩氏临死时,向她的乳母道别,韩氏回头对她喊到:“娘,吾去!娘,吾去!”话还没说完,脚下的小木床就被抽掉。转瞬之间,三十多个女子就被活生生地吊死。
这些殉葬的妃嫔死后,下一任皇帝多半会给她们及她们的亲戚一些好处。最常见的是追赠谥号,表彰其行。据《明史·后妃传》记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如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然在明朝皇帝中,英宗朱祁镇并没有什么建树,反而一生都受制于人。他九岁登基,三十八岁去世,他经历了“土木之变”,被掳去做俘虏,后艰难归国复位。但是他在临终前,却下遗诏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这样,最终废止了惨无人道的人殉制度。
5# 现代青年
2014-12-25 12:25:07
古代皇帝喜欢让妃子殉葬:后妃殉葬怎么死法(5)
5、明仁宗——五个妃子
仁宗死后有五个妃子殉葬,分别为:贵妃郭氏、淑妃王氏、丽妃王氏、顺妃谭氏和充妃黄氏。
6、明宣宗——十人
宣宗的景陵葬八人,所以一种说法认为殉葬人数是七个;不过从《明史·后妃传一》最后的加谥名单来看,又可能是十人。
7、明代宗景皇帝——具体人数不明
景帝,史书上仅记载“诸妃嫔唐氏等”殉葬,具体人数不明。五个皇帝加起来,殉葬嫔妃总数在一百人左右。
这些殉葬的嫔妃,多数没有子女或者地位较低。比如宣宗殉葬十人说中,只有一人生前为妃,其余的生前不过是宫女罢了。不过也有例外。给仁宗殉葬的郭氏生前已经是贵妃,并且育有三子,似乎不合殉葬者的“标准”。所以《野获编补遗》中感叹说:“贵妃……例不当殉,岂衔上恩自裁以从天上耶!”这种“自愿”的现象还真是绝无仅有。
据史料记载,明朝的殉葬制度规定很细,哪些妃嫔应殉葬,哪些可以不殉葬,都有明文规定。凡被删封为贵妃等高等名号的,生过儿子并且儿子被封潘的,可以不殉葬,娘家原有功勋的也可 "恩免"。其余的皆殉葬。
活人陪葬是哪个朝代的事
如果你指的是活埋方式的陪葬,那是在夏商周时期;
如果你指的是生殉,即自杀以陪葬,这个则是历朝历代都有,一直到清初康熙时止;
康熙皇帝在位时发布了禁止贵族以奴仆殉葬之令,清皇室率先做到了废止殉葬,从康熙起,未再出现人殉之事。
在此之前,
明太祖朱元璋
陪朱元璋瞑目的嫔妃达四十人,其中只有二人,先于皇帝病故,其余三十八人都是治丧时勒令而死的。
明成祖的长陵,殉葬者十六妃。
明仁宗的献陵,殉葬者五妃。
明宣宗的景陵,殉葬者十妃。
明景帝在英宗复位后被降为王,死时仍有数名嫔妃从殉。
明朝殉葬制度自明英宗下令废除,但自其死后方止;
明朝妃嫔殉葬制度非常残酷,这个制度的终结者是谁?
明朝妃嫔殉葬制度非常残酷,这个制度的终结者是明英宗朱祁镇。朱元璋留下遗嘱,在自己死后,将那些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全部为自己殉葬。给朱元璋陪葬的嫔妃就多达四十六人,宫女有十几人。说实话,殉葬制度太不人道了,随意剥夺人的生命,真的是太残忍了。这在现代是无法想象的,可是在明朝是很正常的。在朱元璋之后,狠辣的朱棣、仁慈的朱高炽、厚道的朱瞻基也都实行了殉葬,让自己的妃子殉葬。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手上,他严厉反对殉葬制度,并留下遗嘱,废止了殉葬制度。那么,朱祁镇是出于什么原因废止的殉葬制度的呢?这得从他的钱皇后说起。钱氏比朱祁镇大一岁,于公元1442年被张太皇太后选中,成为他的准皇后。两人虽然是“包办婚姻”,婚后却非常恩爱。如果不出意外,两人夫唱妇随,一个为天下帝王,另一个母仪天下,这一辈子享尽荣华富贵,然后再生个太子,继承皇位。然而,这一切都在7年后的土木堡之变(1449年)变了。土木堡之变,大明损失了包括英国公张辅在内的文武大臣及数十万明朝精锐,连皇帝朱祁镇也成了瓦剌太师也先的俘虏。此时,大明朝廷震动,群龙无首,钱皇后作为一个后宫妇人,方寸早已乱了。瓦剌太师也先认为朱祁镇“奇货可居”,想要以明英宗朱祁镇要挟明朝,获得金银珠宝。钱皇后得知后,立即将自己的所有金银珠宝献了出来,送给了也先,只希望他看在财宝的面子上放回自己的丈夫。然而,也先还不满足,想要更多的金银珠宝,甚至是土地,坚决不放回朱祁镇。钱皇后顿时蒙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只能不停地哭,不停地祈祷自己的丈夫平安归来。真是伉俪情深啊。钱皇后一直为丈夫朱祁镇担忧着,眼看丈夫回归无望,又得到了哥哥钱钦和弟弟钱钟也丧生在“土木之变”中的噩耗,每天以泪洗面,哀泣求告磕头求老天爷放回自己的丈夫。她每日每夜不停地祈求,累了就跪卧在地上,也不上床休息。久而久之,钱皇后的身体被寒风给吹垮了,她的一条腿受了重伤,再也治不好了,她的一只眼睛也因为昼夜不停的悲泣很快哭瞎了。大明处于危难之中,幸亏有忠臣于谦挺身而出,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改元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粉碎了也先的企图。后来,也先看到明朝已经有了新的皇帝,自己手中的朱祁镇已经成为太上皇,已经没什么用处了,于是通过双方谈判,将太上皇朱祁镇送回大明。朱祁镇被迎回北京后,处境还不如在瓦剌,毫无自由。他被尊为“太上皇”,被软禁于南宫之中,是高级的“囚徒”。雪上加霜的是,朱祁镇的皇后也不再是倾国倾城的美人,而是一个又瘸又瞎的女人。朱祁镇和钱皇后等人在南宫中相依为命,心惊胆战,说不定哪一天被自己的弟弟朱祁钰所杀。钱皇后毫无办法,只能安慰丈夫,还带领南宫中的嫔妃宫女赶制绣品,换取粮食。“太上皇”的生活,转眼间就是七年。朱祁镇在武清侯石亨、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人“夺门之变”后,重登皇位,重新君临天下。此时,有一个太监进谗言道,说钱氏又瘸又瞎,已经不适合母仪天下了,应该立太子的生母周贵妃为皇后。朱祁镇听了之后,大声训斥,坚持己见,继续立钱氏为皇后。公元1646年,明英宗朱祁镇病重,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的结发妻子钱皇后。因为按照明朝殉葬制度,钱皇后没有生子,是很有可能为自己殉葬的。朱祁镇为了确保自己死后,自己的钱皇后免于殉葬,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病榻之上的朱祁镇召来了太子朱见深,郑重其事地说出了最后的遗言,每次皇帝驾崩,需要那么多后宫嫔妃宫女殉葬,是不人道的。我实在不忍心这样做,我死之后,千万别让那些没有生育的嫔妃殉葬,殉葬制度从我这儿就停止吧,以后也别搞殉葬了。从此之后,明朝实行七十多年的殉葬制度,被废除了。虽然朱祁镇没有明说是为了钱皇后,废止的殉葬制度,可是明眼人都知道,他就是为又瘸又瞎,无所出的钱皇后,才废止的殉葬制度。
哪些朝代有活人殉葬?哪些朝代又没有?
活人殉葬的朝代有:商代、周代、秦代、宋代、明代、清朝努尔哈赤和顺治时代。没有活人殉葬的朝代有:汉代、唐代。殉葬制度,用活人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汉、唐两朝皇陵的重要特点不是以人殉葬而是陪葬制度,即在皇陵附近让皇亲国戚和达官显宦死后陪葬皇陵。扩展资料:殉葬制度朝代介绍:商代商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奴隶主贵族死后,都用奴隶为之殉葬,以供其死后奴役驱使。在河南安阳发掘的奴隶主墓葬中,一般都有几个、几十个人殉葬有的大墓中,有二、三百人殉葬。有的骨架旁放着刀剑,是武士奴隶;有的骨架旁摆著车马,是驾车奴隶。有的骨架残存有狗骨,是养狗奴隶,有的骨架旁没有头骨,头骨在另一边,是被杀后殉葬的奴隶。有的骨架上手骨还被反绑在背后,并有明显的挣扎痕迹,是被活埋殉葬的奴隶。周代商以后,周、春秋、战国、秦朝皆有殉葬习俗,《墨子·节葬》篇说: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墨子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西京杂记》载:幽王冢甚高壮,羡门既开,皆是石垩。拨除丈余,乃得云母,深尺余,见百余尸,纵横相枕藉,皆不朽。唯一男子,余皆女子,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唯一男子应是幽王,百余女子应是殉葬的宫婢、妃妾。 秦代秦国用活人殉葬始于秦武公,《史记·秦本纪》载:武公卒,葬雍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秦穆公死后用人殉葬的数目更大,据《史记·秦本纪》记载: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车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陕西凤翔发掘秦景公墓,发现有一百多位殉葬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殉葬制度
古代的殉葬活人有哪些朝代?
用活人殉葬,是中国古代一项残忍野蛮的制度。以活人陪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中国的活人殉葬制度始于何时有待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它在中华史前文明时期就己经存在。现代考占发掘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即有人殉,其后的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皆发现人殉。这就是说,早在母系氏族社会就有人殉这种非常残酷的制度。在民间这种习俗直到20世纪的民国时期还有这样的活人殉葬事件。可谓是在中国众多的习俗里最长久的习俗之一。国家产生以后,活人殉葬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厉。通常认为夏是中国国家文化的开端,二里头文化的人殉证明夏代有人殉。不过,人殉最兴盛的时代当是商周时期。据考占发掘,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人殉葬。6619338175654065373.jpg网络配图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在河南安阳市西北郊发掘的一座中型墓中,墓的四周密集地排列着人祭坑,共1400余个,殉葬的多数是未成年的儿童,有的被砍头或锯手、足等,许多殉者还带有刑具。考古发掘发现西周殉人墓80余座,墓主多为贵族工侯,共有殉人200余人。从遗物分析殉者多是墓主内侍、宠妾、婢女、护卫、杂役等。人殉制度秦汉以后有所收敛,往往代之以木俑、陶俑。但到了辽代,人殉之风死灰复燃,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述律平甚至强迫一百多名大臣殉葬。此后,金,元,明初都有殉葬制度。特别是到了明朝,朱元璋又将这野蛮的做法重新恢复起来,并作为一种制度在明朝沿用。不但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死了要用活人殉葬,而且皇帝的儿孙们,即诸侯王死了,也要用活人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