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异化是谁提出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写道“这样一来,现在情况就变成了这样:各个人必须占有现有的生产力总和,这不仅是为了实现他们的自主活动,而且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换言之,马克思似乎认为尽管人类需要自我实现(异化的反面),这在历史上还是次要的,因为他认为资本主义给工人如此迅速地堆积无产阶级的苦难,以致于他们必须采取社会革命以求生存,而无暇顾及自我实现的问题。
alienation是什么意思
alienation
英[ˌeɪlɪə'neɪʃn]
美[ˌeljəˈneʃən, ˌeliə-]
n. 离间;疏远;(觉得周围环境与自己格格不入的)疏离感;离心离德
[例句]Potential reasons include increased stress and depression due to social alienation.
可能的理由包括压力增大和社会疏远引起精神抑郁。
如有疑问,请追问~
如果有帮助,请采纳,O(∩_∩)O谢谢~
请问“异化”是什么意思?
异化
1、黑格尔的异化:任何对象化、对象化的任何形式都当作是一种异化,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看成是“绝对理念”的异化形式,从而使异化具有了普遍性和绝对性,把异化变成了人类生活中永恒的和不可消除的范畴。P157
2、马克思的异化:赋予异化范畴社会历史意义,把异化和对象化严格区分开来。
在马克思看来,所谓异化,是指的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对象同劳动者相对立:“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而所谓对象化,则是指的劳动的实现、劳动物化在对象之中:“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象化才会成为异化,而并非一切对象化都是异化。P157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一种从工人同其劳动产品相异化的事实出发,既揭示物的异化,也论述工人的自我异化,并指出客观异化是主观异化的基础的劳动异化理论。“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P166
3、卢卡奇的异化:先是把异化等同于物化,进而又把异化等同为对象化。直到1967年在为新版《历史与阶级意识》所写序言中,才又指出自己以前把异化和对象化等同的观点是错误的,“对象化是一种中性现象”。卢卡奇的异化观除了受到黑格尔的影响外,还受到了存在主义先驱、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的影响。而他的异化观也影响了存在主义者把异化现象本体论化的倾向。P158-159
4、马尔库塞的异化:把人不是看作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看作孤立的、在客观上不受任何东西制约的主体,把异化不是看作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具有密切关系的社会现象,而是看作植根在人的本质中、在人对客体的关系中的人本主义现象,并由此引出“人的本质的大灾变”,要求进行一场彻底的人本主义革命。
马尔库塞认为,“异化劳动的可能性在人的本质中有根子”,因为“在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中,对象化总是带来一种物化的趋向,劳动总是带来一种异化的趋向”,“人的表现首先趋向于异化,他的对象化趋向于物化,他只有通过‘否定之否定’,即通过对他的异化的废除和从他的外化的返回,才能达到一个普遍的和自由的实在”而且“这种物化决不限于工人(虽然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影响它);它也影响非工人——资本家。对于资本家来说,‘死物对人的统治’在私有制状态和他持有和占有它的方式中表现出来,它在实际上是一种被占有、被持有的状态、为财产服务的奴役制,他占有他的财产不是作为一个自由的自我实现和活动的领域,而纯粹是作为资本”。
*马尔库塞在这里描绘的是一种超越阶级界限的异化现象,“忽略”了异化对于不同阶级来说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事情,因而他们对于异化也就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P162-164
5、弗洛姆的异化: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心理学化。从自我异化中抽掉了异化劳动对工人在肉体上的折磨和精神上的摧残这个物质前提,使自我异化变成一件抽象的人的自我感觉和主观体验的事情。P166
——摘自《“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丛》(徐崇温著 重庆出版社 1990年9月版
社会学的定义是什么?
我是福州大学的社会学大二的学生,以后可以多交流。
郑杭生在《社会学概论新修》中说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不过我向你们老师要的应该不仅仅是这种定义。下面我简要说一下几个学者把,说的可能也不是很好~
孔德最早提出的社会学名词,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神学、形而上学与那种思辨的历史哲学或社会哲学。孔德的“社会学”应该被放在他的科学分类体系中去理解。孔德把宇宙现象分为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社会五种现象,与之相应的便是金字塔式的科学体系,社会学就是最顶端。孔德还把社会学的按内容分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他注重的是“实证”,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就是郑氏书中的社会学产生的背景,是密切相关的,你去看一下吧。
斯宾塞是社会学形成时期英国的代表人物之一,我认为他对与社会学的看法是很牛的,因为他把社会学划分到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他的理由是社会现象也是自然因果关系中的一环。在斯宾塞那里,人们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构成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他的社会有机体论、社会进化论和社会分类的思想和孔德一样,由于时代因素而较多地收到了自然科学的影响,而且与个人主义思潮紧密相连。
德国学者滕尼斯以以公社和社会为基础的社会学系统而出名。他从社会学史研究人类共同生活的这一理解出发,认为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两个基本类别:一般社会学和专门社会学。这些在网上都应该搜得到的。滕尼斯的社会学思想与当时浪漫主义思潮和在其影响下产生的历史学派的观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社会学形成时期的学者的学说在我看来都是在为把社会学独立于自然科学、与思辨的社会哲学之外而不断的努力,但是这样做不免又有失之偏颇的地方。他们都在从科学分类的原则出发通过与自然科学的对比规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韦伯是个社会学大家,他的理解社会学与当时德国的理论背景,尤其是哲学家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的理论和新康德主义的思想联系尤为突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科学,即他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据此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做出因果解释。”(韦伯,经济与社会,第1~2页)
涂尔干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社会事实(社会现象):“社会事实是任何可以对个人施以外在制约作用的固定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
···应该够了吧?
社会学视角的概念是什么?
先谈点自己的感受
社会学的视角 并不一定是很理论化和很规范化的 当然深刻的社会学式的洞察力总是厚积薄发于深厚的理论功底 但更重要的 社会学的视角 是一种超越独立的个体或仅仅是个体之间联系的 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高度来观察和解释社会万象的一种心智品质。
再引经据典
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sociological imagination)应该是对社会学视角最经典的诠释——
“它是这样一种能力,涵盖最不个人化、最间接的社会变迁到人类自我最个人化的方面,并观察二者之间的联系。在应用社会学的想象力的背后,总是有这样的冲动:探究个人在社会中,在她/他存在并具有自身特质的一定时代,她/他的社会与历史意义何在。”(米尔斯,2005)
简单的说,社会学的视角和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个体—社会结构—历史进程之间自如穿梭的思维和心智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