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几位康王
周康王(生卒年待考):姬姓,周氏,名昭,周成王之子。继位时,召公、毕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召公、毕公还率领诸侯,陪康王钊来到祖庙,把文王、武王创业的艰辛告诉康王,又作了一篇文章,告诫康王要节俭寡欲,勤理国事,守住祖先的基业。
楚康王(?—前545年):芈姓,熊氏,名昭,楚共王之子,前559年至前545年在位。
宋康王,或称宋王偃,又称宋献王(《荀子·王霸篇》)。战国时期宋国君主,宋剔成君之弟。子姓,戴氏,名偃。史载戴偃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
宋朝康王,即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北宋末,代表北宋朝廷出使金营。金兵攻陷汴京,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即位,改年号为“建炎”。
康王是谁?哪个朝代?
在平度六曲山汉墓群中,有一座像山一样的大墓,当地人称做“康王坟”。有个谚语说得好:“挖开康王坟,山东不受贫。”指的就是康王坟里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可是,时至今日,康王坟仍旧没有被打开。据说,郭沫若在有生之年曾经主张打开康王坟,因为他在1968年找到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之后,就一直对康王念念不忘。
康王与中山靖王刘胜齐名。康王名叫刘寄,他是胶东王,谥号为“康”,史称康王。康王的亲生母亲,是汉武帝刘彻的亲姨。因此,他与汉武帝的关系不同一般。康王受封28年,死于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历史上说,在淮南王刘安谋反的时候,他也曾暗暗私制兵器,准备举兵与淮南王合兵一处,推翻汉武帝。可当他还没有举事之时,淮南王刘安兵败自杀,康王因此日夜恐惧,生怕武帝诛戳,不久即“发病而死”。现在说来,康王之死不一定是“发病而死”,也不能排除是被汉武帝“赐死”的可能。因为,康王死后,得到了一个很隆重的葬礼。他的长子刘贤仍被汉武帝封为康王,后嗣世袭。汉武帝听说康王生前很喜欢小儿子刘庆,就又多封了一个六安王。自康王当了胶东王以后,封号共传了6代157年。
修复即墨故城和康王古墓群开发
【项目单位简介】平度市旅游局为平度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全权负责平度市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开发和管理。
【建设内容】1、修复即墨故城古城墙1000米,四个城门,修建齐军守城、燕军营、火牛阵、田单雕塑和纪念馆;2、修建汉王宫建筑群,建造点将台、梳洗楼、二贞台、姑嫂庙、洗心河等景观;3、对康王古墓群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古墓博物馆及其他附属设施和康灵寺、天王殿、佛君殿等古建筑,4、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
【投资总额】1.1亿人民币
【建设条件】即墨故城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陪都,是齐国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发生过历史上著名的田单摆火牛阵以少胜多大败燕军的战役,同时又是汉代胶东王(康王)的王宫所在地。自春秋至隋代,连同最大的康王墓大小古墓群共有400余座,历年有许多文物出土。两千多年来,一直流传着“打开康王坟,山东不受贫”的民谣,虽经风雨洗礼,却至今保存完好,加之此地悠久源远的历史文化和古老文明,留下了宝贵财富,对于研究山东历史,尤其是东齐和胶东侯国的政治、经济及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文化考古旅游区。故城遗址和康王古墓群位于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和六曲山,距城区30公里,交通方便,供水供电设具备。该项目完成后,将填补山东历史空白,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进展情况】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等有关机构已对该项目进行了勘察研究,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论证。
宋康王的人物争议
关于宋康王称王偃之称王,距离魏齐徐州相王已六年,而尚在秦、韩、燕、赵称王之先,故颇为当时所嫉视。今据《孟子》书,万章问宋小国,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孟子以汤武之事告之。又观其臣如盈之,如不胜,议行什一,议去关市之征,进居州以辅王,其政当有可观。而《国策》记其射天笞地,《世家》书其淫于酒色,并皆谓之桀宋,与孟子、万章之言迥别。盖出于一时忌嫉之口,非信史也。全祖望焦循皆为宋偃辨诬,良非无据。(参读《考辨》第一三〇。《史记》又称“宋偃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考之诸国《世家》及《年表》,皆无其事。梁氏《志疑》亦辨之。《吕览 禁塞》“宋康死于温,”高注:“温魏邑,康王败魏于温,与齐、楚、魏为敌,齐、楚、魏灭之,故曰,死于温,”似据《史》为说,疑不足信。)抑余于王偃故事,又别有见。虽若虚囗无证,而考古之事,固时有不限于实证者。则姑陈吾说,以备一见,或亦为深思眇虑之士所乐闻也。《书·泰誓》:“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锲朝涉之胫”与“斮朝涉之胫”相近。“剖伛之背”与“剖贤人之心”相近。此为一假。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 后,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为哀悼他们而写下《孔雀东南飞》来记述这件事。诗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与“遇见采桑妇甚美”相近;“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因腐其衣,遂自投台”相近;“焦刘两家要求合葬,左右两侧种上梧桐,(这些树)条条树枝互相覆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与“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家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相近;“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与“ 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相近。此为二假。(《韩凭妻》很可能是仿《孔雀东南飞》所作,纯属虚构)干宝为河南新蔡人。而孔雀东南飞遗址就在安徽怀宁县小市镇。两地相隔如此之近,干宝未闻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可能性极小。铚邑和寒山被宋国吞并后,有一部分干族人再度迁徙,一部分则留在故地,所以后来史书上出现的干氏名人也多是该地区的人物。史籍《姓苑》在记载春秋时,陈国大夫“干徵师采食于干邑,因氏焉”,干徵师自然是干人,采食之地也就是封地,干邑的地望也应当在陈国附近,即今河南淮阳一带。后来撰写《搜神记》的干宝,就是新蔡人,而新蔡古为陈国之地,晋朝时期新蔡的地望在今河南新蔡、息县、淮滨、以及安徽临泉等一带地区,加之《搜神记》本身就带有神话色彩。故其中记载宋王形象值得怀疑。(注:“寒” “干”相通)《史记 秦本纪》:“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韩子 五蠹》:“徐偃王处汉东,(汉疑应作潢。)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淮南 人间训》:“徐偃王好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二国。(陆疑应作割,下引《后汉书》同误。)王孙厉谓楚庄王曰:王不伐徐,必反朝徐。楚王曰:善。乃举兵而伐徐,遂灭之。”《后汉书 东夷传》:“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穆王得騄骥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楚,令伐徐,一日而至。于是楚文王大举兵而灭之。偃王仁而无权,不忍斗其人,故致于败。乃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因名其山为徐山。”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即本此为说。此徐偃王之故事也。《史记正义》引《古史考》云:“徐偃王与楚文王同时,去周穆王远矣。且王行有周卫,岂得救乱而独长驱,日行千里乎?此事非实。”崔述《丰镐考信录》亦辨此事,谓:“前乎穆王者,有鲁公之《费誓》,曰:徂兹淮夷,徐戎并兴。后乎穆王者,有宣王之《常武》,曰:震警徐方,徐方来庭。则是徐本戎也,与淮夷相倚为边患,叛服无常,其来久矣。非能行仁义以服诸侯,亦非因穆王远游而始为乱也。且楚文王立于周庄王之八年,上距共和之初已一百五十余年。自穆王至是不下三百年,而安能与之共伐徐乎?”今按谓荆文王伐徐者,韩非也。谓楚庄者,《淮南》也。谓周缪王者,《史记 秦本纪》也。混《韩子》《史记》为一谈者,《后汉 东夷传》也。缪王之事,不载于《周纪》而见诸《秦本纪》,此自秦人称其祖造父,欲神其技,大其功,因附会于偃王之事。《赵世家》又载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此本以著异闻,非以为信史。故灭之于《周纪》,而存之于两家。史公之意,至慎至显也。(马氏《绎史》亦云:“《史》称造父御王巡狩,见西王母。徐偃王反,日驰千里马,攻破之。岂王之贰车,遂足以制胜?抑六师之众,咸有此捷足哉?《史》不录于《周本纪》,亦不过杂采异说,以传疑。”此说发明史例,极为有见。余辨《史》载苏、张纵横传说之妄,亦用此例,参读《考辨》第九五。又按《檀弓》载徐大夫容居曰: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不知此驹王属何时,盖非行仁义之偃王可知。若谓今《秦纪》《赵世家》缪王故事,由徐驹王而来,则仍与徐偃王行仁义而见灭于楚者不同。盖徐偃王自与宋王偃有关,不必以徐驹王疑之也。)至楚文王时,考之《春秋传》及《楚世家》,均无徐偃王事。(楚成王伐徐,齐桓公救之,徐恃救而败,见《左传》僖十五年。徐为吴灭,徐子章羽奔楚,见《左传》昭三十年。)此韩说之妄。然称徐偃王以仁义灭国,则三说皆同。余疑徐偃王即宋王偃,其见灭时,惟《淮南》楚庄王之说得之。宋称徐者,战国时宋都盖迁彭城。《韩世家》“文侯二年伐宋,至彭城,执宋君。”《年表》亦载此语。其时宋当休公世,盖已迁彭城,而史阙不载。盖宋都商丘,其地四望平坦,无险可守。彭城俗劲悍,又当南北之冲。自楚拔彭城以封鱼石,晋悼围之,重以畀宋,而彭城乃为形胜所必争。宋之徙都,实与赵徙邯郸,韩徙郑,魏徙大梁同意,皆就冲要以自镇。故宋亦称徐,即指新都彭城而言。如韩称郑,魏称梁,是也。(彭城晋立徐州,至今犹称。淮夷、徐戎,素属商。故商宋亦得徐称也。)又《史记 封禅书》:“周之九鼎,没于泗水彭城下,”《始皇本纪》:“二十八年,过彭城,齐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亦宋都彭城之证。(语详后。)《后汉 东夷传》称偃王处潢池东,《水经 济水篇》有黄水黄沟,其东为沛,秦之泗水郡,刘备徐州治此。又南为彭城,东为武原徐山。(《泗水注》作徐庙山。)此即偃王之国矣。云其地方五百里者,《宋策》墨子说楚,亦言宋方五百里也。偃王者,疑乃王偃之倒。考谥法无偃。《秦本纪集解》引《尸子》曰:“徐偃王有筋而无骨,駰谓号偃由此。”此语无稽,而可以证偃之非谥。《志疑》云:“偃身死国亡,未必有谥。然《国策》《墨子》《吕览》《新序》诸书俱以偃谥康王,而《荀子 王霸篇》称为宋献。杨倞注曰:国灭之后,其臣子各私为谥,故不同。”则是王偃谥康谥献,于当时本非通行,故野人小民,遂乃倒王之名以为称。《庄子 列御寇》:“曹商为宋王使秦。”《释文》:“司马云:偃王也”则王偃后人固亦称之偃王矣。谓其见灭,惟《淮南》楚庄王之时得之者?楚两庄王,一在春秋时,(考之《春秋传》及《楚世家》,庄王元年伐舒蓼,十三年众舒叛,楚灭舒蓼,疆之及滑汭,盟吴、越而还,如是而已。《左氏传》备载庄王事,亦不似有所谓徐偃王,割地而朝者三十二国,而见灭于楚也。)一在战国时,顷襄王又称庄王。(参读《考辨》第一三一。)《六国表》宋灭当楚顷襄十二年,故《淮南》以为庄王也。宋亡于齐,其后楚得其淮北徐地。当时盛毁之者,拟之桀纣,盖出诸列国之君卿。而宋之小民,则口道仁义不能忘。凡今先秦书记宋偃之不道者,皆本列国史记。而宋以国亡无史,其仁义之设施,已不足自传于后世。惟野民小人之所称誉,谓徐偃王行仁义而亡国者,其流传失真,乃误以为春秋之徐,或乃以谓在楚文在时,或乃以为当周缪王之世。传者弗深考,乃不知其即宋王偃。古事流传,其漫迤流衍如此者多,不足怪也。又按:荀子《非相》列举徐偃王、仲尼、周公、皋陶云云,似徐偃王年代最在后,则亦非周缪王及春秋楚文、庄时人矣。此篇列之圣贤之俦,而《王霸》篇又并称宋献、齐湣,此则时人对宋偃评量本不一致,《非相》亦不必出荀卿手笔耳。
宋康王的趣闻轶事
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娶何氏为妻。因何氏貌美,宋康王就想将她霸为己有。韩凭心里怨恨,宋康王于是把他囚禁起来,并定罪判韩凭服四年的徒刑,遣送边境。何氏偷偷地给韩凭写信,言辞隐讳地说:“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宋康王得到这封信,把信给亲信臣子们看,亲信臣子中没有人能解释信中的意思。大臣苏贺解释说:“其雨淫淫,是说忧愁而且思念。河大水深,是说不能互相往来。日出当心,是说心里有自杀的打算。”果不其然,不久韩凭自杀而死。何氏于是暗地把自己的衣服弄腐朽。有一次,宋康王和何氏一起登上高台观景,何氏于是从台上往下跳自杀,宋康王的随从想拉住她,因为衣服已经腐朽,经不住手拉,何氏自杀而死。何氏在衣服里写下遗书说:“大王愿意我活着,我愿意自己死去。希望将我的尸骨赐给韩凭,让我们两人合葬。”宋康王大怒,非但不听从何氏的请求,还让当地人分别埋葬他们,两座坟墓分离相望。宋康王说:“你们夫妇相爱不止,如果能使两座坟墓合在一起,那我就不再阻挡你们。”不久,就有两棵大梓树分别从两座坟头长出来,十来天长得有一抱粗。两棵树树干弯曲,互相靠拢,树根在地下交接,树枝在天空交错。又有一雌一雄两只鸳鸯,总是栖息在树上,早晚都不离开,依偎着悲哀地鸣叫,声音令人感动。宋国人同情他们,于是称这两棵树为“相思树”。“相思”的名称,就从这时候开始。南方人说这种鸳鸯鸟就是韩凭夫妇灵魂所变成。晋朝时,睢阳县有韩凭城,关于韩凭夫妇的歌谣还在那里流传。 宋康王非常迷信武力,他特别喜欢勇武的人。有一次,有个书生惠盎去见宋康王。宋康王见他是个儒生,顿足大笑说:“我所喜欢的是勇敢有力的人,不喜欢书生。客人您准备用什么来指教我呢?”惠盎说:“我这里有一种办法,可以使那些勇敢的人刺不入;虽有力气,却击不中,大王您想知道这种办法吗?”宋康王说:“好呀!这种办法我倒很想听听。”惠盎说:“刺不入,击不中,虽然好,但有人敢于击、敢于刺,毕竟还是受了侮辱。我还有一种办法,使得那些勇敢的人不敢刺,虽然有力,也不敢去击。不过,所谓不敢,不等于不想,只是时机未到而已。我还有一种更好的办法,使得一切人根本不想去刺,不想去击。这不更好吗?当然不想去刺,不想去击,也就是不理会你,那里比得上互相亲爱,互相帮助呢!我还有一种办法,使天下的人,都非常高兴,互相亲爱,互相帮助,这种办法比勇敢有力的人更高一筹,这是上面四种办法中最好的办法了,难道大王您就不想知道吗?”宋康王说:“这种办法好啊!我真想得到它。”惠盎说:“孔墨的仁义道德就是这样的办法。孔子、墨翟,自己没有国土,却被人当作君王一样看待;虽然没有官职,却被人们尊为最高的长官一样。天下的男人和女人,无不伸长脖子,踮起脚跟来盼望,使得到相安相利。如今大王是拥有万乘兵车的国主,如果你确实有行孔墨主张的意愿,那么,全国都会得到它的利益的,您会比孔墨更胜得多了。”宋康王听了,无言以对。于是,惠盎退了出来。宋康王对左右的大臣们说:“这个人真是善辩啊!我真是被他说服了。”
宋国历代皇帝列表
北宋皇帝庙号、名字、年号及年代表: 1、太祖 赵匡胤: 建隆 960年-963年十一月; 乾德 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 开宝 968年十一月-976年十二月。 2、太宗 赵光义: 太平兴国 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 ; 雍熙 984年十一月-987年; 端拱 988年-989年; 淳化 990年-994年; 至道 995年-997年。 3、真宗 赵恒: 咸平 998年--1033年; 景德 1004年-1007年; 大中祥符 1008年-1016年; 天禧 1017年-1021年; 乾兴 1022年。 4、仁宗 赵祯: 天圣 1023年-1032年十一月; 明道 1032年十一月-1033年; 景佑 1034年-1038年十一月; 宝元 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 康定 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 庆历 1041年十一月-1048年; 皇佑 1049年-1054年三月; 至和 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 嘉佑 1056年九月-1063年。 5、英宗 赵曙: 治平 1064年-1067年。 6、神宗 赵顼: 熙宁 1068年-1077年; 元丰 1078年-1085年。 7、哲宗 赵煦: 元佑 1086年-1094年四月; 绍圣 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 元符 1098年六月-1100年。 8、徽宗 赵佶: 建中靖国 1101年;崇宁 1102年-1106年; 大观 1107年-1110年; 政和 1111年-1118年十月; 重和 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 宣和 1119年-1125年。 9、钦宗 赵桓: 靖康 1126年-1127年。 编辑本段北宋皇帝传记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927—976)赵匡胤,汉族,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屡见不鲜,“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由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发起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宋朝的经济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与赵匡胤的治国之道有密切的关系。历史证明,赵匡胤是一位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他对待权臣刚柔并济,怀柔安抚,很好的解决了天下统一后的军权问题,永不消逝的英雄——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宗(939年—997年)赵炅,汉族,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岁,比秦王太宗像赵廷美大8岁。22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太祖驾崩,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是为太宗,在位共21年(976~997),59岁去世,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 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968-1022)997年即位,在位25年 真宗赵恒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学”,前期颇勤于政事。公元1004年,真宗签定“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进贡,澶渊之盟后的100多年里,宋辽之间维持着和平局面,另外,宋辽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宋真宗时,经济迅速发展,发行“交子”,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1010-1063)1022年即位,在位41年。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仁宗即位时才12岁,由皇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亲政,仁宗任用范仲淹等贤臣,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虽改革失败,但同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随后的王安石变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 ,还颇能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古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是当时的偶像皇帝。仁宗死于1063年,举国哀悼,死时讣告送到敌对国家辽国,竟然“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宋英宗——赵曙 宋英宗赵曙(1032-1067)汉族,原名宗实,后改名赵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任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实。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后为秦州防御使。1055年立以为嗣。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 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赵顼(1048-1085)汉族,1067年即位,在位18年。英宗长子,1067年即位。1069年起用王安石变法,虽然新法推行了十几年,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下,变法失败,新法于神宗死后被废除。神宗兵伐西夏,期图一举歼灭西夏。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宋军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神宗在位时,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通史。 宋哲宗——赵
南北朝宋国皇帝叫啥
宋高祖 武皇帝 刘裕 永初 420年—422年 — 少帝 刘义符 景平 422年—424年 宋太祖(初谥中宗) 文皇帝 刘义隆 元嘉 424年—453年 — 元帝 刘劭 太初 453年 宋世祖 孝武皇帝 刘骏 孝建大明 453年—456年 457年—464年 — 前废帝 刘子业 永光景和 464年 465年 宋太宗 明皇帝 刘彧 泰始泰豫 465年—471年 472年 — 后废帝(苍梧王) 刘昱 元徽 472年—477年 — 顺皇帝 刘准 升明 477年—479年
冼星海的人物生平
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生于澳门一个贫苦家庭。冼星海6岁时随母亲黄苏英去新加坡,进入了新加坡的养正学校。养正学校的区健夫老师,最先赏识冼星海的音乐秉赋,并选他进入学校军乐队,让他开始接触乐器和音乐训练。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1918年,母亲想方设法来到广州,把13岁的冼星海送进了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学习小提琴,开始正规的音乐课程。进入岭南大学后,为了贴补家用,冼星海依靠每天售卖两个钟头的书、纸、笔等物,和加入岭南银行乐队这两件工作,来维持学费和伙食费。他在乐队里担任演奏直箫,后来成了附中管弦乐队的指挥,因为他吹奏单簧管很有韵味,由此得到“南国箫手”的雅号,连培正中学也请他去做音乐教员和乐队指挥。 1926年春,冼星海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靠在学校图书馆任助理员维持生活,期间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1928年,冼星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后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冼星海靠在餐馆跑堂、在理发店做杂役等维持生活。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他是该班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考试后,主考老师保罗·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1935年,冼星海毕业回国,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创作大量群众歌曲,并为进步电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作曲。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并赴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救亡歌咏运动。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一次,冼星海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1938年9月,冼星海接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全体师生的邀请电报。于是,他高兴地对妻子钱韵玲说:“我们到延安去吧。”说走就走,这年11月,两人携手离汉去延安。他们在途中结成了伴侣。1938年冬,冼星海放弃优厚待遇,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大”兼课。在鲁艺,他负责音乐理论、作曲的主要课程,还教授音乐史及指挥。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进入创作的巅峰期,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在政治上,他追求进步,并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也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而当时朱德总司令每月津贴只有5元。另外,鲁艺的助教有6元,教员有12元。冼星海每星期能吃两次肉,两次大米饭,每餐多加一个汤。这些都体现了党组织对特殊人才的尊重。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临行前,毛泽东在家中请他吃饭并饯行。1941年6月22日随着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在供应十分困难的战时条件下,他相继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一交响乐”)、《神圣之战》(“第二交响乐”)、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和以中国古诗为题材的独唱曲。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1945年初,苏联有关方面将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治疗。刚住进医院,冼星海便开始创作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但病魔无情,虽然在李立三的奔波下,得到联共(布)领导人斯大林批示,在苏联国际救济总会协助下,冼星海入住莫斯科一家医院,但由于患严重血癌,沉疴积疾,医生回天无力,于1945年10月30日病逝,年仅40岁,李立三夫妇为其料理后事,与苏方一起为其举行隆重安葬仪式。致悼词的是后来为《莫斯科——北京》谱曲的苏联著名音乐家穆拉杰利。冼星海被安葬在莫斯科近郊公墓,骨灰盛放于一灰色大理石小匣,匣子正中镶着音乐家的一张椭圆形照片,周围环绕缎制花束,下刻金色俄文:中国作曲家、爱国主义者和共产党员:黄训(赴苏联后用母姓)。 1945年11月14日,延安各界为冼星海举行追悼会。
如何评价朱元璋对贪官剥皮抽筋?
虽然不人道,但是我觉得大快人心,威慑效果很好。很多人都说朱元璋是个出身底层的小人,一旦拥有了权利就和刽子手一样残忍。我觉得相反,我觉得朱元璋很优秀,社会底层的经历让他更了解百姓所想。我想打个比方,面对人贩子和小偷你想把他们抽筋剥皮吗?我是想的。只不过我这样做犯法,所以我仅限于想想。贪官,贪墨的不止是钱财,因为他们的贪墨可能会有许多无辜的百姓为此丢了性命,这样的罪孽难道仅仅是抽筋剥皮就可以弥补的吗?我觉得不能弥补。我觉得就算是挫骨扬灰都不能弥补他们犯下的错。现代制度对待贪官肯定不会如此的不人道,现在世界的主旋律不就是尊重人权吗?贪官也是人,我们肯定不能把他扒皮抽筋了,也就是开除党籍,罚款,清查资产,然后坐大牢。我知道这样是正确的,可是我的内心觉得这一点也不够。如果我们现代真的用这种方式对待贪官,那么我们和那些坏人有什么区别的。虽然我的内心就是这么想的,但是法律是不会允许我们这么做的。没办法,我们就只有让贪官污吏在大牢里面想想自己犯下的罪过啦。然后我们从灵魂里对他们进行鄙视和唾弃。最后,我想对贪官们说,不管你们是大贪官,还是小贪官,希望你们可以在牢里好好的反省,然后吃一辈子牢饭,不要出来祸害我们老百姓了。我们一点也不想被你们这些贪官欺负。朱元璋做的很对,我给他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