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碑

时间:2024-04-27 20:09:40编辑:优化君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翻译是什么?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翻译】九成宫(唐宫名)在陕西省麟游县西,原为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重修,为避暑之所,以山有九重,更名为九成,甘美之甜水谓之醴泉。铭者,自铭也,自铭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后世者也。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子魏征奉皇帝诏书撰文。贞观六年夏历四月,皇帝到九成宫避暑。这九成宫就是原来隋朝的仁寿宫。它高耸的覆压山峦,淳蓄的池水截断山谷。楹柱跨水相连,庭阙分岩相向。高阁长廊排成围,栋宇台榭轮奂错落。仰视它仿佛高若千丈,向下看则幽岩大谷深险万尺。那些镶饰的珍珠美玉使它金碧辉煌,其光芒冲射云霞使日月失色。炫耀这种移山过涧之力,骄横奢侈之极,累及民众而放纵私欲,想来真是深深的罪过。到了酷暑炎阳时,几无逼人窒息的热气;微风缓缓拂来,觉有清凉之爽。这的确是怡养身心的胜美之处。即使是汉武帝时的甘泉宫也不能超出其右。我主在二十岁时,就征讨四方,到而立之年就作为君王安抚民众了,起初是以武力之功平定统一了四海,而最终用礼乐教化安抚各邦。东到青丘之国,南抵丹徼之地,都有珍奇宝物等贡品献上,且有译官陪同前来朝拜;西及轮台,北至玄阙,合并之后又列置州县,并将众多百姓编定户籍。时吉年顺,四方太平,人们都安定归依,神灵也赐福而至。虽说有赖于天地的功德,但最终还是靠皇帝一个人的谋划而成。他舍身利国,且不避风雨,奔波劳苦,一心为民,忧劳成疾,以致身衰体弱,瘦如唐尧,手足之茧厚似夏禹,尽管常以针灸治疗调理,但仍旧气血不舒。迁居京城宫中以来,出于常常苦于暑热之由,群臣建议为他建造离宫,希望能使他怡养心神。但圣上爱惜百姓和国家的财力,执意拒绝不从,认为这仁寿旧宫虽建于昔日,弃之不用太可惜,毁而重建又太劳民,此事还是沿用既成为好,无需重改再造。于是去除雕饰变为质朴,删减再删减,将那过分奢侈的都去掉。接着再修葺那些坍塌之处,掺和沙土填补破损的玉洁冰清台阶,用泥土弥补墙壁的缺损处,汉白玉砌成的石阶与土阶相接,宫室屋顶的缺漏处用茅草来续补。仰视宫殿的壮阔富丽,可将以往(奢侈误国)作为历史的借鉴;俯看如今的朴实俭约,又足以为子孙后代留下训诫。正所为至人不求有所为(顺应自然),至圣也不求有所作(不劳民兴作),前人已尽力做成的,今人只须继用其成。然而原来的池塘水沼,都引自山涧,宫中本来没有水源,尽力求取也得不到的就是这水,这已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事,故而皇帝常惦记在心。四月初一(甲申日)至四月十六日(已亥日),圣上到皇后的住处游览亭台楼阁,闲步走至西城北面时,在一座高阁下面驻足不前。他俯身观察石土,微略感到湿润,于是便用手杖去疏凿随即竟有一股泉水涌出。于是便制成石槛将泉眼护住,然后又将泉水导入水渠。这泉水清澈如镜,味如甜酒。泉水向南流入丹霄楼右侧,向东又流经宫殿前的阙门,如练带萦绕,贯穿着整个九成宫,它激起清爽的波浪,冲走往日的污秽。(这泉水)可以使性情通达平正,可以使心神澄明纯净,可以照映万物之形,并滋润其生长,如同圣上的深恩德泽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上天的精华,也是大地的灵物。据《礼纬》书中说:“如果君王用刑治罪能恰如其分,封功行赏也不偏不倚,得与周礼相符合,那么,醴泉便会出现”。《鹖冠子》上说:“圣人的恩德,如能上达天宇,下临大地,中及万物生灵,那么,醴泉便会出现”。《瑞应图》上说:“君王仁善谦和,饮食俭朴(不食进贡之物),就会有醴泉出现,饮用者可以长寿”。《东观汉记》中载:“光武帝中元元年,京城出现(首都洛阳)出现醴泉,饮用者连积久难治的病都痊愈了”。那么,醴泉这一种神赐之物的出现,实际是为了扶助圣主明君,它既可免君王的陈年旧疾,又能使长寿。所以,王侯公卿们都喜形于色,奔走相告。但我主深怀谦退之心,推说自己并无如此圣德。虽有善政而不恃傲;遇有祥兆而心存谨慎。这是记取了隋朝奢侈误国的经验教训。这一切当是上帝的玄奥旨意,天子的善美之德,哪是我的浅陋之学所能表述清楚的,但因我的职责在于记言书事,不能使国家的盛美之事遗漏于典集之外,才冒昧陈词据实著录,因而撰写了这篇铭文,并镌刻上石。颂词说:当今皇帝据有运数,一统天下,受命于天,这是千年的定数,世间万物都目睹这一现实。他功绩高于大舜,他勤勉尽过大禹。可谓承其前导,绝其后继,甚至超过了三皇五帝。他善于把握时机,并遵循客观规律,堪称既圣明又神武。以武力克平战乱,以礼仪诗书招服四方。史书从未记载过像这样能开疆拓土征服四方的皇帝。所以他能称皇并获得赞誉和拥戴,四方献给他的珍宝多而且多。大道是难以命名的,最高的德操并不表现在形式上,它的深玄之功和潜在的运行规律可谓高深莫测。我们凿井得水,耕田得食,不懂得感谢上天之功德,又怎知帝王的作用。上天所运行承载之道,悄无声息,但万类藉此生成,众生流布成形,都随感应而发生质变。顺应上德,方见灵验,道于我虽有间隔,但似闻声响,似见光明。洪福纷来,如繁盛的草木。皇帝及百官,皆穿戴着绣有云、龙、龟、凤图案的冠袍以示吉祥。而艳阳也蕴五彩之光,金乌更呈三足之瑞,颂辞不断咏来,史官不停地记录。完美至善的醴泉带着祥瑞降临人间,明主贤臣皆大欢喜。醴泉依水性而流布大地,滋润着万物,它潺湲清澈,如萍实般甘甜,每天饮用都觉新鲜,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昌明的时代与大道相伴随,奔流的泉盈满福庆。我主戒惧不怠,虽有善行而不自恃。居住崇尚简陋,享乐则不喜逸欲放纵。身居帝王之贵却不以为贵,而总以天下百姓之忧为忧。他人喜欢浮华与外饰,而我独取那朴实,这意在回归淳朴,用质朴取代文饰。身体在高处,应想到坠落的危险,端着盛满水的容器须提防溢出。于此念念不忘,方能永保中正祥和。兼太子率更令、渤海男,臣欧阳询奉皇帝诏书书录。【原文】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侈,以人从欲,良足深尤。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皇帝爰在弱冠,经营四方,逮乎立年,抚临亿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东越青丘,南逾丹徼 ,皆献琛奉贽,重译来王,西暨轮台,北拒玄阙,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气淑年和,迩安远肃,群生咸遂,灵贶毕臻,虽藉二仪之功,终资一人之虑。遗身利物,栉风沐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肌之如腊,甚禹足之胼胝,针石屡加,腠理犹滞。爰居京室,每弊炎暑,群下请建离宫,庶可怡神养性。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深闭固拒,未肯俯从。以为随氏旧宫,营于曩代,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何必改作。于是斫雕为朴,损之又损,去其泰甚,葺其颓坏,杂丹墀以沙砾,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阶,茅茨续于琼室。仰观壮丽,可作鉴于既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后昆。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涧,宫城之内,本乏水源,求而无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圣心怀之不忘。粤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己亥,上及中宫,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踌躇高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其清若镜,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东流度于双阙,贯穿青琐,萦带紫房,激扬清波,涤荡瑕秽,可以导养正性,可以澄莹心神。鉴映群形,润生万物,同湛恩之不竭,将玄泽于常流,匪唯乾象之精,盖亦坤灵之宝。谨案:《礼纬》云:王者刑杀当罪,赏锡当功,得礼之宜,则醴泉出于阙庭。《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醴泉出。《瑞应图》曰:王者纯和,饮食不贡献,则醴泉出,饮之令人寿。《东观汉记》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痼疾皆愈。然则神物之来,寔扶明圣,既可蠲兹沉痼,又将延彼遐龄。是以百辟卿士,相趋动色,我后固怀撝挹,推而弗有,虽休勿休,不徒闻于往昔,以祥为惧,实取验于当今。斯乃上帝玄符,天子令德,岂臣之末学所能丕显。但职在记言,属兹书事,不可使国之盛美,有遗典策,敢陈实录,爰勒斯铭。其词曰:唯皇抚运,奄壹寰宇,千载膺期,万物斯睹,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绝后承前,登三迈五。握机蹈矩,乃圣乃神,武克祸乱,文怀远人,书契未纪,开辟不臣,冠冕并袭,琛贽咸陈。大道无名,上德不德,玄功潜运,几深莫测,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靡谢天功,安知帝力。上天之载,无臭无声,万类资始,品物流形,随感变质,应德效灵,介焉如响,赫赫明明。杂沓景福,葳蕤繁祉,云氏龙官,龟图凤纪,日含五色,乌呈三趾,颂不辍工,笔无停史。上善降祥,上智斯悦,流谦润下,潺湲皎洁,萍旨醴甘,冰凝镜澈,用之日新,挹之无竭。道随时泰,庆与泉流,我后夕惕,虽休弗休,居崇茅宇,乐不般游,黄屋非贵,天下为忧。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念兹在兹,永保贞吉。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敕书。【作品概述】《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碑刻者不可考)。现存于陕西麟游县碑亭景区 。《九成宫醴泉铭》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九成宫醴泉铭》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创作背景】"九成宫"遗址,在今陕西麟游县城西2.5公里,原为隋之"仁寿宫",唐贞观五年(631)加以扩建,更名"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宫寺。"九成"之意:"成"训"重","九"训"多","九成"形容多层,高峻。"铭",文体之一,多用韵语,如作山川、宫室、器物之铭前面多用散文叙述,然后是韵语铭文。《九成宫醴泉铭》撰作和书写于唐贞观六年(632)夏历四月,全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宋曾巩在《九成宫醴泉铭·跋》中称:"九成宫乃隋之仁寿宫也,魏为此铭,亦欲太宗以隋为戒,可以见魏之志也"。【艺术鉴赏】一、造型1.隶法在造型方面,《九成宫》有不少字明显受到隶书的影响,如"亥"字,只是将隶书起笔的横改成点,撇改成竖钩。在用笔方面,以横、竖代点也是保持了隶书的写法。"首点"大都用横,如"户、充"等;宝盖儿的左"点"则用短短的一"竖",如"官、带(带)"等;带有竖弯钩笔画的字,其竖弯钩则几乎完全照搬隶书的特点,如"光、克、元、也"等。2.碑法《九成宫》中的许多字又取法于魏碑,某些点画,如"戈"字的右上"点","必"中间的一"点",三点水的中间一"点"等,都以"短撇"来代替。这些笔画是北魏楷书的写法。可以说,像《九成宫》这样的欧体字与魏碑书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方笔特征明显的魏碑,如《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3.行法《九成宫》中以点代横、竖、撇、捺等笔画,体现了行书的特点,如"甘、色、无(无)、流"等。二、结字1.字形窄长。欧字主要通过压缩横画、伸展竖画、戈钩长伸、撇捺舒展等方法达到字形窄长的目的。如"佳、成、未、奉、夏"等字。2.主笔突出。主笔就是每个字当中最主要也是最突出的一笔,主笔写好了,这个字就平衡、就重心稳定、就美观。如"善"字第四横写得特别长,"氏"字斜钩写得特别长,毕字中竖写得粗壮得有力等。3.同字异构。此碑中许多相同的字结体上都有微妙的差异,同中求变,增加意趣。需要临习者细心观察、揣摩、体会、咀嚼。如"而、之、出"等字。4.连笔增减。楷书中若加入适当的行书笔意,会使字更显得灵动活泼。如:"每"字两点以竖替代,"无"字下部四点写成了连三点,"胜"字右部采取了行书的写法。在书法结字中,为了破机械重复,常常根据结字的需求,对字进行增减笔画以达到"变化美"的目的。如"辟"字右部辛增加了一横,"建"字左上添了一点。"京"字口里加了一横,"氏"字右上加了一点,"拒"字右下方加了一个小竖点,"土"字右边加了一点;"流'字右上省略点、"极"字木字旁省略点、"皆"字下部白字省略撇等。5.左收右放。左右结构的字,一般左边笔画写得紧凑,右边笔画适当放开。如"地、停、德"等字。6.移位增险。通过调整字的部件,以增加字的险峻之势。如"盛"字下部的皿字调到了左下,"感"字下部的心字调到了左下,"旧"字下部的臼字调到了右下,"坠"字下部的土字调到了右下,"瑞"字右上山字侧卧,"紫"字上部竖弯钩移位下伸等。7.内紧外放。欧字一般中宫紧收,四围放纵。如"武、奉、葳、蕤、睹"等字。8.满而不虚。此类字周围有边栏包围,书写时中间部分要写得饱满、紧凑,不可散漫。同时,在书写这类字时,边框要适当往里靠,以求视觉上的平衡。如"闻、园、图、阙、间、闭、阁"等字。9.附丽贴零。附丽就是依附、贴近,不要疏离的意思。字的各个组成部分要相互依附,不可离散,要以小附大,以少附多。如"起、瀑、垂、灵"等字。贴零就是说写"零"字和与之相类似的字的最后一点要点得妥帖。这类字中的点画零碎,要写得贴紧,排列有序,以免显得杂乱无章。如"今、令、乏、于、景"等字。【名家点评】历代品评《九成宫醴泉铭碑》:宋 朱长文:然观其少时,笔势尚弱,今庐山有《西林道场碑》是也;及晚益壮,体力完备,奇巧间发,盖由学以致之,《九成宫碑》、《温大雅墓铭》是也。(《续书断》)元 赵孟頫:"清和秀健,古今一人"明 陈继儒: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 赵涵:"正书第一"。(《石墨镌华》)清 郭尚先:《醴泉铭》高华浑朴,法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伯施以外,谁可抗衡。(《芳坚馆题跋》)清 周星莲:字有九宫,分行布白是也。右军《黄庭经》、《乐毅论》,欧阳率更《醴泉铭》、《千字文》,皆九宫之最准者。其要不外斗笋接缝,八面皆满,字内无短缺处,字外无长出处,总归平直中正,无他谬巧也。(《临池管见》)清 梁巘"人不能到而我到之,其力险;人不敢放而我放之,其笔险。欧书凡险笔必力破余地,而又通体严重,安顿照应,不偏不支,故其险也劲而稳。"(《评书帖》)现代 刘正成:中国汉字数万单字,最难在结构各异,其视觉造型的魅力亦在此,而又施以笔法,得其"险劲",尤难。纵观古往今来书法,其结字准确无误而得"险劲"之美者,欧阳询堪称冠绝。欧阳询来源于王羲之,而实际胎息于汇聚南北书风的隋碑,并集其大成,其《九成宫醴泉铭》也成为具有馆阁体书法倾向的楷书典则。(《书法艺术概论》)总评:欧阳询所书的《九成宫醴泉铭碑》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欧体"的楷模。【后世影响】《九成宫醴泉铭》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欧阳询人到中年,书名播于世,“八体皆能”,至其晚年,其书法艺术水准已臻化境,书《九成宫醴泉铭》时已是76岁,加之又是奉敇而作,更是用心,且此铭笔力刚劲清秀,结体险绝瘦峻,既得北碑方正峻利之势,又有南帖风姿秀雅之韵,故历代推为学书之正途、初学之典范。诸如“正书第一“唐楷之冠”“翰墨之冠”“楷书之极则”等美誉纷至沓来。后世科举考试写字的取法都以欧体为考卷之准绳,足见此书影响力之深远。 【研究价值】《九成宫醴泉铭》不仅是一部书法碑帖,它记载了李世民在离九成宫组织讨论如何进行治理国家,让人民相信政府,并制定了“轻徭薄赋,励精图治”的政治策略,九成宫的建设也反映了贞观年间的建筑方针和设计理念。21世纪中国经济水平和建筑技术已经不是古代所能企及,然而城市建设存在着贪大、媚洋、求怪,缺乏特色且文化传承,由此引发的城市跟风攀比、指导思想混乱更埋下多重隐患。“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虽然尘封已久,九成宫醴泉铭所记载的工程建设理念在现代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历史传承】《九成宫醴泉铭》成于贞观六年(632),立碑未久,即为爱好欧书者捶拓,拓本当时已不易得。其后年经代远,捶拓者纷至沓来,碑字乃损泐漫漶。所以,碑石因年久风化,加之捶拓过多,断损严重,并经后人多次开凿,浅者深之,疲者肥之;久而久之,几乎无一笔不凿,以致笔画枯疲,锋芒全失。现碑座已经破损,碑首与碑身一体,存于陕西麟游县博物馆。另外,《九成宫醴泉铭》有宋拓明驸马李祺本,清初高氏重新装裱。此本笔画丰腴、字迹清晰,为传世宋拓最佳者。1956年,张明善将其捐献给国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欧阳询(557—641),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唐代书法家、文学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与虞世南并称“欧虞”。欧阳询的书法造诣极高,其楷书法度严谨,正中见险,骨气劲峭,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世称为“欧体”。其传世碑刻有《房彦谦碑》、《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等;存世墨迹有《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编著《艺文类聚》一百卷。

如何鉴赏九成宫醴泉铭碑

“葳蕤繁祉 延彼遐龄”
——《九成宫醴泉铭》赏析

《九成宫醴泉铭》(简称《醴泉铭》、《九成宫》及《九成宫碑》),是唐初的一座名碑。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现位于麟游县杜水之阳九成宫遗址建有碑亭,为中国国宝级文物。碑文由魏徵撰写,欧阳询正书,刻工无从考证。


欧阳询为唐初四大楷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之首,其书法被后世历代书家所敬重,被誉为“唐人楷法第一”、“正书翰墨之冠”,后世称其正书“欧楷”。《九成宫碑》之所以名声巨大、影响久远,其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即由欧阳询以楷法书丹,尤其是奉敕所书,用笔更精彩动人、神明气朗,被称为“万世法程”。历代书家对《九成宫碑》赞颂甚多。
《九成宫碑》用笔有特定的北碑(魏碑)、隶书等笔意,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我的理解,其中一些笔画及个别字例有以下特点:
横——布排严整,稍微上翘、沉稳,有时中段粗于两端,得中实之趣;
撇——除了常见的长撇、短撇、回锋撇、兰叶撇外,还有入笔强调停顿的屈头撇;
捺——通常较直,少数呈微弧状,尾端顿笔前后的过渡含蓄自然、一气呵成;
点(反捺)——坚挺有力,略带魏碑之意;
竖——竖笔挺拔劲健,除常见的悬针竖、垂露竖,还有短小的尖竖,即露锋入笔,然后转成中锋径直竖下行笔,这就是欧楷的独创之处;
折——即不作圆滑的转折,也不露出棱角,而是带有果断又含蓄之意;
钩——除横折钩顿笔钩出,大多数不作回锋钩,一般都在前一笔的基础上转锋顺势钩出,有外方内圆、柔中有刚之意,明显有魏碑之意;
弧弯钩——弧弯的重心稳沉不偏斜,弯钩略有隶书笔意;
竖弯钩(鹅钩)——基本上就继承了隶书的写法,如 “九”、“冠”、“绝”、“也”、“元”等字;
挑(提)——运笔急而短促、果断,不拖泥带水,体现端庄稳沉。
再如“亥”字,明显就是《曹全碑》中“亥”字的隶书写法,只是把中间的撇写成了竖钩;“般”字的右边部分直接沿袭了隶书的结构和写法;“武”、“源”、“风”等字继承了魏碑的笔法结构形式。
由碑文可见书写者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竖多左右相背,中宫紧收,体势瘦硬、洒脱、灵动,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字中多以长横或长捺、鹅钩等主笔拉长取势,中宫间距、留白适宜,结体紧而不拘。结字谨严,却时出欹斜险劲之笔,充满奇趣。正斜相映,化静为动,并于倚靠、俯仰、牵制、相背、避让、呼应变化中寻求力的平衡,从而达到“既知险劲,复归平正”的境界。
《九成宫碑》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在中国书法史上《九成宫碑》地位极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历史上公认的优秀范本和不可多得的书学研究教材。
出于对《九成宫碑》之敬重,作为一名文学及书法爱好者,我雅趣油然而生,集其间的经典祝福语句“葳蕤繁祉,延彼遐龄”,临写一幅习作,与大家分享。


【注:“葳蕤”(wēi ruí)本意是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引申为家庭人丁兴旺和事业发达的意思。“繁祉”,繁荣幸福的意思(祉,福祉)。 “葳蕤繁祉”的意思是:家庭幸福美满、人丁兴旺,事业繁荣发达。“遐龄”,老年人高寿的敬语。】


九成宫醴泉铭有多少字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楷书24行,行49字。
〔正文)九成宫醴泉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奢,以人从欲良足深尤。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故:应该是169个字 加标点就是201个字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多少字?

  《九成宫醴泉铭》,贞观六年(632)四月刻,碑文二十四行,行五十字(由于原碑在宋以碑座破损,最后一行字已完全不可见,故有满行49字的误传),额阳文篆“九成宫醴泉铭”六字。全文1200字。
  原文
  九成宫醴泉铭
  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侈,以人从欲,良足深尤。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皇帝爰在弱冠,经营四方,逮乎立年,抚临亿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东越青丘,南逾丹徼 ,皆献琛奉贽,重译来王,西暨轮台,北拒玄阙,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气淑年和,迩安远肃,群生咸遂,灵贶毕臻,虽藉二仪之功,终资一人之虑。遗身利物,栉风沐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肌之如腊,甚禹足之胼胝,针石屡加,腠理犹滞。爰居京室,每弊炎暑,群下请建离宫,庶可怡神养性。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深闭固拒,未肯俯从。以为随氏旧宫,营于曩代,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何必改作。于是斫雕为朴,损之又损,去其泰甚,葺其颓坏,杂丹墀以沙砾,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阶,茅茨续于琼室。仰观壮丽,可作鉴于既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后昆。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涧,宫城之内,本乏水源,求而无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圣心怀之不忘。粤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己亥,上及中宫,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踌躇高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其清若镜,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东流度于双阙,贯穿青琐,萦带紫房,激扬清波,涤荡瑕秽,可以导养正性,可以澄莹心神。鉴映群形,润生万物,同湛恩之不竭,将玄泽于常流,匪唯乾象之精,盖亦坤灵之宝。谨案:《礼纬》云:王者刑杀当罪,赏锡当功,得礼之宜,则醴泉出于阙庭。《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醴泉出。《瑞应图》曰:王者纯和,饮食不贡献,则醴泉出,饮之令人寿。《东观汉记》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痼疾皆愈。然则神物之来,寔扶明圣,既可蠲兹沉痼,又将延彼遐龄。是以百辟卿士,相趋动色,我后固怀撝挹,推而弗有,虽休勿休,不徒闻于往昔,以祥为惧,实取验于当今。斯乃上帝玄符,天子令德,岂臣之末学所能丕显。但职在记言,属兹书事,不可使国之盛美,有遗典策,敢陈实录,爰勒斯铭。其词曰:
  唯皇抚运,奄壹寰宇,千载膺期,万物斯睹,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绝后光前,登三迈五。握机蹈矩,乃圣乃神,武克祸乱,文怀远人,书契未纪,开辟不臣,冠冕并袭,琛贽咸陈。大道无名,上德不德,玄功潜运,几深莫测,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靡谢天功,安知帝力。上天之载,无臭无声,万类资始,品物流形,随感变质,应德效灵,介焉如响,赫赫明明。杂沓景福,葳蕤繁祉,云氏龙官,龟图凤纪,日含五色,乌呈三趾,颂不辍工,笔无停史。上善降祥,上智斯悦,流谦润下,潺湲皎洁,萍旨醴甘,冰凝镜澈,用之日新,挹之无竭。道随时泰,庆与泉流,我后夕惕,虽休弗休,居崇茅宇,乐不般游,黄屋非贵,天下为忧。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念兹在兹,永保贞吉。
  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敕书。
  《唐九成宫醴泉铭》,撰文者魏徵(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青年时曾为道士,后参加隋末李密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起义失败后,投奔唐高祖李渊。治家。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魏徵成为重要辅臣,以直谏知名,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唐九成宫醴泉铭》书写者欧阳询(557一641年),唐代,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祖父欧阳颁(498~563年)曾为南梁直阁将军,父欧阳纥曾任南陈广州刺史和左卫将军等职。因举兵反陈失败被杀,并株连家族。欧阳询因年幼幸免于难,被父亲好友收养。欧阳询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强记。隋朝时,欧阳询曾官至太常博士。因与李渊交好,在大唐盛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九成宫醴泉铭(宋拓)

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随之仁寿宫也。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侈,以人从欲,良足深尤。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皇帝爰在弱冠,经营四方,逮乎立年,抚临亿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东越青丘,南逾丹儌 ,皆献琛奉贽,重译来王,西暨轮台,北拒玄阙,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气淑年和,迩安远肃,群生咸遂,灵贶毕臻,虽藉二仪之功,终资一人之虑。遗身利物,栉风沐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肌之如腊,甚禹足之胼胝,针石屡加,腠理犹滞。爰居京室,每獘炎暑,群下请建离宫,庶可怡神养性。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深闭固拒,未肯俯从。以为随氏旧宫,营于曩代,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何必改作。于是斫雕为朴,损之又损,去其泰甚,葺其颓坏,杂丹墀以沙砾,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阶,茅茨续于琼室。仰观壮丽,可作鉴于既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后昆。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涧,宫城之内,本乏水源,求而无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圣心怀之不忘。粤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己亥,上及中宫,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踌躇高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其清若镜,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东流度于双阙,贯穿青琐,萦带紫房,激扬清波,涤荡瑕秽,可以导养正性,可以澄莹心神。鉴映群形,润生万物,同湛恩之不竭,将玄泽于常流,匪唯乾象之精,盖亦坤灵之宝。谨案:《礼纬》云:王者刑杀当罪,赏锡当功,得礼之宜,则醴泉出于阙庭。《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醴泉出。《瑞应图》曰:王者纯和,饮食不贡献,则醴泉出,饮之令人寿。《东观汉记》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痼疾皆愈。然则神物之来,寔扶明圣,既可蠲兹沉痼,又将延彼遐龄。是以百辟卿士,相趋动色,我后固怀撝挹,推而弗有,虽休勿休,不徒闻于往昔,以祥为惧,实取验于当今。斯乃上帝玄符,天子令德,岂臣之末学所能丕显。但职在记言,属兹书事,不可使国之盛美,有遗典策,敢陈实录,爰勒斯铭。其词曰:
  唯皇抚运,奄壹寰宇,千载膺期,万物斯睹,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绝后光前,登三迈五。握机蹈矩,乃圣乃神,武克祸乱,文怀远人,书契未纪,开辟不臣,冠冕并袭,琛贽咸陈。大道无名,上德不德,玄功潜运,几深莫测,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靡谢天功,安知帝力。上天之载,无臭无声,万类资始,品物流形,随感变质,应德效灵,介焉如响,赫赫明明。杂沓景福,葳蕤繁祉,云氏龙宫,龟图凤纪,日含五色,乌呈三趾,颂不辍工,笔无停史。上善降祥,上智斯悦,流谦润下,潺湲皎洁,萍旨醴甘,冰凝镜澈,用之日新,拒之无竭。道随时泰,庆与泉流,我后夕惕,虽休弗休,居崇茅宇,乐不般游,黄屋非贵,天下为忧。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念兹在兹,永保贞吉。
  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敕书。


《九成宫醴泉铭》书法特点是什么?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七十五岁的作品,最能代表他的书法水平,《宣和书谱》誉之为“翰墨之冠”,赵孟頫说:“清和秀健,古今一人。”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用笔方整,紧凑,平稳而险绝。被视为“楷书法的极则”,也就是说是楷书研究的出发点、终点站,是历代学书者的楷模《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七十五岁的作品,最能代表他的书法水平,《宣和书谱》誉之为“翰墨之冠”,赵孟頫说:“清和秀健,古今一人。”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用笔方整,紧凑,平稳而险绝。被视为“楷书法的极则”,也就是说是楷书研究的出发点、终点站,是历代学书者的楷模


欧阳询 王羲之 颜真卿 柳公权的字体特点分别是什么

欧阳询: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王羲之: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颜真卿:“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柳公权:柳体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扩展资料“颜筋柳骨”的说法: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都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颜真卿的书法用笔肥厚粗拙,显得筋健洒脱。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以骨力遒劲著称。“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颜筋柳骨出自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羲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体

上一篇:绿汁

下一篇: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