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成氏

时间:2024-04-27 20:55:00编辑:优化君

关于栗氏的由来和历史

古栗陆氏之后
(远古时代,经盘古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女娲氏以至神农氏,天下为12氏: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 、赫胥氏、尊庐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在炎黄古史传说体系中,排列在前的是伏羲(太皞系)、然后依次是神农(炎帝系)、轩辕(黄帝系)等等,至于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等,则是从伏羲氏到神农氏之间过渡的氏族人物,属于太皞系。容成氏和仓颉氏较晚)。

据《易·系辞·疏》《礼记正义·序》《帝王世纪》和《汉书·古今人表》等多种史料记载:“太昊庖羲氏没,女娲氏立为女皇,亦风姓,承庖牺制度, 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 中央氏, 栗陆氏, 骊连氏, 赫胥氏, 尊芦氏, 混沌氏,昊英氏, 有巢氏, 朱襄氏, 葛天氏, 阴康氏, 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

可见栗姓出自华夏最古老姓氏之一的栗陆氏,伏羲后人。

汉有栗融,字客卿。

清有嘉庆举人栗应宏。

路史:战国时有燕国战将栗腹。

中国姓氏集:清时有栗耀,浑源人,字仲然,道光时进士,累官湖北按察史。

此外,有宋姓人躲避官府追杀改为栗姓。

此外,满族中有栗姓。

栗姓也是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北京、天津、安徽等地。如果是河南的有很大的可能是来源于大槐树迁民的后人。

比如:


临漳县栗岗村

明洪武十八年,漳河发大水,将原岗村冲毁,后以栗姓为主的村民南迁,另建新村,取村名栗家岗村,后简化为栗岗村。栗岗村现有耕地1314亩,农业人口1152人。


栗辛庄

据查,明初,栗姓人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故名栗新庄,后演变为栗辛庄。栗辛庄耕地面积1230亩,农业人口1103人。

泰安市泰山区栗林庄:因村近栗姓坟地,初名“栗家林”,后演化为“栗林庄”。

总的来说,栗姓人少而且分散在大江南北,从东北到中原 从华北到南方湘粤台湾等省均有栗姓后人。


容成氏的研究难点及展望

综上所述,当前学术界对该篇竹书的研究,内容涉及文字考释、竹简编连、篇中具体问题乃至思想内涵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简文已经基本可以通读,对篇中各种问题的讨论也已经十分深入。但另一方面,该篇的文本整理工作还有很多疑难问题没有解决。在简序编连方面学者仍有较大的分歧;文字释读方面有许多字词和文句不能读通,比如“三俈”、“德惠而不{矵贝}”、“俾”的解释都需要继续探讨。这些疑难问题严重限制了我们对该篇内容的理解和思想的分析,同时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努力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其次是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上,还有继续讨论的必要。比如涉及到先秦历史地理的九州问题,涉及到上古帝王世系的禅让问题,篇中对商汤的评价以及文王佐纣、武王伐纣问题,等等。第三是《容成氏》的思想倾向,学者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定论。这让我们重新反思该篇的性质以及判断学派属性的方法。第四是关于简文反映的思想,学者大多关注该篇禅让、尚贤的主张,对其他方面则涉及较少。如何在充分理解当时的历史及思想背景的前提下把握该篇的思想内涵,需要学者继续深入的研究。

容成氏的简介

《容成氏》公布不久,即有研究专著出版。季旭升主编的《读本》(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中的《译释》部分,由苏建洲撰写,对《容成氏》做了题解、语译和注释的工作。邱德修《上博楚简注译考证》(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逐句注译简文,并探讨了其学术价值。郭永秉《帝系新研——楚地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传说时代古帝王系统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一书,利用《容成氏》在内的出土文献,对传说时代的古帝王系统进行了研究。此外,还可参看李承律《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容成氏)译注(上)》(载曹峰、李承律:《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上)译注》,东京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研究室,2005年)、苏建洲《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校释》(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6年)一书中的第二章《校释》以及王青《注释论说》(载杨朝明、宋立林等著:《新出简帛文献注释论说》,台湾书房,2008年)。除了专门的研究著作,还有多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对其进行研究。以上是对综合性研究著作的大致概述,下面从《容成氏》的成书年代、篇题、竹简编连、文字考释、禅让、古史传说、地理、思想倾向、研究的难点及展望九个方面进行论述。

容成氏的思想倾向

关于《容成氏》的思想倾向,学者们有很多种看法。姜广辉《上博藏简的思想史意义》认为,此篇形式上是古史传说,实际应属战国百家言。赵平安《楚竹书的篇名及其性质》也认为属于诸子类。他们主张该篇为战国诸子著作的意见代表了大部分学者的看法。在这一看法内部,又分为儒家、墨家、纵横家、杂家等几种说法。学者持儒家说的理由为:李存山《反思经史关系:从“启攻益”说起》认为《容成氏》、《子羔》和郭店竹简《唐虞之道》具有相同的思想倾向,其“禅而不传”或“至于禹而德衰”的思想当属于“孔孟之间”的儒家之学。浅野裕一《的禅让与放伐》(《战国楚简研究》,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指出该篇以禅让为王朝更替的理想,否定放伐与血缘世袭,是儒家著作。王青《论上博简篇的性质与学派归属问题》(《河北学刊》2007年第3期)指出《容成氏》的理论思想与儒家的《大戴礼记·少闲》篇非常相似,而与《墨子·非攻》篇相乖戾,《容成氏》篇所宣扬的理想社会与《礼记·礼运》篇相一致,是篇力求借助讲述古史来阐述尧舜禅让和汤武革命,从中可以看到儒家七十子后学发展传统儒学的一个侧面。学者持墨家说的理由为:赵平安《楚竹书的篇名及其性质》认为,简文的叙事过程反映出了明显的墨家思想倾向,但和《墨子》各篇的风格还是有所不同。如果不是早期墨家的作品,就应该是墨家讲学时讲义一类的东西。饶宗颐《由尊卢氏谈到上海竹书(二)的——兼论其与墨家关系及其它问题》认为全篇多述让贤之事,强调“贤”之重要性,并提出“上爱”,分明是墨家主要思想。郭永秉《从33号简看的学派归属》指出33号简的内容和《墨子·节葬下》的说法完全相同,从而支持赵平安的墨家说。除儒墨二说外,李学勤《简帛书籍的发现及其意义》(《社会科学报》2003年2月13日)认为《容成氏》讲古代的禅让和古史传说,可能与战国时期纵横家们的宣传有关。刘乐贤《读上博简小札》(载《续编》)认为篇中杂记古代帝王故事,似与杂家或小说家言相类。吴根友《上博简政治哲学思想探析》(载《楚地简帛思想研究(二)》)则认为是一篇糅合了儒、墨两家重德、尚贤的思想,同时又剔除了儒家重视血缘亲情的思想和墨家重视天志、鬼神思想的杂家思想著作。也有学者反对将该篇归人诸子类。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三联书店,2004年)将之归人故事类的史书。黄人二《读上博藏简容成氏书后》认为属于《汉书·艺文志》春秋家。陈斯鹏《简帛文献与文学考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认为全篇几乎纯然在述史,而不事议论,这与一般的说理文章的援引史事为证是截然不同的。他更强调《容成氏》作为一篇史传散文作品所体现的意义,认为《容成氏》大约可以看作《史记》的《五帝纪》、《夏本纪》、《殷本纪》和《周本纪》上半的纵式合编,即一部上古以至周初的简明通史。裘锡圭《新出土先秦文献与古史传说》态度十分审慎,指出《容成氏》采用叙述历史的体裁,所属学派尚难确定。

遮天大帝简介,最好每个都有,可以简约

1狠人大帝——不为成仙,只为在这红尘等你归来
狠人大帝作为遮天中最有人气的大帝之一,排在第一,当之无愧。
无敌天下,古今最神秘与强大的大帝之一,几乎无人可并列,唯一创出两部古经的大帝,活的最长的大帝。天争、与地争、与己争,并非天赋异禀,但却靠一己之力,斩灭诸王,以凡体最终走到绝巅。
2无始大帝——仙路尽头谁为峰,一见无始道成空。
毋须多说,遮天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大帝之一,先天圣体道胎证道,震古烁今,威慑九天十地,宛若一尊神明。
3青帝——万古青天一株莲
荒古后唯一证道的人,来历神秘,修为不可测,一个充满了迷一样的大帝,震古烁今。
4大成圣体——天下第一体质,遭天忌。上荒古年间出现的九尊过于强大的大成圣体,个个无敌天上地下,横扫诸天,镇压一切。
5虚空大帝——掌控空间之极尽,打进不死山。
虚空大帝一生不弱于人,平黑暗动乱,镇不死山,战域外诸神,从未退缩。
6恒宇大帝——极尽凶地祭帝兵,杀进太初禁区。
赤月窟与堕日岭并生,可谓古之极尽凶地,恒宇大帝却拿来祭兵,让人不敢想像,神威震世,名动古今。
7乱古大帝——一路大败,百败后诞魔胎,功参造化。
因为其斩我明道诀等都与狠人功法气极其相似,乱古大帝曾被怀疑是狠人新生后的某一世。北域地广人稀,自古只有这一帝。
8太皇——攻击力,举世无双
太皇,是一个传奇,行走在人世间,堪比神灵,有人说他可逆行伐仙,是一个了不得的盖世人物。当年,其攻击力让整片天地都为之战栗,举世无双,皇道龙气一出,天下地下都无人可与之争锋。太皇,俯视天下,在人族古史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辉煌印记!
9太阴太阳——太阴太阳,孰弱孰强,阴阳共济,天下称皇!
0阿弥陀佛大帝——拥有大智慧、大慈悲、大法力,成就了西漠这一片古老的神土,布下惊天大局
11西皇母——先天道胎证道
2不死天皇——万族共尊的至高无上神明!
13斗战圣皇——一波三折终证道,一个“战”宇可惊慑九重天,压塌诸世界。
14元皇——体质无敌,横椎三千界,逆转六道轮回,无所不能。
一只手就可以镇压诸天,俯视万古,证道后难以遇到一个值得出手的人,代表了最强。
5黄金古皇——黄金一脉
6羽化大帝——羽化神朝统治了半个中州,所向无敌,这颗古星都无法阻挡他们的脚步,迈向了星空中。
17九黎大帝——九黎神朝的始祖
18中州不朽之皇——神祗幻灭,恒河沙数,我为中州不朽之皇。
19老疯子——死了,死了,所有人都死了……
20白衣神王姜太虚——七圣降临,一个人撑起人族一片天。
21斗战胜佛——斗战圣皇的幼弟!
22谛缺——曾与斗战胜皇争锋的一代天骄!
23太古疯魔——阴阳共济,天下称皇
24释迦牟尼——佛陀魔壳
25老子——紫气东来,浩荡三万里
6容成氏——进入孕育有成仙希望的地方,冒死一搏
27赤松子——上古年间最为有名的修行者
30盖九幽——傲骨铮铮的伟男子!
盖世无敌的盖九幽,名震天上地下,那是一个差点证道的人!

目前人族:太阳圣皇,太阴圣皇,狠人大帝,无始大帝,虚空大帝,恒宇大帝,太皇,九黎大帝,西皇母,伏羲大帝,乱古大帝,阿弥托佛(可能大错了),妖族:青帝(还有创建妖皇殿的妖帝)太古:元皇,不死天皇,斗战圣皇,血凤山的,火麟洞的,神蚕岭的,(羽化神朝的那个圣灵好像证道了)我就记得这些了,可能不全,叶凡斩道时出来的那些没写名的大帝没算(比如那个会九秘的)
提问者评价
原来是这样,感谢!


关于容成氏

容成氏》“执兵钦 ,羕 于民”试解
清华大学历史系 孙飞燕

《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中的《容成氏》篇第三十六、三十七简是讲夏桀暴政,天下大乱,汤求贤任能之事。其中简三十七原文如下(释文采用宽式隶定):

汤乃谋戒求贤,乃立伊尹以为佐。伊尹既已受命,乃执兵钦 ,羕 于民[1]

对於“执兵钦 ,羕 于民”的解释,时贤有各种意见。笔者不揣冒昧,试图在综合各家看法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由於学力所限,小文有漏引误引及错误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李零先生将“钦”字下一字作为不识字处理。他认为:“‘ ’,右下部难以隶定。此句的含义不甚明了,似乎是某种取悦於民的措施。”[2]陈剑先生将该字释为从病旁从暴,并转引董珊先生的意见,把“钦”及此字连读为“禁暴”。[3]苏建洲先生亦赞成读为“禁暴”。[4]张通海先生认为陈剑先生读为“禁暴”可从,并引《淮南子·兵略训》“夫兵者,所以禁暴讨乱也”,《韩非子·显学》“夫严家无悍勇,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也”为证。[5]于凯先生在引用该简文时,写作“执兵钦(禁)暴”。[6]张新俊先生对楚简中的“暴”以及从“暴”之字有很好的归纳分析,指出虽然“暴”字从形体来源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容成氏》该字读作“暴”是可以肯定的。[7]

综合以上意见,各家均认为应该读为“禁暴”,笔者也赞同这种说法。“暴”字除见於上述各简之外,还见於《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鬼神之明》第一简和第三简。整理者曹锦炎先生已经指出:“本简‘暴’字句例有今本《墨子》对照,可以证明释为‘暴’字确切无疑。”[8]《容成氏》该字虽然不太清楚,但仔细辨认,“病”旁之外的部分与《鬼神之明》“暴”字的写法完全一致。“禁暴”一词典籍常见,如《荀子·议兵篇》:“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9]《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10]

对於“执”字,学者大都没有作专门的解释。只有苏建洲先生在译文中,将“执兵禁暴”理解成“拿起兵器禁止残暴的行为”。[11]但是这种解释於义未安。因为在《容成氏》中,汤是爱百姓、求贤能、行德政的。除了本简所述,三十九简“汤闻之,於是乎慎戒升贤,德惠而不 ”的简文也可为证。靠武力禁暴,并不能体现这一特点。

笔者认为,“执”应该读作“戢”。

戢,古音庄纽缉部入声;执,古音章纽缉部入声。[12]二者的声母庄纽相当於照二组,章纽相当於照三组。[13]在中古声母中,章庄同为齿音。[14]在闽南话里,戢执的读音是相同的。[15]因此,二者声近韵同,具备相通的条件。

《尔雅·释诂》:“戢,聚也。”[16]《说文》:“戢,藏兵也。从戈, 声。《诗》曰:‘载戢干戈’。”[17] “戢兵”一词古书习见,如《国语·周语上》:“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韦昭注:“戢,聚也。”吴曾祺曰:“戢,敛也。训‘聚’非。”[18]《文选》卷十六《叹逝赋》李善注引贾逵《国语》注曰:“戢,藏也。”[19]《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20]因此笔者认为将“戢”训为敛、藏於文义较为通顺。

“执兵禁暴”的说法古书中未见,但禁暴、戢兵二词在文献中的连用则是很常见的。如《左传·宣公十二年》:

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21]

《册府元龟》卷四百一《将帅部》:

盖夫戢兵禁暴者,武之德;眀罚饬法者,战之器。未有舍兹道而能贞夫师律者也。[22]

《册府元龟》卷四百十八《将帅部》:

盖武之有七徳,其戢兵禁暴之为急矣。[23]

由此看来,伊尹受汤之命,戢兵禁暴,施德惠於民,正是贤德之士的表现,同时也可与上文“汤乃谋戒求贤”相呼应。



关於“羕 于民”的解释,各家也有不同看法。李零先生读为“佯得于民”。[24]苏建洲先生赞成李说。[25]对於这句话的解释,苏建洲先生的现代汉语翻译如下:其后伊尹又以苦肉计取信於夏桀,进而潜入夏国,蒙蔽桀的耳目,使他自以为颇得民心。[26]陈伟武先生认为当读为“养德於民”,犹言“养民以德”。“养德”或“养……德”为诸子书中习语,……河上公注本《老子》甚至以“养德”为篇名。[27]张通海先生赞同陈说。[28]于凯先生在引用该简文时,写作:羕得於民。[29]张新俊先生在引用该简文时,写作:羕(养) (德)於民。[30]

笔者认为,“羕 于民”宜读作“永得於民”。“羕”与“永”通。《尔雅·释诂上》:“永、羕,长也。”[31]《说文·永部》:“永,长也。象水巠理之长。诗曰:江之永矣。”《说文·永部》:“羕,水长也。从永羊声。诗曰:江之羕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毛诗作永,韩诗作羕,古音同也。”[32]

“永”有久远、深长之意。《说文解字注》:“永,引申之,凡长皆曰永。”[33]陈逆簋“羕令”,读作“永命”,[34]意为长命。《书·召诰》“祈天永命”,传作“求天长命”。[35]《诗·楚茨》“永锡尔极”,郑玄笺:“永,长”。[36]《诗·烝民》“仲山甫永怀”,陈奂疏曰:“永,长。”[37]《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彭祖》简一“执心不忘,受命羕长”,可见羕与长义同。[38]

“得于民”的“于”字作语助辞和指事之词“其”均可以讲通。[39]《助字辨略》对作语助辞的“于”解释如下:

《广韵》云:“语辞也。”《书·舜典》:“肆类於上帝, 于六宗。”《诗·国风》:“王于兴师。”《论语》:“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此於字,并助语辞,不为义也。[40]

“于”作指事之词“其”也可以讲通。《古书虚字集释》“于”条云:

“于”犹“其”也。《书·金縢》篇:“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孟子·滕文》篇:“则取於残。”裴学海注:上文“取其残而已矣”。《文子·符言》篇:“中心其恬,不累于德。”裴学海注:“于”与“其”为互文。[41]

“得民”、“得其民”的说法典籍常见,下面略举数例。如《韩非子·八说》:

行惠取众谓之得民。[42]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43]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44]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庄公不用晏子晏子致邑而退后有崔氏之祸第二》:

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45]

《管子·形势解》:

人主,天下之有威者也,得民则威立,失民则威废。[46]

《吕氏春秋·孟秋纪》:

故义兵至,则邻国之民归之若流水,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远,得民滋众,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47]

因此,将“羕 于民”理解为长久、久远地取信於民,得民众之心,文意应该是顺畅的。

根据上下文文意,我们可以看出,“执兵钦 ,羕 於民”的主语只能是伊尹。如果将“羕”读为“佯”,文意就只能理解为“伊尹假装取信於民”。这与上文伊尹“戢兵禁暴”的德惠措施明显不合。至於苏建洲先生理解为“伊尹又以苦肉计取信于夏桀,进而潜入夏国,蒙蔽桀的耳目,使他自以为颇得民心”,则有增字之嫌,从简文中是读不出这些意思的。

读“羕 於民”为“养德於民”的意见,似乎是有道理的。“羕”通作“养”楚简多见,比如《容成氏》13简“孝养父母”之“养”。包山简“ 游”,读“养游”或“养由”。[48]而“德”与“得”在古书中经常相通,如《易·小畜》尚德载,《集解》德作得。《音训》:“德,晁氏曰:‘《子夏传》作得,京虞翻同。’”又汉帛书本德亦作得。[49]《上博二》《民之父母》第十二简“屯得同明”,整理者已经指出:“‘ ’,读为‘德’。《马王堆汉墓帛书》‘德’亦作‘得’。‘屯德同明’与‘纯德孔明’相近。”[50]第七简“而得既塞于四海矣”之“得”,刘信芳先生和陈剑先生均认为应该读为“德”。[51]但是仔细分析还是有些不妥。笔者下面就试著来分析这一释读行不通的原因。

首先,在楚简研究中,照本字释读可以讲通的字,一般不再假借为它字。“ ”字作本义“得”讲在简文中文通意顺(详见以下论述),所以不必假借为“德”。

其次,文献中的“养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养无为之德或君上之德。前者如《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成玄英疏曰:“三者未足养无为之德,适可以益有为之累,所以并辞。”[52]《淮南子‧俶真训》:“静漠恬澹,所以养性也。和愉虚无,所以养德也。”[53]后者如《荀子·富国》:“(古者先王)为之宫室台榭,使足以避燥湿、养德辨轻重而己,不求其外。”杨注:“德,谓君上之德。轻重,尊卑也。”[54] “养德”的这一层含义放在简文中并不合适,因为简文并非是在讲述伊尹养德。第二层含义是指养有德之人,即贤人。如《论衡·非韩》:“治国之道,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二曰养力。养德者,养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贤;养力者,养气力之士,以明能用兵。此所谓文武张设,德力具足者也,……韩子之术不养德,偃王之操不任力,二者偏驳,各有不足。”[55]按照这一含义简文可以解释为伊尹为了百姓养贤德之人。但是根据文意,养贤士的人不应该是伊尹,只能是指汤。而且简中上文已经指出“汤乃谋戒求贤,乃立伊尹以为佐”。汤谋求贤才,而伊尹被任用正是汤求贤的结果。“执兵钦 ”是伊尹受命后采取的措施,“羕 于民”应该是措施实行的结果。解释成伊尹养贤德之士,与上文“汤乃谋戒求贤”文意重复。

“养德於民”中“养”的宾语是“民”,这与《管子·幼官》和《文子·道德》中的“养之以德”说法差距更大。“养之以德”是指“养民以德”,即“以德养民”。“养”的宾语是“德”。因此二者并不能等同。

“于”在文献中还有“以”字之意。《左传·宣公十二年》传:“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56]刘淇《助字辨略》云:“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犹云训之以民生之不易,亦助语辞也。”[57]但是按照这个解释,“养德於民”只能分析为“以民养德”,不能解释为“以德养民”。只有简文写成“养民於德”,才可以同於“养民以德”,即“以德养民”。

总之,根据文献中“养德”的含义和上下文文意,都无法释“养德於民”为“以德养民”。

过去学者大多认为,简文所记伊尹故事,与其“间夏”之举当有直接联系。[58]现在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执兵钦 ,羕 于民”似应读为“戢兵禁暴,永得於民”,说的是汤和伊尹取惠於民的措施,并非间夏的故事。



--------------------------------------------------------------------------------

[1]参看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279页。

[2] 同上

[3]陈剑《上博简的竹简拼合与编连问题小议》,《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327页

[4]季旭升主编《》165页

[5]张通海《(一、二)集释》,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162页

[6] 《上博楚简疏札九则》,《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2004年7月第一版,384页

[7]张新俊《上博楚简文字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15页

[8]参看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311页。

[9]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沈啸寰、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9月第一版,279页

[10]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中华书局,1962年版,164页

[11]季旭升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读本》160页

[12]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第一版

[13] 同上

[14]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1986年11月第一版

[15] 李珍华、周长楫编撰《汉字古今音表》,中华书局,1999年1月第一版,435、436页

[16] [清]郝懿行《尔雅义疏》,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年9月第一版

[17] [汉]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二下戈部,[宋]徐铉校定,中华书局,1963年12月第一版,266页

[18] 徐元诰《国语集解》,王树民、沈长云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6月第一版,2页

[19] [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11月第一版,卷十六230页

[20]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36页

[2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746页

[22]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3] 同上

[24] 注释同1

[25] 注释同4

[26] 季旭升主编《》160页

[27] 陈伟武《竹书零识》,《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2003年10月第1版,295页

[28]张通海《(一、二)集释》,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163页

[29] 《上博楚简疏札九则》,《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2004年7月第一版,384页

[30]张新俊《上博楚简文字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16页

[31] [清]郝懿行《尔雅义疏》,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年9月第一版

[32]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汉小学四种》上,巴蜀书社,580页

[33]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汉小学四种》上,巴蜀书社,580页

[34] 容庚《金文编》卷十一,1862.4,中华书局,1985年7月第一版,749页

[35][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之《尚书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第一版,213

[36]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之《毛诗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第一版,469页

[37]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年6月第一版

[38]参看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304页。

[39] 《助字辨略》“于”条 [清]刘淇《助字辨略》章锡琛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7月第二版,39页;《古书虚字集释》“于”条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中华书局,1954年10月第一版,47页

[40] [清]刘淇《助字辨略》章锡琛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7月第二版,39页

[41]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中华书局,1954年10月第一版,47页

[42] [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98年7月第一版,423页

[43] [清]焦循《孟子正义》,沈文倬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第一版,503页

[44] [清]焦循《孟子正义》,沈文倬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第一版,897页

[45] 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中华书局,1962年版,296页

[46] 黎翔凤撰《管子校注》,梁运华整理,中华书局,2004年6月第一版,1169页

[47] 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5月第一版

[48] 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中华书局,1998年9月第一版,676页

[49] 高亨纂著 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7月第一版,之部第十一(下)408页

[50]参看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172页。

[51]刘信芳《上博藏竹书试读》,简帛研究网站,2003年1月9日;陈剑《上博简“而得既塞於四海矣”句解释》,《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251页

[52] [清]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 1961年版,420页

[53]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5月第一版,73页

[54]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沈啸寰、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9月第一版,180页

[55] 黄晖撰《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2月第一版,438页

[56]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731页

[57] [清]刘淇《助字辨略》章锡琛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7月第二版,39页

[58] 《上博楚简疏札九则》,《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2004年7月第一版,385页;季旭升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读本》160页


容成氏的古史传说

《容成氏》涉及的古史传说内容十分丰富,学者也有很多的研究成果。裘锡圭《新出土先秦文献与古史传说》(载《李珍华纪念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根据包括《容成氏》在内的四种新出土的先秦文献,对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关于禹的传说、各族同源的古帝王世系和禅让传说方面的意见作了检验。李存山《反思经史关系:从“启攻益”说起》(《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认为,《容成氏》中关于上古帝王世系、启攻益、汤攻桀的记载与经、史相异,是被经、史所“损”(“减”)掉的东西。李零《三代考古的历史断想——从最近发表的上博楚简、癸公盨和虞逑诸器想到的》(载《中国学术》总第14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强调了大禹治水和文王子九邦的历史意义。程元敏《天命禹平治水土》(载《续编》)对大禹治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赵平安《所载“炮烙之刑”考》(载《续编》)考证了商纣“炮烙之刑”的问题。于凯《上博楚简疏札九则》对尧举舜、禹建鼓于廷、禹举皋陶及启攻益、夏及商王世、伊尹间夏、桀伐岷山及作桐宫、汤伐桀、纣之虐政、戊午之日九个问题进行了疏证。罗新慧《从上博简和看古史传说中的后稷》(《史学月刊》2005年第2期)将上博简《子羔》和《容成氏》中后稷的简文与传世文献结合起来进行了研究。晏昌贵《上博藏战国楚竹书中的“禹政”》(载《楚文化研究论集》第六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对简文中的“禹政”部分进行了探讨。王瑜《所见舜帝事迹考》(《四川文物》2006年第1期)认为,《容成氏》在内容上并没有超出儒家传统文献中记载的古史知识范畴,只是将古代帝王的记载系统化、局部上概括化。郭永秉《从上博楚简的“有虞迥”说到唐虞传说的疑问》对唐虞传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九龙拉棺是到达星空的彼岸还是回到了过去?

天珠变作者:唐家三少人有本命珠,觉醒后或为意珠、或为体珠,如手串分别在左右手腕处盘旋。天珠如人类之双胞胎,当意、体双珠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即为天珠。修炼体珠者是为体珠师,修炼意珠者是为意珠师, 斗破苍穹作者:天蚕土豆这里是属于斗气的世界,没有花俏艳丽的魔法,有的,仅仅是繁衍到巅峰的斗气!新书等级制度:斗者,斗师,大斗师,斗灵,斗王,斗皇,斗宗,斗尊,斗圣,斗帝。遮天作者:辰东冰冷与黑暗并存的宇宙深处,九具庞大的龙尸拉着一口青铜古棺,亘古长存。这是太空探测器在枯寂的宇宙中捕捉到的一幅极其震撼的画面。九龙拉棺,究竟是回到了上古,还是来到了星空的彼岸? 超级优化作者:残剑啊啊啊啊吞噬、复制、优化各种生物的特性!一位现代普通青年,在觉醒第三只眼后,获得的特殊能力!蚂蚁可以举起超过自己体重四百倍的物体,跳蚤可以跳过它们身长350倍的距离,壁虎的断肢可以短时间重新… 更多 大周皇族作者:皇甫奇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住其身。命魂住胎,衍化七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命魂住胎开始的,但方云的生命,却是从终结的那一刻开始的……真正的皇族,不是来自于血统的传承,而是来自命格和…吞噬星空作者:我吃西红柿继《九鼎记》《盘龙》《星辰变》《寸芒》《星峰传说》后,番茄的第六本书!——————简介:星空中。“这颗星球,通体土黄色,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直径21000公里,咦,竟然蕴含‘星泪金’… 重生之贼行天下作者:发飙的蜗牛孤寂的行者,追逐阴影的脚步,这是盗贼的赞歌。带着一个一百八十级的大盗贼的记忆,回到了十年前,命运给聂言开了一个玩笑。曾经错过的、被夺走的,都要重新拿回来。然后搞一身神装,摧枯…异世邪君作者:风凌天下世间毁誉,世人冷眼,与我何干?我自淡然一笑;以吾本性,快意恩仇,以吾本心,遨游世间,我命由我不由天!一代牛人穿越异界,看其如何踏上异世巅峰,成为一代邪君! 黄龙真人异界游作者:神见阐教十二金仙之一的黄龙真人在封神之战后,莫名地穿越到了异界,于是,在阐教混得不行的黄龙真人在异界开始了彪悍的人生。神兽很威?老子一个灵兽圈过去,给老子看门。十二翼天使牛逼哄哄?气冲星河作者:犁天中国古武界史上最年轻的大宗师武星河,被全球最强七大王牌杀手追杀,误中奸计,身死陨灭.然而却是一灵不昧,灵魂重生在异世界一个下等贵族少年身上。再次开启他武道追求的颠峰之路.不依阿权贵,不妥… 更多 11神皇作者:无齿盗贼一场突如其来的毁灭性大灾难,让人类曾经无比辉煌的文明湮灭于历史的尘埃当中,城市变成了废墟,大地的每个角落都盘踞着噬人的妖兽,幸存者每天生活在恐慌当中。世界地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被重新划… 异世为僧作者:萧舒转生异世,成为一个和尚,不一样的人生。


上一篇:布局的近义词

下一篇:姚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