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场镇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属德溪里。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属南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安场区(二区)。
1992年7月,撤销安场区,原安场区的安常镇和光明、石井、东坝、瑞濠、建政、石峰、前进7乡合并为安场镇。
地名由来
安场镇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取成语安常履顺意,名安顺场,民国初年改为安场,镇因此得名。
位置境域安场镇位于正安县城北部,东连格林镇,南靠凤仪街道、瑞溪镇,西接碧峰镇,北邻杨兴乡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三江镇,行政区域总面积133.5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安场镇境内有开阔小丘陵地,也有山峦重叠、河深谷狭地带,中部是相对较低的船形坝子。最高点位于东山梁子,海拔1360米;最低点位于正江村驻地,海拔560米,相对高差800米。
气候安场镇多年平均气温16.3℃,1月平均气温5.6℃,极端最低气温-3.7℃(1980年2月9日);7月平均气温26.3℃,极端最高气温38.9℃(2006年8月15日)。生长期年平均190天,无霜期年平均290天,最长达337天,最短为24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007.3小时,年总辐射8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068.2毫米,年平均降水量162天,最多189天(1989年),最少134天(1978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8月,6月最多。
水文安场镇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最大河流三江河发源于碧峰乡,北向东流经境内注入芙蓉江,境内河道长5千米。其他大小支流6条,其中以桥溪河、凡溪河为主,支流总长60千米。
自然灾害安场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冰雹。旱涝般为3年一遇。大旱、大涝各为5年至6年一遇,冰雹10年一遇。2011年7月14日—9月21日境内干旱70天,粮食比上年减产40%。2008年1月8日至2月22日,遭遇百年一遇的冰雪凝冻灾害,房屋倒塌56间,牲畜死亡1500头,直接经济损失460万元。
安场镇境内地下矿藏有煤炭、铁、硫铁、铝土等。已开发的有铁钉岩煤矿,矿区面积50平方千米,年产2.7万吨。有果子狸、松鼠等130余种野生动物。有野生植物水杉、杜仲等150余种。
2011年末,安场镇下辖安常1个社区,光明、官井、兴庄、石井、自强、正江、东坝、胜利、解放、瑞濠、建政、小米庄、石峰、前进14个行政村;下设6个居民小组、13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9年10月,安场镇下辖6个社区:安常社区、光明社区、官井社区、胜利社区、石井社区、兴庄社区,东坝村、正江村、自强村、前进村、石峰村5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光明社区中心组。
2011年末,安场镇辖区总人口7437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467人。总人口中,男性38540人,占51.8%;女性35837人,占48.2%;14岁以下15581人,占20.9%;15—64岁53685人,占72.2%;65岁以上5111人,占6.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60799人,占81.74%;有仡佬、苗、回3个少数民族,共13578人,占18.26%。2011年,人口出生率9.4‰,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长率4.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米503人。
截至2018年末,安场镇户籍人口有83101人。
综述2011年,安场镇财政总收入1090万元,比上年增长36.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50万元,增值税34万元,企业所得税12万元,个人所得税23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46元,比上年增长35.2%。农民人均纯收入4153元。
2018年,安场镇有工业企业136个,其中规模以上有3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8个。
第一产业2011年,安场镇农业总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6.6%。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394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烤烟。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山羊、家禽为主。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4550万元。渔业以鱼类养殖为主。2011年,稻田养鱼大户150户,年产成鱼21吨,产值20万元。
第二产业2011年,安场镇茶叶生产总产值2105.2万元;食品加工总产值8416.1万元,原煤生产总产值2350万元。
第三产业2011年末,安场镇有商业网点2个,职工8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5%;集市贸易成交额840万元,比上年增长8.5%。
2011年末,安场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9003.5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各项贷款余额10983万元,比上年增长29.4%。
2011年末,安场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业务收入284万元。电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500门,固定电话用户2840户;移动电话用户17920户,互联网端口总数2000个,宽带接入用户950户,业务收入190万元。
文物古迹安场镇境内有古迹八圣宫。
民俗文化安场镇文化站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位于安场镇老街中心街面,占地总面积4200平方米,进口处是历史悠久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八圣宫”,文庙后有3300平方米的荷花池。
活动中心于1993年初,筹资22万元动工修建,当年7月24日竣工投入使用,通过走以文养文,积累资金搞建设的发展路子,5年实践,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1997年2月又筹资90余万元再度扩建,建成了三楼一底仿古式凉亭1座,三拱游桥1座;图书阅览室,儿童游乐室、老年休闲茶室各1间、成人儿童游泳室1个,文化艺术大众歌舞厅1间、综合培训室1间、老年学校1间。组建有23个省市187人参加的安场楹联诗词学会,并定期编辑出版“荷花楹联“季刊,同时,还长期从事着民间文化遗产“傩戏”的收集整理编排工作。
近年来,文化站活动中心积极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利用假期举办儿童音乐、舞蹈、电子琴、书法、美术培训班11期,共培训1748人,增加实用图书5470册,举办文娱晚会19场,歌咏赛和卡拉OK歌手赛17场次,举办文学、音乐、书法讲座13期、农业实用技术和稻田科技养鱼等综合培训班21期,创办各类宣传专刊69期,墙报36期。同时,活动中心坚持以重大节假日为载体,密切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与镇团委、妇联、综治办、个协等单位团体组建了先进文化宣传队、民兵应急分队、科技扶贫工作队,以求真、求实的精神开展各项活动,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主动“请缨”挂帮安场镇边远贫困落后的大湾村。经过近3年来的努力,使大湾的三个文明建设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总之,安场镇文化站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多年来,自力更生,艰苦创建,积极探索,以文养文,多业助文搞建设促发展之路,文化站精神文明活动中心成了安场镇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传播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窗口。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活动中心将以服务改革、促进发展、稳定大局为重点,充分发挥文化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作用,努力为安场镇三个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强村一角
春晖文化源于正安县安场镇自强村以“亲情、乡情、友情为情感纽带,礼聘名誉村长助推扶贫济困典型案例。2004年,共青团贵州省委根据这一典型案例结合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的感人意境,创意、发起“春晖行动”这一大型社会公益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文明,激发赤子情怀,感召游子返乡,反哺故土亲人,共同促进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经过数年实践,春晖行动已在正安深化拓展为“春晖文化”已上升为以“春晖行动”为核心,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精神高地的构筑”相结合的“一核心,三结合”的春晖文化。安场镇有207省道过境,境内长11千米。2011年末,村组级公路43条200千米。另有高速公路G69(银川至龙邦)和江习高速公路穿越全境。
安场镇所有行政村已实行公交全覆盖,截止2016年12月开通以下线路:6路:安场至正安(途经瑞豪工业园区等,全程票价3元,IC卡有效),12路:黔北汽车城至正安(3元,IC卡有效),7路:安场至真安大桥(途经石井、自强村等,全程票价3元,春晖文化广场内2元,IC卡有效),安场至东坝环线(2元,IC卡有效),瑞豪工业园区至正安公交(2元,IC卡有效)等。
教育事业2011年末,安场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583人,专任教师48人;小学15所,在校生4897人,专任教师29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7.8%;初中2所,在校生2500人,专任教师19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6%,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2011年末,安场镇有镇精神文明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各1个,农家书屋14个,藏书4.2万册。楹联协会、围鼓协会、傩戏班子各1个,管弦乐队5支、龙灯协会1个。
2011年末,安场镇有体育场地3处。1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
医疗卫生2011年末,安场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个,其中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4个;病床25张。专业卫生人员94人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2011年,安场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30户,人数678人,支出124.12万元,月人均152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252户,人数10581人,月人均65.6元,比上年增长19%;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96人,支出468.86万元,比上年增长0.9%;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73人,支出423.43万元,比上年增长0.9%。救灾支出120万元,比上年增长65%。抚恤事业费支出8.67万元,比上年增长5.6%。
文物古迹
安场镇境内有古迹八圣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