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座下十大弟子
大迦叶
称为摩诃迦叶,意为饮光。是佛的衣钵传人,是付法藏的第一祖。佛陀曾拈花示众,大众皆不解其意,唯大迦叶以笑对佛。佛将法藏传给迦叶,也告诉迦叶,在佛灭度后,迦叶也不能灭度,一直要等到弥勒佛出世,将释迦牟尼佛传给他的袈裟交给弥勒佛。迦叶被尊称为头陀第一,也是过去苦行最为第一,是最无执着之念者,曾受佛陀分予的半个座位与佛。同坐。在佛涅盘后,曾率众进行了第一次经文的结集。
阿难
也称阿难陀,意为欢喜,无染。面如满月,眼如青莲华,身光净如明镜。阿难的记忆力超群,佛说的每一句话,都过耳不忘,如同水从一个斛中倒入另一个斛中而无遣洒、被称为多闻第一而经文也绝大多数是阿难记下,后来编集而成。这都是阿难在久远以前,发愿要护持一切如来正法的结果。阿难是侍佛弟子,曾力劝佛陀充许女子出家入于佛教,成为比丘尼。
舍利弗
又称作舍利子,是佛的首座弟子,聪颖过人,如同是佛口中的莲花化生,被称为智慧第一。常常受与问答般若波罗密中的奥义。据>的记载,舍利弗当于未来作佛,号华光如来。
大目犍连
称作神通第一。在>中,大目犍连道,我游十方而无挂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静自在无畏。
富楼那
又作弥多罗尼子,意为满慈子,满祝子,满愿子。善长说法,受教化者万千。被誉为法说第一。据>中记载,富楼那当于未来作佛,号法明如来。
须菩提
为善业,善吉,空生。智慧过人,被誉为解空第一,善解空义,在>中就是须菩提与佛的对答。
摩诃迦旃延
被誉为议论第一。善于辩论,常与外道议论,能用简短的言辞,巧妙的方法,将问难的人说的心悦诚服。
优波离
精于戒律,修持严谨,誉为持戒第一。在经集结时,诵出律部。罗睺罗佛出家前的儿子,意为覆障,执日。精进修道。被誉为密行第一。
阿那律
译为无灭,如意,无贪,不争有无。曾贪于睡眠,被佛呵责,人不能如同猪一样,整日只知睡觉。于是不眠修为,后患眼疾,导致失明。经佛开导,天眼通现,能见天上地下六道众生。被誉为天眼第一。
罗喉罗
系佛陀出家前之子。又作罗怙罗、罗护罗或罗云,意译为覆障、障月或执日。以其出生为罗喉罗阿修罗王障月食时,故取名为罗喉罗。关于罗喉罗的生母,诸佛典中说法不一,或渭瞿夷,或谓耶输陀罗,但后者比较普遍。据《未曾有因缘经》卷上载,佛陀成道后六年还迦毗罗卫城,令罗喉罗出家,以舍利弗为和尚,目犍连为阿奢梨,此即为佛教有沙弥之始。其为沙弥时,有种种不如法,受到佛陀的训诫,后严守制戒,精进修道,得阿罗汉果,被誉为密行第一。
如来佛祖坐下弟子的排名
弟子之间没有排名,只是每个弟子作用不同而已,其实也都是如来佛的化身,如来佛祖很多化身。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犍连,神足第一;大迦叶,先佛出家,第一头陀;须菩提,解空第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说论第一;摩诃迦旃延,解经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优波离,持律第一;罗侯罗,密行第一;阿难,多闻第一。这十个也被称为如来佛座下弟子。扩展资料:如来佛祖即佛教教祖—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梵文: Śākyamuni,意为“释迦族之圣者”),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巴利文:Siddhāttha Gotama;梵文: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创始人,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被后世尊称为佛陀(Buddha、意为“觉悟者”)、世尊等;中国尊称他为佛祖,即“佛教祖师”。被世人尊为神明。释迦牟尼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 五浊恶世示现成佛(详见八相成道),是佛教开启者。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佛教创始人。本名悉达多,意为“义成就者”(旧译“义成”),释迦牟尼出生地蓝毗尼园,姓乔答摩(瞿昙)。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其他称号有佛陀(觉者)、世尊、释尊等。释迦牟尼的父亲,是迦毗罗卫的国王,名首图驮那,汉译净饭王。母亲名摩诃耶。是与迦毗罗卫场城隔河相对的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根据当时的风俗,摩耶夫人回母家分娩,途经蓝毗尼花园,即今尼泊尔南部波陀利耶村的罗美德寺院处,生下了释迦牟尼。摩耶夫人在释迦牟尼出生后的第七天去世。幼年时代的释迦牟尼是由他的姨母波提养育的。他从小学习当时教养王族应具备的一切学问和技艺(即五明)。16岁(另有17岁、18岁之说)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如来佛祖
佛陀的十大弟子分别叫什么名字?以及贡献?
佛陀的“十大弟子”相传是释迦牟尼的十大主要门徒。在释迦牟尼的众多弟子当中,其中有十位是最著名的,他们道行最出众,各有一方面的独特专能,并因此得到佛陀的赞许和众僧的拥戴,成为原始佛教教团的中坚力量。
分别为:摩诃迦叶、目犍连、富楼那、须菩提、舍利弗、罗睺罗、阿难陀、优婆离、阿尼律陀、迦旃延。
摩诃迦叶:头陀第一(或称苦行第一)。也称“大迦叶”。
目犍连:神通第一。也称“摩诃目犍连”、“目犍连”、“大目犍连”、“目连”。
富楼那:说法第一。全称“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须菩提:解空第一。
舍利弗:智慧第一。也有人翻译成“鹙鹭子”、“舍利子”。
罗睺罗:密行第一。原是佛陀的独子,“罗睺罗”有累赘、阻碍的意思。
阿难陀:多闻第一。原是佛陀的堂弟,许多佛经中也直接称为“阿难”。
优婆离:持戒第一。
阿尼律陀:天眼第一。也称“阿那律”。
迦旃延:议论第一。也称“摩诃迦旃延”、“大迦旃延”。
居士和佛家弟子有什么区别
居士也是佛家弟子的一部分,没有出家的佛家弟子称居士,已经出家的佛家弟子称僧尼。
居士,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信佛的人的泛称。广义上所有皈依佛门的信徒(包括居士)都通称佛家弟子。出家的僧尼,即和尚与尼姑。
1,居士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玉藻》:“居士锦带。” 郑玄 注:“居士,道艺处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称谓,佛教传入后,被用翻译入佛经,形容在家修佛的人。佛教“在家居士”修行时的事项主要包括: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持斋、修行菩萨六度、居家八法等等。,
2,“和尚”原来是从梵文这个字出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狭义上,和尚即被认为是佛教中出家修行的男教徒。
3,尼姑(Buddhist nun)是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略不合佛教规仪,是结合中国民俗产生的称谓。佛教称谓亦称为“尼”。例:出家为尼,落发为尼同时也是比丘尼的俗称。女子出家后受过具足戒者。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比丘尼是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众、七众之一。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苾刍尼、备刍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除馑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尼僧。现在的尊称应为:“法师”,表示尊其佛法造诣高深。
弟子规中的“弟子”是什么意思
弟子规中的“弟子”指的是教育行业内,从事知识学习的学生。除此之外,更有直接受业于圣人的庄严神圣的意义在内。“弟子”之称源于孔子,因为孔子有弟子三千,其实是学生众多,没有门第、社会地位的分别,只要来都教,比他年纪大的人有,比他年纪小的人还有。但是孔子把这些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视若弟,比自己年纪小的就像儿子一样照顾和教导,不遗余力地提携。后人尤其是尊崇儒家的、学习儒家的人,传习了这个说法,把自己所教的学生都统称为“弟子”。扩展资料:《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后改名为《弟子规》。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此书原名《训蒙文》,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形式为三字韵语,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弟子规
佛门弟子是什么意思
皈依佛门的信徒的通称。事佛有三辈。一辈者为魔弟子事佛。二辈为天人事佛。三辈为佛弟子事佛。何谓魔弟子事佛。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卜问是祟解除祷祀。信有家亲丈人。不信正真。不知有罪恶之对。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死堕无择地狱。受苦长久。久乃出为魔邦属。谀谄妖[女瞿]。难可得度。是曹辈人。宿命余福。暂得一时。见于正道。心意瞢瞢难晓宿。已当复更入邪见无穷已也。是为魔弟子事佛。何谓天人事佛。受持五戒。行于十善。死死不犯。信有罪福。作是得是。寿终之后。即生天上。是为天人事佛。何谓佛弟子事佛。奉持正戒。广学经戒。修治上慧。知三界苦。心不乐着。欲得解脱。行于四等六度。愍伤众生。欲安济之。不贪身命。知死有生。求长益福。不为邪业。是为佛弟子事佛。扩展资料:皈依佛教在家修行的称为“居士”。佛教“在家居士”修行时的事项主要包括: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持斋、修行菩萨六度、居家八法等等。1、皈依三宝,一心向善,确信佛法僧三宝为身心归向依靠之处,更不皈依佛教以外的其它宗教与神庙,这是在家释徒的必要条件。2、其次是奉行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法戒律虽然多,但最重要的就是五戒,从初发心学佛一直到菩萨都要遵守五戒,可不断绝尘缘,一切生活依旧。3、持斋,持斋是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己的生活,即过午不食,不涂香装饰和观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晦日)。4、大乘经典则广说在家菩萨应当怎样修六度、四摄等等。5、居家八法,居家八法是佛陀针对在家人求得现实和未来安乐的八种修行,即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和慧具足。如果按照居家八法修行,不但得今世的安乐,还可得来世的安乐。遵守三皈、五戒和持斋,对人努力行善,对自己清净身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佛教在家信徒修持的标准。实际上有不及这个标准的,也有超过这个标准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弟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居士
出家人平常是以什么方式来解决生存问题的呢?
情况多,有的是靠信众供养,有的寺院农禅并举,自己种地。有寺院不愁吃穿,更多的寺院捉襟见肘。有的僧人在俗家就有钱,可以自给自足,有的是靠供养。
有个老和尚说,我们出家人苦啊,这一世受人家的供养,要是没有得道,没有法布施回馈,来世要做牛做马还债,施主的供养不是好消受的。不是有偈诵嘛,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被毛戴角还。这是真的。至于有些养尊处优又不修行的,哪有能力消化这些供养,等待他们的果报就不说了,出家人不是那么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