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朝的君王
景宗李元昊(1004-1048) 1038年称帝,在位11年。父李德明,西平王。李元昊袭位后,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他接受宋的先进文化,由根据党项的民族特点确立了一套政治军事制度。李元昊与辽,宋之间进行了一些战争,取得胜利,形成宋,辽,夏鼎立局面。晚年,肆意诛杀,纵情享乐,强夺太子宁凌噶妻为后,被宁凌噶刺死。死于1048年,时年45岁。
毅宗李谅祚(1047-1067) 1048年即位,在位20年 。景宗长子。即位时才1岁,由其母掌握朝政。亲政后,实行改革,使西夏进一步汉化。他连年对宋用兵,攻掠临近州县。先后收降吐蕃首领瞎毡的儿子木征和青唐吐蕃部。后注意修好与辽、宋关系。于1067年病死,时年21岁。
惠宗李秉常(1060-1086) 1067年即位,在位20年 。毅宗长子,即位时8岁。死于1086年,时年26岁。
崇宗李乾顺(1084-1139) 1086年即位,在位54年 。惠宗长子,即位时3岁。亲政后,采取联辽抗宋的策略,辽被金灭后,又联金抗宋。死于1139年,时年56岁。
仁宗李仁孝(1124-1193) 1139年即位,在位55年。崇宗长子。仁宗指定《新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科举制,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封建制在西夏确立了。仁宗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仁宗死于1193年,时年70岁。
桓宗李纯佑(1177-1206) 1193年即位,在位13年。仁宗长子。以附金和宋为国策。1205年,铁木真开始进军西夏,1206年,桓宗暴卒,时年30岁。
襄宗李安全(1169-1211) 1206年即位,在位6年。崇宗孙,仁宗侄,父李仁友。在位6年,被齐王李遵顼废,同年死,时年43岁。
神宗李遵顼(1162-1226) (1211-1223)年在位,在位13年 。齐王李彦宗子,博览群书,1203年西夏状元,后统领西夏军事,1211年,废襄宗自立。他是以状元当皇帝,在历史上是无前例的。后,与蒙古,宋战争屡败,1223年,神宗退位,死于1226年,时年65岁。
献宗李德旺(1181-1226) 1223年即位,在位4年。神宗次子。即位后,抗拒蒙古。1226年,成吉思汗攻西夏,西夏连失数城,献宗惊死,时年46岁。
夏末帝(生年不详-1227)1226年即位,在位1年。献宗侄。即位后1年,西夏被蒙古所亡,献宗投降被杀。西夏亡。
西夏王朝皇帝列表
西夏王朝皇帝列表如下:夏太祖(李继迁) -- 夏太宗(李德明) -- 夏景宗(李元昊) -- 夏毅宗(李谅祚) -- 夏惠宗(李秉常) 夏崇宗(李乾顺) -- 夏仁宗(李仁孝) -- 夏桓宗(李纯祐) -- 夏襄宗(李安全) -- 夏神宗(李遵顼)夏献宗(李德旺) -- 夏末主(李睍)唐朝贞元中分振武朔方二节度置夏州节度使,治夏州,在今陕西横山县西北。唐末黄巢起义爆发后,李思恭与鄜州(治今陕西富县)李孝昌同誓讨贼,唐僖宗以他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节度事。黄巢被平定后,李思恭封“夏国公”,拜夏州节度使,“夏”的国号即来源于此。西夏建立后,又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扩展资料:西夏王朝的兴庆立国1、李德明继位后,倾力向河西走廊发展,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大大拓展党项羌族的生存空间,李德明认为西平府地居四塞之地,不利于防守,不如怀远形势有利。1020年派遣大臣贺承珍督率役夫,北渡黄河建城,营造城阙宫殿及宗社籍田,定都于此,名为兴州。2、他对外仍向宋、辽称臣,对内则完全是帝王气派。并伺机向西发展。数年间,西攻吐蕃和回鹘,夺取西凉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其势力范围扩展至玉门关及整个河西走廊。3、宋天圣十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并开始使用西夏自己的年号。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饰,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并颁布秃发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夏
西夏皇帝列表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历经十帝,享国一百八十九年。[1]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1]夏毅宗与夏惠宗时期,夏廷对内大兴儒学,提倡汉文化与技术,废行蕃礼,改用汉仪,对外常与宋辽两国处于战争与议和的状态,国势开始衰退。夏惠宗时期,宋朝正值王安石变法而国力增强,并在1071年由王韶于熙河之战占领熙河路,对西夏右厢地区造成威胁。西夏与宋朝贸易中断使经济衰退,战事频繁又大耗国力。夏崇宗时期,宋廷执行“绍盛开边”政策。1114年童贯经略西夏,率领六路宋军(包含永兴、秦凤两路)伐夏。宋军攻陷不少西夏堡垒。夏崇宗再度向宋朝表示臣服,此时西夏国势大不如前,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1115年金朝兴起,三国鼎立的局面被破坏,辽朝、北宋先后被灭,西夏经济被金朝掌控。后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并拆散金夏同盟,让西夏与金朝自相残杀。西夏内部也多次发生弑君、内乱之事,经济也因战争而趋于崩溃。最后于1227年亡于蒙古。[2]中文名西夏外文名Kingdom Of Xia别称夏、邦泥定国、白高大夏国、西朝时间公元1032年 ~ 公元1227年帝王李元昊、李谅祚、李秉常等都城东京兴庆府、西京西平府主要城市宣化府、夏州、定州、怀州等语言西夏语、汉语货币福圣宝钱、大安宝钱、乾祐宝钱所属时期西夏朝人口数量300万左右(十二世纪初)主要民族党项族、汉族国土面积77万平方公里(1142年)开创者李元昊政治体制中书司、枢密司、三司王陵西夏王陵
西夏王朝为什么会被历代朝代所嘲笑
1、西夏本身的科技比较薄弱,主要吸收宋朝或金朝的技术为主,然而在武器锻炼方面有独到之处。 在天文气象方面,主要是学习宋朝的天文与历法。
2、在医学方面,在党项时期,医学知识十分匮乏,百姓迷信鬼神,大多向神明求医。 在立国后,积极吸收宋朝的医学与药学,并且出版《治疗恶疮要论》等医学著作。
西夏(1038年-1227年),又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建立的一个征服王朝,主要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族、回鹘族与吐蕃族等民族在内的国家。因位于中国地区的西北部,史称西夏。
谁能给我详细的讲解一下西夏这个朝代
西夏地理处于四战之地,陆续要应付后唐、回鹘、吐蕃、宋朝、辽朝、金朝与蒙古的威胁与战争,所以外交是夏廷十分重视的环节。外交策略主要是联合或依附强者,并且攻击弱者、以战求和。这些策略使自己得以不断延续、发展。然而依附国过于强大,最后难逃灭亡之命运。 西夏早在夏州政权时期(定难军)就奉唐朝、五代诸国与北宋为宗主国,以维持自身势力。后来北宋并吞夏州政权,李继迁举兵再起。此时他采取事奉辽朝、连辽抗宋的策略,多次击退宋军,并且扩张势力。并且于990年被辽朝辽圣宗册封为夏国王。到李德明时,为了巩固新领地,对北宋和谈,于1006年签署景德和议。然而李德明依旧维持与辽朝的关系。除了应付辽、宋的战事外,为了称霸河西、先后攻灭甘州回鹘、沙洲归义军,对抗吐蕃六谷部、唃厮啰国等,与西州回鹘为邻。 夏景宗时正式称帝建国,自称邦泥定国,称男不称臣,并且多次入侵宋朝边疆。宋仁宗不满西夏独立,派兵攻打之,至此宋夏战争爆发。夏景宗在三大战役(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与定川寨之战)战胜宋朝后,双方于1044年签订庆历和约。宋朝给予“夏国主”名号,西夏皇帝对宋朝称臣,但实际上西夏皇帝在国内仍以君王自称。宋朝给与金钱、茶叶等大量物资。西夏虽然击败北宋,但惹来辽朝不满,双方发生三次战争(贺兰山之战),最后以西夏称臣作收。而后北宋的宋神宗为了击败西夏,趁西夏内乱之际发动五路伐夏与永乐城之战,最后都以西夏战胜作收。然而西夏国力渐衰,横山地区又被北宋占领,此后有赖辽朝周旋方能稳定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关系。 金朝崛起后灭辽朝与北宋,西夏为了自保,放弃辽夏同盟,臣服于金朝。金朝包围西夏的东方与南方,掌握西夏的经济力,所以夏廷对金朝不敢轻举妄动,最多只有小规模的战事。蒙古崛起后,多次入侵西夏,破坏金夏同盟。夏襄宗与夏神宗改采取联蒙攻金的策略,多次与金朝发生战争,然而此为错误的方针。到夏献宗时才改连金抗蒙,但不久就在蒙夏战争中于1227年亡国。金史称西夏“立国二百余年,抗衡辽、金、宋三国,偭乡无常,视三国之势强弱以为异同焉。”。 西夏对于回鹘、吐蕃等少数民族采取怀柔与招抚的方式,似乎比宋朝还要好。例如西使城(今甘肃定西西南)吐蕃首领禹藏花麻不愿降宋朝,又受到宋军王韶的攻掠。夏毅宗立即派兵支援,将宗女嫁给他。禹藏花麻遂把西使城及兰州献给西夏。
编辑本段政治历史
西夏初期及中期
西夏建国后采取联辽抗宋的战略不断入侵宋边境。夏宋之间的战争一直到1044年才平息。宋承认夏的割据地位,夏对宋称臣。另外宋每年“赐”夏若干财物。但同年夏与辽之间又爆发了战争。夏取得了与宋,辽平等的地位。 西夏王宫
李元昊死后,他不满2岁的儿子李谅祚成为皇帝,由其母没藏氏专政。辽攻西夏,夏大败,向辽称臣。李谅祚子李秉常即位后被其母梁氏幽禁。1063年吐蕃禹藏花麻归夏。梁氏又发动与宋的战争。失败后被迫让权于李秉常。李秉常死后他三岁的儿子李乾顺即位,梁氏再揽大权。重新发动与宋和辽的战争。李乾顺亲政后采取依附辽,于宋修和的策略。战争逐年减少,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115年金朝立国,开始发动对辽的进攻。1123年辽天祚皇帝兵败逃到西夏。同时金使到西夏劝李乾顺将辽帝擒拿送往金,以保障西夏不被金攻击李乾顺看到辽灭已不可挽回,答应了金的条件。从此西夏归服金。 金灭北宋时西夏随其尾迹而入,获得了数千里的土地。 李乾顺死后其子李仁孝即位,西夏境内发生了强大的饥荒和地震,民不聊生,以此发生了巨大的人民起义。李仁孝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从桓宗到神宗
李仁孝死后,其子李纯佑即位,政治腐败,国势日益衰落。1206年他的堂兄李安全篡位,杀李纯佑。李安全改变了与依附金的政策,开始依附此时不断强大起来的蒙古族。他发动了与金长达十多年的战争,使两个国家被削弱,而且,他统治时期,西夏百姓十分贫困,军队非常衰弱,政治腐败到极点,而李安全自己却十分腐败,沉湎于酒色之中,整日不理朝政,四处怨声载道。再说李安全附蒙抗金的策略并没有给他带来蒙古的友好。早在1205年蒙古就开始进攻西夏。至1209年蒙古三次出征西夏。夏无以抵挡。1211年西夏内部发生宫廷政变,李遵顼篡位,李遵顼仍然保持着襄宗(李安全)的作风,西夏政治更加腐败。1216年西夏因不肯派兵帮助成吉思汗西征,触怒了蒙古,次年蒙古第四次进攻西夏。1223年,由于李遵顼声称自己不愿做亡国之君,便让位给太子李德旺。
西夏的灭亡
西夏在襄宗、神宗一再的腐败下,终于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尽管献宗李德旺是治国之才,仍然挽不回西夏政权覆灭命运。李德旺打算趁成吉思汗西征之际抗击蒙古。不料机密泄露,1224年蒙古攻克银川。李德旺向蒙古投降,送人质,才得免灭国。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得胜后又开始对西夏的进攻。1226年李德旺病死,他的侄子李睍被推为皇帝。1227年李睍投降蒙古。成吉思汗去世后,密不发丧,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遗嘱被杀,西夏族灭族。蒙古军将领察罕努力使银川避免了屠城的命运,并入城安抚城内军民,城内的军民得以保全,西夏灭亡。
西夏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有关西夏王朝的史料其实是很少的。蒙古人灭掉西夏后未曾撰修一部足够份量的史籍,致使西夏历史湮没。(成吉思汗中西夏毒箭身亡) 西夏的主体民族,也可以说统治民族为“番”,音“弥”,即党项族。据历史资料看,西夏番族的社会习俗,如衣着、发式、婚姻、丧葬、复仇等方面都与羌系民族相近。《隋书·党项传》中记载,番族先民在北迁之前,“织牦牛尾为屋”,“牧养牦牛、羊、猪以供食”。 公元1038年,第三代西平王、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称帝,在西北地区建立王朝,史称西夏。王国历时190年,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国力强盛一时。 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几十次攻城,西夏终亡。蒙军对西夏国进行的不仅是屠城,还将宫室史籍付之一炬。连皇陵都受到了疯狂的开掘。 根据文献记载,西夏十帝加上未称帝之前的李继迁、李德明(后追封为帝)共12帝,凡250余年,但只有9座帝陵,即太祖李继迁裕陵、太宗李德明嘉陵、景宗李元昊泰陵、毅宗李谅祚安陵、惠宗李秉常献陵、崇宗李乾顺显陵、仁宗李仁孝寿陵、桓宗李纯祐庄陵、襄宗李安全康陵。缺失的帝陵,其原因可能是最后几帝还未及营建陵墓就败亡了。
西夏王朝的历史史料?历代皇帝?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建立的一个王朝,主要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族、回鹘族与吐蕃族等民族在内的国家。因位于中国地区的西北部,史称西夏。
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时迁居陕北。因平乱有功被唐帝封为夏州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与宋朝。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由于李继迁不愿投降而再次立国,并且取得辽帝的册封。李继迁采取连辽抵宋的方式,陆续占领兰州与河西走廊地区。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国。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大致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西夏因为皇党与后党的对峙而内乱,北宋趁机多次伐夏。西夏抵御成功并击溃宋军,但是横山的丧失让防线出现破洞。金朝崛起并灭辽、北宋后,西夏改臣服金朝,获得不少土地。两国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然而漠北的蒙古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后拆散金夏同盟,让西夏与金朝自相残杀。最后于1227年亡于蒙古。
庙号 谥号与城号[注 10] 汉名 西夏名 常用名称 在位时间 年号
夏景宗 武烈皇帝
(城号)风角城皇帝 元昊 嵬名曩霄 李元昊 1032年[注 13]-1048年 显道 1032年-1033年
开运 1034年-1034年
广运 1034年-1035年
大庆 1036年-1037年
天授礼法延祚 1038年-1048年
夏毅宗 昭英皇帝
(城号)平城皇帝 谅祚 宁令两岔 李谅祚 1048年-1067年 延嗣宁国 1049年-1049年
天祐垂圣 1050年-1052年
福圣承道 1053年-1056年
奲都 1057年-1062年
拱化 1063年-1068年
夏惠宗 康靖皇帝
(城号)白城皇帝 秉常 ─ 李秉常 1067年-1086年 乾道 1069年-1070年
天赐礼盛国庆 1071年-1075年
大安 1076年-1085年
天安礼定 1086年-1086年
夏崇宗 圣文皇帝
(城号)明城皇帝 乾顺 ─ 李乾顺 1086年-1139年 天仪治平 1087年-1089年
天祐民安 1090年-1098年
永安 1099年-1101年
贞观 1102年-1114年
雍宁 1115年-1119年
元德 1120年-1126年
正德 1127年-1134年
大德 1135年-1138年
夏仁宗 圣德皇帝
(城号)珠城皇帝 仁孝 ─ 李仁孝 1139年-1193年 大庆 1139年-1143年
人庆 1144年-1148年
天盛 1149年-1170年
乾祐 1171年-1193年
夏桓宗 昭简皇帝
(城号)护城皇帝 纯祐 ─ 李纯祐 1193年-1206年 天庆 1194年-1205年
夏襄宗 敬穆皇帝 安全 ─ 李安全 1206年-1211年 应天 1135年-1137年
皇建 1206年-1209年
夏神宗 英文皇帝 遵顼 ─ 李遵顼 1211年-1223年 光定 1210年-1210年
夏献宗 ─ 德旺 ─ 李德旺 1223年-1226年 乾定 1223年-1225年
夏末帝 睍 ─ 李睍 1226年-1227年 宝义 1226年-12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