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飏”的读音是什么?
注音:yáng释义:飞扬;飘扬通“扬”。扬举通“扬”。显扬通“扬”。扬声,大声造句:1 彰善瘅恶:彰:表明、显飏;瘅:憎恨。表扬好的,斥责恶的。2 林淑端出显飏、显旋、显光及显强.3 岳飞以他的精忠报国精神显飏于世.4 我要求你,把天主重视这奉献的渴望显飏出来。5 我主天主,愿你的名受显飏,及世之世,亚孟!6 罗马的声誉是通过它后裔的繁荣昌盛而得到显飏的.7 香港导演周显飏避开黄飞鸿深入人心的关德兴、李连杰版本,以痞子阿飞的成长经历塑造了黄飞鸿的年轻时代,更像是一部前传,而这也是引得多数观众争议之处。8 启子以养志为孝,务在显飏,矧余世宦之良,克振家传之业。9 常佩带者,声名显飏,鸿图大展,富贵吉祥,心想事成,财源广进,一生平安。10 贞观二十年正月,玄奘译出无著《显飏圣教论》20卷;并口述由辩机笔受完成《大唐西域记》。11 道出孔子即是其为学的理想归向,而其毕生职志,亦以圣人精神的重建及显飏为要务。12 朋友们,让我们在四旬期内时时自我更新,好让基督的容貌在我们身上受显飏.13 真正的学者的治学,是为了自己“因心以会道”,而不是像“为人者”那样“凭誉以显飏”,所以不会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伪学欺世。
带善的成语有什么
上善若水、
多多益善、
独善其身、
善男信女、
尽善尽美、
从善如流、
循循善诱、
多愁善感、
与人为善、
长袖善舞、
止于至善、
明眸善睐、
善始善终、
乐善好施、
择善而从、
知人善任、
骁勇善战、
善有善报、
首善之区、
至善至美、
能言善辩、
慈眉善目、
谆谆善诱、
积善成德、
从善如登、
善罢甘休、
来者不善、
彰善瘅恶、
善善恶恶、
多财善贾
好谋善断、
嘉言善行、
善刀而藏、
隐恶扬善、
善气迎人、
为善最乐、
赏善罚恶、
不得善终、
兼善天下、
欺善怕恶、
善自为谋、
首善之地、
多谋善断、
好善恶恶、
亲仁善邻、
善门难开、
改过迁善、
积善余庆、
贵人善忘、
善贾而沽、
善财难舍、
遏恶扬善、
能谋善断、
乐善不倦、
乐善好义、
多钱善贾、
武不善作、
劝善惩恶、
多情善感、
改恶从善
陈善闭邪、
弃恶从善、
积德累善、
从善若流、
择善而行、
善马熟人、
成人之善、
善罢干休、
独善一身、
善游者溺、
善与人交、
善善从长、
善骑者堕、
褒善贬恶、
嘉言善状、
骑者善堕、
善颂善祷、
善始令终、
不亦善夫、
徙善远罪、
一介之善、
作善降祥、
进种善群、
赏善罚否、
多愁善病、
福善祸淫、
迁善远罪、
好善嫉恶、
举善荐贤、
有以善处
翻译乙文
翻译: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三国时期,诸葛亮为蜀汉的丞相,治国也是坦荡无私,公正无偏。他曾经上表皇帝,把廖立、李严两位大臣贬到南中做普通老百姓。廖立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哭着说道‘我要一辈子呆在南中边地了。’李严听到诸葛亮死的消息,居然发病死了。因此史官陈寿说,‘诸葛亮治理国家,诚心而公正,对国家忠心并有贡献的,就是仇人也奖赏,对触犯国法,不好好工作的,就是亲人也要处罚’。爱卿,你们怎么可以不钦慕并赶上他呢? 注:南中是少数民族地区,廖立认为自己不会再被启用了,左衽是少数民族的服装 呵呵,自己翻译的,和上面一位翻译的有点不一样。bdzd81 | 2011-10-30904百度知道作业帮宝宝知道美丽说今日头条看书女生秘密美摄秀美甲kk唱响汽车报价折800相关问题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求翻译197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149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154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 的译文32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重点实词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5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其中敢于直言的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张玄素6更多相关问题>> 用作业帮一键提问“贞观二年...”问题其他回答贞观二年,太宗对房玄龄说:“汉魏以来,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曾经上表建议把廖立和李严贬到南中。廖立听说诸葛亮去世,哭着说:‘我们大概要亡国了吧!’李严听说诸葛亮死了,也发病而死。所以陈寿说‘诸葛亮为政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尽忠对时局有利的人,即使是仇家他也赏赐;犯法做事懈怠的人,即使是亲人他也惩罚。你们怎么能不羡慕他想做到他那样呢!”自己翻译的,基本就这样,没什么问题
唐代哪个皇帝开始翻阅史书
唐太宗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太宗曰:“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 太宗见六月四日事,语多微文,乃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人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
侍中魏徵奏曰:“臣闻人主位居尊极,无所忌惮,惟有国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实,后嗣何观?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