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价值投资,专注于行业和上市公司基本面研究,最大特长是大盘中长线方向把握,而长期的实战操盘经验也造就了较好的中短期市场热点把握能力。
21岁开始炒股,历经3次大熊市,罗伟广自称自己是中国特色的价值投资法:抄底的时候以价值投资的标准选股,持股的时候以趋势投资的手法运作,逃顶的时候以技术分析来判断时点。
1995年:广东暨南大学的二年级生
“做实业,也许只能做一种自己熟悉的行业;但做投资,却可以参与很多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而且能分享实业带来的收益。”
罗伟广带着对巴菲特的景仰,在1995年一头扎进股市。当时的沪指只有500点,是中国最早的大熊市时期。从1995到1996年,罗伟广整整守了一年多,才开始赚钱。
至今,罗伟广经历了3次大熊市。1995年-1996年,行情最惨淡的时候,市场成交总额每天只有1000万元。2000年底,他进入券商工作,遇到了中国时间最长的5年熊市。2007年11月开始,掌舵的新价值系列基金陆续上市,更是遇到号称百年一遇的超级熊市。
他自称介入股市至今,一直以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学说作为自己信念支持,令他能熬过行情的低迷期,也能在市场狂热期保持理性。
两年前他加入阳光私募,因为“想和全国高手pk一下。”
新价值2期基金成立,刚好是2008年2月行情下跌之时。在08年的上半段,该基金以操作防御型的股票和高成长的小盘股为主,收益只是略好于大盘。
从去年11月初开始,罗伟广所带领的团队判断股市已经见底,开始增加仓位。
罗伟广的判断是,2008年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在这种背景下,那些需求稳定的企业反而因成本的下降而使利润上升,将成为业绩黑马股。
在1700点的时候,这些股票很多跌到了7倍左右的市盈率。
新价值2期介入后,这些股票市盈率从7倍左右直奔20倍,往往也就是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4月份后,新价值2期开始选择反映经济复苏、拉动大盘指数的银行、地产股票。到了7月份,由于资金在炒作大盘股时已消耗得差不多了,罗伟广判断游资会炒作一些有着经济复苏预期,而且涨幅不高的股票,于是关注了一些防御性较强的铁路、公路、航运、电力等股票的阶段性投资机会。
在他看来,在中国股市,其实太阳底下无新事,行情初起时基本是小盘股先行,带热市场气氛,然后蓝筹股拉升指数,到了狂热阶段资金消耗得差不多了,便轮到概念炒作,投资脉络清晰可循,要做的无非是选好有价值的好股票。
罗伟广坚持认为,在中国股市中,根据未来3年的业绩预测进行市盈率评估是比较合理的,市盈率10-15倍左右就是相对低估,可以买入;25倍以上就是高估,要注意风险,随时准备逃顶。
面对8月的大跌,罗伟广觉得不过是阶段性调整。
他觉得就好比一辆车加速到80-90/kmh,政府只是松了加油门的脚,并非准备去踩刹车,而且这辆经济列车也没有超速,还是在高速上良好运行。
在这个暴跌阶段,罗伟广加仓的股票以重组股为主,辅以医药、出口、新能源等与大盘走向相背理的股票。他表示,在暴跌阶段,很多机构已经没有资金实力去撬动拉指数、涨幅已高的大蓝筹,那么出逃的获利盘就会更倾向于主题炒作的“游击战”
他购买的重组股大多是一些筹备了数年的重组题材股,而且近期在媒体及业界已经见到新动向的公司,如果有深入调研,操作成功率会很高,即使不能成功重组也无妨,他只是希望能捕捉到这种阶段性交易性机会,所以每个个股仓位都不重,出现风险会严格止损,“在现在的振荡市只能将几个月前的故事再说一次。只要有吸引机构介入的理由就行。如果故事成功就是价值投资的黑马,暂时不成功也多数有交易性机会,这是中国特色!”
虽然上半年出口没有太大起色,但是降幅明显收窄,加上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是最近的事情,那么很可能在未来四季度的传统旺季增加订单,这是一个市场还没有说过的“新故事”,现在介入这类股票,等到出现业绩回暖预期后再享受估值回升的成果也是水到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