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山

时间:2024-04-29 23:56:28编辑:优化君

须弥山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须弥山(梵语: Sumeru),又译为苏迷嚧、苏迷卢山、弥楼山,意思是宝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古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山位于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个一小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来),后为佛教所采用。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冈仁波齐。据《佛学小辞典》记载: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时代的象雄雍仲本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本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本教祖师敦巴辛绕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在公元前5至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岗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获得解脱的地方。

佛教网名词解释妙高山是什么意思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妙高山王 (杂语)妙高山为山中最高者故曰王。药师经曰:‘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俱舍论十一曰:‘妙高山王四宝为体。’ ——《藏传佛教辞典》妙高山 或作妙光山,或善积山。梵音译作须弥山、苏迷卢山。佛家宇宙学所说器世间基础金轮上形成的高山。形势优美故妙,群山之王故高。山东面银质,南面琉璃,西面赤晶,北面黄金。四面天空以及海水,各呈各方宝物光彩。山没海下八万由旬,高出海面亦八万由旬。《藏汉佛学词典》 妙高山,须弥山,苏迷卢山。印度神话中的名山,佛书说此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上为帝释天,四面山腰为四天王天,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铁圆山所围绕的咸海,咸海四周有四大部洲。《噶举教派史略》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妙高山 (杂名)须弥山之译名。秘藏记本曰:‘苏者妙也,迷卢者高也,故曰妙高山。’ ——《佛学常见辞汇》妙高山 须弥山的译名,此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而且是诸山中之最高者,故名妙高山。


大山简介

大山简介(祥文)
大山 (Mark Rowswell) 是中国电视观众非常熟悉的国际友人。《人民日报海外版》曾评价:“大山虽然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



大山是加拿大人,在多伦多大学读书期间他迷恋上了古老的中国语言文化。1988年本科毕业后他来到我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进修中国语言文学。在北大读书期间他初次接触曲艺艺术,很快他就认定学习中国的民间说唱艺术是一个掌握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途径。1989年底大山拜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为师,之后他不断在全国各地的舞台上和电视屏幕上献艺。他流利纯正的汉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深切了解令许多中国人折服。


大山成了一位家喻户晓的“洋笑星”。
http://www.dashan.com/cn/about/jianjie2.htm


日本高山的景点介绍

1.收集着日本各地民间艺术玩具的乡土玩具馆,介绍飞騨农村生活的飞騨民俗馆, 17 世纪江户时代主宰飞騨政治的高山阵屋等处也是观光的名胜。
2.当时的木结构住家屋檐连屋檐,装在移窗外侧的出格子和高度一致的屋檐直线美夺人眼目。据说发源于 16~17 世纪的高山节,是日本三大美节之一。节日中,彩车和精致的操纵木偶、狮子舞在市内巡游,集飞騨传统艺术精髓为一体的彩车,绚丽多彩、精致豪华。高山节在每年春天和秋天举行。春天以日枝神社为中心,而秋天则以樱山八幡宫为祭典中心。
3.在狮子会馆有在节日中也参加的操纵人偶表演,在高山市政纪念馆,春秋季场举办日本传统服装展活动。
4.在近邻,还有许多滑雪场。并且作为中部山岳国立公园观光基地,乘鞍岳、白川乡等地也非常热闹。


佛言禅语100句:心美,看什么都顺眼

您好,引晚晴集给您看看吧!晚晴集 弘一法师编订 ○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三昧经》)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我若多瞋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瞋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瞋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华严经·修慈分》) ○迦叶白佛:“我等从今,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想;若生轻心,则为自伤。”佛言:“善哉快论!”(《首楞严三昧经》,依《宝王论》节文。) ○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梵网经》) ○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虚受诸辛苦。(《大宝积经·富楼那会》) ○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诸法集要经》) ○瞋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佛遗教经》) ○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佛遗教经》) ○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有部律》周利盘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诵得,即此伽陀也。) ○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有部律》) ○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智者) ○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智者) ○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远众近静处,端坐正思惟。但自观身行,口勿说他短,结舌少论量,默然心柔软。无知若聋盲,内智怀实宝,头陀乐闲静,对修离懈惰。(道宣律师) ○处众处独,宜韬宜晦;若哑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随动随静,忘内忘外。(翠岩禅师) ○我且问你,忽然临命终时,你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钻乱撞。苦哉苦哉!(黄檗禅师) ○鼻有墨点,对镜恶墨,但揩于镜,其可得耶?好恶是非,对之前境,不了自心,但尤于境,其可得耶?洗分别之鼻墨,则一镜圆净矣,万境咸真矣,执石成宝矣,众生即佛矣。(飞锡法师)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炼心,常搜己过,哪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动。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终日无人亦如此,幡盖簇拥、香花供养亦如此,赞叹亦如此,毁谤亦如此。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时时刻刻体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处。(盘山禅师) ○元无我人,为谁贪瞋?(圭峰法师) ○报缘虚幻,不可强为。浮世几何,随家丰俭。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温,自愧自悔。(佛眼禅师) ○学道人逐日但将检点他人底工夫,常自检点,道业无有不办。或喜或怒,或静或闹,皆是检点时节。(大慧禅师) ○化人问幻士,谷响答泉声;欲达吾宗旨,泥牛水上行。(永明禅师) ○千峰顶上一茅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归宗芝庵禅师)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石屋禅师) ○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云峰禅师) ○琐琐含生,营营来去者,等彼器中蚊蚋,纷纷狂闹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荡,竟何所之?梦中复梦,长夜冥冥,执虚为实,曾无觉日。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欤!(仁潮禅师) ○纵宿业深厚,不能顿断,当方便制抑,自劝自心。(妙叶禅师) ○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莲池)○达宿缘之自致,了万境之如空,而成败利钝,兴味萧然矣。(莲池) ○伊庵权禅师用功甚锐,至晚必流涕曰:“今日又只恁么空过,未知来日工夫如何?”师在众,不与人交一言。(莲池) ○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莲池) ○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袁了凡) ○只“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道业未成,无常至速,急宜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西方确指》) ○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败。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 ○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实受益之处。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尽情看作毒药、毒箭。(蕅益) ○将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方特达之观。(蕅益) ○善友罕逢,恶缘偏盛,非咬钉嚼铁、刻骨镂心,何以自拔哉!(蕅益) ○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定智慧。(蕅益) ○勿贪世间文字诗词,而碍;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蕅益) ○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一味痴呆,深自惭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蕅益) ○篱菊数茎随上下,无心整理任他黄;后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诵帚禅师) ○从今以后,愿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作一斋公斋婆,向厨灶下安隐过日,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彭二林) ○幸赖善缘,得闻法要,此千生万劫转凡成圣之时。尚复徘徊歧路,乍前乍却,则更历千生万劫,亦如是而止耳。况辗转沦陷,更有不可知者哉!(彭二林) ○轮转生死中,无须臾少息,犹复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与菩萨为之痛心而惨目也!(彭二林) ○汝信心颇深,但好张罗,及好游、好结交,实为修行一大障。祈沉潜杜默,则其益无量。戒之!(印光法师) ○汝是何等根机,而欲法法咸通耶?其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印光法师) ○当主敬存诚,于二六时中,不使有一念虚浮怠忽之相。及与世人酬酢,唯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印光法师) ○直须将一个死字(原注云:“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印光法师) ○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如拔出者。当知此人,此过去宿命,已作佛道来也。(《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依迦才《净土论》引文) ○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净,无可乐者。(《无量寿经》) ○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观无量寿佛经》) ○才有病患,莫论轻重,便念无常,一心待死。(善导) ○我未曾见闻,慈悲而行恼,互共相瞋恚,愿生阿弥陀。若人如恒河,恶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则生清净土。(《诸法无行经》) ○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灵芝元照律师) ○凡闻恶声,则念阿弥陀佛以消禳之,愿一切人不为恶行。凡见善事,则念阿弥陀佛以赞助之,愿一切人皆为善行。无事则默念阿弥陀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能如此者,其于净土决定往生。(王龙舒) ○人生能有几时,电光眨眼便过。趁未老未病,抖身心,拨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命终,我之盘缠预办,前程稳当了也。若不如此,后悔难追!(天如禅师) ○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天如禅师) ○于此土声色诸境,作地狱想、苦海想、火宅想。诸宝物,作苦具想。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妙叶禅师)
○此界释迦已灭,弥勒未生,贤圣隐伏。众生奔波苦海,犹失父之儿。若不以极乐愿王为归,谁为救护?(妙叶禅师) ○闻教便行,奚待更劝。(妙叶禅师) ○惟名闻利养、甜爱软贼,及瞋心、瞋火,虽有佛力,不能救焉。行者当深加精进,以攘却之。(妙叶禅师) ○又复当护人心,勿使夸嫌;动用自若,息世杂善;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捐弃伎能,惟求往生。(妙叶禅师) ○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矧多爱乎?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所转,矧多念乎?(幽溪法师)   ○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瞋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瞋。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幽溪法师) ○如何说得娑婆苦,苦事纷纷等猬毛!(西斋禅师) ○当屏人独处,自办道业,以设像为师,经论为侣。(袁宏道) ○五浊恶世,寒热苦恼,秽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袁宏道) ○问:人不信净土,恐只是本来福薄?答:此言甚是。(莲池) ○余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务,惟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问者,必以此答。(莲池) ○当生大欢喜,切勿怀忧恼,万缘俱放下,但一心念佛。往生极乐国,上品莲花生,见佛悟无生,还来度一切。(莲池) ○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蕅益) ○弹指归安养,阎浮不可留。(蕅益) ○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蕅益) ○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则不浪用,则念念执持佛名;光阴不虚度,则刻刻薰修净业。(彻悟禅师) ○悲哉众生!欲念未除,道根日坏;佛之视汝,将何以堪?(彭二林) ○子等归向极乐,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锢,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彭二林) ○莲花种子,荣悴由人,时不相待,珍重珍重!(彭二林) ○上品见佛速,下品见佛迟,虽有迟速异,终无退转时。参禅病著相,念佛贵断疑,实实有净土,实实有莲池。(张守约) ○念阿弥陀佛正觉圆满之名,观极乐世界清净庄严之相,如此滞著,只怕未能切实;果能切实,则世间种种幻化妄缘,自当远离。(悟开禅师) ○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印光法师,以下悉同) ○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 ○业障重、贪瞋盛、体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 ○佛固不见弃于罪人,当承玆行以往生耳。 ○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深信佛言,了无疑惑。 ○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 ○业识未消,三昧未成,纵谈理性,终成画饼。 ○入理深谈,且缓数年。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他法,又有何憾?
○汝虽于净土法门颇生信心,然犹有好高骛胜之念头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妇自命。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终多是手忙脚乱,呼爷叫娘。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 ○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骛远,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今生未遇通人。 ○当今之时,其世道局势,有如安卧积薪之上,其下已发烈火。尚犹悠忽度日,不专志求救于一句佛,其知见之浅近甚矣! ○心跳、恶梦,乃宿世恶业所现之兆。然现境虽有善恶,转变在乎自己。恶业现而专心念佛,则恶因缘为善因缘。 ○当恪守净宗列祖成规,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知因识果,植福培德。以企现生消除业障,临终正念往生。庶不虚此一生,及亲为如来耳。 ○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 ○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末世众生,无论有善根、无善根,皆当决定专修净土。善根有,固宜努力。无,尤当笃培。 ○汝须自知好歹,修行要各尽其分,潜修默契方可。急急改过,摄心念佛。 (弘一法师自“晚晴老人”,年夏掩关福林寺,
录写佛经祖语警句则,辑为此集,时年六十二岁。) PS:其实,我最推荐您念佛,就是“南(音:拿)无(音:磨)阿弥陀佛(音:浮)”,因为佛有灭妄想的作用,只要身心起“妄想、分别、执着”,就以佛化下去,有空的时候可心中想着一尊佛像念,在做事儿的时候不用想,只用念就行,如果您根器比较利,那么效果很快就能显现!另外,我自己心浮躁、烦乱等时候,念经也可以静心,我室友抄经也有很好的安定效果!如有疑问,可追加,谢谢~祝您顺利!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写一件令我感动的事情的时候,围绕着“感动”二字为中心展开书写,内容要紧扣,文本要上下呼应,规范一致。内容要丰富,感人。文章要循序渐进,突出“感动”。文章要写的生动,突出亮点。正文:往事如浮云,随风而散。可有一件事却牢牢的刻在我的脑海里。记得那是我上一年级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我背着书包准备去上学,妈妈从厨房走过来说:“今天天气预报说会下大雨,要带雨伞去上学,我感冒就不去接你啦!”我说:“今天天气那么好,怎么会下雨,天气预报报错了吧。”说完,我就背着书包哼着小曲去上学了。来到了学校,忽然乌云满天,而且还有闪电,不久后就下雨了,那雨如同从天上泼下来似的。我开始后悔了,自从上完早读课,那雨就不停地下,从第一节课下到第二节课,终于挨到放学啦,可雨好像没有打算停下来似的。教室里的同学一个个都走光了,只剩下我一个。我想:如果当初我听妈妈的话带伞就不会有现在这个结果了,现在我该怎么办呢?妈妈生病,爸爸出差,爷爷奶奶又不在家,没有人会给我送伞了我急得眼泪也快流出来了。忽然,走廊里转来一阵阵熟悉的脚步声,眼前有一个模糊的身影。呀!是妈妈!我马上跑过去抱住了妈妈说:“妈妈,你不是生病了吗?怎么还给我送伞?”妈妈说:“傻孩子,我看你没拿雨伞,就帮你送伞来了。”我忽然观察到妈妈的衣服:“咦!妈妈你生病了,不能穿湿衣服。”妈妈说:“刚刚给你送伞的途中没撑好雨伞,雨水淋湿的,没关系!我没事。”说完,又把我抱在怀中,我的视线模糊了……这就是令我感动的事,虽然已过去了很久,但它却牢牢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遂昌白马山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在遂昌,那里风景秀丽,大家都说遂昌是个好地方。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遂昌的山——白马山、妙高山。白马山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遂昌县境内,总面积16212公顷。距浙赣铁路干线龙游站60公里,距杭州市区3个多小时车程。山上峰峦接踵,山势巍茂,云雾缭绕。相传昔有丁公骑白马到此山升仙,白马化为山峰,故名白马山,登主峰可眺望遂昌,龙游,松阳县城和衢州市区。
公园内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越。据调查,公园内有南方红豆杉、长叶榧、鹅掌楸、香果树、凹叶厚朴等11种植物列入国家级保护植物,有黑麂、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黑熊、猕猴、小灵猫等23种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
白马山主峰海拔16214米,山半有两湖,上曰大平田,下曰小平田,大湖广百余亩,来无源而流不竭,视之深不过数尺,探之又不知其底。山中有上中下三井。主要景点有:白马石,白鹤岩,神龟岩,百丈瀑,木鱼石等。白马山甘泉水和白马山小玉笋是著名特产。白马山还是浙江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遂昌县委的主要活动地区。新建白马山庄集食宿、娱乐为一体,是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
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遂昌的妙高山。妙高山风景秀丽。春天,大家都很喜欢道那里去爬爬山、热热身,别提有多热闹了。夏天,大家都到那里去乘乘凉,有许多的老奶奶、老爷爷都拿这扇子,小朋友们都在玩耍。妙高山那个地方还有两个荡秋千。秋天,那里的树叶都纷纷落下来了,像仙女一样翩翩


妙高山上扫墓的作文

坐在教室里,望着眼前绵绵的细雨,我突发奇想,如果雨能把我带走,带到一个世外桃源,远离这个分数的世界,尽情的在那隐居 
  ……就在我完全沉浸在幻想的王国里时,一滴冰凉的雨水悄无声息的“跳”到了我的脸上,打破了我的梦幻. 
  啪啪啪!雨像断了线的珠子拍打在窗子上,似“珍珠镶嵌在青玉盘 
  中”之中。刚才还是牛毛细雨,眨眼间就变成了倾盆大雨,与哗哗地下着,犹如我那颗焦虑不安的心,忧郁的心,担心成绩的心。 


大足石刻的石刻分布

以大足区、潼南县、铜梁县、璧山县为范围,大足区是重庆市市辖区,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区,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区,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大足区区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大足石刻是县内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其中75处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有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市级有尖山子、妙高山、舒成岩、千佛岩;县级有峰山寺等66处。造像1030龛(窟),约5万余尊。内容以佛教为主,道教次之,余为佛道合一、佛道儒三教合一、历史人物、供养人(又名功德主)等造像;碑文、颂偈、题记10万余字。雕刻类别主要是高、浅浮雕,少数圆雕,极个别阴线刻。 宝顶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北15公里处,海拔527.83米。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四周2.5千米内山岩上遍刻佛像,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以大足大佛湾为主体,小佛湾次之,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巨型雕刻360余幅,以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等最为著名。 宝顶大佛湾处有川东古刹圣寿寺,创建于南宋。庙宇巍峨,雕梁满目,坐落于势峻秀、环境幽雅的林木之中。寺侧南岩为万岁楼,是一座造型别致的二层飞檐翘角楼阁。 宝顶石刻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公元1174—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历时70余年,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宝顶山摩崖造像重点保护范围面积7.93公顷,一般保护范围面积37.14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53.30公顷。 圣寿寺依山构筑,雄伟壮观。南宋赵智凤创建,后遭元、明兵燹,明、清两度重修。现存山门、天王殿、帝释殿、大雄殿、三世佛殿、燃灯殿和维摩殿七重殿宇,为清代重建。建筑面积1631.68平方米。大佛湾位于圣寿寺左下一个形似“U”字形的山湾。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编为31号。依次刻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图、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千手观音、佛传故事、释迦涅槃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经变相、毗卢洞、父母恩重经变相、雷音图、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六耗图、地狱变相、柳本尊行化图、十大明王、牧牛图、圆觉洞、柳本尊正觉像等。全部造像图文并茂,无一龛重复。 小佛湾位于圣寿寺右侧,坐南面北。其主要建筑为一座石砌的坛台,高2.31.东西宽16.50、进深7.90米。坛台上用条石砌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萨像,通编为9号。主要有祖师法身经目塔、七佛龛壁、报恩经变洞、殿堂月轮佛龛及十恶罪报图、毗卢庵洞、华严三圣洞、灌顶井龛等。 南山,古名广华山,位于大足区城东南方向五华里处。山顶上原有道观,名玉皇观。南山石刻造像缘起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属道教造像。明清两代稍有增补。 1956年8月16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宣布,南山摩崖石刻属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恢复直辖市以后,又被重庆评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处摩崖造像一共有十五龛造像。作品都以道家作品为主是南山石刻的一大特点。 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和宝顶山石刻同为大足石刻中最大石刻,位于大足区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以大佛湾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观音坡、营盘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处。长达500多米。岩高约7米,沿崖造像。从南到北形状若新月,龛窟如蜂房。造像5000余尊。造像细腻精美,技艺娴熟巧妙。除部分碑刻、塔幢和浅小龛窟残毁外,其余均保存完好。 北山,古名龙岗山,距大足区城龙岗街道北1.5公里,海拔545.5米。北山绿树环绕,山顶有一倾斜白塔,塔下有两座大佛。北山摩崖造像重点保护范围面积7.62公顷,一般保护范围面积21.82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28.15公顷。北山佛湾摩崖造像,开凿于公元892~1162年(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造像崖面长约300米,高7~10米。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通编为290号(1~100号为南段,101~290号为北段)。其中造像264龛窟,阴刻图1幅,经幢8座。 北山摩崖造像近万尊,主要为世俗祈佛出资雕刻。造像题材51种,以佛教密宗为主,约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有三阶教、净土宗等。这些造像题材都是在当时民间极为流行的,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异于中国前期石窟。北山造像以雕刻细腻、艺精技绝、精美典雅而著称于世,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中页(晚唐、五代、两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公元9世纪末的晚唐造像题材有12种类型,以观音及观音、地藏合龛和阿弥陀佛胁侍观音、地藏居多。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纹细密,薄衣贴体,具有盛唐遗风。第5号毗沙门天王龛、第9号千手观音龛、第10号释迦牟尼佛龛、第51号三世佛龛、第52号阿弥陀佛龛等都是其代表作品。尤其是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刻“西方三圣”、“三品九生”、“未生怨”、“十六观”及伎乐天人、楼台亭阁等;人物造像539身,各种器物460余件,保存了多方面的形象史料;在中国石窟同类题材造像中首屈一指。公元10世纪中叶的五代造像占北山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国这一时期造像最多的地区,造像题材有18种,出现了药师经变、陀罗尼经幢等新内容。其艺术特点是小巧玲珑,体态多变,神情潇洒,纹饰渐趋繁丽,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如第53号的佛、菩萨像,既有唐代雕刻的丰满古朴,又具宋代造像的修长身躯。第273号的千手观音及其侍者、第281号的东方药师净土变相等,薄衣贴体颇具唐风,仪容秀丽又似宋刻。  公元10世纪后期至12世纪中叶的宋代造像题材广泛,多达21种,尤以观音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体现了宋代的审美情趣。造像具有人物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艳丽等特点。最具代表性的是建于公元1142—1146年间的第136号转轮经藏窟。该窟造像以恬静的面部刻划反映其内心之宁静,以玲珑的衣冠显其身份的高贵。以线造型,线面并重,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璎珞蔽体,飘带满身,花簇珠串,玲珑剔透,装饰味浓;且多保存完好,宛如新刻,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其它如第125号数珠手观音、第113号和第133号水月观音、第155号孔雀明王窟、第177号泗洲大圣龛、第180号十三观音变相窟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珍品。这些造像的形象、姿态、性格、神情以至衣褶、饰物等,组合变化丰富,刻工精美,步步移,面面观。北山摩崖造像中,现存碑碣7通。其中,刻于公元895年的《韦君靖碑》,具有补唐史的重要价值;刻于公元1163—1189年间的《赵懿简公神道碑》,系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所书,为书法艺术之珍品;二十二章《古文孝经碑》,则被史家们称之为“寰宇间仅此一刻”。此外,还存有题刻、诗词17件,造像记77件。对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石窟断代分期、历史人物等的研究皆具较高价值。 石篆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西南25公里处的三驱镇佛惠村,海拔444.6米。据佛惠寺《严逊记碑》记载,造像于公元1082~1096年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开凿而成。造像崖面长约130米,高约3~8米,通编为10号。石篆山摩崖造像重点保护范围面积0.21公顷,一般保护范围面积0.18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2.47公顷。 石篆山摩崖造像为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区,在石窟中罕见。其中,第6号为孔子及十哲龛,正壁刻中国大思想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坐像,两侧壁刻孔子最著名的十大弟子。这在石窟造像中,实属凤毛麟角。第7号为三身佛龛。第8号为老君龛,正中凿中国道教创始人老子坐像,左右各立7尊真人、法师像。据造像记知,以上3龛造像均为大庄园主严逊出资开凿,同为当时著名雕刻匠师文惟简等雕造。 1956年8月16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石篆山摩崖造像属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后改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4月26日,大足县人民委员会公布,千佛崖摩崖造成像属大足县文物保护单位。石篆山以老君洞为代表作。 石门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20公里处的石马镇新胜村,海拔374.1米。造像开凿于公元1094~1151年(北宋绍圣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刻像崖面全长71.8米,崖高3.4~5米,通编为16号,其中有造像12龛窟。此外,尚存造像记20件,碑碣、题刻8件,培修记8件及文惟一、文居道、蹇忠进等工匠师镌名。石门山摩崖造像重点保护范围面积1.06公顷,一般保护范围面积1.30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5.50公顷。 石门山摩崖造像为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如第2号玉皇大帝龛外的千里眼像,眼如铜铃,似能目及千里;顺风耳面貌丑怪,张耳作细听状;二像肌肉丰健,筋脉显露,手法夸张。第7号独脚五通大帝,左脚独立于一风火轮上,广额深目,口阔唇厚,袍带飞扬,有来去如风之势。第10号三皇洞现存造像35身,儒雅清秀,衣纹折叠舒展,手法写实“人味”多于“神味”。第12号东岳大帝宝忏变相龛刻像98身,以东岳大帝、淑明皇后居中,反映出公元10至13世纪(宋代)东岳世家在道教神系中的突出地位。佛教题材主要有药师佛龛、水月观音龛、释迦佛龛、十圣观音窟、孔雀明王经变窟、诃利帝母龛等。其中尤以第6号十圣观音窟最为精美。 石门山石窟,刻于宋代,位于大足区城东石马镇新胜村石门山巅,因其山两巨石夹峙如门故名。其沿岩造像,共13龛窟,或仙或释、或诸鬼神、居于一区,皆玲珑万状,鬼斧神工,精妙绝伦。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比较龙门石窟与大足石刻

大足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西距成都271公里,东去重庆70公里。全县总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人口约90万。大足建县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距今已有1240多年历史,其县名取“大丰大足”之意。

大足石刻始创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绵延明清。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处即北山(包括北塔)、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也即“五山石刻”(世界遗产部分),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有4处即尖山子、舒成岩、妙高山石刻、千佛岩石刻,大足县文物保护单位有66处如西山、圣水寺、三教寺、青山院、老君庙、半边庙、七拱桥、普和寺、陈家岩石刻等。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是大足石刻中最具规模、最有价值、艺术最精美的石刻造像代表。

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与云岗、龙门鼎足而三,齐名敦煌,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她集中国石窟艺术之大成,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她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发展有重要贡献,是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的一页,并且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正因如此,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的三处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9年12月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列。
大足石刻位于四川省重庆市,以大足县、潼南县、铜梁县、壁山县为范围,在此地可赏到代表中国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

大足石刻因地处中国内地山区,过去交通不便,幸免了历代战争的浩劫和人为破坏,具有很高的文物、雕刻和旅游价值,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北山摩崖(石窟)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两千米处,开凿于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历经五代,两宋,相继在佛湾、营盘坡、观音坡、北塔寺、佛耳岩等处造像近万躯。长达500米余,共编为290号龛窟。其中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55处,经幢8座,银刻线阁1幅,石刻造像364龛窟。

北山石刻以佛湾造像最为集中,共编290号龛窟。在长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铭记55则,经幢8座,阴刻“文殊师利问疾图”一幅,石刻造像264龛窟。佛湾佛像雕刻精细,体态俊逸,风格独特。“心神车窟”中的“普贤菩萨”造像精美,被誉为“东方维纳斯”;“转轮藏经洞”被称为“石雕宫阙”;“韦君靖碑”、“蔡京碑”、“古文孝经碑”为世所独存,既是书法珍品,又可补史料之遗缺,价值极高。佛湾石刻分南北两个区域,南区大多是晚唐、五代作品,北区大多为两宋时期作品。晚唐时期的作品,人物造型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饰简朴、线条流畅。五代时期的作品,玲珑精巧、多彩多姿,衣着服饰由简到繁,逐渐摆脱了外来文化影响,具有石刻造像过渡期的特征。两宋时期的作品,民族特色已十分突出。
宝顶山摩崖(石窟)石刻距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石刻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建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佑九年(1179—1249年),历时70多年,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

大佛湾为幽深的马蹄形山湾,雕刻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先以小佛湾为蓝图,后在此雕造。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O00多躯,设计之精巧,竟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宝顶圆觉洞,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萨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诚,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跌坐莲台,妙丽庄严,姿态不一,衣服、肌肉质感真实,似薄纱突身,衣裙流畅自如。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巨型雕有30多幅,著名的有: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释迦涅盘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崔明石经变、毗卢道场、父母恩重经变像、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像、六耗图、地狱变像等,以佛经故事为主要题材,造像旁还刻有经文、颂词等文字说明,宛如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连环图画,是不同于中国其他石窟的显著特点。
大足石刻不仅有规模巨大的佛教造像和体系完整的道教造像,还有石窟造像中罕见的纯儒家造像,而且“三教”、“两教”合一的雕刻也很多。大足石刻的这种文化现象作为实物例证,反映出在中国文化史上儒、道、释三家长期以来既斗争又融合,到宋代时“孔、老、释迦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三教皆可通行”的“三教合流”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已经巩固。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
大足石刻纵贯千余载,横融佛道儒,造像精美,完好率高。同时伴随造像出现的各种经文、傍题、颂词、记事等石刻铭文有15万余字,而且多为金石史中的佳品,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上一篇:犹豫的近反义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