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器

时间:2024-05-01 00:31:44编辑:优化君

佛教如何分辨自己的根器??

所谓根器

上根器的人 经书都不用 六祖根器上乘吧 他看不懂经 不识字 怎么懂的呢 所以 一楼就是不对
上根器 应该是 听到以后 就起修了 不用解释 刚听完就修上了

中根器的人 很简单 需要你给他打个比方 这种人 是需要看经 不认识字的 要听法师讲经说法 给你讲明白的 这种人 一般成就慢

下根器的人 需要看到 比如佛 他需要看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 或者 佛说的什么 他需要给他示现 给他证明的


所以 上根器的人 好成就 一句话解决 下根器的人 也好解决 你不信 可以 人家让你念阿弥陀佛 你就念 也解决了

最怕的啊 就这个中根器的啊 不上不下啊 佛49年 讲半天 就是给他们听的 至于 你说 看佛经 能不能看懂 这个懂

很简单 六祖听到金刚经 若见诸相非相既见如来 他悟了 他就明心见性了
懂 是两种含义 第一种 你懂得了这个文字的含义 因为现在人看经 那种文言文看不懂 第二种 你懂的了佛说的到底啥意思
最简单的 开悟的高僧 你去他那儿 他一个动作 你磕头就走了 你就是上根器 因为你懂了 你明白了吗

这就和拈花一笑 是一个道理 上根器 就是一下子 就解决了


佛教里有"根器"这样的一句词语, 请问这是怎么解释? 谢谢!

“根器”之说,出于佛教,指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质。按佛教的说法,众生根器有大小、高下、利纯、善恶之分。所谓“众生根器,各各不同”。而“八万四千法门”,就是根据众生不同的根器而分别设立的。

实事求是地说,极聪明与极愚笨者,总是少数,而普通常人则占绝大多数。从炼功的角度来说,普通常人只要能诚心修炼,并能排队杂念,由静入定,即便是根器平凡,同样能提高境界。

西藏曲水有个“色香寺”,该寺有个女尼名叫仁增曲尾旺姆,论根器,她普通而又平凡,但因她一心修炼,别无杂念,坐洞静修数十年,活了120岁,于1953年圆寂。她是修炼成佛的典型,是佛教界公认的女活佛。

由此可见,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修炼成佛,并不在乎根器的高下大小善恶。但须以诚为本,以善为根,以勤奋静心去实践才行。修炼意拳气功若想提高自己的境界,亦是同理。

参考:http://tieba.baidu.com/f?kz=151483557

上根利器之人,闻一言可得开悟,如六祖彗能大师,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得悟。这必须有宿世的因果。


佛教用语根器的同义词有哪些?

修道者能力有高下,故以根器喻之。具体讲是指一位众生善业恶业,灵性功德的大小、深浅,再细一点,过去世有没有修习佛法,修到何种层次,今生要从何种法门入门等等根器之说,出于佛教,指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质。按佛教的说法,众生根器有大小、高下、利纯、善恶之分。所谓“众生根器,各各不同”。而“八万四千法门”,就是根据众生不同的根器而分别设立的。


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无情终生皆有法性,请问法性是佛性的变现吗?

法性: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盘等,异名同体也。性之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

佛者觉悟也,一切众生皆有觉悟之性,名为佛性。华严经三十九曰:“佛性甚深真法性,寂灭无相同虚空。”涅盘经二十七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佛性、如来藏、如、法性、实际,皆同一性,只是就能知与所知诸法的不同分位,立不同的名称。在众生数上称佛性、如来藏,在非众生数上称法性、如、实际,但此通内外。《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中解释如、法性、实际时说“是三皆是诸法实相异名”,又指内外诸法自性本空皆同一性,故《涅盘经》中说佛性有种种异名。性有不断、不改、不变之义,如麦因果麦性不改变,如矿中金银与出矿时的金银体无增减,所以佛性、法性虽无增减,但有隐显净染之分,隐、染即生死,显、净则涅盘,众生因无明所覆而不能见佛性,法性,若修行则能见性获得解脱涅盘。

大乘经中说佛性,《阿含经》亦明佛性,但不甚分明。印度诸宗对此各有所解,如《佛性论》云:“若依分别部(论者假定,非二十部计)说:一切凡圣众生,皆以空为其体,所以凡圣众生,皆以空出故,空是佛性,佛性者则大涅盘;若依毗昙萨婆多等诸部说者,则一切众生,无有性得佛性,但有修得佛性。该论举此立三种种姓,一、定无佛性,如一阐提,二、不定无有,修时得,不修不得,三、定有佛性,如三乘人。并自立三因佛性,一、应得因,即二空所显真如,二、加行因,由发菩提心,修道品等,三、圆满因,即修加行得果圆满,并以三性三无性摄此三佛性。若依《宝性论》,则以清净无为法身为佛体。龙树中观学派多分是谈法性,以中道实相为体。《涅盘经》卷二十七云:“中道者名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中道,中道者即名为佛,佛者即是涅盘。”可见,佛性、法性都是指的诸法真性,众生若断无明,则见佛性,获得涅盘。

佛教传入中国,修行成佛之原因,在佛徒中久久未能正确解决,当晋末法显译出《大般泥洹经》六卷,经中说除一阐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道生则认为经义未尽,遂倡一阐提皆得成佛,并立“顿悟成佛说”,受到旧学僧的抨击和摈斥。后来昙无谶译出《大涅盘经》四十卷,经中明说“一阐提定当成佛”。因而对佛性的探讨风起云涌,各宗无不盛谈佛性。到隋吉藏《大乘玄论》卷三,列举了十一家异说,一一加以评判,而他自己则赞成以中道为佛性。

佛教的根本目的是要成佛证涅盘,佛说佛性是为教化有卑劣慢众生,了知众生究竟,定当成佛以为要旨。《涅盘经》中说一阐提无佛性,是指在犯四重、五逆和谤方等的一阐提位,无善根性,暂无成佛的可能性,若舍一阐提发菩提心修圣道,即非一阐提,定能成佛,这就是《大智度论》中说的“恶可为善,善可为恶”,“法无定性”之义。这不仅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定当成佛不相违背,同时正显示诸法本空,染净两重缘起的正理。

《佛学大辞典》,《中国佛教》


上一篇:妊妇

下一篇:董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