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良崮战役中,粟裕是如何获取到张灵甫的作战意图及战略布署的?
国防部作战厅长郭汝瑰
1946年9月,他先任国防部第五厅副厅长主管部队编制,旋升任陈诚的总参办公厅主任,板凳还未坐热,复任五厅厅长,1947年3月,又任三厅(作战厅)厅长。这样的身份,为郭汝瑰从事情报工作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1947年5月12日下午5时,郭汝瑰接到蒋介石侍从室主任俞济时的电话:“今晚8时30分,请到总裁官邸出席晚宴并汇报。”
郭汝瑰与二厅(主管情报)厅长侯腾同时到了蒋介石官邸。陈诚与刘斐也先后来到。这时,山东解放军一度解放泰安。郭汝瑰同侯腾分别汇报了战地形势。蒋介石归纳了众人的意见并作指示,以汤恩伯兵团攻营城、沂水,以欧震兵团攻南麻,王敬久兵团攻博山。郭汝瑰将此一一记下。这就是后来发生的孟良崮战役。
郭汝瑰回到家,就把当晚的作战部署重新抄录了一份。刚抄完,联络人任廉儒就来了。他把作战部署交给任廉儒,还特别强调在这一次的战斗序列中,有整编74师,全部美式配备,要解放军特别小心。果然,在孟良崮之战中,郭汝瑰的情报起了重要作用,74师被全歼,师长张灵甫被击毙。而这一切,距“官邸汇报”仅4天(5月16日)。郭汝瑰所起的作用不亚于十万雄兵!
张灵甫被击毙粟裕下了5字命令,为啥张灵甫妻子感动了?
张灵甫是国军名将,除了带兵打仗厉害外,长相也十分英俊,算得上才貌双全,曾参与抗日战争立下不少战功,因此为人熟知。他出生于陕西省的一个山村,自幼接受良好教育,中学在西安最著名的长安中学读书,之后又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可见其文化素养极高。虽然张灵甫成绩优异,但是无奈家中贫困,无力承担大学学费,所以只能选择退学。在大学期间他受过先进教育,接受了爱国思想的启蒙,因此内心萌发了抗日救国的念头。之后又受到了于右任先生的启发,因此下定决心弃笔从戎,考取黄埔军校。从学校毕业之后,张灵甫就积极参与抗日活动,在战场上立下无数战功。一、战功赫赫,抗日十大名将之一在抗日战争期间,张灵甫带领部队南征北战,经历无数硬仗、恶仗。在参与淞沪会战时,他指导有方、果断勇猛,在他的带领下,队伍取得了全面胜利。张灵甫不仅善于指挥,而且在战场上也毫不畏惧。在嘉定作战的时候,日军的装备远高于张灵甫所带领的部队,但是他毫不畏惧,冲在厮杀的第一线。在杀红眼的情况下,张灵甫第一个跳出战壕,带领百余名敢死队队员向前突击,最终装备精良的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窜。之后在带领305团作战时,他和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枪战,张灵甫当时左臂严重受伤,但是他轻伤不下火线,坚持不肯下去疗伤。手下士兵看见团长如此英勇,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因此都拼尽全力,最终拼死坚守住了阵地。此次战役张灵甫所在的部队伤亡惨重,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他们成功将日军挡在了南京城门外。张灵甫在参与南昌会战的时候右腿被日军机关枪打中,当时医生的诊断结果是需要锯腿保住性命。当时张灵甫坚决不同意这个治疗方案,并且拿出手枪威胁,称谁要是敢动他的腿他就枪毙谁,就这样他右腿的伤一直无法痊愈。老蒋觉得他是一员大将,决不能轻易折损,于是便请来了英国医生为他治疗,而且还想送他出国养病。但是当时战事吃紧,军官出国养病必然会遭受非议,于是张灵甫拒绝了这一要求,坚决留在国内休养。因为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张灵甫至此落下了瘸腿的毛病。二、死后得粟裕厚葬,妻儿对其充满感谢在解放战争期间,因立场问题张灵甫站在了我军的对立面,在孟良崮战争中和粟裕展开激烈的对抗。两人可谓是势均力敌,不论是作战指挥能力还是抗战经验都旗鼓相当,最终战役的结果是张灵甫被击毙。对于粟裕来说,张灵甫是他的敌人,自古仇人见面分为眼红,但是粟裕却没有这种感觉,相反他十分尊重张灵甫。因为他曾在抗日战争中立下战功无数,虽然现在两人站在了对立面,但也只是因为立场问题,这一切都是张灵甫无法选择的。当战争结束后,粟裕对他的部下明确的说了五个字,"厚葬张灵甫"这让他的部下十分不解。毕竟他是敌方军队的长官,是他们的敌人,为何要如此厚待敌军,甚至还要花大价钱厚葬他,这样的举动他们无法接受。但是在粟裕心里,他是值得敬重的抗日英雄,曾在战场上杀敌无数,日本人能够被成功赶出中国领土,张灵甫也有功劳,所以不能够让他死后如此凄凉,这样是对他极大的不尊敬。在下葬张灵甫之前,粟裕专门派人购置了上好棺木,并且还为其梳洗打扮,让他体面的下葬。对于粟裕的这个举动,张灵甫的妻子表示十分感动。张灵甫妻子对丈夫的感情很深,二人有着二十多岁的年龄差,但是却十分恩爱。两人甜蜜的婚后生活也仅仅维持了两年,张灵甫去世的时候他的妻子仅有十九岁,所有人都觉得她会再嫁毕竟她还年轻,有重新再来的机会。但是没有想到,她却选择独自一人抚养孩子,并且整整守寡七十一年。张灵甫的妻子曾经公开表示,就算是重新选择,她依旧会选择张灵甫。张灵甫妻子心里明白,如果当初没有粟裕那五个字的命令,自己的丈夫一定下场凄惨,最终只能是被遗弃在战场,无人料理后事。所以她和孩子一生都十分感激粟裕,感谢他当时厚葬张灵甫的决定。
人不死路,虎不死山,什么意思啊?
有个成语叫放虎归山,山是老虎的根据地,是老虎的生命线,所以老虎有了山,就不会陷入绝境。
那么人不死路,这个路可能就不是走路的路,而是思路、出路的路,天无绝人之路的路,人只要有了思路和出路,就不会被困死。
也可能是:人不会故意断了自己的出路,就像老虎不会毁了自己的山林一样。
——没见过这两句,网上也没查到,自己瞎猜的,仅供参考,不负责对错。
旅游有什么好处
开阔我们的视野增进与朋友之间的友谊欣赏风景,放松心情1.经常旅游的人,思想敏捷,视野开阔。2.旅游能让人忘却烦恼和忧愁,使人心情愉快,每天笑口常开.。3.结伴旅游能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能让你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愿意助人,大公无私。4.旅游能让你的知识面更广,为你在今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5.旅游能很好的锻炼一个人的身体和意志品质。6.旅游还能广阔交友。
什么是旅游,什么是旅行?区别是什么?
旅游(Tour)来源于拉丁语的“tornare”和希腊语的“tornos”,其含义是“车床或圆圈;围绕一个中心点或轴的运动。”这个含义在现代英语中演变为“顺序”。后缀-ism被定义为“一个行动或过程;以及特定行为或特性”,而后缀-ist则意指“从事特定活动的人”。词根tour与后缀-ism和-ist连在一起,指按照圆形轨迹的移动,所以旅游指一种往复的行程,即指离开后再回到起点的活动;完成这个行程的人也就被称为旅游者(Tourist)。“旅游”从字义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做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的含义。因此,旅游的定义可如下表述: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