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多川歌麿

时间:2023-05-27 14:19:11编辑:优化君

喜多川歌麿画像

1753年出身于江户(今东京)北面上野山麓一带的农家。原姓北川,幼名市太郎,后名勇助、勇记。

初师画家鸟山石燕,擅役者绘。天明时,出版商茑屋重三郎发现了他的才华,始在美人画上建立起自己的风格。20岁时,他所画的书籍封面有“北川丰章”的落款。29岁才从丰章改为歌麿。

1792年至1793年左右,喜多川歌麿先后发表了他的成名作《妇人相学十体》系列和《妇女人相十品》系列,意在借题表现不同女性的表情与性格。人物均以半身像形式出现,与此前的全身像形成鲜明对比。

1793年前后是喜多川歌麿画业的黄金时期,推出了迎合当时世风的浮世绘美人画新样式,被称为“大首绘”。喜多川歌麿将通常的全身美人像构图拉近至半身乃至头像特写,体态的描绘与技法的运用合乎社会时尚理想,源远流长的浮世绘美人画被推向登峰造极的境地,这也是喜多川歌麿对浮世绘版画的最伟大贡献。

喜多川歌麿于1793年发表的《歌撰恋之部》系列是浮世绘美人画的划时代之作。人物半身像在布局上被极度扩大,头像占据画面绝大部分空间。通过表情与动态的极细微差别表现不同女性的恋爱感觉,将大首绘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喜多川歌麿以袒露的细嫩肌肤,极力表现肉体的柔软弹性和人物的细腻情感,色彩结构极为简练,省略了间色繁复的线条与背景,以单纯平坦的套色手法渲染理想美人的表情、姿态与时代感。[3]

1804年因绘制《太阁洛东五妻游观》得罪幕府,受手铐刑。1806年9月20日,卒于江户,葬于浅草菊屋桥专光寺。

歌麿的门人恋川春町更名为二代歌麿。另外,他还有菊麿、月麿、秀麿等众多追随者。其美人画画风一直影响到近现代的镝木清方、上村松园、伊东深水等人。

成为浮世绘美人画的第1位代表性画家。

他的创作活动正值江户市民文化的全盛期,其作品成为江户市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浮世绘美人画家,喜多川歌麿直追鸟居清长。他与当时的文学名人结交,以新的时代感觉,在绘画中追求合乎理想和社会风尚的美,对社会地位低下的歌舞伎乃至妓女也充满同情。他的画以准确的线条和单纯的色块,描绘女性的官能美,刻画女性的心理活动。歌麿完全靠自学成才,一生描绘女性,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喜多川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浮世绘美人画。作品追求合乎理想和社会风尚的美,对社会底层的歌舞伎乃至妓女充满同情,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其画风一直影响到近现代,追随者甚众。

著名作品名称妇人相学十体风流七小町画本虫撰歌枕针仕事当时靡盛美人靡

喜多川歌麿所画女人

作品欣赏

高名三美图

高名三美图

他是“大首绘”的创始人,也就是有脸部特写的半身胸像。他对处于社会底层的歌舞伎、大坂贫妓充满同情,并且以纤细高雅的笔触绘制了许多以头部为主的美人画,竭力探究女性内心深处的特有之美。代表作品有“江户宽政年间三美人”——中间是富本丰雏,右为阿北,左为阿久;丰雏是花街吉原艺妓,阿北与阿久是浅草观音堂随身门下茶室的姑娘。这一幅即是喜多川歌麿创立的“肉色线描”、与服饰“没线式”相结合的“大首绘”范例之一。有人称这种浮世绘为“锦织歌麿形式模样”,运用灰、紫、淡黄几种色调,色泽柔和、淡雅,与其他浮世绘格调迥异。画上三美人,虽像三姐妹,但她们双眸微开,似乎各在憧憬自己的幸福未来,给人以神秘的艺术感染力。

哺婴母亲

约1790年后38×25.5厘米(锦绘)(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哺婴母亲

喜多川歌麿的艺术生涯,相当于浮世绘美人画的鼎盛时期。他的美人画题材相当广泛,从“爱情诗”到妇女生活的各个侧面,尽情发挥浮世绘画法中多种装饰手段,给人以特殊的东方造型美的享受。在技法上,“锦绘”这一做法已经能充分符合市场需求,经得起连续印刷,纸张的质量也大有改进,一种“奉书”纸,厚而纯白,质地柔软似海绵,如要表现妇女身上的衣质图案,亚麻布色或其他花色,只需印出轮廓,不必再添加更多颜色,这即是所谓的“空押”,这是歌麿的创造,似乎画纸的质地有“可触感”。如这一幅《哺婴母亲》的和服即为一例。歌麿敢于不顾传统画法,减去外轮廓,先是去掉面部轮廓,后来连身体的轮廓也免去了,只以颜色来构成形体。此幅画上婴儿的后脑勺只反映在镜子里,光秃的小脑袋仅在末梢留了一撮发尾。这是歌麿时代进入商业版的锦绘作品。

折布料的妇女

1790年各38.1×25.5厘米(锦绘)(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折布料的妇女

这是《折布料的妇女》三联画中的中、右两幅,画家以两个女性在对折布料的生活动作,把两幅画联成一个整幅。这里所描绘的人物有:一个家庭主妇(右)、一个制衣商(左)、一个家庭主妇的女儿(左角)和一个在用镜子戏弄一只猫的孩子(右下),它与三联画中的左幅描绘一检看布料的妇女与孩子,构成了主题的节奏,情景相融,耐人寻味。

美人画从大首绘到役者绘,经过历代浮世绘画家的创造,使这一题材达到秀丽匀称又极为写实的程度。从鸟居清长到喜多川歌麿,他们所绘的美人形象,不仅体态文雅,而且充满古典美。歌麿极善于利用纸的质地的“可触觉”特点,往往违反传统的线描法,以颜色本身来替代形象的轮廓,甚至面部的轮廓,而且美女的体态较前人纤细修长,给人以端庄高贵的感觉。

化妆

化妆

[日本]喜多川歌麿1790年38.3×26.4厘米(锦绘)

(日)茑屋重三郎出版

《化妆》是《姿见七人化妆》组画之一,着重表现了妇女对镜梳理整齐繁复的发髻时的情景。秀鼻蛾眉,运线工丽柔畅,简约精炼,尤其是女人的颈前,予人以稣美之感受。

雨中景

雨中景

1800年后(左幅)37.2×24.7厘米(锦绘)(日)私人收藏

这是三联画的左幅。这幅画上,大雨滂沱,几个妇女与小孩在大树下躲雨,左边一小贩,头戴笠帽坐在扁担上。躲雨的妇女见到菜贩,就问它菜的价钱。画作形象展示了歌麿的风格特色,敝胸露乳,以线条勾勒女人与孩子形象,十分生动,全局耐人寻味。

喜多川歌麿除了大首绘美人画题材外,还往往成套地以一个中心题旨来表现不同生活情态,如《雨中景》这个题目涵盖了三幅雨中的生活速写。显然,这种风俗画已发展了鸟居清长的早期模式。

歌麿的艺术创格进入辉煌时期,他本人也已达到狂傲的程度。1804年,歌麿发表了以太閤秀吉为题的历史画,触怒幕府,受到监禁,两年后,抑郁而终。

上一篇:藤构

下一篇:黎信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