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邮传制度发展的背景?
宋代的邮传业务也被称为递铺,承袭自五代旧制,最早是用来运送官方文书的。在五代时期,邮传业务是作为一种平民的差役而设置的。这种差役给平民增加了巨大负担,也一度引起了人们的反抗。
在宋代,政府以士兵来代替民户承担邮传业务。据记载:
“诸道州、府以军卒代百姓为递夫。”
当时最长的一条邮传路线是从开封府一直到广州,长达四千七百里,目的则是为了传递一种海外进口的“香药”到京城之中供皇室使用。据记载:
“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担至京城。”
我们读《水浒传》知道里面农民起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生辰纲”给民众带来的巨大迫害。我们转念一想,这万名士兵,二百邮铺的设置,居然仅仅是为了给皇室及时送达“香药”。可以说这种香药的传递,实际上就是“香药纲”了。

宋代泉州市舶司遗址
二、宋代邮政的运行模式
北宋时期邮传业务依据速度、传递物品不同分为三等,分别是急脚、马递、步递。据记载:
“邮传分三等,曰急脚、曰马递、曰步递,并十八里或二十里一铺。”
急脚递,顾名思义就是以飞快的速度运送极其重要的物品,一般都是通过主干线,传递机密文件,一般都是边境问题或者是军事问题等大事,传递速度极快,一昼夜可达四百里路。根据记载看,一般来说:
“事干外界或军机,若朝廷支拨借兑急切备边钱物,或非常盗窃,并入急脚递,日行四百里。”
马递,就是在道路的干线处准备有马匹,然后进行传递。我们可能觉得,马递啊,肯定速度很快。但是北宋并无产马地,因此所用的马基本上都是福建、四川等地产的马。这些马因为体型羸弱难以披甲作战,因此只能用来作为邮传的马匹。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马递的速度并非我们想象中的迅速,仅仅比步递快一些,赶不上急脚递。

四川等地的马相对来说吃苦耐劳能力更强一些
步递,普遍设置在各地州县,是唯一一种可以传递私人信件的邮传业务,主要是为官员或者相关人员传递信件。在古代,往往存在着官员不得任职本地的规定,因此对于那些远在他乡的官员来说,那便是“家书抵万金”了,因此步递业务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但是到了后期,很多官员也开始借助各种名义将自己的家书放进了重要文件之中,通过急脚递来传递自己的私人文件。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据记载:
“近来官司申请许发急递司局甚多,其间有将私家书简,并不依条入步递遣发,而假托名目,应入急脚递文书为命,夹带书简,附急脚递遣发。”
不得不说啊,“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话适应度还是比较高的,很多地方的中小官员传递私人物品只能通过步递传递,但是京城中的高级官员来说,马递甚至急脚递就成为了他们的私人工具。当时利用朝廷邮递传递到京城之中的东西既包括广州市舶司进口的各种奇异货物,也有来自成都的名贵蜀锦,均是由急脚递肩提手扛运送到京城之中的。因此当时士兵们往往是“负重奔驰,咸不堪命”。

宋代官员常常借助邮政去干自己的私人事情
到了南宋时期,因为战争的破坏以及宋室南渡,导致原本的邮政业务也受到了破坏。北宋设置邮传业务,主要是为了适应和平时期的需要。到了南宋之时,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变化,南宋初增设了“斥堠铺”进行情报传递。当时有人指出,正是因为缺少情报工作的传递,才导致有关金军行动的情报传递极其缓慢,针对这种情况,开始广泛在各地设置斥堠铺。
这种“斥堠铺”遍布江南东路、两浙西路等地。并且以身强体壮、健步如飞的壮丁为工作人员,每铺设置人员五人,在传递情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据记载:
“康允之措置本路冲要控扼去处摆铺斥堠,每十里置一铺,专一传递日逐探报斥堠文字,每铺五人,新、旧弓手内选有心力、无疾病、能行步少壮入充。”

斥堠铺一般选取身强体壮的士兵充当“邮递员”
因为斥堠铺的设置,原本三种旧递铺开始逐渐合并,有的地方只有步递和马递,甚至有些地方仅设置有步递。很多时候会将各种递件积存到一定数量之后,然后用步递进行传递。
后金帝完颜亮率军南征,想要一举打下南宋。面对这种严峻的军事情况,南宋又设置了“摆铺”,每九里或十里设置一个摆铺,然后进行军情的紧急传递。摆铺在战争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完颜亮入侵之时,摆铺“日夜往来传送文字,委是有劳”。

完颜亮的入侵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宋代邮政事业的发展
由于摆铺传送文件速度极快,效率极高且安全性良好,在战事稍微平定之后,各种各样的邮件开始转向摆铺进行传递。文件一多,本来是用于传递军事文件的摆铺的经营效率大大下降,面对这种情况,兵部只得下令
“自今诸军摆铺,止许承传尚书省、枢密院、都督府、沿边州军等所遣发军期、钱粮要切文字;余闲缓处不许辄入,并依条入斥堠、急、马、步递。”
隆兴和议后,金宋之间进入了一段时间较长的和平时期,进入和平时期后,摆铺的职能也渐渐混乱,开始混同于一般的递铺。据记载:
“近来摆铺、斥堠铺、省递,混而为一,共分食钱,通同递传,所以多有违限。”
面对这种情况,王厚之提出意见要求选取少壮来充当摆铺的工作人员,然后将所需要传递的文件进行分类,规定每种文件有专业的递铺来进行传递。
到了后期,随着南宋政治的逐渐腐烂,邮传业务也渐渐没落。
宋代的递铺分为几种?
宋代的递铺,根据公文的性质,按缓急程度分为三种:步递、马递、急脚递。金字牌急脚递,是在急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递方式。所谓金字牌急脚递,其实类似于古代的檄羽(鸡毛信)。《会稽志》载:“元丰六年(1083年)八月始用金字牌”,就是说它的创立始于宋神宗年间。金字牌是一种木制漆牌,长约尺余,上面刻着“御前文字,不得人铺”八个字。说明持牌者所递送的文书,是由皇帝身边的内侍省(内廷宦官组织)直接发出的,无须经过枢密院或兵部;此文书只准在驿路上接力传递,不准到铺内办理交接手续,以减少停留的时间,保持传递的高速度。这就是说,召回岳飞的“金牌”,乃是以金字牌急脚递的方式传送的宋高宗赵构的诏书。
元朝驿站制度的急递铺
急递铺是为传达四方文书而设置的。金制:章宗泰和六年(1206)初置急递铺,腰铃转递,日行三百里,非军期河防不许起。忽必烈循之,取不能当差贫户,除其差发充铺兵;不足,于漏籍户内补差。随处官司,设传递铺驿,每铺置铺丁五人。铺卒腰系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赍文书疾行。沿途的车马行人,听到铃声,立即避让路旁。下一个站的铺兵听到铃声,立即整装以待。一俟公文到铺,便像接力赛一样,继续前传。同时在特置的文书上注明到铺的日期、传递铺兵的姓名,以备查验。急递文书规定每昼夜行四百里。它的传递速度,比宋、金时期都要快些。来源:历史帝国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啊?
八百里加急最快要两天时间。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跑。“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在文学作品中,对此有精彩描写:“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黄尘滚滚,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跳将下马。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随即便见烟尘滚滚,骑者已然离去!此时,古道凝云,晴空赫然!唐代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按唐政府官方规定,快马要求一天行180里左右,再快些则要求日行300里。最快的要求则为日驰500里。天宝14年11月9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3000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就达到每天500里。看来,唐朝的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500里。唐代的一尺合现在0.303米,一里合454.2米,用现在的眼光看来,八百里加急快得不能再快,也要两天时间。扩展资料:八百里加急的由来1、春秋时期,对于传递的速度上有了要求——快,于是「马传」应运而生。近距离的物品传递使用「单骑」传递,长距离的传递则使用「接力」传递。2、秦统一全国后,十里设一亭,而处在交通线上的亭同时具备通信功能,被称为「邮亭」。这时,快递有了快慢之分。一般普通物件对送达日期没有什么苛刻要求;但一旦物件上有着「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日行300里,而若写上了「十万火急」的字样,那就要求更快了,速度可达到日行400里,这在当时可谓是神速。随着官府职能的日益完善,对传送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秦朝时就明确提出了对传送人员的招募要求,即「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3、汉朝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朝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快递业进一步发展。这时对物品运输方面,增加了新的规定:物件必须由快递员骑马传送。如:紧急公文要求每日策马200里,在隋唐时期更是达到了日行500里。4、隋唐时期到了隋唐时期,快递业得到了空前发展。隋唐时期对程限有着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5、唐朝时期,尤其是唐玄宗时期,全国大约有163个驿站,其中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水陆相兼驿86个。有学者推算,盛唐时期,从事驿传的工作人员约有2万多人,其中驿夫1.7万多人。而唐代诗人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写下了亲眼所见:「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6、宋元时期宋代的急脚递,是在步递和马递基础上创立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急脚递并非人力的步递,也是一种马递,要求日行四百里。元代的急递铺,更接近今天的快递公司,程限与宋代一样。7、明清时期到了大清朝,由于军机处的设立,驿传的速度可达到一昼夜六百里甚至八百里。尤其是咸丰和同治时期,一旦打了胜仗,就立即以日行八百里的速度传递消息,这就是那时的「红旗报捷」。也是我们在影视剧里常常听到的「八百里加急」(清代1里等于510米,800里等于408公里)。所以,通过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古代的快递主要是为皇家和达官显贵的人服务的。且由于官方快递只传递官府和朝廷的物件,很少对民间百姓开放。如果私人想要寄送物品该怎么办?于是民间就出现了——镖局。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 最快的为日行500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百里加急
胶东半岛南岸的交通,在古代为何一直没有北岸发达?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一条铁路的消息,在胶东半岛引起不少朋友的关注,那就是规划中的“荣莱高铁”项目的最新进展,这条高铁,西起青岛莱西市,经莱阳、海阳、乳山、文登,东抵威海荣成,贯穿胶东半岛南岸地区。一旦建成,也将结束胶东半岛南岸没有铁路的历史。在此之前,半岛的中部和北部都已开通火车,中部的蓝烟线始于上世纪50年代,北部沿海的客运列车虽然时间不长,但货运也有些年头,相比之下,南岸则要稍迟一些。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在诸多原因当中,历史渊源的影响也不小。因为,在古代(尤其是明清两代),胶东半岛南岸的交通条件,就一直不如北岸发达。古代没有铁路,亦无公路,衡量交通的主要指标是“驿站”和“急递铺”,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交通工具,前者靠快马,后者靠步行,两相对比,自然是前者的级别更高一些(可以理解为现在的高速路)。两者所在的道路虽然都可以统称为“官道”,但设有驿站的道路,有时也专称为“驿道”。这两者至今在胶东地区的地名中仍留有痕迹,比如,栖霞市有个官道镇,莱州市有个驿道镇,皆是因古代的交通而来。驿站和急递铺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古代的公文传输,因此当时的驿道和官道,基本都在府县之间,连接的是县城及以上城市。在这种情形下,可以说胶东半岛北岸一直是登州府的重心所在,北岸的交通自然要比南岸发达许多。在明清两代,胶东半岛唯一的一条驿道,就位于北岸地区,连接莱州府(掖县)和登州府(蓬莱),现今龙口市的黄山馆镇,就是因地处驿道上,而逐渐发展起来。进入近现代以来,交通设施虽然日新月异,但交通道路的走向,大致仍延续了古代道路的走向。莱州府和登州府之间的官道,后来就成为烟潍公路(国道206)的雏形,烟青公路(国道204)莱阳段的前身,则是莱阳县到宁海州的官道。而后来修建的铁路,也基本是在此基础上裁弯取直修建。最典型的是蓝烟铁路,与国道204基本平行。正因为这种历史渊源,胶东半岛南部的交通,才一直不如北部发达。
什么是驿站?古代的驿站一般是用来做什么用途的?
驿站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虽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邮票上的两处驿站遗址,均属明代。孟城驿是一处水马驿站,在江苏高邮古城南门外。鸡鸣山驿在河北怀来,是我国仅存的一座较完整的驿城。
【古代物流话驿站】
物流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历史由古至今,谈到古代的物流不免要提及到驿站。驿站简单讲是古代接待传递公文的差役和来访官员途中休息、换马的处所,以后功能逐步有所扩展,最后被新生事物取代。辽宁地区出现文字记载的驿站是在唐朝。宋代人著的《五经总要》中曾提到过唐代的营州道上所设的驿站:“因受(今朝阳市)东百八十里,九递至燕郡城(今义县),自燕郡城东行,经汝罗守捉(今北镇),渡辽河十七驿至安东都护府(今辽阳市)约五百里”。这里所说的九递十七驿虽无具体站名,但可以知道唐代驿站的设置已经达到了辽东。到了辽代,中京大定府至东京辽阳府之间设置了驿站,有十四处驿馆。到金代时,则在上京会宁府至燕京之间,沿辽西傍海道设置了驿站。为了适应军事需要,加强通信联络,金效仿宋王朝在辽宁地区建有的递铺。递铺一般建在有驻军的主要交通线附近,好像一个方形的小堡,四角插着黑旗。铺与铺之间的距离一般在十里左右,每部有四人,管理非常严密,具有军事性质。这时的递铺和驿站归朝廷统属兵部领导。驿站按照朝廷所规定的标准供应给过往官员的食宿和车马。
到了元王朝,由于疆域辽阔,发展交通,强化了驿站制度,这也成为它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这时驿站也叫“站赤”,实际“站赤”是蒙古语驿站的译音。
到了明代除开通沈阳至旅顺的驿站外,在其它干线道路上均设置了驿站。这与元代只在两条大干线上设驿站是不同的。在明代还设立了递运所,这些独立与驿站,专门从事货物运输的组织,其主要任务是预付国家的军需、贡赋和赏赐之物。由各地卫所管理。递运所开始设于洪武元年(公元1376年),它的设置,是明代运输的一大进步,使货物运输有了专门的组织。明代陆路运输,基本上是采取定点和接力的方法。因此,递运所除担负驻地指定运输路线的任务外,还要做好海、河运输的集散工作。
清顺治帝入关后,建都于北京,称原来的都城盛京为留都。盛京在全国仍然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盛京驿站也与其他省不同。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驿站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盛京驿站基本上是沿袭明代驿站设置,,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而是根据交通状况而定。铺递用以传递公文。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铺递传送。盛京的铺递遍布全区。
驿站使用的凭证是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驿站要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邮符”,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使用“邮符”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对过境有特定任务的,派兵保护。马递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驿站的接递如果要从外到达京城或者外部之间相互传递的,就要填写连排单。公文限“马上飞递”的需要日行三百里。紧急公文则标明四百里、或者五百里、六百里字样,按要求时限送到。但不得滥填这种字样。驿站管理至清代已臻于完善,并且管理极严,违反规定,均要治罪。到了清代末期由于有文报局的设立开始与驿站相辅而行,继而废除了驿站,同时有文报局专司其事,以后又设邮政,而文报局也逐渐废止。
驿站在我国古代运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通讯手段十分原始的情况下,驿站担负着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物流信息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特定的网络传递与网络运输。我国古代驿站各朝代虽形式有别,名称有异,但是组织严密,等级分明,手续完备是相近的。封建君主是依靠这些驿站维持着信息采集、指令发布与反馈,以达到封建统治控制目标的实现。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局限,其速度与数量与今无法相比,但就其组织的严密程度,运输信息系统的覆盖水平也不亚于现代通讯运输。可以说那时的成就也是我们现代文明的基础的一部分。驿站与当今的邮政系统、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货物中转站、物流中心等等,是否有异曲同工之美?
从沈阳市的历史发展来看,它就是由古代驿站起家,逐步进化到当代这样一个大都市,我们不能忘记千余年的历史,在我们的身里身外到处有着古人的印记,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古代的优秀遗产,传承文明,扬长避短,为弘扬优良历史,开拓新世纪,多下苦功夫,赢得社会的新的与日冰雪进步。
学习的含义是什么?
学习的含义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的过程。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引证解释小鸟学飞。《礼记·月令》:“鹰乃学习。” 陈澔集说:“学习,雏学数飞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士则学习法令辟禁。”拓展资料有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学用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周海中 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有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王充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学无止境。(荀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在
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李嘉图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 孟德斯鸠
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
—— 西塞罗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 毛泽东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我喜欢读书,喜欢认识人,了解人。多读书,多认识人,多了解人,会扩大你的眼界,会使你变得善良些、纯洁些,或者对别人有用些。
——巴金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海伦?凯勒
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确,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培根
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
——笛卡尔
没有比时间更容易虚掷,更值得珍惜的事,倘若没有时间,我们在世上将一事无成。——门捷列夫
我身上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归功于书籍。——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