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

时间:2024-05-01 19:34:38编辑:优化君

杨慎的著名作品及他的简介

杨慎的著作很多。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除诗文外,杂著多至 100余种。四川省图书馆所编《杨升庵著述目录》达 298种。他的主要作品收入《升庵集》(81卷,又称《升庵全集》)。此集万历间四川巡抚张士佩所编订,取杨慎《丹铅录》等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附于诗文之后。包括赋及杂文11卷,诗29卷,杂著41卷。其杂著合集另有明焦□辑的《升庵外集》100卷,明杨金吾辑的《升庵遗集》26卷。词、散曲、弹词另辑有《升庵长短句》 3卷,《陶情乐府》4卷,《二十一史弹词》12卷等。 有兴趣可以看《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里面有他的相关事迹。 下面是他的简介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之子,公认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明代文学家,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江西庐陵。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大礼议”,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


杨慎的人物生平

杨慎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十一月初六日 (12月8日),他自幼聪慧过人,又非常好学,再加上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为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所以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七岁时,他母亲教他句读和唐代绝句,常能背诵。十一岁时,就会写近体诗。十二岁时,拟作《吊古战场文》,有“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警句,他的叔父兵部侍郎瑞红看了极为赞赏,复命拟《过秦论》,其祖父读了之后,自矜谓:“吾家贾谊也”(陈文烛《杨升庵太史年谱序》) 。有一天,他的父亲和叔父们观画,问升庵曰:“景之美者,人曰似画;画之佳者,人曰似真,孰为正?”要求他写一首诗加以说明,升庵略加思索,立即写诗云:“会心山水真如画,名手丹青画似真;梦觉难分列御寇,影形相赠晋诗人。”他十三岁时,就随父入京师,沿途写有《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咏《马嵬坡》诗等,其《黄叶诗》,轰动京华。当时茶陵诗派的首领、内阁首辅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 ,并称杨慎为“小友”。杨慎二十一岁时,参加会试,主考官王鏊、梁储已将杨慎写的文章列为卷首。不料烛花竟落到考卷上烧坏,以致名落孙山。遭此意外的打击,杨慎并没有灰心失望。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杨慎终于在正德六年(1511年)二十四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从此,杨慎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台。后因母亲去世而回乡守丧,服丧完毕后又出任翰林修撰。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崩。因武宗无子,经张皇后及杨慎父亲杨廷和商议,便由其堂弟朱厚熜继位,是为明世宗。授杨慎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嘉靖二年(1523年),参与纂修《武宗实录》,充纂修官。杨慎利用给朱厚熜讲书的机会,经常联系当时实际情况教育朱厚熜。如对已判死罪尚未诛杀的佞宦张锐、于经等人,由于大肆行贿,朱厚熜破例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杨慎在经筵讲课时,便特地选出《尚书》里《金作赎刑》这一章,对朱厚熜讲道:“圣人赎刑之制,用于小过者,冀民自新之意;若大奸元恶,无可赎之理。”朱厚熜听后很不高兴,常常借故停止讲书。杨慎因性格耿直,既失欢于皇帝,又结怨于权奸。虽胸怀壮志,力图报国,但其政治才能在当时是难以施展的。特别是在内阁“大礼议”的纷争中,突出表现出杨慎的“叛逆”风骨。当时朱厚熜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登上皇帝宝座后,按照皇统继承规则,朱厚熜要承认孝宗是“皇考”,享祀太庙;自己的生父只能称“本生父”或“皇叔父”。朱厚熜即位后第六天,就下诏令群臣议定他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按皇帝的尊号和祀礼对待;这样,皇统与家系就成了当时内阁大臣纷争的议题。当时,张璁、桂萼等新贵为迎合上意,攀附权奸,主张在宪宗与武宗之间,加入睿宗(兴献王朱祐杬),德高望重的杨廷和父子和许多大臣坚决反对。为此,杨廷和被迫辞官归里,升庵一再上书辞职,不愿与张、桂等“无耻小人”同列共事。对此,刚愎自用的朱厚熜非常生气,他一意孤行,正式下诏改称生父为恭穆皇帝,杨慎“又谐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朱厚熜更加震怒,使用暴力镇压,“命执首八人下诏狱”。消息传出,群情激愤。杨慎约集同年进士检讨王元正等二百多人,激动地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于是,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列宫大哭,抗议非法逮捕朝臣、声彻宫廷。“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杨慎于七月十五被捕,十七日被廷杖一次,死而复苏;隔十日,再廷杖一次,几乎死去,然后充军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 杨廷和在明武宗驾崩、世宗朱厚熜未至时,曾总揽朝政共三十七日,他裁撤许多冒滥军功的官员。至杨慎被贬后,被裁撤的挟怨者招募了一些亡命之徒在路上埋伏,要伺机杀害杨慎。杨慎知道后,一路小心防备,到临清县时这些人才散去。他扶病上路,骑马走了近万里,非常疲惫,等抵达永昌卫时,险些无法病愈。 杨慎在放逐滇南漫长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活中,并未因环境恶劣而消极颓废,仍然奋发有为,不肯向邪恶势力屈服。他路经湘西,想起了被楚怀王放逐的屈原,情不自禁地哼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贵州,他想起了流放夜郎(今桐梓县)的李白,感叹“我行更迢递,千载同潜然”(《恩谴戌滇纪行》)。他不仅寄情山水,而且悉心著述,为白族修史。每到一处,往往借咏边塞奇花异草,抒发政治热情。他在《南枝曲》中,以生在“穷山绝域”而“绝世独立”、自放清香的老梅自喻;在《山茶花》中,盛赞山茶花不畏严寒,“绿叶红英斗雪开”的傲然风骨。他在永昌看到“背日而开,与蜀葵相反”的唐婆镜花,就慨叹葵花向日,固然是忠臣的象征;唐婆镜花背日而开,应是诤臣的表现。诤臣往往受到诌媚佞臣的排挤和诬害,无耻小人又经常乔装成向日蜀葵,使人忠奸难辨,真假难分。在咏物之中,寄寓着自己正直的人格和理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杨慎在放逐期间,仍然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国事。如当他发现昆明一带豪绅以修治海口为名,勾结地方官吏强占民田,化公为私,敛财肥己,坑害百姓时,不仅正义凛然地写了《海门行》、《后海门行》等诗痛加抨击,还专门写信给云南巡抚赵剑门,力言此役“乃二三武弁投闲置散者,欲谋利自肥而倡此议”,请求制止如此劳民伤财的所谓水利工程。嘉靖五年(1526年),杨廷和患病,杨慎得以短暂回家探视,杨廷和非常高兴,病也就好了,杨廷和病愈后,杨慎又返回永昌。听说寻甸的安铨、武定的凤朝文作乱,便率领家僮和步兵一百多人,快速赶到木密所,与副使张峩用计击破叛军,平定叛乱。 嘉靖八年(1529年),杨慎的父亲杨廷和去世,杨慎请求巡抚欧阳重替他请命回乡葬父,获准后赶回新都治丧 。此后,或暂回四川,或在云南省城,或停留于永昌,在各地均得到地方官员善待。 世宗因大礼议之故,对杨廷和、杨慎父子极其愤恨,常问及杨慎近况,大臣则回答杨慎“老病”,世宗才稍觉宽慰。杨慎听闻此事,更加放浪形骸。常纵酒自娱,游历名胜。 《乐府纪闻》称他“暇时红粉傅面,作双丫髻插花,令诸妓扶觞游行,了不为愧。”终世宗一世,六次大赦,杨慎终不得还,按明律年满六十岁可以赎身返家,但无人敢受理。杨慎年近七旬时,曾返回泸州短住,不久又被巡抚派四名指挥将其押解回永昌。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六日(8月8日),杨慎卒于戍所,时年七十二岁 。临终时,他还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勉励后人。杨慎去世后,当时巡抚云南的右副都御史游居敬命人为其殡殓入棺,还葬故乡新都 。嘉靖四十年(1560年)冬,杨慎附葬于父杨廷和墓旁。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追赠杨慎为光禄寺少卿 。明熹宗天启(1621年—1627年)时追谥文宪。

明朝第一才子,是解缙还是杨慎

一般认为是杨慎,因为他的作品最多流传下来的诗约2300首,第二他是状元,第三他的诗涵盖范围很多很广,有很多的现实主义题材。而解缙流传作品不多,而且殿试才是第七,至于徐渭也就是个举人。
但是我认为第一才子应该是解缙,因为毕竟解缙在政事上投入精力太多而少有才华横溢的作品,但是通过他作为总编纂编录了《永乐大典》,这个贡献就比其他人大很多了。
而且,才子不应该只是文学上的,在政治上也应该作为综合考量的依据,解缙做过阁老和首辅,虽然他最后也不得善终,永乐年间的辉煌也有他很大的贡献,而徐渭作为胡宗宪的幕僚,在政事上帮助胡宗宪平倭乱,也是功不可没的。至于杨慎,在政治方面除了“国家养士百五十年”这个煽动口号,真的乏善可陈。


为什么杨慎才是三大才子之首?明朝三大才子到底是谁呢?

明代三大才子都有谁?唐伯虎没能上榜,解缙只能排第二。明代三大才子:唐伯虎没能上榜,解缙只能排第二,第一是谁?说起明代的才子,人们提起最多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民间传说中的多情多艺的江南才子唐伯虎,一个是机智过人的右春坊大学士解缙。唐伯虎的才华,因为一部《唐伯虎点秋香》的电影,已经普及到老幼妇孺。唐伯虎的书画堪称一绝,但是,由于他大半生都生活在穷困潦倒中,没能融入主流,他的名声当时只在江南一带显赫,并未入选明代大排行中的“三才子”。他在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解缙是明朝初年声誉最显的文学家,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历仕洪武、建文及永乐三朝,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在文学史上的巨大贡献,就是他参与主编了《永乐大典》。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因而跻身明代三大才子之列。所谓的“明代三大才子”,是明朝杨慎、解缙及徐渭三人通称。杨慎,是明代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解缙,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出生于书香门第,只能屈居第三。位居第三的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明代三大才子”中,除了解缙之名广为人知外,位居第三的徐渭徐文长人们也略知一二。徐渭,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徐渭自幼以才名著称乡里,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徐渭的绘画主观感情色彩强烈,笔墨挥洒放纵,从而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书写强烈思想情感的最高境界,开创了中国大写意画派的先河,其画风对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以及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另外,徐渭书善行草,还写过大量诗文,所以才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而排名第一的杨慎,现代读者却对其了解并不太多。杨慎,字用修,号月溪、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朝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出身于官宦之家的杨慎,从小就是学霸级的人物,正德六年(1511年),23岁的杨慎参加科考,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从此,杨慎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台。杨慎一生刻苦学习,勤于著述,是有明一代著名的博学家。他不仅对经、史、诗、文、词曲、音韵、金石、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著述多至100余种。张廷玉在撰写《明史》时对他的评介是:“杨慎博物洽闻,于文学为优。”胡薇元在《岁寒居词话》中也说:“明人词,以杨用修升庵为第一。”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对杨慎也推崇备至:“杨用修为人,才高学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看过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人们,对其中的主题曲一定不会陌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大气磅礴,豪情万丈,很有韵味。词的作者罗贯中,而正是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公元1524年杨慎因得罪明世宗被发配到云南充军,途径湖北江陵时,看到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杨慎突然很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下大家可以对上号了,杨慎原来就是他。令人不解的是,这几位名垂后世的大才子,人生的后半生都非常凄惨,有人甚至没得善终,结果令人唏嘘。关于这几位才子的人生结局,老黄回头再专文介绍。

上一篇:靖难之役

下一篇: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