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的意思是什么?
推敲,指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拼音】tuī qiāo 【出处】后蜀·何光远 《鉴戒录·贾忤旨》:“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白话释义:贾岛详细地回答:“我正在酝酿一句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不是故意冲撞的,希望您可以明察。”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好。”【例句】1、鲁迅先生写文章总是反复修改,仔细推敲。2、这些道理似是而非,根本经不起推敲。扩展资料推敲的近义词:斟酌、琢磨、考虑、商酌、商榷1、斟酌 [ zhēn zhuó ]释义: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出处:宋·向子諲《清平乐·滁阳寄邵子非诸友》词:“今夜凄然对影,与谁斟酌姮娥。”白话释义:今天晚上凄凉悲惨只有影子陪我,还有谁可以和我一起品评欣赏皎洁的月亮。2、琢磨 [ zhuó mó ]释义:字面意思是雕琢和打磨玉石。出处:战国·荀子《荀子·大略》:“人之於文学也,犹玉之於琢磨也。”白话释义:人在学习文学中是需要刻苦努力的,正如一块玉,只有经过不断的琢磨才有可能变成美玉。3、考虑 [ kǎo lǜ ]释义:思索问题,以便做出决定。出处:现代·巴金《新生·五月八日》:“这太突然了,我不能够马上决定。我还应该考虑。” 4、商酌 [ shāng zhuó ]释义:商量斟酌。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闲[xián]尝与之商酌。”白话释义:闲暇时曾经和他商量斟酌过。5、商榷 [ shāng què ]释义:指商讨、讨论、协商的意思。出处:南朝梁·锺嵘《诗品序》:“随其嗜欲,商榷不同。”白话释义:随他的性子而去,每次商量讨论的都不一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推敲
推敲是什么意思?
tuī qiāo释义: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九引《刘宾客嘉话录》)。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反复~。~词句。引证:吴组缃 《山洪》二:“ 三官 认真的沉着脸,觉得这话值得推敲。”推敲的近义词:研究、考虑扩展资料:近义词释义:一、研究 [ yán jiū ]释义:1、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语言。学术~。调查~。2、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今天的会议,准备~三个重要问题。这个方案领导上正在~。引证:曹禺 >即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第一幕:“ 袁先生并不是个可怕的怪物!他是研究人类学的学者。”二、考虑 [ kǎo lǜ ]释义:思索问题,以便做出决定:这个问题让我~一下再答复你。你这么做,有点儿欠~。引证:徐铸成《报海旧闻》二五:“他说我所提出的意见很重要,关系到《国闻社》的前途,他也早考虑到了。”
推敲意思是形容什么?
推敲一词,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这一个词来自于诗人贾岛的一个典故。【作品原文】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作品译文】贾岛初次去科举考试,在京城.(贾岛即兴写了一首诗。)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这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会儿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推敲是什么意思
“推敲”的意思是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出处: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由来: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苦吟派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诗人贾岛有一次骑着跛驴去拜访朋友李凝,一路上思索诗句,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反复吟诵了几遍,又想将“推”改为“敲”,他犹豫不决,于是在驴背上做推敲的姿势,惹得路上的人又好笑又惊讶。正在他想得入神的时候,跛驴冲撞了时任长安最高长官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车骑。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也加入了思索,良久之后,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仔细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