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界名人有哪些?
政界名人有:毛泽东、希特勒、、朱德、丘吉尔、斯大林等等。1.毛泽东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2.希特勒阿道夫·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奥地利裔德国人,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1889年4月20日,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布劳瑙,1914年8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9月,加入德国工人党(纳粹党)并担任党主席团委员,1921年7月,成为纳粹党元首,享有指挥一切的权力。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1933年上台成为德国元首。1938年3月11日,占领奥地利,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序幕,1939年到1941年相继占领了欧洲的14个国家,并且把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变为自己的仆从国。3.朱德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1909年初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1915年12月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1917年7月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琪瑞的护法战争。1921年春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职。4.丘吉尔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生于英格兰牛津郡伍德斯托克。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战后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6卷、《英语民族史》24卷等。5.斯大林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苏联政治家,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希特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丘吉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斯大林
“政治”和“政治家”是什么意思呢?
1·政治家: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能、掌握着党或国家的两道权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
2·政治: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体或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例如统治一个国家,亦指对于一国内外事务之监督与管制。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政治是什么意思,境界又是啥意思?
对政治的解释有很多,中国古代的也有,西方的也有,我比较喜欢汉娜 阿伦特的观点。她把关于政治的观点分为三类:真、善、美。
所谓真的观点,就是说政治实际上是利益之争。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的韩非、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以及今天在中国居于主流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这个观点认为,政治不过是利益关系的反映,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人们之间存在严重的竞争关系,因而政治斗争是异常残酷的,是你死我活的。
所谓善的观点,就是说政治的目的不是为了分配利益,而是为了引导人们过一种幸福的生活,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古希腊的柏拉图以及后来的乌托邦主义者。这个观点认为,政治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形式,少数精英分子认识到人类的真正福祉所在,应该引导人们追求一种高尚的、和谐的、有秩序的生活。而所谓善就是和谐,也就是各得其位,每个人都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所谓美的观点,就是说政治解决不了问题,其作用在于为认为展示智慧和力量提供了一个舞台。这一观点的代表任务主要是一些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这个观点认为,政治没有所谓的真和善的问题,这些都是政治家用来迷惑民众的把戏,而政治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中国的士大夫传统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始终认为精英分子应该承担起“治国”与“化民”的双重责任,但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中,人们不再相信精英的道德境界,对政治开始有一种疏离的倾向,关于政治的真和善的观点也渐渐失去了意义。对于个体来讲,如果暂且将道德义务放置一边,那么政治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景,可以观察人类最优秀的分子在其中的表现,从而感受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英国有一个保守主义的政治学者叫柏克的,曾经说过,生活中充满了智慧,我们要学会尊重其他人对问题饿判断。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政治不可能是一个枯燥的东西。在众多娱乐节目吸引人们眼球的今天,人们似乎都忘记了墨索里尼的对手曾经称他是最好的演员,政治界由于其特殊性吸引了人类精英中的顶尖人才,这些人能把其他几乎与他一样聪明的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当然也不缺乏跳动普通大众神经的天分。那么政治学为什么不昌盛呢?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商业化的今天,政治学没有机会成为显学,因而也就无法吸引最优秀的学者进入这个领域,在一些二流学者充斥的研究圈子中,当然无法解读那些一流的政治智慧。
政治是什么意思
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体或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例如统治一个国家,亦指对于一国内外事务之监督与管制。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扩展资料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语言、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政治
近代政界名人
,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一)湘军之父---曾国藩
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一)楚军之父---左宗棠
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一)淮军之父---李鸿章
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一)北洋军之父---袁世凯
,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一)东北军之父---张作霖
左 权湖南醴陵人,红军、八路军高级将领
粟 裕湖南会同人,侗族,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徐向前山西五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
刘伯承四川开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
林 彪湖北黄冈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
彭德怀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缔造者之一
朱 德四川仪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缔造者之一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
薛 岳广东乐昌人,国民革命军战区司令官
白崇禧 广西桂林人,回族,桂军统帅
李宗仁广西临桂人,桂军最高统帅
冯玉祥安徽巢县人,西北军统帅
蒋介石浙江奉化人,国民革命军最高统帅
吴佩孚山东蓬莱人,北洋军直系统帅
蔡 锷湖南邵阳人,护国军统帅
李秀成广西藤县人,太平军统帅
胡林翼湖南益阳人,湘军统帅
德国:隆美尔 、古德里安、龙德施太特、邓尼茨、曼施坦因
英国:蒙格玛利 、布来德雷美国:乔治·巴顿 、艾森豪威尔、
法国:贝当、霞飞、拿破仑
以上是我个人建议
什么是政治级别
政治级别又称行政级别。中国行政级别采用行政五级划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司厅局级、县处级、乡镇科级,各级分为正副职。中央部委的等级即平常大家所说的“国、部(省)、司、处、科”五级。除国家级以外,其他四级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地方三级行政划分。 常见的股所级(股级)是介于副科级和科员之间的职级,是一种习惯的称呼,属于地方行政级别。扩展资料国家级正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军委主席。 [1] 自1993年以来,除短暂时间外,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五大机构(五大班子)正职均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 。国家级副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家军委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国家监察委主任。中共中央直属各机构正职及部分副职一般为政治局常委、委员、书记处书记及其他副国级干部兼任。省部级正职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省(党、市)委书记、省长(政府主席、市长)、政协主席、人大常委会主任、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政委和司令员(明确为正部长级)。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中央纪委正部级副书记、中共中央直属各机构正职、特殊副职及办公室主任(中联部部长、中宣部副部长、中组部副部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如铁路总公司总经理、中投公司总经理、董事长 [3] )。中央委员一般由省部级正职担任。省部级副职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如吉林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省委常委、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直辖市市委副书记等。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各直辖市下属副省级新区正职干部(如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区长)。厅局级正职以前叫地厅级,主要是地级市(各自治州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市委书记、市长、市人大主任、市政协主席、省级下属单位,(如省公安厅厅长、国家各部下属单位,如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部分副职(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国家安监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新疆兵团林业局局长)。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各地级市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正职干部(如宁夏固原市市长、新疆兵团第八师师长)。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行政级别
行政机关事业人员属公务员吗?政界包括哪些人员?
公务员法规定,政府机关、共产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检察院、法院、人大机关、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属于公务员。以前的公务员暂行条例只是规定政府机关才属于公务员,其他机关的人员属于机关工作者,他们虽然不叫公务员但是完全依照公务员管理,其实质上就是公务员。农业局属于政府的一个部门,所以他的工作人员也是公务员。当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只有履行政府职责的机关的工作人员成为公务员。行政事业单位是指,本身也履行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但其行为不属于直接的政府行为;另外也可以解释为:根据法律规定以及政府授权履行一定的管理职能的单位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成为行政事业编制。国家正准备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好多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已经逐步纳入公务员序列。行政事业单位,比方说:政府各级工会和团委及妇联、民航局、交通局下属交通稽查部门、海事局、广电局等等。
政府机关里面的事业编制人员是什么待遇啊,和公务员有什么区别
机关的待遇一般都参照公务员肯定比事业单位的好,一般都体现在工资福利方面。2.公务员收入由政府承担,并根据国家财政状况进行调资,公务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执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一般由各事业单位根据市场情况而定,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国家有关的社会保障规定执行,一般要逐步实行社会化。3.政府机关补贴多,事业单位补贴少。“公务员”一词,是从外文“civilservant或者civilservice”翻译过来的。美国称为“政府雇员”;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称“文官”,战后改称为“公务员”;法国直称为“公务员”;联邦德国称为“联邦公务员”或“联邦官员”。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都纷纷仿效英美等国,建立起自己的公务员制度,把政府中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称为“公务员”。2.事业编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编制就是指事业单位的人事编制。有些行政机关也有事业编制,主要是指司机、电工、炊事员、锅炉工等后勤人员,不属于公务员。
政界和学界,理论界有什么区别和不同?
没有民主就没有良性改革 一切权力都不太可靠,改革的权力也一样不可靠。改革是全民的事。中国需要改革的民主化。 文/特约撰稿员 杨鹏 从不容置疑到被质疑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理论界的争论,表现在改革与保守之间,那么今天,中国理论界的争论,则主要围绕着"要什么样的改革"的问题展开。 中国20多年的改革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结束于1990年代中期,这是中央主导的普遍优惠的放权让利的改革,社会各阶层普遍得利。第二个阶段自1990年代中期到现在,是行政部门主导的"揽权推责"的改革。行政部门利益集团成为改革的主要获利者,社会其他阶层成为改革成本的主要承担者。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将国家政策重心转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大方向上来。但是,用什么样的原则和方法来搞经济建设,当时的领导人并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和准备。所幸的是,安徽贫困的百姓们自己创出了包产到户的方法。邓小平肯定了安徽农村的改革,安徽经验逐渐被规范为"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村被压抑和扭曲的生产力得以释放,农村经济剩余大量流入城市,为城市经济改革创造了基础。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上了日程。以放权让利为方向的承包制激活了城市生产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这个时期的改革,是将由官僚控制的生产要素下放到了市场中,权力和利益由上向下流动。农村经济改革和城市经济改革的成功,使"改革"这个概念渐渐演化成了"正确"的代名词,具有了某种意识形态的内涵。 1990年代中期以前,对广大公众和知识分子群体来说,对"改革"的批评或质疑完全是可疑的、可恶的。它们不过是改革以前的利益集团对自己原有辉煌的自淫和对自己原有权势旁落的悲鸣。君子成人之美,个人要钱改善生活,国家要钱发展经济,不改革行吗?那些阴一句阳一句批评"改革"的家伙,整日琢磨坏人之事,他们能是好人吗? 有趣的是,近年来,批评"改革"的人似乎愈来愈多,声浪也愈来愈大,语气也愈来愈义正词严了,而且,似乎也愈来愈得到公众的呼应。网上充斥了"大学改革批判"、"医院改革批判"、"国有企业改革批判"、"改革弊端批判"这类的话语。"改革"这个金面菩萨脸上的金箔,似乎正被这些批判改革的人一点点抠下来,"改革"所包含的不容置疑的正确与辉煌,似乎开始暗淡下来。到了对改革进行改革的时候 然而,改革批判愈演愈烈,原因不是什么保守势力的回潮,确实是改革本身出了问题。细想近年来的一些改革措施,似乎真有点"一手玩权,一手弄钱"的浓黑色彩。出台的许多改革政策似乎不再是普遍为了全民的利益和社会的进步,而是为了巩固和扩大垄断权力以霸占垄断利润;不再是为了公民和国家的利益,而是为了部门和个人的私利。例如,股市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保障股民利益,而是推卸政府责任,骗取千万股民钱财来承担国有企业的亏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就业和税收,而是为了让官僚们以权谋私抢夺企业资产,使成群的官商凭空致富。城市化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将更多的农民转变为工商业者,而是为了低价抢夺农民的土地,以获取巨额土地差价。教育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降低入学门槛,让更多的人拥有受教育的公平机会,而是为了让学生和家长多交钱,养肥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医疗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让病人更低成本地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而是加大了看病的成本,使巨额利润流入医疗管理部门和医院的口袋。似乎改革措施出台越多,百姓负担就越重。改革明显走上了一条"权财揽进来,责任推出去"的严重失衡之路。"改革"成了一些政府部门对社会公众利益进行合法剥夺的手段。 面对这些"改革"的效果,人们进行质疑和批判,不是没有道理的。无论批判者的出发点是对是错,改革批判成为一时风潮,它一定有民心的基础。而"天听自我民听",民心从来是公正的。我们不得不反省,改革咋地了?我们不得不思考,改革向何处去?改革已经不再是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是要"效率与公平兼顾"这样轻松的政策选择。改革的进程已把我们逼到了整体制度的层面,我们不得不思考改革的制度性取向,不得不捡起这个看似空洞的老话题: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人越来越成熟了,大家知道要走市场经济之路,但也知道有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之分;大家知道要走依法治国之路,但也知道依法治国也有依恶法治国与依良法治国之分;大家知道要走改革之路,但也知道改革有邪恶的改革与公平的改革之分。一个依恶法治理的坏的市场经济,一个以邪恶的改革措施为趋向的改革,会把中国引向何方呢?也许,今天的中国,的确已经到了对改革进行反省和改革的时候了。 改革的权力也同样不可靠 在改革的第一阶段,无论是持左翼还是右翼观点,中国知识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站在体系内,他们努力的方向是影响权力上层,他们都希望权力上层将他们的价值取向转化为国家政策。而那时,无论是体系内的官员还是知识分子,大家多少都残存了理想主义精神,即便观点不同,似乎多是为国家利益而真诚地争论。思想观念似乎还有作用,知识界的观点与决策界的思考有较好的互动。 进入改革的第二阶段,官僚系统利益板块化独立化的趋向日趋突出,权力部门的利益因素而不是观念因素直接左右了改革。而且,随着社会阶层和集团分化,知识界也开始分化,过去那种多少有点纯真的、理想主义的理论争论失去了基础,理论界的争论背后开始有直接的利益集团的影子。观念成为利益的包装,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利益决定思想观念的断言再次显示出真理性。一些体系内权力资源和话语资源的控制者,成为改革的获利小集团,他们的利益趋向已成为改革所环绕的中心。如果我们还对"改革"这个概念抱有好感的话,我们只能说,近年来官僚系统的许多改革措施是"以改革反对改革,以改革否定改革"了。在这个过程中,无数高层体系内专家学者扮演了一种并不光彩的角色。 改革的第一阶段,改革意味着对社会放权让利。吸取了文革的教训,政界和学界的上层成为改革的发动机,推进了良性的改革。进入改革的第二阶段,改革开始意味着收权抢利。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能够断言的是:官僚系统和与他们相配合的体系内专家学者已不再是良性改革的动力,而演变成了恶性改革的渊薮。垄断着改革权力的官僚和专家集团,已成为良性改革的障碍,他们以改革之名背叛了小平开创的放权让利的改革的传统。 事实再次教训我们,一切权力都不太可靠,改革的权力也一样不可靠。改革以前,我们相信领袖领导人民向前进,但我们吃了亏。我们明白了,伟大领袖再伟大,也跟我们一样是有缺陷的凡人,一样有七情六欲,一样会被权力、财富所诱惑。我们开始怀疑那种需要伟人再生来拯救我们命运的心态。改革以后,我们曾相信伟大的改革者能为我们设计出美好的未来,将国家改革到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方向,但现在,我们似乎又开始失望了。也许,我们已经知道没有任何个人能"为万世开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