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达活佛的解放情怀
1949年,青海、甘肃解放的消息传到甘孜,格达活佛会同夏克刀登、邦达多吉等藏族开明人士秘密派出代表绕道穿过国民党封锁线,经西安到北京向毛主席、朱总司令献旗祝贺。西康和平解放后,格达在甘孜亲自主持召开了3000多人的群众大会,欢迎解放。并动员群众积极为进藏部队充当向导,运送粮草。当年的罗营长、现在的罗师长和解放军医院院长陈霞,泽仁顿珠都回来了,泽仁顿珠第一次见到了妹妹的儿子,而益西娜姆却得知自己的丈夫王长林已经牺牲的噩耗。当罗师长和泽仁顿珠向格达谈了中央关于争取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方针后,他当即表示坚决拥护中央的这一方针,并主动表示他愿前往西藏去做说服工作。当时,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召开在即,毛主席、朱总司令拟请他作为特邀代表出席盛会。格达活佛听到这一消息后说,“我很想到北京看看,可是,为了西藏的早日解放,我现在顾不上”,“等西藏实现和平解放以后,我再去北京见毛主席和朱总司令”。
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位摄政王??分别是什么朝代的啊??摄政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啊
政王(prince regent),即代替或代表出国的、年幼的、生病的或神志不清的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通常由君主的亲族或戚族担任。如中国清世祖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宣统中醇亲王载沣摄政。英国还制定有专门的摄政法。摄政王是皇族充当皇权势力的一种主要形式。摄政王的问题在于,很容易蜕变为兄终弟及,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子孙,而不是还政于上一代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所以纵观古代历史,摄政王能够善始善终的没有几个,往往是入主中原的王朝建立之初,比如周公。多尔衮勉强算一个“向使当初身便死”,反过来说,豪格就是多尔衮的管叔鲜、蔡叔度。至于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为儿子摄政的,就属于特例了。
摄政则大多在国主年幼,无力理政时出现,摄政的可能是太后、皇后,也可能是摄政王、外戚权臣、辅政大臣,摄政王只是当摄政的是皇族亲王时的一种称呼。
顺便提一下,;同治朝的恭亲王奕? 不是摄政王!!!!
格达活佛的格达牺牲
格达活佛向昌都地方当局和各族各界人士苦口婆心地宣传讲解《共同纲领》和党的方针政策,受到了当地绝大多数上层人士和僧俗群众的拥护。但这一行动也引起了昌都地方当局中个别反动分子的不满。他们竭力阻挠格达活佛的正义行动,挟昌都有关部门不给格达活佛办理去拉萨的通行证。对此,格达活佛十分气愤,决心打电报同拉萨当局直接联系。但因电台由反动势力控制,不能如愿,愤恨成疾,加之外国特务的毒害,1950年8月22日,含恨圆寂于昌都,时年48岁。五世格达活佛(1902-1950),法名洛桑登真·扎巴他耶,1902年出生于甘孜县白利乡德西底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被认定为甘孜白利喇嘛寺活佛,8年后获得格西学位,是红军朋友藏人领袖,格达活佛先后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康定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扩展资料:格达活佛不幸遇难的噩耗传来,广大藏族同胞万分悲愤,誓以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实际行动沉痛悼念格达活佛。党中央、毛主席派中央民族访问团到白利寺赠送了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锦旗和100包藏茶。西康省人民政府专门发布讣告,肯定格达活佛为西藏和平解放所作出的贡献。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康省人民政府分别在重庆、康定、甘孜等地为格达活佛召开隆重追悼大会,刘伯承、贺龙、邓小平等领导同志送了花圈和挽联。邓小平、贺龙的题辞:“为和平解放西藏,惨遭帝国主义者和反动分子所毒害而光荣殉国的格达委员永垂不朽。”刘伯承的题辞:“具无畏精神 功烈永垂民族史 增几多悲愤 追思应续国殇篇”。这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渡过金沙江,打响了解放西藏的第一仗“昌都战役”。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实现了格达活佛生前的宿愿。参考资料:五世格达活佛-百度百科
古代王爷一般是几品的官员
古代王爷一般不会是几品的官员王爷就是一个爵位,“王”在秦朝以前是对诸侯和周天子的称呼,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王就成为了一个爵位。王爷,封建时代尊称有王爵封号的人。不一定是王公贵族出身。拥有王爵封号的人还包括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平民被授予称号,如韩信等。王爷相当于一个大地主,可以从自己的封地上收田租,生活条件很好。但没有离开自己封地自由活动的权力。除非皇帝召唤他进京。扩展资料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南朝梁、陈封爵有亲王。隋炀帝定制,以皇帝伯、叔、兄弟及皇子为亲王,唐以皇帝兄弟及皇子为亲王。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参考资料王爷(中国封建时代封号)_百度百科
清朝摄政王穿的服侍
亲王和郡王服饰最大的区别在于,亲王是前后两条五爪正龙,两肩是两条五爪行龙;而郡王是前后两条五爪行龙,两肩没有龙。贝勒,贝子前后则分别为正蟒和行蟒(四爪龙)。多尔衮那个是逾制。还有清朝乾隆朝之后,所有皇子无论爵位高低,均一律穿四团龙补服。
所谓铁帽子王,其爵位是亲王或郡王,服饰用的都是相应的等级,只不过是加了世袭罔替。清朝袭爵分为两种,即降等承袭和原等承袭。降等承袭,就是按照亲王、郡王、贝勒。。。直到辅国将军为止,按代降级世袭。而少部分爵位,则由皇帝特殊允许,可以原等承袭,不按代降级,称为世袭罔替,亲王或郡王加世袭罔替,也就是所谓的铁帽子王。
至于帽子,亲王,郡王都是超品,顶珠都是用红宝石。区别大略实在周围装饰用的东珠数量,亲王10颗,郡王8颗等等,多尔衮那13颗也是逾制了。另外亲王,郡王什么的一般没有花翎,不过乾隆朝以后,也有个别被赏代的。
1,摄政王是什么意思呀?
摄政王是皇族充当皇权势力的一种主要形式。摄政王的问题在于,很容易蜕变为兄终弟及,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子孙,而不是还政于上一代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所以纵观古代历史,摄政王能够善始善终的没有几个,往往是入主中原的王朝建立之初,比如周公。多尔衮勉强算一个“向使当初身便死”,反过来说,豪格就是多尔衮的管叔鲜、蔡叔度。至于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为儿子摄政的,就属于特例了。
摄政则大多在国主年幼,无力理政时出现,摄政的可能是太后、皇后,也可能是摄政王、外戚权臣、辅政大臣,摄政王只是当摄政的是皇族亲王时的一种称呼。
国外有啊。
摄政王是啥意思
摄政王(prince regent),即代替或代表出国的、年幼的、生病的或神志不清的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通常由君主的亲族或戚族担任。如中国清世祖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宣统中醇亲王载沣摄政。英国还制定有专门的摄政法。摄政王是皇族充当皇权势力的一种主要形式。摄政王的问题在于,很容易蜕变为兄终弟及,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子孙,而不是还政于上一代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
清朝史上有几位摄政王?
两位,爱新觉罗·多尔衮、爱新觉罗·载沣。1、爱新觉罗·多尔衮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兵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2、爱新觉罗·载沣爱新觉罗·载沣(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字伯涵,号静云,晚年自号书癖,改名载静云,清宣宗道光帝之孙,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五子,光绪帝载湉异母弟,宣统帝溥仪生父,清朝宗室,于宣统年间任监国摄政王。载沣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光绪十六年(1890年)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因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他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拒绝德皇跪拜要求,坚持大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军机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年—1911年),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宣统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被迫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儿子溥仪退位。民国十七年(1928年),迁往天津幽居,后又去东北,拒绝日本人劝降之要求,并怒斥其子溥仪投靠日本,之后返回关内居住。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染风寒,于2月3日病故。扩展资料:摄政王的由来:摄政则大多在国主年幼,无力理政时出现,摄政的可能是太后、皇后,也可能是摄政王、外戚权臣、辅政大臣,摄政王只是当摄政的是皇族亲王时的称呼。摄政王是皇族充当皇权势力的一种主要形式。摄政王的问题在于,很容易蜕变为兄终弟及,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子孙,而不是还政于上一代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所以纵观古代历史,摄政王能够善始善终的没有几个,往往是入主中原的王朝建立之初,比如周公、多尔衮勉强算一个“向使当初身便死”,反过来说,豪格就是多尔衮的管叔鲜、蔡叔度。至于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为儿子摄政的,就属于特例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多尔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载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摄政王
什么是文学啊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扩展资料(一)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古今中外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现代专指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将文学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现代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体裁。在各种体裁中又有多种样式。(二)孔门四科之一, 《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邢炳疏:“若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也。”亦指教贵族子弟的学科。《宋书·雷次宗传》:“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三)指辞章修养,元结《大唐中兴颂序》:“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四)官,汉代置于州郡及王国,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汉武帝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举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荐者便叫“贤良文学”。“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的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之名。唐代于州县置“博士”,德宗时改称“文学”,太子及诸王以下亦置“文学”。明清废。(五)文学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属社会意识形态。中国在先秦时,含文学与博学二义。现代专指以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并作用于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一般分其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四类。(六)文学具有全人类性、社会性、民族性、人民性、阶级性和真实性等。文学的发展是受文学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一般说,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文学的社会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作用,二是教育作用,三是美感作用。三种作用同时发生,构成了文学的社会功能。(七)文学,意识的产物,生活的反映,文学是客观的东西到了人的头脑中后,人重新组织编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八)文学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存在着,但是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有不同之处。例如:外国的小说分类和中国的有所不同。(九)文艺复兴之后,世界对文学的定义逐步演变成:文学即一种以文字语言为载体的艺术。因为其载体为语言文字,所以区别于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
文学的概念
广义的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是文学的文化含义。狭义的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这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首先必须是一个语言文本,这个文本有它的存在形态,如语音,词语,结构等。它可以口头的形式代代传承下去,也可以文字作为载体传承,也可以印刷品,网络媒体形式存在。尽管载体各异,但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这一客观事实。文学作品,由一个又一个修辞构成,当然,文学的基础还是文字、词语和句法,但是这些结构主义喜欢的东西,本身并不能形成“作品”,对它们的支离也让我们对文学更加难以把握。确实得承认,修辞就是一种句法。但是纯粹的句子并非文学,只有被布满篇章、形成更强大的隐喻之后,文学才宣告出生。扩展资料文学与新闻作品是相互有交叉的,比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既是新闻作品,又有很强的艺术性,文学性,所以文学与新闻作品是很难有明确界限的。其次文学与历史作品也是难以明确划开界限,比如丘吉尔的演讲词,既是实用的鼓动性文章,有很有文学特色。最后文学与哲学论著也不容易区分,比如英国的培根的《论人生》既有哲学道理也有文学意蕴,叔本华的散文集、哲学家萨特的哲学著作也很有文学意蕴,因此他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粗略概述如下:文学的语言具有独特地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特性;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