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令

时间:2024-05-03 11:11:12编辑:优化君

汉朝太史令是什么官

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称太史局,肃宗时又改为司天台,五代同。宋代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辽称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元代改称为太史院,与司天监并立,但推步测算之事都归太史院,司天监仅余空名。明、清两代,均称钦天监;至于修史之事则归于翰林院,所以对翰林亦有“太史”之称。


太史令是现在的什么官

太史令相当于现在的历史记录员或历史撰写员,主要负责将以前所发生的事情记录并保存下来的一种文员。太史,官职名,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称太史局,肃宗时又改为司天台,五代同。宋代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辽称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元代改称为太史院,与司天监并立,但推步测算之事都归太史院,司天监仅余空名。明、清两代,均称钦天监。至于修史之事则归于翰林院,所以对翰林亦有“太史”之称。扩展资料:历史发展:秦始置太史令,西汉因之,掌编写史书和天文历法,俸禄六百石。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隶太常,掌天文、历法、撰史。东汉,置一员,六百石,不再撰史,专掌天时、星历,岁终奏新年历,国祭、丧、娶奏良日及时节禁忌,有瑞应、灾异则记之。三国,沿置。魏、蜀亦不撰史。东汉以降,其属官有丞、灵台丞、中郎、待诏、监候郎、候部史等,设置不一。晋朝,沿置,别有灵台丞。十六国,亦多置。前燕其地位颇重,间或参谘重要政务。南朝皆置,宋一员,掌三辰时日祥瑞妖灾,岁终奏新历;南齐沿置。梁武帝天监七年(508)隶太常卿,位一班;陈沿置。北魏置多人,主律历。北齐为太常寺太史署长官,掌天文地动、风云气色、律历卜筮。隋朝,为秘书省太史曹(局)长官。置二员,从七品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监,进阶为从五品。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复名令,从五品下,掌观察天文,稽定历数,凡日月星辰之变,风云气色之异,率其官属占候之。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秘阁郎中,后又改名浑天监、浑仪监,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复名令;中宗景龙二年(708),又改太史监,不隶秘书省,睿宗景云元年(710)又名令,隶秘书省。其后屡改屡复,玄宗天宝元年(742),名太史监,不隶秘书省;肃宗乾元元年(758)改名司天监,升从三品。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年),改制,后复置,为太史局长官,掌测验天文,考定历法,十年一迁。南宋,因置。辽朝,为司天监长官。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置,为太史院长官,武宗至大元年(1308)升从二品,仁宗延祐三年(1316)升正二品,后改为院使。元末朱元璋曾置为太史监长官,以刘基为之;吴元年(1367)改名太史院院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史令

东汉时的谁是其是杰出的科学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1] ,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司马迁是宦官吗?

不是宦官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是“宦官”
首先说,宦官是皇帝收进后宫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男性,其特征不仅仅是木有小鸡鸡,而且必须是在后宫工作的,有一定的品级有工资有福利待遇。
其次,司马迁虽然也被切掉了小鸡鸡,但是他并没有进皇宫从事宦官的工作,而是一直在当他的专业史官,就是记录历史事件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档案馆的工作人员。
司马迁被切掉小鸡鸡是因为他替李凌将军喊冤,惹得皇帝不高兴,才在皇帝的授意下,被大理寺(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判决宫刑,当时宫刑是主要的刑事处罚之一。
综上所述,司马迁在当时皇帝眼中,其实是一个戴罪立功者,所以他并不是宦官。


上一篇:员外郎

下一篇:轻捷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