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中有一个「带头大哥」他的武功极高,那么带头大哥到底是谁?
在天龙故事之中,似乎已经明明白白的说出来,带头大哥便是玄慈方丈。支持的理由有如下几点:1.萧远山指认,2.玄慈自己承认,3.其他细节的佐证。在少林寺,玄慈承认了虚竹是自己儿子,连带着便把带头大哥的黑锅揽了过来:实际上玄慈并未说自己是带头大哥,他的这句话里实际上连他参与过雁门关外一战的意思都没有,只说自己铸成大错,错在何处,便是后文所说听信慕容博的挑拨之言了。含混不清之处便在于玄慈说“众家兄弟为老衲包涵此事,又一一送命”,实有带头大哥的意思在内。不过紧接着,玄慈指认慕容博,让萧氏父子的仇恨和观众的视线转移到了首恶慕容博的身上,当然他自己随后便也受罚而死以谢罪。但值得怀疑的是,玄慈一番谢罪和慕容博的对话中,竟然全集中在你为什么拿假消息骗我,倘若他真是带头大哥,这位得道高僧为何不为当年杀萧远山妻子一事而忏悔呢?此外还有一些细节可以佐证玄慈是带头大哥的,其一是萧远山说袭击他妻儿的有丐帮帮主,也有少林派高手。上述分析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按作者的描写本意来看,带头大哥是玄慈的说法并非是一件实锤铁案,至少是有其他可能性的存在。事实上,原文中提及带头大哥的叙述中,种种迹象都说明这位带头大哥并不会是玄慈。其一,在智光大师的描述中说:我们这批共是二十一人,带头的大哥年纪并不大,比我还小着好几岁,可是他武功卓绝,在武林中又地位尊崇,因此大伙儿推他带头,一齐奉他的号令行事。那时老衲尚未出家,混迹于群雄之间,其实万分配不上,只不过报国杀敌,不敢后人,有一分力,就出一分力罢了。这位仁兄,当时的武功就比老衲高得多,现今更加不必说了。按这段描述,其时智光还未出家,年纪应该并不大,带头大哥年纪比他还要小,但是却担得起武功卓绝、地位尊崇之誉。论地位尊崇,天下第一大帮帮主也尚不能及他的地位。他的武功也是在第一流高手中最厉害。怎会有如此这般人物?这位人物会是玄慈么?显然不可能。其二,同样在智光的回忆中:带头大哥掏些溪水来,化开了地下凝血,涂在石壁上,然后撕下白袍衣襟,将石壁的文字拓了下来。显然这位带头大哥是穿白袍的,与少林僧人服饰不符。若说当时玄慈尚未出家,或是俗家弟子,恐怕就更不可能力压群雄当这带头大哥了。其三是带头大哥给汪帮主书信:剑髯吾兄:数夕长谈,吾兄传位之意始终不改。然余连日详思,仍期期以为不可。乔君才艺超卓,立功甚伟,为人肝胆血性,不仅为贵帮中矫矫不群之人物,即遍视神州武林同道,亦鲜有能及。以此才具而继承吾兄之位,他日丐帮声威愈张,自意料中事耳。其四,萧峰自己根据其他人描述的推断:这个‘带头大哥’显是尚在人世,否则他们就不必为他隐瞒了,这个带头大哥能率领中土豪杰,自是个武功既高,声望又隆的人物。他信中语气,跟汪帮主交情大非寻常,他称汪帮主为兄,年纪比汪帮主小些,比我当然要大得多。其五,原文中还有:事后我们有查究少林夺经这消息的来源,原来是出于一个妄人之口,此人存心戏弄那位带头大哥,要他千里奔波,好取笑他一番。其六,安排乔三槐夫妇照看萧峰一事,萧峰自己回想道,为什么爹爹妈妈都说,我跟着他们是委屈了我?父母穷,儿子自然也穷,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只怕我的确不是他们亲生儿子,是旁人寄养在他们那里的。想必交托寄养之人身分甚高,因此爹爹妈妈待我十分客气,不但客气,简直是敬重。那寄养我的人是谁?多半便是汪帮主了。这处可说是作者的一着明笔了,寄养萧峰的自然是那位带头大哥,这才符合身份甚高的说法。若是丐帮帮主所托,无非照顾便了,怎会极为客气甚至敬重?想必这位带头大哥是对三槐夫妇说这孩子是他的门人或亲朋之子吧,这才引得只有粗茶淡饭的三槐夫妇认为自己委屈了萧峰。少林和尚是没法以门派理由寄养孩子的,亲朋理由则完全是靠个人声威,当年的玄慈恐怕也做不到。根据原文中的线索,几乎可以断定这位带头大哥并非是当年的玄慈。否则文中尽可以用一些模糊的语句描述带头大哥的行为,而不必留有和玄慈身份的明显矛盾之处。那么这位带头大哥到底会是谁呢?我们可以看到,文中提到的带头大哥,实际上年纪不过三十,身着白衣,武功和声望俱高,并且对辽人有很深的敌意。他与群雄共同埋伏时,其他人不论年纪辈分都推举他来领头。说不出半句话来。试问强敌在前,带头大哥为何很急切的追问萧远山的身份,而萧远山又何故不回答?他又为何只喝问带头大哥,却不是一同喝问他和汪帮主两人?莫非带头大哥和这萧远山动起手来都各自觉得对方与自己可能有渊源?
受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是什么意思?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孟子·离娄章句下》原文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 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译文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 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假定这里有个人,他对我蛮横无礼,那君子必 定反躬自问:我一定不仁,一定无礼吧,不然的话,他怎么会对 我这样呢?如果反躬自问是仁的,是有礼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 礼,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问: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问是忠 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就会说:'这人不过是个狂人罢了。 "这样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而对禽兽又有什么可责难的呢?' 所以君子有终身的忧虑,但没有一朝一夕的祸患。比如说这样的 忧虑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是天下的楷模,名声传于后 世,可我却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这个才是值得忧虑的事。忧 虑又怎么办呢?像舜那样做罢了。至于君子别的什么忧患就没有 了。不是仁爱的事不干,不合于礼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朝一夕的 祸患来到,那么君子也不会感到忧患了。"
形容白费的成语
关于白费的成语(描写白费的成语)
[费力不讨好]指白费功夫,没有取得成效,相反带来坏的影响。
[白费心机]白费心思,形容徒劳无益
[寒底捞月]捞:从液体中取物。从井底捞月亮。比喻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竹篮打水]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妆嫫费黛]比喻帮助人不看对象,白费力气。
[猿猴取月]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枉费唇舌]白费言辞,不起作用。
[枉费心机]枉:白白地,徒然。白费心思。
[抟沙作饭]比喻白费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