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解释一下这两首诗的意思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原本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的。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第二首不知道
有关一隅的成语
【成语】: 偏安一隅
【拼音】: piān ān yī yú
【解释】: 偏安:偷安;隅:角落。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举例造句】: 赖尔岳飞竭力勤王,尽心捍御,得以偏安一隅。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诗本意如此,您何必郁闷?
夜已深,从聚会上归来的舞者(想象应是位少女)仍不尽兴,在街心灯影里尽情舞过,姜大诗人几个字,描绘的场景就生动地浮在我们面前.佩服!
有关皮影的诗:
汉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
文帝治国平天下,制乐传于百姓家。
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
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