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线古汉语字典吗?
有在线古汉语字典吗:1、有,《古汉语》又称“古汉话”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中华民族及其后代族群在古代的群众语言。2、它取材范围兼及古代的文与诗词、文言与白话。书面语言实际上有两个系统:其一是自先秦开始的文言,其二是宋元出现的古白话。3、而用这两个语言系统写作的既有文(主要是文言散文),也有诗词。4、 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是古汉语。众所周知,古汉语可以分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5、从广义的角度说,古代汉语也应该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古汉语:1、广义地说,凡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看成是古汉语。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由于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已经无法听到,我们常说的古代汉语只指的书面语言。2、古代的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一般可以把古汉语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期。远古指的是从殷商时期,上古指的是周秦两汉时期,中古指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近古指的是元明清时期。古汉语历史沿革: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以这种书面写成的作品。2、一般认为上古的时候,口语与书面语十分接近。《诗》、《论语》等与上古的口语较为接近。秦汉以后,书面语与口语逐渐脱离。3、上古书面语定型以后,各代一直使用这种语言书写,唐宋明清的散文家就是用这种文言写作的。4、古白话,古白话以北方话为基础形成的。5、魏晋以后,某些作品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口语化的文字,例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6、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古白话的正式形成。这些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7、此外,吴语、闽南语、粤语和客家话素有语言化石之称,甚至现今都保留着很多与古语相同的语法和发音。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线
推荐http://www.zdic.net,我经常用。
差:
详细字义
◎ 差 chā
〈动〉
(1) (会意。小篆,从左(手)。本义:失当;错;相差) 同本义 [mistake]
差,贰也,差不相值也。——《说文》
乱生其差。——《荀子·天论》。注:“谬也。”
称轻重而不差。——《楚辞·严忌哀时命》
毋有差贷。——《礼记·月令仲冬》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其此之谓乎?——《魏书·张普惠传》
(2) 又如:说差啦;认差了
词性变化
◎ 差 chā
〈名〉
(1) 区别 [difference]
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差别(区别,分别);差异(不同)
(3) 两数相减的结果 [difference]。如:时差;岁差;剪刀差;顺差,逆差
◎ 差 chā
〈副〉
(1) 略微,比较 [rather]。如:差可(略可,尚可);差违(略违,稍违)
(2) 另见 chà;chāi;chài;cī
常用词组
◎ 差别 chābié
[difference;disparity] 形式或内容上不同的地方;区别
这两个国家在生活水准方面有很大差别
◎ 差池 chāchí
(1) 〈方〉
(2) [mistake]∶失误;疏忽
若有半点差池,我手里不能轻轻的放过了你
(3) [something unexpected]∶意外
须要好言安慰他,倘有些差池,不是当玩的
◎ 差错 chācuò
(1) [error;mistake;slip]∶错误;过失
在合计账单时出了差错
(2) [accident;unforeseen happening;mishap]∶意外事故
指挥音乐会没出任何差错
◎ 差讹 chā'é
[mistake] 错误,差错
◎ 差额 chā’é
[difference;balance;margin] 与规定标准数或另一数相比,相差的数额
差额过大,一时难补
减少差额
◎ 差价 chājià
(1) [price (cost) difference]∶某商品由于发售方式与地点相异出现的价格之差
批零差价
(2) [fall]∶价格升降
股票价格有五点差价
◎ 差距 chājù
[gap;disparity] 事物之间相差的程度,也指距离某种标准的差别程度
学先进,找差距
◎ 差强人意 chāqiáng-rényì
[be barely satisfactory;be satisfactory in a manner;just passable] 还算能振奋心意。比喻大致令人满意
依克唐阿、 长顺一奋其气,遂保 辽阳而无失,中外称之。丧师辱国者数矣,此固差强人意者哉。——《清史稿》
◎ 差失 chāshī
[mistake;slip up] 差错;失误
若有差失,乞斩全家。——《三国演义》
◎ 差误 chāwù
[mistake] 错误
工作中的差误
◎ 差异 chāyì
[difference;divergence;diversity] 区别;不同
人类的遗传差异
这二人的差异是他们对待下级态度不同
◎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hā zhī háolí,miù yǐ qiānlǐ
[a minimal error or deviation results in wide divergence;a small error can lead to a serious result] 亦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最初时小小的差错,其后果可能酿成极大错误。强调不能有丝毫差错
基本词义
◎ 差 chà
〈动〉
(1) 短缺,不足以达到标准 [fall short of]。如:我们离父母的希望还差很远
(2) 欠 [owe]。如:我还差你五元钱
词性变化
◎ 差 chà
〈形〉
(1) 异;奇异 [strange]。如:差人(奇异的人)
(2) 低;次;不好 [poor;bad]。如:差池(差劲,不行)
(3) 另见 chā;chāi;chài;cī
常用词组
◎ 差不多 chàbuduō
(1) [almost;nearly]∶相差不多;几乎等于
这样的话差不多是毫无意义的
(2) [just about right;not bad;not far off]∶过得去
◎ 差不离,差不离儿 chàbulí,chàbulír
意同差不多
◎ 差点,差点儿 chàdiǎn,chàdiǎnr
(1) [nearly] ——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实现或勉强实现
这盘棋他差点赢
(2) [not good enough]∶质量稍差
这支笔写起来差点儿
◎ 差劲 chàjìn
[be too bad] 质量差或能力低
今天的节目太差劲
◎ 差生 chàshēng
[poor student]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差生更应受重视
基本词义
◎ 差 chāi
〈动〉
(1) 指派;派遣 [assign;dispatch;send on an errand]
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三国演义》
(2) 又如:差人(派遣仆隶);差委(委派;派遣)
(3) 选择 [select]
差时择日。——宋玉《高唐赋》
(4) 又如:差择(选择);差选(挑选,选择)
词性变化
◎ 差 chāi
〈名〉
(1) 旧时指临时性的官职 [billet;official position]。如:差官(朝廷临时派遣的官员;听候高官差遣的小官吏);差尉(太平天国低级军官)
(2) 徭役 [corvee]。如:差徭(公务劳役);差役(徭役)
(3) 旧时官府中供差遣的人 [messenger]。如:当差(做小官或当仆人);差门(听候差遗的门子)
(4) 被派遣去做的事 [errand]。如:兼差
(5) 另见 chā;chà;cī;chài
常用词组
◎ 差拨 chāibō
(1) [dispatch;send;appoint]∶派遣(去做事)
官人休怪老身差拨,再买一瓶儿酒来吃,如何?——《水浒》
(2) [yamen runner]∶差役
自有差拨伺候
◎ 差夫 chāifū
[laborer;worker] 服劳役的人
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元·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 差遣 chāiqiǎn
[send] 派遣
听候差遣
◎ 差使 chāishi
(1) [appoint;assign;send]∶派遣
(2) [billet;official position]∶指官职或职务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朱自清《背影》
(3) [assignment;errand]∶被派去做的事
帮着提提药葫芦,都感到是很美的差使。——吴伯箫《猎户》
◎ 差事 chāishi
(1) [assignment;errand]∶临时的职务,被派去做的事情
找个临时差事干干
(2) [job]∶旧指职务
(3) [official position]∶官职
◎ 差役 chāiyì
(1) [corvée]∶旧时强迫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2) [bailiff in a feudal yamen]∶旧称在官府中当差的人
基本词义
◎ 差 chài
〈动〉
(1) 病愈。后作“瘥” [be recovered]
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遣娱。——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大病差后
(3) 另见 chā;chà;chāi;cī
基本词义
◎ 差 cī
〈名〉
(1) 次第;等级 [grade;rank]。如:差序(等级);差等(等级;区别)
(2) 限度;界限 [limit]
轻用人力,缮修宫宇,出入无节,喜怒过差。——《后汉书》
词性变化
◎ 差 cī
〈动〉
分别等级;依次排列 [grade]。如:差次(分别等级次序);差降(按等第递降)
◎ 差 cī
〈形〉
(1) 参差不齐 [uneven]。如:差池(犹参差。不齐貌);差差(犹参差。不齐貌)
(2) 另见 chā;chà;chāi
常用词组
◎ 差互 cīhù
[intersect;crisscross] 交错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差肩 cījiān
[shoulder to shoulder] 肩挨肩
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袁枚《祭妹文》
古汉语字典在线翻译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便是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古文《尚书·大禹谟》中有所记载,《荀子·解蔽篇》中也有类似的引注,称:“《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傲。’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据传,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的火种;而谆谆嘱咐代代相传的便是以“心”为主题的这十六个汉字。可见其中寓意深刻,意义非凡。一人心惟危
“人心惟危”可以有多种理解与解释,至少可从以下三方面来体会其内涵。首先,“危”之古字形(小彖),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是腿骨节形状,寓意临高而危,包含有危险的意思。李□先生曾有这样的分析:“人之病疼各别,或在声色,或在货利,或在名高,一切胜心、妒心、悭心、吝心、人我心、是非心,种种受病,不一而足。”(《二曲集》,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2页)如是可以反映出人心之凶险。
其次,“危”宇包含着“危机”的意思,作为对危机的理解,其中有危险,同时具有机会。禅门有言:“生死事大,异常迅速。”人之生命有限,若是不能在有生之年体会与觉悟生命的意义,那么确实是一种莫大的危机;但若是能够视透这种危机,一旦明了了生死,那么自是危中的机会了。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在其诗中表达愿望:让我死了再死,来体会这生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埃利希·弗洛姆也曾有同样的感叹:让我生了再生,来参悟这生死不解之谜。类似的表白很能使人联想到一种绝地逢生的意境,也算是一种对“人心之危”的理解吧。
再者,汉字的“危”亦包含着一种”危惧”,如“人人自危”之说。《诗经·小□》有:“战战兢兢,如临探渊,如履薄冰”;老子在其《道德经·十五章》形容古之善为道者时称其为:“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实际上,危惧中包含着一种警戒,如乾卦之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朱熹注曰:(乾之九三)“重刚不中,居下之上,乃危地也。”然而,君子占之,能忧惧如是,则虽处危地而无咎也。
二道心惟微
“道心”乃天地自然之心,可译为英文的the heart of nature。《易经·复卦·彖》中有言,“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观复之卦象,朱熹曾感叹:积阴之下一阳复生,天地生物之心几于灭息,而至此乃复可见。朱熹评论说:“在人则为静极而动,恶极而善,本心几息而复见之端也。”对此,邵子有诗为证:“冬至于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包羲。”(朱熹注《周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70页)程颐亦有类似的评论:“一阳复于下,乃天地自然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识之。”(《周易折中·卷九·彖上传》)
道心之微妙,也可从《道德经》中得以引证:“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中有信。”(《道德经 ·二十一章》)道之玄妙,也衬托出道心之微妙。于是,这里就有了“以心观心”的妙用,以达到心性融合惟精惟一的境地。
《大学》作为后代儒学入门经典,开宗明义儒家思想的三种基本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实际上,“明明德”也即阐发微妙灵明的本心;得道之心本与万物融为一体,彼此不分你我,这也就是“亲民”的内涵;道心本来自善,而不自有其善,也便是“止至善”。
对于“道心惟微”的体验,李□先生还曾有这样一番精妙的描述与发挥:“胸次悠然,一味养虚,以心观心,务使一念不生。久之,自虚室生白,天趣流盎,彻首彻尾,涣然莹然,性如朗月,心若澄水,身体轻松,浑是虚灵。秦镜朗月,不足以喻其明;江汉秋阳,不足以拟其皓。行且微尘六合,瞬息千古.区区语言文字,曾何足云。即有时不得不言,或见之语言文字,则流于既溢,发于自然;不烦苦思,不费安排,言言天机,字字性灵,融透爽快,人已咸惬矣。”(《二曲集》中华书局 1993年版:第145页)以心观心,心性统一,犹如无极而太极,阴阳乾坤之变化,也便是这“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意境与内涵了。
三“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十六字心传”,实际是儒学之精髓所在,《中庸》之核心与纲领。子程子有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此乃对十六宇心传之“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精辟注解,由此演变出《中庸》之孔门儒学传授心法。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诚然,率性必为率天地自然之性,也即“惟精惟一’’的写照。陆九渊注解这“十六字心传”的时候,也强调了心性的统一,而不是偏执于二心之区分:“心一也,自人而言,则曰惟危;自道而言,则曰惟微。罔念作狂,克念作圣,非危乎?无声无臭,无形无体,非微乎?”(《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396页)王阳明回答其学生关于“惟精惟一”的提问的时候,曾回答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13页)
于是,《中庸》有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便为“允执厥中”,便是要把握这独一无二之真心,体悟这天人合一的境界。诚如《中庸》之描述:“喜怒衰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易经·复卦》之一阳,亦有惟精惟一之意象。李光地对此曾有案语:“天地之心”,在人则为道心也。道心甚微,故曰“《复》,小而辨于物。”惟精以察之,惟一以守之,则道心流行,而微者著矣。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是其精也。“知之未尝复行”,是其一也。“惟精惟一者,所以执中而已矣。”《复卦》六爻之中,三则“频复”而“厉”者,所谓人心危而难安也。四之“中行”而“独”者。所谓道心微而难著也。然皆能自求其心者也。李光地断言:“尧舜相传之心学,皆于《复》卦见之。”(《周易折中·卷九·彖上传》)
当代的心理学就人本身的心理现象区分出意识和潜意识,以及自我(Ego)与自性(Self)。意识以及意识性的自我,正如这十六字心传中所描述的人心之惟危;而潜意识包含着集体无意识的内睿,涉及到本性自然的“原型”,接近于道心之惟微。
“恕”之惟精惟一
《论语·里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惟。”子出。门人问:“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 ·卫灵公》中亦有类似的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若是一个“恕”字可以贯穿整个儒学之教义,可见其意义之非凡。恕字中包含着“如同一心”的意蕴,在此可从这个“恕”字领略孔子儒学之心的传统。
王弼曾经这样来解释儒道之忠恕:“忠者,情之尽也;恕者,反情以同物者也。未有反诸其身而不得物之情,未有能全其恕而不尽理之极电。能尽理极,则无物不统。极不可二,故谓之一也。推身统物,穷类适尽,一言而可终身行者,其惟恕也。”(王弼《周易注》)看汉字“恕”的构成,乃包含了“如心”之寓意;如同一心,如同本心。正所谓“惟精惟一”、“天人合一”。孔子所表达的“恕”,实乃十六字心传”的精义。
孔子所强调的恕字内涵体现了尧舜禹十六字心传的传承。以“十六字心传”为背景,我们便能理解孔子为什么强调“吾道一以贯之”,“恕”之一言可以终身而行之。因为其中包含着文化的精髓,传递着文明的精神。恕之如同一心,同时也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规范与准则以及身心与心性的统一与和谐。
《说文解字》中把“恕”注为仁,孟子也曾明析“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而仁字包含着为亲情,为亲人,为爱人。《韩非子·解老》中注为“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孔子答子贡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正是表达仁之爱人的内涵。因而,汉语中的恕人便为仁爱之心;恕直为宽仁正直。
《中庸章句》中指出:“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其中,朱熹对于“忠恕”的注解颇具有心理分析的意味:“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之事也。……张子所谓‘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是也。”(《四书集注·中庸章句》)恕也曾被发挥为忖度,古书常把以心度物,或以己度人谓之恕;《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中有“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的论断。但忠恕之恕为将心比心,以诚心而待人,如同《诗经·小雅》中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古代汉语常识》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古代汉语常识》(王力)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b4pSY1QfZdSW8GWOkJEbw 提取码:og5k书名:古代汉语常识作者:王力豆瓣评分:8.6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年份:2016-7内容简介:编辑推荐王力先生是罕见鲜有的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大师,深入研究历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创立汉语史学科;深入研究汉语音韵学和汉语诗律学,深入研究现代语法和语法理论,深入研究汉字改革,所有领域的有关成果足以深深影响当时、现在和未来。——马庆株内容简介《古代汉语常识》是王力先生生前若干文章、讲话的结集,包括《古代汉语常识》《中国古代的历法》《文言的学习》等十篇。在书中,作者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古汉语的语法现象、古代历法知识、汉语语音与词汇的发展变化、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等问题。本书文风清通简要,不搞繁琐考证,以面向大众读者、普及汉语知识为目的,适合大中院校学生及古典文化爱好者认知、了解、学习古汉语的需求。作者简介:王力,字了一,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曾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出版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古代汉语常识》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古代汉语常识》(王力)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4p3WzVQxBaNu1uShRRn3A 提取码:v93w书名:古代汉语常识作者:王力豆瓣评分:8.7出版社: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年份:2019-4页数:216内容简介:本书除择选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常识》《中国古代的历法》《文言的学习》等数篇关于古代汉语的一些常识性论文、讲义等外,又补充了一些王力先生写作的与古代汉语相关的趣味性小文,内容通俗易懂,以普及为目的,方便读者对古代汉语有一个初步了解。王力先生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极为精深,见解不凡,可给读者提供较佳参考。作者简介: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著有《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四十余部,主编有《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字典》等,译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等三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