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明的诗歌风格是多样的,甚至会有精神趋向和语言路径完全相悖的文本出现,比如口语和意象、冷峻和热情、浪漫与酷烈、宣谕与谈心,才子与智者、简朴和繁复、舒缓与迅疾、现实与超验(比如1988年梁晓明献给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约安·米罗的长诗《歌唱米罗》)、世俗与个人乌托邦、修辞与反修辞、个人化与非个人化、纯然的抒情诗与综合的、容留的诗——一个优秀的甚至重要诗人的精神癖性除了带有鲜明的个体标签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诗学容留性。霍俊明评[6]
2017年获第三届华语春晚中国新诗"百年百位诗人"。
2019年获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诗人。
2020年9月,吉林省娱道文化传媒推出12位著名诗人中秋节现代诗歌选粹,《我曾有吃一个月饼的理想》在列。[1]
2020年10月,在安徽肥西第九届紫蓬诗歌节,获“银紫蓬诗歌奖”。[7]
2021年9月2日,梁晓明的《科尔沁草原》(组诗)入围首届十月“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奖。[2]
《风铃》
作者:梁晓明
我喜欢风铃
我喜欢风铃叮叮当当一片空荡的声音?
我喜欢风铃左靠右晃屋檐下一种不稳定的身影
我喜欢风铃被斜阳照亮闲暇说话或干脆一言不发
我也喜欢暗中的风铃、门廊下紧张的风铃
宝塔上高挑寂寞
和孩子手中被拎着的风铃
路上的狗、沙漠上难看的骆驼颈项下倔强的风铃,
风沙越大,它说话越响
声音是它的命。
我喜欢风铃
我喜欢敲打宁静的风铃
坐在孤寂的家里,停下来和岁月相依相伴的风铃
应该听一点声音、应该有一挂风铃
应该有一些眼睛从风铃出发
或者与风铃结伴而行
出版图书
2018年1月1日《忆长安》本书是梁晓明先生自八十年代起开始进行的以新诗的形式译写唐诗的创作集,每一首包括新诗译诗、原诗和创作手记三部分,共五十首。不同于一般的白话译诗,梁先生是先锋派代表诗人,其对唐诗的译写,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再创作,跨越时代勾连起两种诗歌艺术,是新诗与古诗在意象与精神上的琴瑟和鸣,非常具有艺术性和创新。
《印迹(梁晓明组诗与长诗)(精)》是著名诗人梁晓明所著的个人诗歌集,梁晓明是国内先锋诗歌代表诗人,获得过多次国内诗歌大奖,在文学界和当代诗歌界都非常有影响。书稿收录了他的1985年到现在创作的长诗与组诗,以及散篇八首。代表了作家在诗歌创作上的主要成就。 梁晓明,中国先锋诗歌代表诗人。
2017年11月《用小号把冬天全身吹亮》梁晓明的眼光既可是冷峻的也是深情的,甚至是讥诮和恶作剧的,他诗歌中那些闪亮或幽暗的场景,尤其是那些细节,在瞬间能够打通整体性的时代景观以及精神大势。他是一个习惯在黑夜里冥想“自在的萤火虫”和面对精神性自我的写作者,“我越狭小越空旷,越孤独越是腾出了容纳世界的宽大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