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组词有哪些呢
组词:侧根、主根、块根、胚根、根冠等等。基本释义:1.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2.比喻子孙后代:这孩子是他们家的~。3.(~儿)物体的下部或某部分和其他东西连着的地方:耳~。舌~。墙~。~基。~底。4.事物的本原;人的出身底细:祸~。寻~。从~儿上解决问题。知~知底。5.根本地;彻底:~究。~治。~绝。6.依据;作为根本:~据。无~之谈。7.用于细长的东西:两~筷子。一~无缝钢管。8.方根的简称。9.一元方程的解。10.姓。扩展资料一、侧根 造句:磷效率高的家系具有在低磷胁迫下苗高生长量大、干物质积累能力强、须侧根发达及对磷肥投入敏感性低等特点。 解释:从主根向周围长出来的根。 二、主根 造句:通过对家种黄芩与野生黄芩及黄芩主根不同部位的黄芩苷含量的研究表明:家种黄芩的黄芩苷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野生黄芩。解释:植物最初生长出来的根,是由胚根突出种皮后发育而成的,通常是垂直向地下生长,并长出许多侧根,组成根系。 三、块根 造句:这是一个完全不含糖的减肥食谱,包括任何形式的小麦,带有麸皮的谷物,酵母,果汁,奶制品,块根类蔬菜,还有大多数水果,他建议你试一试。 解释:根的一种,呈块状,无定形,例如甘薯供食用的部分就是块根。 四、胚根 造句:本研究以24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玉米萌发期通过PEG-6000(聚乙二醇-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以胚芽长与胚根长伤害率来评价萌发期的耐旱性。解释: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胚轴的下端,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子的皮向地下生长,发展成为植物的主根。五、根冠 造句:随着渗透胁迫程度的加重,各品种小麦根冠淀粉粒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抗旱性强的品种根冠淀粉粒的减少程度小于抗旱性弱的品种。解释:生在根的尖端的保护结构,形状象个套子,能保护根的生长点。
根怎么组词
根怎么组词 :
根本、
根子、
扎根、
根据、
根究、
根由、
须根、
年根、
主根、
宿根、
城根、
根脚、
根系、
病根、
墙根、
根基、
归根、
孽根、
根雕、
根治、
祸根、
牙根、
直根、
根号、
根苗、
慧根、
气根、
词根、
票根、
根除、
除根、
断根、
方根、
银根、
根底、
生根、
块根、
根源、
根式、
六根
根字 怎么 组词
根字组词 :根本、根子、根据、根究、根雕、词根、根源、慧根、牙根、银根、根式、根基、生根、气根、根系、根除、票根、须根、方根、祸根、根底、墙根、根治、根绝、孽根、归根、假根、直根、病根、年根。一、根的拼音:gēn 二、根的部首:木三、根的笔顺:横、竖、撇、点、横折、横、横、竖提、撇、捺 四、根的释义1、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2、比喻子孙后代:这孩子是他们家的根。3、(根儿)物体的下部或某部分和其他东西连着的地方:耳根。舌根。墙根。根基。根底。4、事物的本原;人的出身底细:祸根。寻根。从根儿上解决问题。知根知底。5、根本地;彻底:根究。根治。根绝。6、依据;作为根本:根据。无根之谈。7、用于细长的东西:两根筷子。一根无缝钢管。8、方根的简称。9、一元方程的解。10、姓 。五、根的文字演变扩展资料一、根本 [ gēn běn ] 1、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应当从~上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2、属性词。主要的;重要的:~原因。不要回避最~的问题。3、本来;从来:这话我~没说过。4、从头到尾;始终;全然(多用于否定式):他~就没想到这些问题。我~就不赞成这种做法。5、彻底:问题已经~解决。文学作品示例: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但是,说着说着,忽然间他竟忘情地对 林道静 凝视起来,好像他根本不是在谈话。”二、根据 [ gēn jù ] 1、把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行动的基础:~气象台预报,今天有雨。~群众的意见,重新修改了计划。2、作为根据的事物:说话要有~。3、指事物本身固有的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条件”相对。文学作品示例: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根据石得富说的情况,山炮连长和指导员断定那东坡上集中了一六五旅的全部辎重弹药和直属单位。”三、根究 [ gēn jiū ] 彻底追究:~事故责任。文学作品示例:邹韬奋 《<萍踪寄语>弁言》:“我们如果根究这种趋势的来源,又可知是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已和生产工具私有的社会制度不相容。”四、须根 [ xū gēn ] 根的一种,这种根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许多细长像胡须的根。一般单子叶植物都有须根,如小麦、稻等。文学作品示例:徐珂 《清稗类钞·植物·萍》:“萍为水面浮生的小植物,一名水萍,亦称浮萍,叶状体扁平而小。”五、病根 [ bìng gēn ] 1、没有完全治好的旧病:这是坐月子时留下的~儿。2、比喻能引起失败或灾祸的原因:找出工厂连年亏损的~。文学作品示例:邹韬奋 《能与为》:“还有一个大病根,便是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