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

时间:2024-05-05 09:44:23编辑:优化君

梁王刘五简介

梁孝王名刘武,汉文帝次子,初封代王,后封淮阳王,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改封为梁王。

梁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其明年,乃之国。二十一年,入朝。二十二年,孝文帝崩。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复入朝。是时上未置太子也。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於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明年,汉立太子。

孝王,窦太后少子也,爱之,赏赐不可胜道。於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於平台三十馀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於天子。出言跸,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之属。公孙诡多奇邪计,初见王,赐千金,官至中尉,梁号之曰公孙将军,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於京师。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於关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亲故。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后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於景帝,窦太后义格,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以事秘,世莫知。乃辞归国。

其夏四月,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馀人。逐其贼,未得也。於是天子意梁王,逐贼\,果梁使之。乃遣使冠盖相望於道,覆按梁,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进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於梁王。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

上怒稍解,因上书请朝。既至关,茅兰说王,使乘布车,从两骑入,匿於长公主园。汉使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不知王处。太后泣曰:「帝杀吾子!」景帝忧恐。於是梁王伏斧质於阙下,谢罪,然后太后、景帝大喜,相泣,复如故。悉召王从官入关。然景帝益疏王,不同车辇矣。

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忽忽不乐。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孝王恶之。六月中,病热,六日卒,谥曰孝王。

孝王慈孝,每闻太后病,口不能食,居不安寝,常欲留长安侍太后。太后亦爱之。及闻梁王薨,窦太后哭极哀,不食,曰:「帝果杀吾子!」景帝哀惧,不知所为。与长公主计之,乃分梁为五国,尽立孝王男五人为王,女五人皆食汤沐邑。於是奏之太后,太后乃说,为帝加壹。


可以介绍一下项梁王吗?

项梁(?—前208年),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著名起义军首领之一。楚国贵族的后代,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在反秦起义的战争中为秦将章邯所败,战死。项梁的父亲项燕是楚国名将,在秦灭楚的战争中自杀,其祖先项氏多人也是楚国将领。早期项梁因杀人,与侄子项羽避仇至吴中。项梁在吴中威信颇高,贤士大夫皆出其下,当地的大事全由他出面主办。项梁利用这种条件暗中招兵买马,训练子弟。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项梁叔侄杀会稽太守殷通响应,任张楚政权上柱国(上柱国,原楚国置,是统领军队的最高将领),渡江西进,屡胜秦军。陈胜死后,项梁听从军师范增之计,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怀王封项梁为武信君。项梁曾率军击败秦将章邯,在雍丘阵斩秦将李由,后因轻敌,在定陶被章邯打败,战死。
而梁王----刘武为高祖刘邦5子刘恒(也就是汉文帝)之子 。因一次子虚乌有的谋反罪而被迫自杀。
你说的应该是项梁,他在战死前以被部下称以”大王“


唐朝武则天的儿子梁王是谁

梁王是武三思,是武则天的大哥武元庆的儿子,论辈分是武则天的侄子。
武则天和高宗李治共育有四子两女,
长子李弘,高宗第五子,封代王。太子李忠被废后,被封为太子,后暴卒。有传言是武则天毒杀。
次子李贤,高宗第六子,封雍王。太子李弘暴卒后被封为太子,即后世所称的“章怀太子”,后以谋逆罪被废,后在流放地自尽。有传言被武则天逼死。
三子李显,高宗第七子,封周王。太子李贤被废后被封为太子。公元683年即位,称“唐中宗”。次年退位,立为庐陵王。公元689年,再次加封太子。公元705年,登基,复国号“唐”。
四子李旦,高宗第八子,封豫王。中宗第一次退位后即位,称“唐睿宗”。公元690年被废,立为相王。公元710年第二次登基。公元712年禅让于唐玄宗李隆基,称“太上皇”。
长女太平公主
次女即相传武则天为构陷王皇后亲自扼死的那个。


明朝梁王是谁

明朝 永乐
梁王朱瞻垍,生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岁次辛卯六月十七日,是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十子中的第九子,母恭肃贵妃郭氏。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册封为梁王。
正统六年(1441年)岁次辛酉正月十二日,梁王以疾薨,终年30岁。英宗皇帝辍朝三日,以示哀悼。命有司致祭,营葬如制,谥曰庄,又称梁庄王。
是年八月二十六日葬封内瑜灵山(今长滩镇大洪村二组之龙山坡),后梁王妃魏氏与之合葬,夫人张氏附葬。其墓域建筑主要有享殿5间,东西厢10有2间,神厨5间,碑亭2座,直宿房6间,宰牲房3间,棂星门3间,券门3间,红墙周围130丈,内官住宅1所,围墓田地38顷36亩4分6厘


话多说一句..这个梁庄王生前可是个不错的好人..


汉朝梁王

汉文帝嫡二子,景帝亲弟,生母窦太后。前178年被受封代王,前176年改封淮阳王。前168年,梁宣王刘揖薨,无嗣,刘武继嗣梁王。前161年就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七国之乱期间,曾率兵抵御吴王刘濞,保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后仗窦太后疼宠和梁国地大兵强欲夺景帝之帝位,未果,前144年十月病逝,谥号孝王,葬于永城芒砀山。自受封至去世,共为王三十五年,为梁王二十四年。孝王死后梁国一分为五,为其五子封国。

孝王子五人,长子梁共王刘买;次子济川王刘明晋;三子济东王刘彭离;四子山阳王刘定;五子济阴王刘不识。女五人,皆封郡主。


求问武周(武则天时期)年间当时朝中比较有名的大臣有谁???????????

1.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汉族,唐朝襄州襄阳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推举之,武则天将其提升为洛州司马。不数日,狄仁杰再荐之,称其“可为宰相,非司马也。”遂得以升为秋官侍郎,过了一个时期,升位宰相。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国号。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张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边疆。张柬之被流放陇州,气愤致死。
2.娄师德
武周天授初,升为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仍旧知营田事。娄师德主管营田十余年,取得了积谷数百万斛的巨大成就,获得武则天的嘉奖。长寿元年(692年),拜夏官(兵部)侍郎判尚书事。次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不久,武则天认为营田事关重要,又任之为河源、积石(今青海贵德西部)、怀远(今地不详)等地军队及河、兰、鄯、廓等州(今甘肃兰州以西、青海湟源以东地带)的检校营田大使。后又内迁秋官(刑部)尚书,转左肃政台(即御史台)御史大夫。证圣元年(695年),吐蕃进犯洮州(今甘肃临潭),娄师德统军迎战,兵败,遂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复官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圣历元年(698年),迁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河西营田。次年,官为天兵军副大总管,依旧充陇右诸军大使,专掌招抚吐蕃事。同年八月卒于会州(今甘肃靖远)。
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


武周时期怎样区别官员职务大小

一、商朝官制: 商代的国家机构相对简单,基本上由“内服”(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和 “外服”(内服以外的地方)组成。 内服官吏有: 尹——大致相当于后代的丞相,如商汤时的伊尹; 卜、巫、史——是神职官吏,其地位及作用十分重要; 宰、臣——都是宫廷官员,管理宫廷事务,外服官吏主要是诸侯,诸侯有自己的统治机构,但相对更为简单,而且更多的是可以把 自己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诸子、功臣等,但商代的诸侯未形成等级制。二、西周官制: 师、保——管理工作朝廷事务,如姜子牙曾为武王师,号称“师尚父”; 太宰——管理宫廷事务,相当于内务总管,因与天子十分接近,权力不断扩大; 任人——执掌政务的官员; 准夫——执掌司法的官员。 牧——管理民事; 三事大夫——即司徒、司马、司空,分别管理农业生产、军事、建筑; 司寇——主管刑法的官吏; 太史——负责记事和写史的官吏; 太祝、卜、宰等——均为神职官员。 司射——执掌畜牧事务的官吏; 司田——执掌农业事务的官吏; 虎贲——负责保卫天子安全,相当于御前侍卫; 趣马——负责管理马匹的官吏; 膳夫——负责管理宫廷饮食的官吏。扩展资料:地方制度春秋时期中原侯国的地方政权组织,基本上是国野制。所谓“国”,就是指国都附近区,“野”就是指农村,把郊区和农村的居民按什伍制组织起来,各级设官管理。据《国语·齐语》载,春秋初年,管仲在齐国推行“参国伍鄙”制,在国中以五家为轨,设轨长,十轨为里,设里有司,四里为连,设连长,十连为乡,设乡良人,爵为大夫。国中有二十一乡。轨长、里有司、连长、乡良人是国中的四级官制。在野鄙中以三十家为邑,设邑有司,十邑为卒,设卒帅,十卒为乡,设乡帅,三乡为县,设县帅,十县为属,设属大夫和属正长各一人。全国分为五属。邑有司,卒帅,乡帅,县帅,属大夫,属正长是野五级官制。国野制在西周时期就已推行过。春秋以后,各侯国又相继设县;至春秋末,晋国在县下又增设郡。春秋时郡比县小,这与战国以后的郡统县的地方制不同。在春秋中、晚期,许多县成为国家的地方政权组织。例如晋灭祁氏,羊舌氏后,分其田为十县,每县由国君派人治理,称为县大夫。县大夫下设有县师、司马、司寇(其职掌与中央政权中的司马、司寇相当,只是管辖范围不同)。县本来设置在一国的边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防守。至春秋中晚期,内地也设县,如晋国就曾在旧都绛(今山西翼城县)设县,称为绛县,由于县的大量设置,就逐渐取代了国野制,县郡官吏也就成为地方政权的主要官吏了,到战国时期,国野制也就不存在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秋官制

上一篇:深雪

下一篇: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