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西京杂记》翻译
汉高帝七年。萧相国营未央宫。因龙首山制前殿。建北阙未央宫。周回二十二里。九十 五步五尺。街道周回七十里。台殿四十三。其三十二在外。其十一在后。宫池十三山六池一 山一亦在后宫。门闼凡九十五。
武帝作昆明池。欲伐昆吾夷。教习水战。因而于上游戏养 鱼。鱼给诸陵庙祭祀。余付长安市卖之。池周回四十里。
汉制宗庙。八月饮酎。用九酝太牢。皇帝侍祠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一曰九 酝。一名醇酎。
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法。
天子笔管。以错宝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官师路扈为之以杂宝为匣。厕以玉璧翠羽。 皆直百金。
汉制天子玉几。冬则加绨锦其上。谓之绨几。以象牙为火笼。笼上皆散华文。后宫则五 色绫文。以酒为书滴。取其不冰以玉为砚。亦取其不冰。夏设羽扇。冬设缯扇。公侯皆以竹 木为几。冬则以细罽为橐以凭之。不得加绨锦。
武帝时西域献吉光裘。入水不濡。上时服此裘以听朝。
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每泣下流涟。夫人善为翘袖折腰 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妇数百皆习之。后宫齐首高唱。声彻云霄。 戚姬以百炼金为彄环。照见指骨。上恶之。以赐侍儿鸣玉耀光等各四枚。
赵王如意年幼。未能亲外傅。戚姬使旧赵王内傅赵媪傅之。号其室曰养德宫。后改为鱼 藻宫。
萧何建造未央宫
公元前200年(此年发生白登之围),汉帝国相国(相当于国务院总理)萧何起建未央宫,未央宫沿着龙首山(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山势建设了前殿。其后建成了位于北部的宫殿的未央宫宫殿群。整个宫殿群绕一周大约二十二里。九十五步五尺。街道绕一周大约七十里。耸立在台基之上的宫殿达四十三座。其中三十二座宫殿在前。而另外十一座宫殿在后。宫殿群之中,总共开凿和引入了十三条河水,还有垒就了小山有六座,其中有一条河流和一座小山则在后宫.设了九十五处大门。
——————————————————————————————————————
汉高帝七年。萧相国营未央宫。因龙首山制前殿。建北阙未央宫。周回二十二里。九十 五步五尺。街道周回七十里。台殿四十三。其三十二在外。其十一在后。宫池十三山六池一 山一亦在后宫。门闼凡九十五。
汉武帝建造昆明池
汉武帝为了讨伐越国,开凿了绕一周需要四十里的昆明池,用来训练水师.还在昆明池的上游试着养 鱼。养出来的鱼除了给历代帝陵宗庙祭祀之外。其他都运到长安城的市场卖掉。
——————————————————————————————————————
武帝作昆明池。欲伐昆吾夷。教习水战。因而于上游戏养 鱼。鱼给诸陵庙祭祀。余付长安市卖之。池周回四十里。
八月份酿成的祭酒
根据汉家制度,八月份向宗庙献上酿过两次的好酒。而在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仪式上则献上九次酿过的酒.用九酝太牢。皇帝在这个仪式上会出现.祭酒是从正月的第一天酿造的,八月份才能酿成,这种酒有专业名词:酎。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一是九 酝。二是醇酎。
——————————————————————————————————————
汉制宗庙。八月饮酎。用九酝太牢。皇帝侍祠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一曰九 酝。一名醇酎。
求雨制度
京城大水的时候,根据传统的做法,要由享受官俸二千石以上的丞相御史到神祠祈祷,请求上天降雨.
——————————————————————————————————————
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法。
天子笔
天子用的笔管。用镀金及宝石装饰。笔毛都是用秋天兔子身上的毛。有位宫廷的制笔师名叫路扈,他用其他珍贵的珠宝为装饰做了一个小盒子,小盒子还用了玉璧以及翠绿的羽毛,每一个都价值一百两黄金.
——————————————————————————————————————
天子笔管。以错宝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官师路扈为之以杂宝为匣。厕以玉璧翠羽。 皆直百金。
天子的玉凳
根据汉家制度,天子做的玉登。冬天要用光滑厚实的丝织品盖在上面,称之为绨几。而灯笼则是用象牙做成,灯笼上还以各种华丽的花纹为装饰.后宫的灯笼则用一种很薄的、有着五种颜色的丝织品装饰。用酒作为书滴(贮水供磨墨用的器具。因为滴水于砚的用具,故又称砚滴或水滴。),这和用玉器制作砚台是一个道理,都是取其在冬天寒冷的天气下不至于凝结。夏天会配备羽毛做的扇子。冬天则配备丝织品制作的扇子。公侯之家则都用竹子和木器做凳子。冬天则用细密的动物毛做成毡子盖在上面,而不得用光滑厚实的丝织品。
——————————————————————————————————————
汉制天子玉几。冬则加绨锦其上。谓之绨几。以象牙为火笼。笼上皆散华文。后宫则五 色绫文。以酒为书滴。取其不冰以玉为砚。亦取其不冰。夏设羽扇。冬设缯扇。公侯皆以竹 木为几。冬则以细罽为橐以凭之。不得加绨锦。
吉光裘
汉武帝的时候西域进攻的吉光裘掉到水中不会潮湿。汉武帝时常穿上这件吉光裘上朝堂听政。
——————————————————————————————————————
武帝时西域献吉光裘。入水不濡。上时服此裘以听朝。
“翘袖折腰”之舞。
汉高帝刘邦宠爱的戚夫人擅长鼓瑟击筑。刘邦常常一边拥抱戚夫人,一边在戚夫人弹得曲子中放声歌唱,每次唱完的时候,都痛哭流涕。戚夫人还擅长舞蹈难度极高的“翘袖折腰”之舞。在翩翩的舞蹈中歌唱气象豪迈的出塞入塞还有望归的曲子。服侍她的几百个宫女也都学会了这些歌曲,当整个后宫抬头齐声高唱的时候,声彻云霄。 此外戚夫人以百炼金为戒指。光亮可以照见指骨。刘邦非常不喜欢,甚至把戚夫人的戒指转手赏赐给宫女们,据说有“鸣玉”“耀光”戒指等各四枚。
——————————————————————————————————————
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每泣下流涟。夫人善为翘袖折腰 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妇数百皆习之。后宫齐首高唱。声彻云霄。 戚姬以百炼金为彄环。照见指骨。上恶之。以赐侍儿鸣玉耀光等各四枚。
赵王如意
刘邦和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年幼,因此没有接受宫外师傅的教育,戚夫人让以前赵王宫廷师傅赵媪教育他,将授课的宫殿称之为养德宫。后来把宫殿的名字改为鱼 藻宫。
——————————————————————————————————————
赵王如意年幼。未能亲外傅。戚姬使旧赵王内傅赵媪傅之。号其室曰养德宫。后改为鱼 藻宫。
《西京杂记》凿壁偷光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译文】匡衡好学但家贫无烛。邻家有灯烛但烛光穿不过墙来。匡衡在墙上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翻开书本就着烛光读书。同乡有个姓文的大户、不识字,家中富有并且有很多书。于是,匡衡自愿到他家去做帮工,但不求报酬。主人奇怪地问他为何不求报酬。匡衡说:“我希望能把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大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苦学多年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七夕的来源?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七夕节的故事源自哪个朝代?有文字记载么?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您七夕快乐
凿壁偷光西京杂记的译文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西京杂记——凿壁借光的翻译
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西京杂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邻居有烛而不逮( 到,及 ) (2)衡乃与其佣作( 于是 就 )
。 。
(3)资给以书(资助 ) (4)遂成大学 ( 终于 学成 )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衡乃穿壁引期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_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__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把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连词:来,以便)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
C.何以战 (介词:凭借) D.必以分人(介词:把 )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凿壁借光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
《西京杂记》中都记载了些什么信息?
《西京杂记》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该书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其中有人们喜闻乐道、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即宫女王嫱不肯贿赂画工致远嫁匈奴;"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等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皆首出此书,且为后人为典故。还有一句成语“凿壁借光”,也是从该书的匡衡的故事中流传出来的。
此书,历代指为伪书,但从语气及内容看,当是杂抄汉魏六朝佚史而成。所述西汉之事,怪诞不经,多不足信。但有关南越赵佗献宝于汉朝、昭君出塞前后汉宫画师事迹、刘邦筑新丰以迎太公、汉俗五月五日生子不举、邓通得蜀山以铸铜钱、茂陵富人袁广汉庄园之奇、司马迁有怨言下狱死、刘子骏作《汉书》诸事,均可开阔思路,有裨研史。中华书局《古小说丛刊》本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