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炖马肉好吃?
马肉,指食草动物马的肉,它肉质鲜嫩,脂肪较少,且含有独特的鲜香味道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并具有恢复肝脏机能并有防止贫血,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效果,是欧洲,南美以及亚洲多国的烹饪传统中重要的一部分。红烧马肉的做法:流程一:将马肉切成麻将大小的方块,放到锅里煮15分钟后将肉取出,用凉水冲净盛盘待用。流程二:将锅洗净置小火上,锅里放少许底油,随后在油里加20克白砂糖,并用勺子快速搅拌。待糖化开变红冒泡,再放50克水,搅匀后把汁盛入碗中待用。流程三:锅里放油100克,待油烧至8成热,倒入马肉块。同时放大葱50克,生姜片30克,与马肉块搅拌翻炒。一分钟后,将汁分次滴入锅中染色。当马肉块变成金黄,再加水没过马肉块。随后加适量精盐与红糖,红糖不宜过多,有点甜味即可。最后再放5粒八角,一段桂皮,用小火煮。当肉块变软,一盘香喷喷的红烧马肉便大功告成了。熏马肉的制作方法:1 原料肉的选择与预处理选用新鲜优质腰肉、荐部大腿肉或冻肉, 剔除可能残留的淋巴、腺体、表面浮脂及污物, 切成250~500克大小的肉块, 在冷水中浸泡1个小时左右, 将肌肉的余血浸出, 洗净后沥干水分。冻肉则需要解冻处理, 如果用水作解冻介质, 最好水温保持在5~12℃。2 配料、腌制肉块100kg, 食盐3kg, 白砂糖1kg、硝酸钠40g。传统腌制法为干腌法, 即食盐、白砂糖、硝酸钠拌和均匀后, 揉擦于肉块表面, 将肉块放入腌制容器填满压紧, 在2~4℃温度条件下腌制3~5天, 为防止空气进入可用盖或塑料薄膜覆盖腌制容器。腌制完成后取出肉块, 用清水将表面冲洗干净并沥干水分。近年来, 一些工厂购置盐水注射器 (pickle injector) , 利用盐水注射器上的许多空心针头插入肌肉, 将腌制液均匀注入原料肉中, 注射量约为原料肉样的8%~10%, 这样处理后的肉将大大缩短腌制时间。腌制的目的主要在于防腐保存 (如采用食盐、硝酸钠、亚硝酸钠) , 稳定肉色 (硝酸钠、亚硝酸钠) , 提高肉的保水性和粘结性 (食盐, 有些肉制品添加复合磷酸盐, 新疆特色熏马肉一般不加) , 改善风味 (食盐、亚硝酸钠、白砂糖) 等。添加0.5%~1%左右的白砂糖还可以在味道上起平衡作用, 并使肉质松软, 色调良好。3 烟熏把腌制后的肉块穿入铁丝, 排列挂于烟熏箱内 (注意留有适当的距离) , 点起火燃烧锯末进行烟熏, 熏烟温度在60℃左右, 时间5~6小时。有些厂家已开始采用烟熏箱, 暗火烟熏。开始烟熏时, 一定要将腌肉表面的污物洗净。如果有被刀割过的肉片还连在制品上, 或脂肪搞得不干净, 这些部分将不会有烟成分附着而产生烟熏斑驳。这不仅影响外观, 还会从此部位开始出现腐败现象, 使制品的保存性明显下降。烟熏材料宜选择树脂含量少、烟味好、而且防腐物质含量多的木材, 一般多用硬木劈柴、锯末、木屑。树脂含量多的材料易产生黑烟, 使制品发黑, 而且含有很多萜烯类成分, 熏味也不很好。实际使用的硬木种类如青冈栎木、山毛榉木、白桦木等为佳。4蒸煮烟熏后将熏肉块置于蒸煮锅的箅子上, 利用水蒸汽蒸煮, 让肉块温度保持在90~100℃, 1~2小时后出锅。成品熏马肉表面呈烟熏黑褐色, 切开横断面呈暗红色, 无滴油、盐霜现象, 口感微咸, 肌肉紧密有咬劲, 嚼味余香, 成品率在60%~70%之间。
马肝怎么做好吃 马肝的做法
材料
猪肝250克 青辣椒1个 胡萝卜1个 淀粉适量 食用油500克 (实耗30克) 酱油1大匙 料酒2大匙 精盐1小匙 白糖1小匙 味精0.5小匙
做法
1.将猪肝洗净切片;辣椒、胡萝卜洗净切片;
2.锅内放油,烧热,下猪肝滑熟后捞出;
3.锅内留底油,下辣椒、胡萝卜、猪肝,放入酱油、盐、料酒、味精、白糖炒匀,用水淀粉勾芡即可。
注意
咸鲜可口,味美下酒。熘炒肝片的速度要快,火要大,否则影响肝片的嫩度。
马的特点是什么?
1.马的外貌马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矮马仅高60厘米。马(草食性家畜)马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俗称夜眼),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褐色、青和黑色居多;皮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门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鞍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是站着睡觉的。2.马的嗅觉马的嗅觉十分灵敏马的嗅觉是很发达的,是信息感知能力非常强的器官,这使它能在听觉或其他感知器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很容易接收外来的各样信息,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发达的嗅觉与灵敏的听觉以及快速而敏捷的动作完美结合,是千万年来马进化成功之处,也是马为人类贡献的主要生理特征。(1). 马识别外界事物主要靠的是嗅觉:马认识或辨别事物信息,特别是近距离的陌生物品或动物,首先表现为使用嗅觉的行为。有时会主动接近物品,鼻翼扇动,作短浅呼吸,力图吸入更多的新鲜气味信息,加强对新鲜事物的辨别或进行探究。然后进行相应的休憩或躲避等行为。马能根据嗅觉信息识别主人、性别、母仔、发情、同伴、路途、厩舍和饲料种类。例如,已经证实发情母马的气味可以远距离吸引公马,当然,公马靠嗅觉可以确定一定距离内的发情母马。公马在遇到母马发情时常有翻唇嗅天行为(性嗅反射)。(2). 马依靠嗅觉适应环境:群牧马或野生马依靠嗅觉,辨别大气中微量的水汽,借以寻觅几里以外的水源和草地。所以野生的马群能够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马根据粪便的气味,可以找寻同伴,避开猛兽和天敌。马对不同的嗅觉信息会有不同的条件反应。马在嗅到生疏或危险的信息时,还会发出短促的喷鼻声(打响鼻),以示警备,并把这一信息通知同伴。马对同伴排泄的气味有着极强的反应,据观察,公马愿意在发情母马曾经排过尿的地点排尿。马驹要是闻到新鲜的排泄物,将被激起高度的排泄反应,引起排粪和排尿。因此,马能根据嗅觉信息,改变马在群体中的生活和定向活动。(3). 马能靠嗅觉鉴别污水或有害的饲草饲料:马鼻腔很大,鼻腔下筛板和软腭连接,形成隔板作用。因此,采食时仍可以通过鼻腔吸入嗅觉信息,既可选择食物,又可警惕敌害,两者互不干扰。马能利用嗅觉去摄食体内短缺的营养物质,并能在草原上辨别有毒植物或牧草,马很少误食毒草。马能靠嗅觉鉴别受污染的水和饲料并拒绝饮用。在马匹日常管理中应注意水源、料池、水槽、饲槽的卫生,这对马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4). 马对嗅觉熟悉的事物容易接收:因此,接近马或调教马时,让它学习新事物,最好先以嗅觉信息向它打招呼。例如,配戴挽具、鞍具,先让马嗅闻,操作上会更顺利。有时需要对孤驹寻找另外的母马寄养时,用该母马的乳汁对幼驹进行涂抹,则会增加母马对孤驹的接收程度。饲料的改变,马舍环境的改变,马是最容易感觉到的,这需要渐渐适应。管理上应注意饲槽、水源等方面的卫生,这可以减少环境对马匹的不良刺激。3.马的视觉马的视觉不怎么好马的行为是其固有的生理反映,而我们人类正是根据马的行为特征来接近、控制、训练、调整马匹,让它为人类作出贡献。只有了解马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才能做到正确地喂、管、调、使,发展马的有益行为,调教出性能优异的好马,充分发挥马的运动效能。马的视觉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差的器官,因此,在接近和运用马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突然接近马时,不要认为它已经看清楚你是谁:马眼位于头部两侧,全景视面可达330~360度,只有尻部后方才超出它的视野。因此,马能够感觉有什么东西接近它。但马眼球呈扁椭圆形,由于眼轴的长度不良,物象很难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看物体只能形成模糊的图像。马是认识主人的,但突然接近马时,它分辨不清你是谁。因此,需要以声音向马打招呼,不要以为它已经看清楚了。(2).马容易受到惊吓,就是因为它的视觉很差:马对静态物的视觉感受不如动态物,马对周边静态的动物如蛇、兔等常常发现不了,当这些小动物突然出现时,经常引起马的惊吓感,特别是公马,有时出现突然应激行为,如小躲、惊群,有时会造成人员伤害。马因视觉不良,有时形成较强的恐怖感,致使群牧马炸群、役马惊车和乘马失控。当马在异地、地况复杂和夜间行动时,要不断地用声音予以安定。(3). 视觉很差也使马的距离感比较弱:马眼位于头部两侧,视野在中央的重叠部分很窄,只有30度左右,不及食肉动物的三分之一。因此,马所见到的主要是平面影像,缺乏立体感,对距离的判断能力较弱。在跳跃壕沟或跨越障碍常发生惧怕障碍物,出现惧跳的现象。因此,跨越障碍调教需要时间长,而且要经常重复强化。跨越障碍调教时最好骑手给予适当的其他辅助,帮助它判断距离。优秀的障碍用马,除了自身的素质之外,骑手及时、准确的指示也是非常重要的。马后退时,对距离毫无判断能力,所以使役和控制马时,对后肢应当特别警惕。(4). 马虽然视觉差,但夜间视觉可比人类强:马眼底的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人没有照膜),可将透过视网膜多余的光线再返回视网膜感受器,因而视神经的感受量可大于原光的两倍以上。在弱光情况下,由于照膜的反射,使物体清晰度明显提高。因此,马在夜间能清楚地辨别夜路和夜出的动物。夜间骑乘马时马常常打“响鼻”,表示它先发现了夜游的动物或异物,用“响鼻”预以警示。(5). 光的色调和强度,马是能够感受的:强光对马是一种逆境刺激,经常引起马的不安。因此,运输过程不要有强光。马对红色光的刺激反应强烈,调教、使役中应注意红色物体,防止马惊恐;马对毛色有一定的好恶感,相近毛色者往往聚集一起。马对常见的颜色还会产生条件反射,如对身穿白衣的兽医或采精员出现时会发生相应的反映。4.马的味觉(1).马的味觉感知能力一般,因此采食面很宽马依靠味觉进行咬嚼性探究括动,马口腔和舌分布有味觉感受器,亦叫味蕾。这些味蕾多集中于轮廓状乳突、蕈状乳突和叶状乳突之中。马的味觉感受并不灵敏,因此,马采集食物的范围很广,马也是最容易饲养的动物之一。很多的饲料马都能适应,有的甚至是比较粗糙、适口性很差的饲料。在我国北方牧区,冬天马匹主要采食草地枯草,有时甚至是树枝和落叶,补饲是有限的。农区的有些秸秆马也都食用,切铡和适当粉碎更好。饲料范围宽,也是马适应能力的一个主要特征。当然,即使马的食物很宽,始终给予马匹优质、可口的饲草饲料是必须的。(2).马的味觉有很强的偏好马虽然采集的范围很宽,但对食物中的味道还是有所偏好。马对苦味不敏感,对甜味和酸味的感受较为强烈。马喜甜味而拒酸味。带有甜味的饲料,如胡萝卜、青玉米、苜蓿草、糖浆这些都是马最爱食用的,这些饲料都可以作为食物诱饵或调教中的酬赏,以强化某些后效行为。带酸味的饲料需要经过适应过程才会逐渐适应。5.马的听觉马的听觉是非常发达的,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强的器官,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听觉发达是对马视觉欠佳的一种生理补偿,这对在原始状态上马的生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马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关键问题就是躲避猎食动物的袭击,而马躲避猎食动物袭击的本领有就是逃跑和有限的反击。6.睡觉方式马睡觉不一定非在晚上,更不是一觉睡到大天亮。要是没人打搅它,它可以随时随地睡觉,站着、卧着、躺着都能睡觉。大马一天能睡八、九次,加起来差不多有六个小时。天亮以前的两个小时,马睡得最香。马站着睡觉继承了野马的生活习性。野马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草原地区,在原古时期既是人类的狩猎对象,又是豺、狼等肉食动物的美味佳肴。它不像牛羊可以用角与敌害作斗争,唯一的办法,只能靠奔跑来逃避敌害。而豺、狼等食肉动物都是夜行的,它白天在隐蔽的灌木草丛或土岩洞穴中体息,夜间出来捕食。野马为了迅速而及时地逃避敌害,在夜间不敢高枕无忧地卧地而睡。即使在白天,它也只好站着打盹,保持高度警惕,以防不测。家马虽然不像野马那样会遇到天敌和人为的伤害,但它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的,因此野马站着睡觉的习性,至今仍被保留了下来。 除马外,驴也有站着睡觉的习性,因为它们祖先的生活环境与野马极为相似。研究马的专家们坚信,在一个马群或者一个马厩中可能会有一部分马躺下睡觉,但绝对不会发生所有的马同时躺下睡觉的事情,总有一匹马会站在那里“放哨”。
马的特征是什么
1、马的耳部位于头的最高点,转动角度很大,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发达的听觉,其耳朵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强的器官。马的听觉是对其视觉不良的一种补偿。马的听觉比人类的听觉要发达很多,它能够辨别各种强度的声音的,并可对此建立条件反射。2、马的嗅觉神经非常敏锐,它能在听觉或其他感知器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很容易接收外来的各种信息,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马认识或辨别事物,首先表现为使用嗅觉,有时会主动接近物品,扇动鼻翼,作短浅呼吸,以加强对新鲜事物的辨别或探究,然后进行相应的休憩或躲避等行为。3、马对距离的分析、判断能力差,在后退时易失误。它必须变化头部的位置来看清某个物体,并稍微移动眼睛把焦点对准物体。当马移动或头部位置改变时,其双眼看物体的角度亦会发生变化。扩展资料: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马的竞争心理非常强,彼此互不相让,赛马就是利用了这一特点。在竞赛中,虽然鼻口喷血,体力难支,也竭尽全力,直至死亡。马匹合群性的强弱与品种、饲养管理条件有关。如轻型马比重型马强,群牧马比舍饲马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