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利

时间:2023-05-27 23:26:24编辑:优化君

在开场白中,致辞者请观众突破舞台的局限,想像演员所表演的喧乱情景。然后,观众听到国王亨利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浪荡习性,对傲慢的法国使臣(他带来了法国王储赠送的一袋网球)宣称,他要夺回法国先人侵占的英国领土。致辞者描绘了准备从扫桑顿启航的舰队,告诫说三个贵族正在密谋反对亨利。享利逮捕了这三个贵族,舰队启航。在野猪头酒店,快嘴桂嫂向尼姆、巴道夫、毕斯托尔和侍童罗宾谈起了福斯塔夫的死讯。一行人决定当兵,去法国碰自己的运气。致辞者宣布已包围哈弗娄。观众看到了激烈的战斗,特别是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土的上尉(勇敢)和尼姆、巴道夫、毕斯托尔(不勇敢)参战的情景。尽管亨利获胜,但军队的战斗力减弱。随着冬天临近,他计划返国。这时,法国派人劝降,于是他改变主意,宣布进军卡菜。阿金库尔战役前夜,亨利乔装探访篝火周围的士兵。他同普通士兵威廉斯发生争执。威廉斯向亨利挑战,要在战役之后决一雌雄。与此同时,法国贵族以各人将俘获多少英国人下赌注。战斗打响,英军赢得了胜利。战斗中,侍童与其他看护辎重的孩子惨遭杀害。亨利解决了与威廉斯的争执。继致辞者的又一段简短介绍后,观众了解了阿金库尔战役之后的情况。首先,普通士兵区分出勇敢者和情夫(弗鲁爱林遇见自夸的毕斯托尔,强迫他吃韭菜,以抵消诋毁威尔士之过)。其次,亨利构筑了英法和平,并向凯瑟琳公主求婚。在此之前,观众已看到她腼腆地向侍女打听英格兰之事。

该剧取材于拉菲尔·霍林希德的《编年史》、爱德华·霍尔的《兰开斯特和约克这两个显赫贵族世家的结合》( The Unionof the Two Noble and Illustrious Families of Lancaster and York)以及一些匿名的享利传记,其中包括由一位曾参加阿金库尔战役的人写的《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的功绩》( Deeds ofKing Henry V of England)。

该剧约写于1598—1599年,1599年曾上演过,1600年印成四开本,1602、1619年再版。

亨利五世

亨利五世是一个理想化的封建君王。他不像他的父亲亨利四世靠计谋篡夺王位,而是通过继承权确立合法地位的,这样就不存在道德上的先天不足,臣下也就难以藉口造反。在治国才能上,比之其父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平目处事机智果断,战时厮杀又奋勇当先,而且善于驾驭群臣,笼络教会。在道德修养上,他也虔信上帝,胸襟开阔,宽厚待人。剧中,面对强敌他临危不惧,沉着镇定,深入军营,激励将士们为国争光,靠了他的精神感召力才稳定了军心,提高了战斗力。在大获全胜后,他毫无居功自傲之心,反复宣告这是上帝的眷顾和恩典。对冒犯他的臣下,他非但不挟怨报复,反而论功行赏,予以厚待。上至王公,下至庶民,都对他又敬又爱奉若天人。

思想主题

首先,作者强调亨利五世的对法战争是正义的,完全是由法国不承认亨利王的合法继承权引起的。其次,特别描写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英军上下临危不惧,同仇敌忾,誓死效忠祖国,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正是在这种高度的荣誉感和爱国热情的感召下,疲弱的英军才得以一鼓作气击败虚骄轻敌的法军,取得阿金库尔战役大捷。最后,作品又借亨利王之日,宣称这场战争的胜利应归于上帝的庇护和恩典,实际上是再次点明了战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

以今天的观点看,这无疑是一场侵略战争,莎士比亚在情节处理上似乎有沙文主义之嫌,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类王位战争对人们来说是很难划清正义与非正义界限的。尤其值得提出为作者辩解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他超越了狭隘的民族观念,不仅同样描写了法国人的荣誉感和牺牲精神,而且从人道主义出发,对战争双方处死俘虏、滥杀童孺的残暴行为作了一定的揭露,充分显示莎士比亚作为一个人文主义作家的历史观和博大胸怀。

艺术风格

从艺术风格看,这部作品同《亨利四世》有相似之点,即既有上层政治军事斗争,也有下层军士兵痞的争吵调笑,既有刀光剑影、血流漂杵的悲壮场景,也有无赖出丑、公主学语等轻松活泼的氛围和缔盟联姻的欢乐的喇叭声,仍然体现出莎士比亚把历史剧和喜剧风格交融糅合的特点。但是,和《亨利四世》相比,这部剧作更像是一部英雄史诗,庄严单纯而缺乏前者的丰富生动。

近代文学家梁实秋:亨利五世有眼光,有果断,能敉平叛乱,故得民心,能得军心,故能杀敌致果。他为人谦逊虔诚,有礼貌,有同情,儿乎完全符合文艺复兴时代所谓“理想的君王”。莎氏的狭隘的爱国精神使他夸张了英国人沉着勇敢的美德,同时也夸张了法国人的浮躁狂妄的缺点。不过在剧情编排上莎氏还是相当公正的,例如剧情一开始便明白告诉观众对法作战的动机并不怎样光荣。

在莎土比亚时代,《享利五世》十分受欢迎。然后,它几乎消失了整整二百年,至19世纪重新出现在舞台,通常(如1859年査尔斯·基恩的演出)被当作一出宏大的爱国戏。20世纪的演员和导演,因厌恶其后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反这种爱国传统,挖掘该剧的阴暗面和嘲讽面。随后,1938年,艾弗·诺韦洛在伦敦进行了一次鼓吹沙文主义的演出。70年代,艾伦·霍华德在“四大历史剧”中扮演亨利,还同时串演查理二世和哈尔亲王。20世纪80年代,肯尼思·布拉纳在舞台和银幕上将亨利塑造成一个不断探索的、饱受痛苦的神明式国王。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b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德城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幼年在家乡的文法学校念过书,学习拉丁文、文学和修辞学。后来家道中落,曾帮助父亲经商,1578年左右只身到伦敦谋生,据说从事过马夫或仆役一类当时被看作“最下等的职业”。后来当了演员和编剧,随着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与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有比较广泛的接触。他在剧团里扮演过像《哈姆莱特》中的鬼魂之类的配角,也担任过导演,但主要是编写剧本,开始时不过是给旧剧本加工,逐渐由加工而改写或自己创作。他后来成了剧团的股东,1613年左右从伦敦回到家乡,1616年4月23日逝世。[1]

上一篇: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下一篇:汕头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