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

时间:2024-05-06 01:11:41编辑:优化君

宋教仁墓的简介

民主革命的先驱宋教仁,1905年加入同盟会后,于1910年在上海主编《民立报》鼓吹革命。1911年与谭人风等在上海组织同盟会中部总舍,任总务干事,策划长江流域起义。武昌首义后,协助湖北军政府办理外交,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多数,即着手准备组织责任内阁,为窃国大盗袁世凯所忌。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袁世凯派人刺死。1924年6月在上海闸北群地百余亩建成宋公园,葬宋于园内,墓呈半球形,墓前立有宋教仁先生之墓的石碑。墓顶塑一展翅雄鹰,象征先烈革命的凌云之志,墓地中还立有宋教仁先生石雕像,四周遍植龙柏,绿树成荫,庄严肃穆。

宋教仁遇刺事件的宋教仁简介

出生于湖南桃源县的宋教仁,虽置身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偏远宁静的家乡,但心中所向往的却是外面广阔而喧闹的世界。宋教仁祖父曾著有宣传反清复明思想的《腹笥草集》一书,受家庭环境影响,宋教仁自幼便有机会接触《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之类的反清作品,一颗复兴中华的种子深埋心中并萌芽,终于长成远大的志向与抱负。他一生追求并实践着的社会理想,与陶渊明笔下平和而宁静的“桃花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人享有自然的天赋人权,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平等,有自由,过着一种“怡然自乐”、幸福美好的生活。宋教仁不到五岁便入私塾,诵读之书,无非孔孟。可他对儒家中规中矩、文质彬彬之类的说教不感兴趣,而专心于时事、军事、地理等方面的著述。1899年,17岁的宋教仁进入桃源漳江书院就读,除继续研习四书五经外,还接触了数学、地理等新科目。他特别爱好兵、刑、名、法等其他诸家学说,“尤酷好历史舆地,许氏说文及古今政治诸书”,对天下山川形势,了如指掌。心怀大志、满腔激情的他,常与同学纵谈国家大事,每至动情之处,话语便如江河般倾泻而下、滔滔不绝。为此,大家便以“狂生”名之,一般同学担心受到牵连,不敢与他走得太近。可宋教仁毫不在乎,依然我行我素,常与三五志同道合的朋友相约,遨游聚会,饮酒赋诗,高谈阔论。如果说四年漳江书院学习生活期间,宋教仁的反清革命思想尚属自发的感性认识阶段,那么当他于1903年春以优异成绩进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接触到大批革命志士与先进思想,特别是结识黄兴之后,更是眼界大开,见识大增。此时的宋教仁,其反清救亡思想已上升到自觉的理性阶段,开始积极投身于革命实践活动之中。1904年末,因策划发动推翻清廷的湘鄂起义失败,宋教仁不得不逃亡日本。留学东京期间,他对日本仿效西方经过明治维新施行君主立宪制后的迅速崛起感触特别深刻。随着视野的开阔、研究的深入与认识的提高,宋教仁一方面继续民族主义的抗清斗争,另一方面则以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改造并取代中国封建专制政体为目标奋斗不已。在日期间,他因出色的组织才能与精湛的理论修养,深得留日同学赞许,被认为是“非徒有破坏力且有建设力”。排满反清是“破”,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是“立”。不破不立,打碎与毁灭不是目的,只是过程与手段,关键在于构建一种先进的秩序,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宋教仁努力追求的目标没变,胸怀与认识却在不断变化、提升与超越。活跃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宋教仁,既是运筹帷幄、折冲尊俎的革命家与组织家,同时也是一名宣传民主、推行宪政的理论家与政治家。1905年1月,宋教仁作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二十世纪支那社”,并以研究学术为名,创办了《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号召所有留日学生打破省区界限,实现广泛的团结与联合,为“树二十世纪新支那之旗于支那”而奋斗。不久孙中山抵达日本,与黄兴就兴中会与华兴会联合成立中国同盟会之事进行协商,宋教仁被推举为同盟会章程起草人。1905年8月20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宋教仁被推为司法部检事;同年11月26日,《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改组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自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始,宋教仁的声望便不断上升,地位日益突出,“在当时实是国父的左右手,党中有名的健将”。由于认识、性格、观念等各方面的差异,加之反清起义多次失败,同盟会的主要领导成员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章太炎、陶成章等人相互之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与分歧。对宋教仁来说,主要是思想见解与孙中山有着一定的出入。鉴于同盟会倾全力在南方边远地区发动起义惨遭失败的事实,宋教仁痛定思痛,不断反思,于1910年提出了调整、变更反清计划的建议,这便是著名的“上中下三策”:上策为中央革命,一举占领北京,号令天下;中策是设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长江流域各省同时举事,然后北伐;下策即在云南、两广、东北等地起义,占据边远地区,再图发展。下策屡次损兵折将事业无成,上策难度最大一时无从下手,唯有中策最为切实可行。为此,他提议道:“发难宜居中,不宜偏僻;战期宜缩短,不宜延长;战区宜缩小,不宜扩大。”谭人凤、陈其美等同盟会主要领导及多数会员纷纷支持这一倡议,1911年7月,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成立,宋教仁当选为总务干事,分掌文事部。宋教仁及时调整起义方略,为推翻清朝统治带来了新的转机。时值四川保路运动进入高潮,他抓住这一有利机会,迅速派遣同盟会中部总会要员前往长江流域八省设立分会,各分会皆受上海总部指挥,以连成一气,协同发展。“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长江流域八省各分会机关相继成立,在筹划具体行动方案时,宋教仁将武汉列为重中之重。他的目光,放在了早有革命思想的新军身上,促请谭人凤前往武昌,力劝共进会、文学社两派合并,相辅而行,伺机发动武装起义。事实证明,正是同盟会中部及各地分会的成立与推进,才促成了武昌首义的爆发与长江流域各省的迅速响应,然后波及全国各地,取得了辛亥革命的最后胜利。

刺杀宋教仁的原因何在

宋教仁是中国“宪政之父”,为中国的革命运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这位伟大的革命运动者,最后却因为刺杀,年仅三十二岁便英年早逝,引起社会各界一片哗然。宋教仁被刺杀的时候,国民党刚刚在1913年的中华民国国会上获胜。宋教仁正想以党首身份组阁,却突然遭遇了刺杀。在孙中山等人的提议下,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公布《临时约法》,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想要借此来扩大总理的权利,限制总统的权力。然而当总理的位置就要落到宋教仁手中的时候,宋教仁就被刺杀了。孙中山为了防止袁世凯破坏约法,孙在提出辞职时附加了三个条件: 第一,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好削弱袁世凯和北方封建势力的联系;第二,新大总统在南京就任的时候,大总统才辞去职务; 第三,新大总统必须遵守《临时约法》。当时国民党内宋教仁主张法式责任内阁,支持袁世凯当总统。而孙中山主张实行美式总统制,想独揽大权,积极讨伐袁世凯。凶手应桂馨是共进会的头目,曾担任陈其美沪军都督府谍报科科长、孙中山临时政府代理庶务长,而袁世凯向来不涉江湖与黑社会。孙中山等人身兼革命家和青洪帮黑社会势力的双重身分,民国初年,暗杀政敌是他们的常用手段。1917年正值袁世凯约宋教仁赴北京商谈,因为当时的宋教仁作为民主的代表人士。但是在上海火车站,宋教仁被刺杀。据记载宋教仁死后双目不瞑,眼睛中还有泪花。这句话基本可以让我们明白,谁最有可能刺杀宋教仁,这个人应该就是孙中山。而且为了当时的革命,宋教仁确实不应该去见袁世凯。因为袁世凯称帝的野心已经暴露,袁世凯召见宋教仁,无非就是要利用宋教仁的影响力,达到削弱孙中山权力的目的。宋教仁被刺杀的原因似乎就是上海滩流氓想讨好袁世凯谋升官发财,但从前两点分析来看,仅是洪述祖与应桂馨二人谋划,或许并非袁世凯本意,赵秉钧与宋教仁称兄道弟似乎也无动机。而洪述祖其人倒是很差劲,为了讨好袁世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把妹妹送给袁世凯做妾来拢关系(这也是袁世凯没杀他的原因之一吧),所以他会使出这种丧心病狂的拍马屁手段也是很有可能的。并且从宋教仁临终仍致信袁世凯这点来看,也似乎能洗脱袁世凯的嫌疑,仅仅是手下人妄揣圣意而做了过火的事。袁、赵虽然并非刺宋主谋,他们与洪、应有着复杂关系。刺宋案发生后,袁为了避免案情冲击其竞选正式大总统,不仅放走了洪,而且阻止赵出庭应讯,这就使袁、赵105年来一直难以摆脱嫌疑。

宋教仁为什么被暗杀?

应该是袁世凯主谋,凶手武士英(真名吴福铭)、应桂馨。
应桂馨随即成为第一个被捕的真凶。英租界捕房进一步拘捕若干嫌疑人,经沪宁车站的外国职员辨认,认出凶手武士英(真名吴福铭)。搜查应桂馨家宅,又搜得手枪一柄,枪内余弹两枚,经检验与宋教仁体内取出的弹头匹配。从应桂馨家宅搜出的信件中以及从电报局取得应桂馨发往北京的电稿中,发现国务总理赵秉钧的秘书洪述祖致电应桂馨说过:“毁宋酬勋,相度机宜,妥筹办理。”3月14日,应桂馨回洪述祖的“寒电”电文是:“梁山匪魁四出扰乱,危险实甚,已发紧急命令,设法剿捕之,乞转呈,候示。”3月18日,洪述祖复应桂馨电:“寒电立即照办。”3月19日,洪述祖又电催应:“事速照行。”3月21日凌晨晨两点即宋教仁遇刺不久,应致洪电:“二十时四十分钟,所发急令已达到,请先呈报。”3月21日,应致洪电:“号电谅悉,匪魁已灭,我军一无伤亡,堪慰,望转呈。”等。由此,洪述祖、赵秉钧和袁世凯成为幕后凶嫌。此时经和英法领事交涉,应桂馨、武士英从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堂转到上海地方当局中国人自己的监狱。移交不久,武士英吃了应桂馨的朋友送的毒馒头,暴毙狱中。蔡东藩因此在《民国演义》中感叹:“可见中国监狱,不如西捕房的严密,徒令西人观笑,这正是令人可叹了。” 应桂馨在一次劫狱事件逃出后先到青岛躲避起来。国民党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应桂馨开始显露行迹,公开发出请“平反冤狱”的通电。后又公然从青岛到北京向袁世凯索酬,要求袁实践“毁宋酬勋”的诺言,给他勋位和巨额现金。袁本来希望用赏钱叫他离开北京,不能公开授勋,应桂馨却坚持勋位金钱两大条件缺一不可,终于惹翻袁,派出四名大汉追杀。应桂馨得到风声后逃跑,1914年1月在逃往天津的火车上被军政执法处人员郝占一和王双喜乱刀砍死。 宋教仁遇刺案发生后,总理赵秉钧引嫌辞职,不久调任为直隶都督(驻天津)。应桂馨在火车中被杀时,他正在直隶都督任上。他一获应桂馨的死讯,不请示袁就发出缉捕凶手的命令,并在长途电话中向袁抱怨:“应桂馨如此下场,以后谁还敢替总统办事呢?!”一个月之内,赵秉钧在天津督署内中毒,七窍流血而亡。


宋教仁与宋庆龄究竟是什么关系

二人都是国民党党员。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终年三十一岁。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宋教仁究竟是被谁杀死的?

宋教仁究竟是被武士英和应桂馨杀害的。宋教仁被枪杀的经过:1913年3月20日晚,刚刚在大选中获胜的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正准备乘火车由上海启程去北京晋见袁世凯,并参加4月8日开幕的新国会。此刻,不仅是宋教仁人生的最高峰,也是中国历史上距离民主宪政最近的时候。当于右任、廖仲恺、黄兴和陈其美等国民党大员与宋教仁话别时,突然杀出一名刺客,对准宋教仁背后连开三枪,这位年轻的政治家随即倒在血泊之中。黄兴等人立即将宋教仁扶上汽车,送往附近的沪宁铁路医院。医生马上动手术钳出子弹,发现弹头有毒。两天后,宋教仁不治身亡。案发后,袁世凯下令江苏都督程德全限期破案,并悬赏万元缉拿凶手。破案过程则是出奇的顺利,短短三天,凶手武士英和他背后的应桂馨双双被缉拿归案。宋教仁遇刺后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21日,鹿鸣旅馆的两个学生到巡捕房报案,举报武士英。武士英原名吴福铭,只是个失业军人,在穷困不堪时,曾向同住在鹿鸣旅馆的两个学生借钱,并夸口杀人还钱。案发当晚,武士英回来就说自己有钱了,次日便离开旅社。3月23日,古董字画商王阿发到英租界捕房报称:一周前,因卖字画曾去巡查长应桂馨家,应桂馨拿出一张照片,要他谋办照片上的人,愿出酬金1000元。王阿发自然不敢答应,而宋教仁遇刺后,照片见于各报,竟与他所见照片相同,于是报案。巡捕房立即对应桂馨实施抓捕,并在一家妓院将其抓获,武士英随后也很快被擒拿。巡捕房在应桂馨家中搜获凶器,以及密电码三本,封固函电证据两包,皮箱一个。证据显示,应桂馨策划暗杀了宋教仁无疑,但是这绝不是故事的结局。背后必然还有人。从应桂馨家搜出的密码本上注有“国务院”、“应密”、“民国二年一月十四日”等字样,而电文内容将矛头指向了国务院秘书洪述祖。3月13日应桂馨在给洪述祖的电文中称:“若不去宋,非特生出无穷是非,恐大局必为扰乱”主动提出要除掉宋教仁。同日,洪述祖回电“毁宋酬勋位,相度机宜,妥筹辨理”等语。次日,应桂馨致电洪述祖:“梁山匪魁,四处扰乱,危险实甚,已发紧急命令,设法剿捕之,转呈候示”等语。3月19日,洪述祖回电有“事速照行”一语。3月20日半夜两点钟,即宋教仁被害之日,应桂馨致电洪述祖有“所发急电令已达到,请先呈报”等语。次日又致电洪述祖称“匪魁已灭,我军一无伤亡,堪慰,望转呈”。从上述证据来看,洪述祖涉案是逃不掉的。更重要的是,上面应的电报,均有“转呈候示”、“请先呈报”、“望转呈”。应桂馨并非根据来自北京的指示被动地执行暗杀命令,而是自己主动提出了杀害宋教仁的计划。

宋教仁是谁杀的

宋教仁是袁世凯指使洪述祖,派刺客武士英将宋教仁暗杀于上海火车站。1913年中华民国国会大选,国民党大获全胜,宋教仁正欲循欧洲“内阁制”惯例,以党首身份组阁之际,袁世凯惶恐不安,策划构陷宋教仁,未果之下,在1913年3月20日指使洪述祖派刺客武士英将宋教仁暗杀于上海火车站,子弹从后背射入体内,射中其右肋,斜入腹部,凶手开枪后逃逸。宋教仁疼痛难忍,趴倒在一张椅子上,用手把于右任的头拉到胸口,喘息地说:“吾痛甚,殆将不起……”,当时在火车站送行的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将宋教仁送往沪宁铁路医院急救。在医院中他向于右任留下遗嘱:今以三事奉告:一、所有在南京、北京及东京寄存之书籍,悉捐入南京图书馆;二、我本寒家,老母尚在,如我死后,请克强与公及诸故人为我照料;三、诸公皆当勉力进行,勿以我为念,而放弃责任心。我为调和南北事费尽心力,造谣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误解,我受痛苦也是应当,死亦何悔?他并授意黄兴代拟电报给袁世凯,讲述自己的中弹经过和革命生涯,最后希望袁世凯能够竭力保障民权,自己则虽死犹生。手术后,情况没有好转,大小便中出血严重;21日下午,宋教仁再次被送进手术室,延至22日凌晨4时48分不治身亡,年仅31岁。身故后,范鸿仙拍下宋教仁遗体的照片,今宋教仁墓安于上海市闸北公园。扩展资料宋教仁是一位颇有争议的清末民初时期的政治人物。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他投身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建设,并从中传播西方政党观念,组建政党,推行政党政治,虽在民初过分注重议会竞选,却也不可藉此否定其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和中华民国的创立者之一,是民初政党政治最主要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之一。与孙中山等同时代人比较,认为宋教仁是民初政党政治身体力行的第一人,也不过分。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毛泽东谈及宪政历史时,还对宋教仁有过贡献的《临时约法》作了历史的肯定,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因此,关于宪政和宋教仁从事宪政活动的革命性、民主性,是无庸置疑的。开启中国近代民主宪政历史,不是宋教仁的过错,而应是他的重大历史功绩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教仁 (中华民国时期革命家)

张学良的一生发生了什么?

张学良,字汉卿,辽宁海城人。他原是北洋军阀奉系的首领,后成为国民党政府的当权者之一。张学良青年时代起,在其父张作霖的军队中担任要职。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被日军炸死,他成为东北军首领。但他立志中国的统一,在1928年12月通电全国,改旗易帜,使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又帮助蒋介石获胜。九一八事变,由于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迅速沦亡。1933年3月,热河失守后,代蒋受过,被迫下野,被人们称为“不抵抗将军”,到国外考察。1934年1月回国后,先后被任命为“豫鄂皖剿匪副总司令”和西北“剿共”副司令。1936年12月,张学良与杨虎城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事变和平解决后,他又以巨大的勇气和无私的精神,亲自陪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他一去不复返,交由军事法庭判决后,被军事委员会“严加监管”。1946年11月,经蒋介石策划,张学良被送到台湾继续监禁。他为抗日救国,付出了丧失人身自由的代价。


张学良夫妇于1993年12月15日首次得以离开台湾,前往美国探亲。1995年定居夏威夷。晚年,张学良先生一直关心祖国两岸的统一和大陆的建设,曾担任东北大学名誉校长等职。2001年,病逝于美国。


吴佩孚的一生发生了什么?

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他是北洋军阀中直系军阀首领。清朝末年秀才出身的他,1906年在北洋军第三镇曹锟的部队里作管带,1917年升任陆军第三师师长,手中的兵权成为他的政治资本。1922年直奉战争以后,他的地位大长,先后任两湖巡阅使,直隶、河南、山东三省巡阅使。在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他和曹锟为了争夺地盘与皖系、奉系军阀进行过多次交战,弄得中原大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1923年,吴佩孚残酷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血腥屠杀罢工工人和共产党人,造成了二七惨案。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战败,他的势力受到一定的冲击。1926年,他又和张作霖联合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也就在这年,他的队伍彻底被北伐军打垮。吴佩孚逃到了四川,依附于一个地方军阀,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九一八事变之后,吴佩孚在北京定居,日本人曾邀请他做日伪区的傀儡统治者,但他拒绝为日本人出力,表现出一定的民族气节。


上一篇:boots

下一篇:上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