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村

时间:2023-05-28 00:13:59编辑:优化君
保定村的形成

第一个“保定村”的建立纯属偶然。现在的刘建军,正着力于老挝保定合作区的筹划。据了解,老挝政府已经同意,划拨出矿山500平方公里、橡树育林100亩进行项目合作。其中包括汽车组装、金属冶炼等30多个合作项目,如果合作成功,将提供近万人的外出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津巴布韦政府也发出约请,希望在津巴布韦成立“保定村”,大力发展烟草业。

刘建军现在的职位是中非商会保定直属分会会长,创建更多的“保定村”是他当前的追求。1998年初,刚刚调任保定市外贸局长的刘建军,调集了大量资料研究、制定了开发偏、小、险、难市场的计划,以避免当时金融危机对保定外贸造成的影响。同年六月,他率考察团考察非洲国家。考察期间,他偶然获悉,有百十个定州人在赞比亚河的一个村子里种植蔬菜。

原来,这些在非洲的保定农民,是跟随北京一个修坝公司来非洲打工的。工程从修建到完工历时两年,这些农民修建工程挣钱致富后,发现当地有大量肥沃的土地闲置,就产生了在那里种地的想法。“那些定州农民对我说,他们不想回来,因为在那里可以大搞种植业。他们盖了房子,种植了蔬菜卖给当地人,和当地人和睦相处。而当地的非洲朋友们,穷人吃肉,只有那些富裕的人,才舍得买菜吃。另外河北农民也为他们带去了便利、文明和实惠,所以当地人也不愿意让那些保定农民回国。”刘建军说,由于那些留守在非洲的农民们,护照都已经到期。于是他在回国后,帮那些留在非洲的农民们,重新办理了护照。并且在当年年底,把他们的家属也带到了非洲。第一个“保定村”的雏形基本形成了。

保定村的发展

“洋插队”触角伸向全世界 留在非洲的河北农民生存情况,触动了刘建军在非洲广建“保定村”的想法。他确认:这是一条集体走出来,国外“洋插队”的新路子。刘建军介绍,“保定村”的建设就是:由政府同国外当地政府签订协议,动员中小企业带产业、带项目去海外合作,进而组织适应相关产业、工业的农民以及下岗职工前往“洋插队”。在选址上,要避开大城市,到高速公路通达的中小城镇的边沿,申请一块土地用以种树、种菜、养殖。之后再扩展建筑、开矿、木材加工、商贸、餐饮、橡胶、腰果、木薯棕榈油加工等其他产业。

就这样,一个区域性中国人居住模式就形成了,多数区域还会请当地警察局派人保卫。 “我们就叫这样的居民区为‘保定村’。”刘建军说。直到现在,在刘建军的努力下,已在五大洲的土地上,成功建立“保定村”48处,国外就业1.6万多人,征得的土地使用年限在39年至99年之间。“保定村”的企业都是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同时推进了民间外交,增强了友谊。

经济方面

“国外当地政府多数是将一大片土地划给白种,小则300亩,多则1万公顷,最多的能拨给土地2000平方公里,许多土地还有森林矿山,为国内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2002年春节,仅定州市吕家庄在赞比亚的“保定村”,270名村民通过西联银行汇回国内的钱就多达900万美元,人均3万多美元。1.6万人如果平均汇回1万美元,保定就增加了12.8亿人民币的纯收入,至少相当于山区八个县的全年财政收入。”有了这样的结果,刘建军很满意。

劳务输出

易县牛岗乡台底村陈来会一家4口,在2005年4月到蒙古国“插队”务工。他在砖厂当切砖工,其妻子给砖厂做饭。陈来会说:“在老家,我是贫困县里有名的贫困户,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一家一个月收入就是1万多元,干8个月我就可以回家盖新房,买汽车了。 ”

据了解,在蒙古国“保定村”6个项目中,仅天意达制砖公司就有来自易县和容城县的农民100多人,有两个建筑工地先后安排定州市、曲阳县两地农民100多人。另外在皮革加工厂、旅馆、饭店等行业落户的“保定村”,农民达300多人。接下来,他们还要申请更多的土地办农场、种小麦和蔬菜,承建总统府的扩建工程,发展矿业开采和打井等。

2005年7月11日,在蒙古国的乌兰巴托,20多位来自保定的农民聚集在一起,进行了一场特殊的“选举”,选出了村委会,选出了村长陈喜安。这标志着在当地创业、务工的300多名保定人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其实,在每一个海外的“保定村”内,都有村委会,有村长。中国的乡村管理模式移植到海外创业的保定人群中。

在刘建军的办公桌上,有一份海外各“保定村”的通联方式。刘建军说,每个月他都要和各“保定村”进行联系,询问目前的状况。为了加强“保定村”的管理,确保村民与当地人和睦相处,刘建军还制定了统一的村民公约,选出了村委会主任。2003年,各“保定村”里设立了党支部,刘建军为“保定村”谱写了统一的村歌。

上一篇:同步计数器

下一篇:彩六是什么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