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

时间:2024-05-06 16:51:19编辑:优化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是谁说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释 义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出 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典 故  
根据《世本》载,黄帝时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中华远古出处: 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褒义词

示 例  
夏衍《代序》:“~,要建筑百丈高楼,不先打好地基是不行的。”

近义词  
跬步千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有志者事竟成。

反义词  
好高骛远、囫囵吞枣

故 事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适用时机:在写作文或者论文时可以采用这一词语,使文章更具文采.
这句话揭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不管路有多难,多崎岖,我们只要抬起脚来走出我们的第一步,再远的路只有一步步去走,才可以到达,再大的困难,只要一点点地,细心的,认真的去做就一定可以解决。所有的事一定会成功。
这些道理大家也都知道,其实人间的大道理就体现在一些日常的小事之中,要在小事中见到大道理,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原文如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译文如下:合抱的粗木,生于毫末九层的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扩展资料:作者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创作背景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上一篇:中文字典

下一篇:雪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