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运动

时间:2024-05-06 20:21:45编辑:优化君

第二次世界大战问题

  在伦敦有流亡政府,战后回国上台


  自由法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戴高乐领导的法国反纳粹德国侵略的抵抗组织。1940年6月法国沦亡后,戴高乐在伦敦发表《告法国人民书》,呼吁人民继续抗战,标志自由法国运动开始。1941年9月建立最高领导机构“自由法国民族委员会”(简称“自由法国”),1942年6月改组为“战斗法国委员会”(简称“战斗法国”)。1943年6月联合其他抵抗组织成立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次年法国光复后,成为法国临时政府。
  1940年5月,德国绕过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攻入了法国。马奇诺防线是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在任期间修筑的一条法国东部边境的防御阵地体系。防线内堡垒林立,地下筑有坚固工事,还有地下铁道、隧道公路和各种生活设施。
  马奇诺防线被法国人视为安全的保证,是“万无一失”的坚固屏障。
  在大战以前,英法政府对希特勒的军事扩张一再妥协退让,使得德国的扩张野心日益膨胀,希特勒攻占波兰后,又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顺利地绕过“马奇诺防线”,攻入了法国。
  毫无戒备的法军一触即溃,法国首都巴黎危在旦夕。6月14日,德国未发一弹就占领了巴黎,接着深入法国境内。
  1940年6月22日卖国贼贝当组成的新内阁,向德国投降。
  6月本是法国最迷人的季节,这时却陷入一片恐慌中。法国被卖国政府奉送给了希特勒,但法兰西独立自由的精神并没有终结,具有斗争传统的法国人民是不会甘心屈服的。
  在法国军队中,有一个坚决主张抵抗法国侵略的人,他就是夏尔·戴高乐将军。
  戴高乐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是个中尉,在凡尔登战役中身负重伤被俘,战后才回到法国。第二次大战爆发后,他提出了针对德国闪电战战术建设机械化部队的建议,但没有受到重视。
  在法国沦陷时,戴高乐坚决要求抵抗德国侵略者,但在当时的法国政府中,他孤立无援。
  6月17日清晨,戴高乐将军在机场送别英国斯皮尔斯将军。
  当两位朋友握手告别,飞机即将缓缓起飞时,戴高乐将军突然敏捷地一跳,跃上飞机舷梯,钻进飞机的机舱,并“砰”地一声关上机门。飞机飞上了蓝天,腾空而去。机场上的人大为吃惊,但已无可奈何。
  戴高乐将军当时是法国国防部和陆军次长。竭力反对贝当政府的卖国行径,失败后,他决定逃离法国,到国外重新组织力量继续抗击德国侵略者。逃离法国的第二天,在英国首相邱吉尔的支持下,6月18日下午,戴高乐将军在英国广播电台发表了《告法国人民书》,他向法国人民和全世界庄严宣布:
  “法国的事业没有失败,……法国并非孤军奋战!它不是单枪匹马!它不是四处无援!……法国的抵抗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
  戴高乐将军要求希望自由的法国官兵们和他联系。
  戴高乐将军的宣言激励了三千万法国人民的心灵。他们在失败的痛苦中重新昂起头来。巴黎的学生在凯旋们集会,表示他们对戴高乐的热烈拥护。
  法国的贝当政府对戴高乐将军恨之入骨,他们在法国军事法庭对戴高乐将军进行缺席审判,徒刑从4年直至死刑。戴高乐将军高扬“自由法国”的旗帜,以顽强的毅力开始拯救法国的斗争。
  6月29日,有200多名步、炮兵向戴高乐将军报到,从敦刻尔克撤退的200多人投入“自由法国”的运动……到月底时,海军中将米塞利埃,也来到伦敦,支持戴高乐将军。到7月底时,有7000多人志愿拿起武器为“自由法国”而战,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的从法国绕道西班牙逃到英国,有的从北非经直布罗陀海峡投奔而来……
  “自由法国”总部设在泰晤士河畔的一座大厦里。戴高乐将军筹建了法国民族委员会和武装力量,在简陋的办公室里他接待从各地来的关心“自由法国”的人们。
  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节,清晨,戴高乐将军检阅了首批“自由法国”的战士。
  一周以后,首批“自由法国”飞行员参加了对鲁尔区的轰炸,戴高乐将军组织了这次行动并发表了有关这次轰炸取得胜利的消息。
  1940年8月,戴高乐将军率领一支英、法联合舰队向法国进攻,不幸失败,但戴高乐将军并不屈服,他以顽强的精神继续战斗。
  之后,戴高乐将军又在非洲建立了一个可靠的作战基地和精干的行政机构,并出版了“自由法国”的报纸……
  1943年5月,共产党等16个政党团体在法国国内共同组建了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戴高乐派往国内的代表让·穆旦担任第一届主席。到1944年3月,法国国内各抵抗组织的武装力量联合为统一的内地军,戴高乐将军的将士们和德军进行着英勇的战斗。
  1944年6月,苏联红军解放了波兰,盟军从诺曼底登陆后向法国挺进。
  8月20日,戴高乐将军率领“自由法国”的部队随同盟军向巴黎挺进。他的军队受到了法国人民热烈的欢迎。
  戴高乐将军和千百万法国人民一起奋起战斗,武装起义解放了巴黎。
  1945年5月,德国投降,戴高乐以法国临时政府的名义,和盟军一起接受德国投降。
  戴高乐以他顽强的毅力和爱国精神,为拯救和维护法国的民族独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法国人民热爱的一位英雄和领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不宣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仿佛转眼间,距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过了60年。回顾历史,分析这场人类社会经历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对今天的世界有着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人类才能真正避免再次走入战争的深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祸根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与协约国在法国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林签订投降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战争结束后,协约国集团于1919年和1922年在巴黎和华盛顿先后召开了国际会议,讨论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问题。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终建立了战后初期的国际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德国问题。许多人认为:协约国不承认德国的大国地位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因此,当时许多欧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只要能够处理好这一问题,就可以使欧洲避免另一场战争。但是,英、法、美三国操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在处置德国时采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使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在德国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从而背离了制定这一条约的初衷。

  一纸和约真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德国问题吗?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余年,无论协约国集团在处置德国问题时怎样大发仁慈,都难以改变德国老百姓心中约定俗成的基本认识:战争赔款是德国贫困的根源。不管是濒于破产的商人、收入菲薄的教师,还是失业的工人,都把他们贫困的原因归咎于战争赔款。在德国人看来,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普鲁士占领了100多年的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国际联盟和波兰共同管辖)成为了自由市,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同德国本土分割开,德国丧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所有这一切带给德国的只有贫弱和苦难。德国人认为,摆脱困境的根本方法,是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凡尔赛和约》。此时,大多数德国人心中想的只是:复仇!复仇!复仇!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出现恰恰迎合了德国人这种急于报复的极端民族主义心理,因而轻易上台执政。

  在巴黎和会上,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没有获得他想要的特权,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奥兰多回国后政府倒台。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主要国家日本,其膨胀野心也与华盛顿会议上处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殖民地、重新划分远东政治格局有关。因此,后来的历史学家们不客气地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分赃不均的产物,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的畸形儿!

  姑息养奸 法西斯泛滥世界

  20世纪30年代,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以1939年纳粹德国侵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束,中间穿插着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这十年中,世界从烽火点点到硝烟成片,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世界大战的深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普遍幻想今后永远不会再有另一场世界大战了,饱受战争之苦的欧洲各国“和平主义”思想过度泛滥。“和风”劲吹之下,欧洲各国大规模裁军,对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可能造成的危害疏于防范,形成了它得以壮大的外部条件。同时,英、法、美等国家对于德、意、日在全世界的侵略行径不闻不问、姑息养奸,使得法西斯毒瘤泛滥世界,成为危害人类和平的重大隐患。

  1933年,和平的热望鼓动着大多数英国人,法国人则在德法边境修筑了蜿蜒几百公里的马其诺防线,并在德国东部联合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组成制约德国的“小协约国”集团,自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永享太平了。与此同时,纳粹党执政后的德国却在悄然重整军备,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并秘密发展被《凡尔赛和约》禁止的空军和坦克部队。意大利和日本这两个法西斯国家也争相扩军备战,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政府一面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一面将希望寄托在英法主导的国际联盟身上,希望由“国联”出面制裁日本。英法把持的“国联”虽然高举“道义”的大旗,但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却裁而不制。这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列强要维持与日本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若翻翻历史书就会发现,它们中哪一个没有过类似侵略行径呢?此时,被世界舆论寄以厚望的美国罗斯福政府又埋头于“新政”,不愿涉足国际事务,这无异于鼓励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

  国际联盟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开了一个既可悲又可怕的先例。在这之后,法西斯国家摸到了“绥靖政策”的脉搏,在世界各地频繁侵略,最终将世界推入了大战的深渊!

  “绥靖政策”将世界推入大战

  希特勒上台伊始,恰逢德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之中。凭借手下能臣沙赫特(时任德国经济部长)的经济才能,德国的经济实力几乎发挥出了全部的潜能。但是,饱受《凡尔赛和约》制裁的德国军队早已不再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了。甚至到了大战爆发的1939年,德国人还根本没有为一场长时间的战争做好充足的准备。

  那么,是什么力量导致法西斯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冒险孤注一掷,但又不断得手,从而将整个世界拖入一场几乎灭绝人类的世界大战中去呢?答案是:“绥靖政策”。

  什么是“绥靖政策”?一般的解释是:西方列强为防止战火烧到自己头上,以牺牲弱小国家为代价换取自身的苟安。

  如果没有此时英法等世界主要国家所奉行的“绥靖主义”,希特勒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政客、一个跳梁小丑而已。那么,英法等国是如何“绥靖”希特勒的?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悍然撕毁《凡尔赛和约》,3.5万德军奉命进入了莱茵非军事区。当时的德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与驻扎在莱茵河对岸的法军有很大差距,因此希特勒在入侵之前还下了这样的命令:一旦遇到法军的抵抗就立刻撤退!但法国政府在希特勒的挑战面前畏缩不前,英国政府又采取“超然”态度,使得希特勒顺利度过了“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希特勒挑战《凡尔赛和约》的第一个动作得逞了。

  同年年底,德、日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意大利宣布加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1938年3月,奥地利总理舒士尼格与国内民族主义者矛盾激化。11日晚8时,纳粹党人赛斯·因夸特在德国的支持下就任奥地利总理。当晚9时10分,赛斯·因夸特发出电报,请求德国援助。但希特勒早在当晚8时45分就已命令德军进军奥地利。3月13日,奥地利正式并入德国。其实,当时德军在入侵之前根本没有做好作战准备,其车辆有70%在路上抛了锚。

  德奥合并,更准确地说是德奥合并的方法和结果,使希特勒摸透了“绥靖主义”者的底牌,使他在通往大战的路上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德军入侵奥地利的整个过程进行得出奇的顺利,以至于希特勒本人也被这种胜利的情绪所感染。

  在这之后,他以在民族问题上处理不当为由,抓住捷克斯洛伐克不放,迫使捷给予其境内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以“自治”。拥有几十个师、数十万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装备还是比较精良的,其战斗力足以抵抗德国军队的入侵。但这支雄师在英法“绥靖政策”的压力下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1938年9月15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生平第一次乘飞机出行,赶赴希特勒在慕尼黑郊外的别墅伯希特斯加登。根据会议记录,张伯伦没有问过能否保持一个领土完整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也没有问过这对西方列强会产生什么样的战略影响,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完整,就拍板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了希特勒。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慕尼黑会议上的另一个“绥靖主义”者。在9月18日的会议上,法国总理达拉第力图使英国人相信:希特勒是个诚实办事的人,他在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人居住地之后,绝不会再寻求其他非德意志人居住的领土。张伯伦则说:“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现在向他们提出的建议并确定不会同时发生军事政变的话,英王陛下政府准备参加拟议中的保证。”达拉第的一句话把英国推进了世界大战,而张伯伦的一句话又把捷克斯洛伐克投入了民族苦难的深渊。

  9月29日,张伯伦与达拉第、墨索里尼、希特勒在慕尼黑举行了四国首脑会议,正式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协定签字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张伯伦和达拉第向他们宣布协定的内容,还告诉他们:“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词”。

  返回伦敦,面对机场上欢呼雀跃的人群,张伯伦不禁高喊:这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将伟大的和平从欧洲大陆带回!

  但是,没过多久,法西斯的炸弹就落到了他们的头上。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日对英美宣战,大战真正具有了世界规模。“绥靖政策”的苦果终于砸到了绥靖者自己的头上。


抵抗运动的兴起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德国迅速占领欧洲大陆许多国家,建立了所谓欧洲新秩序”,对占领国实行法西斯野蛮统治。因而激起各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民族抵抗运动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德国最早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人民在法西斯白色恐怖统治下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反占领斗争,进行宣传鼓动、收集情报、怠工罢工以及各种破坏活动。流亡国外的政府也同国内建立联系。1940年6月18日,法国的C.-A.-M.-J.戴高乐将军在伦敦发表《告法国人民书》,呼吁人民在他的领导下继续抗战,第一个打出民族抵抗的旗帜,宣告“自由法国”运动的诞生。7月10日,法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宣言,号召人民团结在工人阶级周围,为法国的自由独立和复兴而战。国内抵抗运动由少数自发的分散行动,逐步发展为有组织的抵抗运动。里昂和巴黎成了早期抵抗运动的中心。1940年11月,巴黎爆发了学生抵抗运动和教师集会示威。斗争中逐渐形成一些大的抵抗组织,在法国北部占领区有“保卫法国”、“解放者”、“抵抗者”、“解放北方”、“军政组织”;南部地区有“解放南方”、“自由射手”、“战斗”等。最初的抵抗组织成员有军官、工商业家、职员、作家、学者、教员等,起主导作用的则是知识分子,如记者、律师、教授、科学家和学生等(见彩图)。初期主要斗争形式是散发传单、出版地下书刊和收集情报。法共的一些基层组织和党员,在占领初期也参加了抵抗运动。1940年下半年,法共恢复和重建了党的地下组织,并于十月组织了第一批“特殊组织”,从事宣传鼓动、组织怠工和各种破坏活动。在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从1940年秋开始,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抵抗运动,出版地下报刊,发动怠工,破坏军工生产。流亡在伦敦的各国政府,对国内抵抗运动也有较大影响。在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和希腊,抵抗运动一开始就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一些山区出现了游击队。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的发展历史

1973年,亚辛组建了原教旨主义组织“伊斯兰中心”,这是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前身。亚辛和一些伊斯兰活跃分子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1987年12月15日在以色列占领的加沙地区发表了成立“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声明,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地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斗争。他们袭击以色列占领军和犹太人定居点,暗杀以色列情报人员。1997年10月1日清晨亚辛获得释放,并被立即驱逐到约旦,5天后他就回到了加沙。从此,亚辛又开始领导他的“哈马斯”运动与以色列展开新的斗争。“哈马斯”是“伊斯兰抵抗运动”的缩写,它的目的是要创造有利于解放巴勒斯坦人民的内外部环境,收复被以色列占领的所有领土。“哈马斯”就其广义来说,是一圣战组织,是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的一部分,如果说得更准确,它实际是伊斯兰世界穆斯林兄弟会运动的延伸,因此,它的基础可追溯到上个世纪的40年代。该运动坚信,伊斯兰教复兴是解放巴勒斯坦的基础。“哈马斯”运动标志图案充分反映了它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目标。

简述近代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的概况、作用

三元里人民抗英
是三元里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起因是鸦片战争的第二年,清政府签订了《广州和约》,之后,英军烧杀抢掠,才导致了三元里人民爆发武装抗英。作用是对英国侵略者起到了沉重的打击,极大的鼓舞了中国军民


义和团运动
是因为八国联军侵华中洋人杀中国人导致的,失败结果是因为清政府和外国势力联合绞杀,也是因为义和团对清政府失去了应有的警惕。作用是阻止了各国侵略中国的野心,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的觉醒

我只知道这么多,不详细的地方请追问


外传统是什么意思

政治事功与伦理劝导,是历代统治者稳固其统治的两大核心手段,也是构成外儒内法这一中华文化的重要成因。一般而言,儒学重仁政,讲究以伦理劝导实施统治,而法家讲法制,重在政治事功。但这两种思想在汉代时即彼此糅杂,形成了互补的统治术。宣帝曾多用刑吏,当太子(元帝)向他建议多用儒士时,他的回答是: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说明汉代统治者就已经自觉地把儒法结合起来实施统治了。外儒,给封建统治者披上一层仁德的外衣,内法,则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提供了坚强的的后盾。依儒家学说,天地君亲,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制约,但这种伦理约束,尚不具备法律的强制性,于是又生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在礼教之上,虽以明显的等级约束,进而出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封建律条。伦理的法制化,将一切封建礼教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触犯礼教,得到的不再是道德的评判,而是法制的制裁。 从某种意义上讲,封建宗法社会的结构形态,正是外儒内法统治术的必然产物。封建法律都披上了一层 “外儒”的仁德外衣,使一切法律都找到了伦理依托。翻开历朝历代的律书,可以发现,开头都冠冕堂皇地戴着一顶仁德的伦理样式的帽子。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为统治者的包庇纵容犯罪留下后路,又为法律向每个社会细胞延伸提供了方便之门。只要是统治者不愿惩罚的人,皇帝或者地方官吏都可以轻松地“宥”之,给予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么做,不仅不会有“枉法”的责任,反而显示出统治者的宽厚仁慈,体恤下情。而当作为社会细胞的家族出现罪犯时,统治者又可以将某个家族成员的罪刑放大为整个家族的罪刑:族内未能很好地执行礼教,以致出此败类!于是灭九族、连座等酷刑都可堂而皇之地用上。“满门抄斩”就是以此为依据得以执行起来的。与此同时,这种儒法结合的统治方式,还可以延伸到封建宗法社会的每个细胞组织之中,特别是封建集权统治的后期,国家将法制“下放”到宗族,族长有权采取法律的手段惩罚族人,而法律这时保护的不是族人的利益,而是宗族制度的稳定:只要族长认为有错,就可以到宗祠里对族人实施惩处。私设公堂在封建社会里之所以不被看出犯罪,原因正在于此。 外儒内法的统治术,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自古以来即是人治而非法治


甘地在南非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具有什么影响?

甘地在南非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不仅震撼了南非殖民当局,其影响已远及印度。印度总督哈定,在非洲、亚洲的舆论压力下,对南非殖民当局的种族歧视政策提出了抗议。国大党稳健派领导人郭克雷对甘地的非暴力抵抗运动推崇备至,1909年末,郭克雷在孟买的一次大会上说,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人民自由平等权利的过程中,如果其他的办法无可奏效时,甘地的非暴力抵抗是完全适用的。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过程、意义?

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西方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以极权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为特征的法西斯主义借机在德、意、日三国抬头。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分别在德、意上台掌政,日本建立起天皇制军事法西斯专政。它们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扩张侵略,谋取世界霸权。德国不甘心一战败北后所受的惩罚和约束,暗中迅速恢复国力,重整军备。它先后于1936年伙同意大利出兵西班牙,1938年并吞奥地利和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对一战后的分赃不满,在1935年并吞埃塞俄比亚后又于1939年侵占阿尔巴尼亚。日本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确立了武力侵占中国、征服亚洲和争霸世界的侵略纲领,随后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基于相同的目的与需求,德、日、意还在侵略扩张中相互勾结,结成了臭名昭著的法西斯轴心国同盟。1936年,德、意两国签订了《柏林协定》,结成柏林—罗马轴心。同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同盟》,意大利于翌年加入这一协定,从而标志着三国法西斯侵略集团的初步形成。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三国在柏林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三国还裹挟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加入轴心国联盟。德、日、意的疯狂侵略迫使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逐步联合起来。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过程: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内的美国的重巡洋舰“奥古斯塔”号上举行大西洋会议,签署了《大西洋宪章》,表达了共同反对纳粹暴政、重建和平的决心。1941年9月29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美英三国会议,签订了英美向苏提供飞机坦克等军用物资和贷款、苏联向英美提供原料的协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中国也向德意日宣战。其他一些国家也向轴心国家宣战。1941年12月22日,美英首脑倡议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国家签署一项同盟宣言。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经与英苏磋商修改后,用急电发给各盟国。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对于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了起了决定性作用,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扩展资料:结束于1945年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这场战争的战火燃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共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被卷入其中。这场战争是以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势力给人类带来的一场劫难,是世界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文明与野蛮力量之间的一场大决斗。环顾这场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世界大战,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一、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大力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二、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积极投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三、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法西斯同盟参考资料来源:大众网-背景资料:法西斯轴心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巴勒斯坦政府和哈马斯是什么关系?

哈马斯是一个政治组织,同法塔赫一样,同属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并在其机构下进行政治工作和服务。是巴勒斯坦政府下的一个政治派别。在政治上是从属关系。
【1】根据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达成的关于巴勒斯坦自治协议,巴民族权力机构是一阶段性、过渡性的自治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巴自治区内除外交、安全以外的所有民事。
【2】 哈马斯是巴勒斯坦一个宗教性的政治组织,反对同以色列和谈,并且不放弃以武力消灭以色列,并将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的攻击行动称为“圣战”,从而建立由地中海到约旦河西岸、并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哈马斯在以色列占领区经常组织和策划反对以色列的示威和恐怖活动,并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不时绑架或暗杀以色列居民,被以色列和西方国家视为恐怖组织加以取缔。 由于哈马斯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政治主张不同,因此经常发生暴力冲突。
【3】前者只有警察,后者有武装力量,至于军队,二者都还达不到那个级别。哈马斯有游击队。
哈马斯("伊斯兰抵抗运动"的缩写),也被称为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成立于1987年的一个巴勒斯坦伊斯兰教逊尼派组织,是一个集宗教性、政治性为一体的组织,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卡桑旅"是其主要的军事派别。主要活动区域是巴勒斯坦地区(加沙地带)和卡塔尔等中东其他地区。
哈马斯被以色列、美国、加拿大、欧盟、约旦、埃及和日本确定为恐怖组织。而其他国家,如伊朗、俄罗斯、土耳其、中国和多数阿拉伯国家并没有将之视为恐怖组织,而是承认其抵抗组织身份。2007年,哈马斯在与法塔赫的在一系列暴力冲突中获胜,6月,哈马斯夺取了加沙地带控制权,法塔赫退守约旦河西岸。2007年6月15日,阿巴斯任命哈马斯组织的法耶兹为紧急政府总理。现任总理是来自法塔赫的拉米·哈姆达拉 。


上一篇:结汇英语

下一篇:白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