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的许子将是什么人?
摘自《后汉书》的 《许劭传》:
(许子将是许靖的堂兄)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郭林宗)
事迹:
……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常到颍水,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太丘。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劭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尝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孙盛《异同杂语》:
…….太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
《汝南先贤传》:
……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见劭年十八时,乃叹息曰:此则希世出众之伟人也。劭始发明樊子昭于鬻帻之肆,出虞永贤于牧竖,召李叔才乡闾之间,擢郭子瑜鞍马之吏,援杨孝祖,举和阳士。兹六贤者,皆当世之令懿也。其余中流之士,或举之于淹滞,或显之于童齿,莫不赖劭顾叹之荣。凡所拔育,显成为今德者,不可殚记。其探摘伪行,抑损虚名,则周之单襄,无以尚也…….。
评论:“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与郭林宗齐名,说明了许子将在后起“人伦”派谈士中的地位。从当时社会之最下层——“鬻帻”者,“牧竖”、“屠沽”、“邮置之役”中,拔育人才,是许、郭之所同。其不同者,郭较随和,能包含一切;许则峻名节,颇崖岸自高。豪侠如袁本初,至于卸除其华美之舆服,而后敢入郡界。子将品题之权威性,即此可见其一斑。陈仲弓为当时名士中之泰斗,陈仲举(二人均陈群之祖上)则名士之“护法”,许子将却都不与之周旋敷衍。曹孟德微时,桥公祖、何伯求均以命世之才许之,甚至以子孙相托。许子将独鄙之,在被劫持的情况下,始加以品目——“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谈锋如剑,抉其所藏,堪称快人快语。其品题荀靖、爽弟兄,假物为喻,形象鲜明。以最简单的语言——十三个字,表达最复杂的事物,听者默契于心,恍然在目。不谓之神妙得乎?其对陶恭祖的衡量,由表达里,即往知来,人伦之术,先见之明,兼而有之。谢子微叹为“希世出众之伟人”,良有以也。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什么意思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的意思是:“把修炼到一人身上,德表现出来的是纯真”该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翻译:善于立法者自己就被禁锢在法律的规范之内拔不出身子,善于聚拢徒众的人自己也被聚拢在徒众之中托不出自身,子孙对其祭祀总不间断把修炼到一人身上,德表现出来的是纯真;修炼到一家,德表现出来的是富余;修炼到一乡,德表现出来的是邻里相处和睦久远;修炼到一国,德表现出来的是丰饶;修炼到整个天下,德表现出来的则是自由平等。因此以是否纯真去观察一个人是一个乡是否有德,以邦国的经济是否丰饶观察一个邦国是否有德,以天下百姓是否都自由平等观察天下是否有德。我凭借什么去判断天下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就是以此为准则。扩展资料:1,该诗句的出处《道德经》简介:《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2,创作背景: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卫国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是什么意思
“卫君等待老师去治理国政,老师打算先从哪儿入手呢?” 这是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的话。语出论语-子路篇第十三·第三章.原文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译文: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扩展资料:子路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曾协助孔子“堕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三国里有个叫羊牯的,他是哪国人,有什么功绩啊?
羊祜(221年-278年),三国时期魏国人,字叔子,泰山南城人。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咸宁四年(278),羊祜抱病回洛阳,同年十一月病故,并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扩展资料:270年,孙皓加封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江陵等军事,羊祜知道陆抗不是等闲之辈,使用强攻占不到便宜,便施展攻心计,对吴军采取怀柔政策,每次两军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以致吴过来投降的人络绎不绝。陆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诫将士们说:“羊祜专以德感人,如果我们只用暴力侵夺,那就会不战而被征服的。我们只保住边界算了,不要为小利而争夺侵扰。”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晋、吴两国的荆州边线处于和平状态。陆抗和羊祜两人惺惺相惜,产生了著名的“羊陆之交”。276年,羊祜又进封征南大将军。经过7年的练兵和和各项物质准备,而且陆抗已经于274年病亡,孙皓还是继续实行暴政,羊祜便上疏《请伐吴疏》,遭到朝内其他大臣的反对,司马炎没有同意。278年,羊祜染病,请求入朝。返回洛阳,正逢景献皇后羊徽瑜去世,羊祜十分悲痛,病情更加严重,同年病逝享年五十八岁,羊祜死后,举天皆哀。司马炎亲着丧服痛哭,时值寒冬,司马炎的泪水流到鬓须上都结成了冰,追赠羊祜为侍中、太傅,持节如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羊祜
三国中有许子将这个人吗
刘繇幕僚。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劭从祖敬,敬子训,训子相,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遣请劭。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乃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六。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东汉末年著名的人物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曾经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摘自《后汉书》的 《许劭传》:
(许子将是许靖的堂兄)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郭林宗)
三国里面提到过许子将吗?他是谁啊、能介绍下吗?
刘繇幕僚。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劭从祖敬,敬子训,训子相,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遣请劭。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乃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六。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东汉末年著名的人物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曾经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摘自《后汉书》的 《许劭传》: (许子将是许靖的堂兄)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郭林宗) 事迹: ……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常到颍水,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太丘。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劭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尝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孙盛《异同杂语》: …….太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 《汝南先贤传》: ……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见劭年十八时,乃叹息曰:此则希世出众之伟人也。劭始发明樊子昭于鬻帻之肆,出虞永贤于牧竖,召李叔才乡闾之间,擢郭子瑜鞍马之吏,援杨孝祖,举和阳士。兹六贤者,皆当世之令懿也。其余中流之士,或举之于淹滞,或显之于童齿,莫不赖劭顾叹之荣。凡所拔育,显成为今德者,不可殚记。其探摘伪行,抑损虚名,则周之单襄,无以尚也…….。 评论:“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与郭林宗齐名,说明了许子将在后起“人伦”派谈士中的地位。从当时社会之最下层——“鬻帻”者,“牧竖”、“屠沽”、“邮置之役”中,拔育人才,是许、郭之所同。其不同者,郭较随和,能包含一切;许则峻名节,颇崖岸自高。豪侠如袁本初,至于卸除其华美之舆服,而后敢入郡界。子将品题之权威性,即此可见其一斑。陈仲弓为当时名士中之泰斗,陈仲举(二人均陈群之祖上)则名士之“护法”,许子将却都不与之周旋敷衍。曹孟德微时,桥公祖、何伯求均以命世之才许之,甚至以子孙相托。许子将独鄙之,在被劫持的情况下,始加以品目——“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谈锋如剑,抉其所藏,堪称快人快语。其品题荀靖、爽弟兄,假物为喻,形象鲜明。以最简单的语言——十三个字,表达最复杂的事物,听者默契于心,恍然在目。不谓之神妙得乎?其对陶恭祖的衡量,由表达里,即往知来,人伦之术,先见之明,兼而有之。谢子微叹为“希世出众之伟人”,良有以也。
三国演义里魏国五子良将是哪五个?
辽(文远),张郃(俊艾),徐晃(公明),乐进(文谦),于禁(文则)。
以下是五子良将的历史生平,可见魏国五子良将个个都是能征惯战的好手。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魏名将。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主力,使敌军十万退却,更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敌国,名威天下,为操拜为征东将军。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染病。黄初三年,抱病退吴将吕范。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
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帅,维持败兵。魏明帝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奉命救援陇右,在街亭大败蜀将马谡,导致诸葛亮撤兵;诸葛亮第四次时,张郃随司马懿前往相拒。后诸葛亮粮尽退兵,张郃追至木门,与诸葛亮军交战,被飞矢射中右膝而亡。
徐晃是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原跟随杨奉,曾保护汉献帝东行,有功。后降于曹操,跟随曹操四处征战,于延津率兵击杀文丑,于官渡率兵截烧粮草,平马超时率先渡河,守汉中时大败蜀将陈式,多有战功。特别是在解樊城之围的战斗中,徐晃率军长驱之入,一举击退蜀军,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赞扬。魏明帝时期,徐晃病逝。
于禁,魏国五良将之一。他最早随鲍信起兵,后来又一起归附曹操,被任为官军司马。从此跟随曹操四处征战。有一次曹操的青州兵四处抢劫,被于禁追杀后就去告发于禁叛变,恰好此时张绣叛变来攻,于禁就先扎下营寨才去见曹操,曹操问他怎么不先来解释,于禁认为分辩事小,退敌事大,曹操因此十分高兴,于是封他为益寿亭侯。后来败吕布,破袁绍,于禁与其它五良将都轮流任先锋官而表现活跃。还有一次曹操厌恶朱灵并想撤掉他的兵权,就派于禁去办,于禁手执文书仅带数十骑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就是这样地令人畏惧,被迁至左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包围曹仁,于禁去救援,但被水淹七军而被擒,于禁投降了敌人,而他手下的庞德却不屈被杀。后来关羽被孙权所破,于禁也就归属了吴国,直到黄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国,那时他都已经须发皆白,面容憔悴,泪流满面。曹丕就命他去拜见高陵(曹操的陵墓),因为陵中画有他屈膝降敌,庞德不屈的图画,所以于禁不久就羞愧发病而死,死后追谥为厉侯。
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三国时曹魏名将。最早投到曹操帐下,胆勇过人,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赤壁之战后,曹操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以当孙权。其时孙权入寇,双方对阵,乐进忽施突袭,一骑马一口刀,如一道电光,折贾华、宋谦之双戟,几乎擒得孙权。后来与吴将凌统鏖战,得曹休之助,本可取胜,却被吴将甘宁发箭所伤,退入军中调治伤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