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之”分别有以下意思: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举例:赤子之心。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举例: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举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举例:置之度外。等闲视之。5、代词,这,那;举例:“之二虫,又何知”。6、虚用,无所指;举例:久而久之。7、往,到;举例:“吾欲之南海”。扩展资料“之”在古文中的用法1、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2、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3、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4、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5、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6、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7、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8、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9、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10、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11、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12、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13、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14、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15、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之
古文里“径”是什么意思?
1、经过,行经 [pass]径,过也。——《广雅》2、泛指道路 [road]塞徯径。——《礼记·月令》。3、直径 [diameter]员径八尺。——《后汉书·张衡传》4、径直;直接 [directly; straightway]肃径迎之。——《资治通鉴》5、 通“竟”。即,就 [then]不过一斗,径醉矣。——《史记·滑稽列传》组词:小径、径直、径自、幽径、蹊径、半径、径赛、径行、直径、孔径、曲径、路径、口径、径流、径庭、内径、外径、行径、剪径、一径、径要、径向、径情、螺径、归径、径径、松径、梯径、徯径、径尺、扩展资料字形演变字源解说文言版《说文解字》:径,步道也。从彳,巠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径,步行的小路,只可行人不可行车。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巠”作声旁。 组词解释:1、小径:狭窄的道路。2、径直:简捷;率直。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 林道静 就在这样漆黑的大风雨之夜,从庙里径直奔到了海边。”3、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时间久了,他如果不到 秦妈妈 的草棚棚里来,她倒盼望他了,有时甚至径自到 张学海 的草棚棚里去,相帮他娘做点家务。”4、幽径:亦作“ 幽迳 ”。僻静的小路。陈毅 《游柏林失不雷河》诗:“林深树广,幽径纵横。”5、蹊径:亦作“ 蹊迳 ”。指小路。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对于这样另辟蹊径的教育宗旨与方法,自己确有坚强的信念。”
古文里的“第”是什么意思?
【读音】[dì ]【释义】1、次第;次序。2、官僚和贵族的住宅。3、科举考试的等级。4、但;只管。5、只;仅仅。6、只是;但是。表示转折。7、词头。用在整数的前边,表示次序。【例句】1、次第;次序。《左传·哀公十六年》:“楚国第,我死,令尹司马非胜而谁?”2、官僚和贵族的住宅。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出,驾而宿于朝房,旬而还第。”3、科举考试的等级。《柳毅传》:“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4、但;只管。《陈涉世家》:“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5、只;仅仅。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6、只是;但是。表示转折。《与妻书》:“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7、词头。用在整数的前边,表示次序。《孔雀东南飞》:“云有第三郞,窈窕世无双。”
第一作者是什么意思
第一作者就是论文、论著的署名时,多个作者的情况下,署名排在最前面的那个人。
由于科学研究的复杂化多样化,如生物信息学有几百人署名一篇论文的情况。科研成果往往是多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论著的作者也就是多位研究者的合作群体。其中排行在第一作者就是第一作者,在创新性科研成果中贡献最大。同时,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和效果也最多。相对于后面的作者而言,他最重要,虽然比单独署名的地位要轻一些。
有的文章署名也有两个或多个第一作者,称为并列第一作者,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在人名上进行标注。
“第”的常见组词有哪些?
一、“第”的常见组词有:第一、及第、第二、等第、登第二、释义:1、次序:次~ 。等~。2、前缀。表示次序:~一。~二。3、科第。科举时代称考中(zhòng)叫及第,没有考中 叫落第。4、旧时官僚和贵族的大宅子:府~。宅~。5、文言连词。但是。三、字源解说: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绳带渐次缠绕戈戟的木柄。第,篆文(竹,简)(弟,渐次缠绕),表示将简条渐次缠绕。造字本义:动词,将竹简的简条渐次系连成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文言版《说文解字》:第,次也。从竹、弟。 白话版《说文解字》:第,次序。字形采用“竹、弟”会义。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二、相关组词:1、第一[dì yī] 排在最前面的:他考了~名。2、及第[jí dì] 科举时代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状元~。3、第二[dì èr] 数字的排列顺序。4、等第[děng dì] 名次等级(多指人):~有差(名次等级有差别)。5、登第[dēng dì] 登科,特指考取进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
第的组词有哪些
一、第的组词:第一 第二 及第 府第 第五 私第 宅第 科第二、第的释义:1、次序:次~ 。等~。2、前缀。表示次序:~一。~二。3、科第。科举时代称考中(zhòng)叫及第,没有考中叫落第。三、第的笔顺:扩展资料一、字源演化:二、说文解字:文言版《说文解字》:第,次也。从竹、弟。 白话版《说文解字》:第,次序。字形采用“竹、弟”会义。三、相关组词:1、等第[děng dì] 名次等级(多指人):~有差(名次等级有差别)。2、登第[dēng dì] 登科,特指考取进士。3、次第[cì dì] 排列的顺序。4、落第[luò dì] 指科举考试没考中。第:等第,名次。5、番第[fān dì] 轮番的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