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绳

时间:2024-05-07 12:28:56编辑:优化君

史学家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怎样?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里“成熟”的表现,不包括
A.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B.找到了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C.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 方针
D.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这道题我一点也不懂,
历史
u讽刺Y不哭2e2014-09-27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优质解答
这种题是典型的高考类型的题,假如你不懂的话,意味着你的选择题经常会错同样类型的题.首先,题干要提取出时间信息:大革命失败到抗战前夕就是1927-1937年;其次,每个选项都要联系回课本相关史实:A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是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的纲领中的最低纲领;B指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C指1935年的遵义会议;D指从1927年的国共内战,反蒋到1935《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再到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由内战到和平,从分裂到合作.就是从以阶级矛盾为主到以民族矛盾为主开展革命.由此可见,只有A项不在此阶段内.
不懂本题解法,还有一个原因是你上述需要运用到的知识你没有掌握.


怎么才能 学好文学?

想有好的文学修养,首先要从字开始,不懂字是不可以成文的,它就象砌积木一样每一块积木就是每个字,所以首先从字开始。也许有人说,我识字,几千个是不成问题,我可以看得明所有的报章和书本,这不是一件难事,现在还有多少个人是文盲呢?对不起,字不是你识读就可以了。我举个例子,比如“一”字,你懂得多少呢?“一”除代表数字外,还有:始,开,起,首,单,独,元,等等意思。你从这些意思就可以理解到不少的词语,一元之始,一石二鸟,一生一世,一声令下,一分为二,一人独行。你看有多少个各种意思。另外 你还可以从部首去了解字的来源,从繁体字到简体字去了解字的发展,了解书法中的草书。总之你一定要以字去开始。大概在开始对字有兴趣之后,你自然慢慢对词有深的理解,从词开始你又会觉得对书本文章有比以前更深的认识,这就一步一步地深入去。有些人总是不能写好一篇文章,写出来总是东一角西一角,杂乱无章。这种现象多出于小孩的作文,原因是架构不清的现象,文如其人,一个平时做事没有条理的人,一个不善于与人沟通,不善于与人交谈的人,写的文章多是乱七八糟的。所以小孩子平时引导他们有条理去做事,多与别人交谈是有助他们对文章的结构认识的,比起学什么语法更有作用。小学生的文章,只要清楚地交待好事情的始末,也就是一篇较好的文章了,不要期望他能有什么好的漂亮的词句。如果辛弃疾不是生于战乱之中,不是生于外族入侵,家国沦陷之际,不是一生怀才不遇,际遇坎坷。他能有这样悲壮的词句吗?“故将军饮罢夜归来”这个“故”字就是他借汉代李广的遭遇,来发泄自己的心情。试问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社会经历,能感受到多少山河风景的渲染?我记得小时候老师就是要我们写旅游文章,要多少个字,要有那些什么的形容词,讲句笑话,“真是难为家嫂了”。那时我只好生硬地堆一些美丽词句,只求速速完成,快快地去玩耍吧。我们小孩子去公园郊游,只不过是想大家一起,在宽阔的草地上,追追逐逐,玩玩兵捉贼吧,那有闲情逸致去欣赏湖光山色。多读书一定有收益,收益多少就看各人的修为了。但有一样要注意的,不要多看近期的文学作品,因为低下得很,要看就看一些名著。明清代小说不错,元曲神韵,唐宋的诗词,这都是很好的熏陶。不过现代的人已经是不会这样做了,因为费时费力,似乎与时代脱节了。


《想和做》的原文,作者是胡绳

想和做
胡绳
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一般人的通例。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的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他们学习语文,就硬读课文。因为只读不想,同一个语言文字上的道理,在这一课里老师讲明白了,出现在别一课里,他们又不理解了。他们学习数学,就硬记公式。因为只记不想,用这个公式算出了一道题,碰到同类的第二道题就又不会算了。从旧经验里得到的道理,不能应用在新事物上,这就是不会用思想的缘故。另外也有些同学,他们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拿来记住动植物的分类,弄清历史的年代。我们固然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但是我们承认,在学习各种功课和训练记忆力上,是可以有一些比较省力的有效的方法的。这些方法也得从学习的经验中取得。假如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例如开会,演说,办壁报,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实际的行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那么,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点功夫来想一想。想什么?想他自己做过的事,想自己做事得到的经验。这样,他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 作 者 】: 胡绳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3-1


1995年11月到12月间,作者利用养病的时候把1980年初写成、1981年出版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了一遍。自这本书完成以后,这还是第一次从头到尾重读它。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全书约70万字。1981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然后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了字体较大(4号字)的版本,不久红旗出版社还出了这部书的简本。这三个本子都经过多次重印。据我掌握的情况,它们的印数累计共300余万册。全书分为5编29章,上起1840年的鸦片
战争,下迄1919年的五四运动。依据作者本人50年代提出的中国近代史“三大革命高潮”的理论,划分成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失败(1840—1864年,即第一编)、从太平天国失败后到义和团运动(1864—1901年,第二、三编)、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到辛亥革命(1901—1912年,第四编)、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五四运动(1912—1919年,第五编)4个时期。分别论述了不同的历史阶段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社会各阶级及其互相关系的新变化,突出描绘了阶级斗争这一错综复杂的历史主题,清晰勾划出了“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条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展示了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全貌。 该书总汇了作者30多年来在中国近代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体系到观点都反映自己独到的见解。该书着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揭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以理论分析见长,很少使用偏僻的史料,注意对常见 的典型的材料进行层层剥析,也很少搬抄马列经典作家的具体结论,强调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具体历史问题,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史学,摆正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与中国历史的具体结论的关系上做出了可贵的尝试。该书善于揭示历史的内在联系,这不仅表现在大的框架的构思,而且更精彩地表现在一些小节的设计上。“没有出场的角色”一节,(第17章)衔接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农民群众的自发斗争撼动清朝统治的基石”一节(第22章),阐明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动乃致胜利与传统的农民斗争之间不可割裂的联系。“清王朝的覆灭和南京政府的结束”一节(第25章)更是巧妙地点出了软弱的资产阶级靠妥协换来的胜利,也同时带来了自己的失败。本书发端宏大,锐意立新,于史学界很少注意的问题诸如“知识分子对太平天国的态度”、“资产阶级对义和团的态度”、“政变中的失败者和胜利者”、“洋务问题上的又一种分歧”等均作了专题研究,开拓了近代史的研究领域;而于史学界普遍关注,争议较大的问题诸如清政府闭关政策的得失,太平天国运动及其政权的性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作用,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辛亥革命的功绩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褒贬等等,又多有自己的一家之言。本书还注重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分析,通过不同阶段社会经济呈现出的不同特征来考察政治生活、社会意识等方面的变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全书结构严谨,详略有序,文笔干练而有朝气,论理深刻而易懂,照顾到了不同程度的读者,出版以来,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 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 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 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胡适与曾国藩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需要时间沉淀

曾国藩(1811--1872)在中国历史上首先是一个人物,其次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不管你怎样看他,说他都是这样。百年以来,誉之者称其“一代完人”,另有“中兴第一名臣”之别誉;毁之者称其“千古罪人”,另有“曾屠户”“卖国贼”之绰号。我用一个中性词来说明他的一生-------精彩!这样可以既不得罪毁誉派,也不讨好支持派,算是得了“中庸之道”吧。曾国藩年轻时得当时权相穆彰阿宠信,十年七迁,连升十级。文称内阁学士,太子太保;武署兵部,并先后任礼部、吏部侍郎,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战太平,剿捻军,开“洋务”,文韬卓著,武略赫赫。清政府说他“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他的门生故交赞他“德埒诸葛,功迈萧、曹,文章无愧于韩、欧,实为一代名臣名将”。后世之民主人士又骂他是“以夷狄攻中国”,杀人割地”之洋奴,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光潜为之叹曰:功罪两千古,泾渭一人分!无独有偶。90年后,中国又出了一个与曾国藩同样的人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适(1891--1962)先生。胡适也是头顶二个高帽:“历史罪人”和“一代宗匠”(白吉庵:《胡适传》)。近二年来,我先后写过二篇文章论胡适:《胡适“少谈些主义,多研究问题”新解》和《胡适,中国师道之楷模》,是想希望大家从做学问和做人二个方面来从新认识胡适;不要因为政治问题把他一概否定,一棍子打死。胡适生在多灾多难,异邦日侵,和各种思想横流的时代。那个时候,凡有出息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的信仰的是难得改弦易辙的,胡适也是这样。他站在过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导风口浪尖,对“五四运动”前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孕育是有功劳的。他自称是中国“白话文的布道者”有根有据并不过分。他以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的身份力排众诽,支持李大钊成为北京大学教授,对于提高李大钊的社会名声地位,对于李大钊开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发展是有好处的。他公开批评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人治”,呼吁“法治”是有目共睹的;客观上对共产主义运动的兴旺也是有好处的。“9.18”以后,他反对共产党,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公开发布过不少反革命言论也是事实。1955年对他的批判阵容,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史无前例的。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顶级权威专家学者:哲学界有艾思奇、胡绳、任继愈、金岳霖、孙定国、张世英;思想界有李达、侯外庐、王若水、汪子嵩;史学界有范文澜、黎澍、周一良;罗尔纲、冯友兰、贺麟;文学界有何其芳、游国恩、蔡仪、王瑶、余冠英、周汝昌、刘绶松等都参与了对胡适的口诛笔伐。郭沫若老说他是某些人心中中国学术界的“孔子”。1919年,胡适与李大钊发生“问题与主义”之争;1920年又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发生《新青年》办刊方向之争;1922年年中,胡适退出《新青年》,另创办《努力周报》,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最高层的彻底分道扬镳。此后,胡适遂堕入反革命的泥潭。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往往会出现“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偏颇。往往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过滤再回头看,才会有一个比较盖棺定论的科学的正确的评价。对胡适也是这样。55年的批判是正确的,必要的;但是,一棍子打死不科学。胡适一生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对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教育事业都是有许多可圈可点的贡献的。我们后人说文化史,说教育史,离开胡适恐怕难圆其说!这就是我们应当对胡适加以科学评价的理由。中国会不会出现第三个这样的人物?似乎已经出现了。有谚语曰: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

B 试题分析:本题采用排除法,解答本题关键是从时间上和政治“成熟”两个进行排除。从选项特征来看,②是必选的,只须分析①③④。由时间关键信息——从大革命失败到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前夕这十年——分析可知,①是在大革命失败前,排除A项,③是在1931年,也与“成熟”相一致,排除C项;④时间是在符合题意,但并不是“成熟”的表现,排除D项,B项正确。


上一篇:兰玉

下一篇:移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