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主要讲了什么?
《豹》是意大利作家兰佩杜萨发表于1958年的长篇小说。
《豹》的故事梗概如下:
1860年5月,在西西里岛巴勒摩城郊外,有一座萨利纳亲王法布里西奥的府第。府第大厅的墙上,挂着萨利纳家的王爵纹章,上面画着一只用后腿站立的张牙舞爪的大豹。法布里西奥虽然年近五十,依然身材高大强壮,就象这一只豹,但是他眼看着家道日趋没落,却毫无办法。他的长子法兰西斯科懒散而无所作为;次子乔万尼已经离家出走,在伦敦当一名小职员,独立生活;家里经常陪伴他的,只有3个女儿:卡罗利娜、贡契塔和卡德里娜。
西西里形势紧张,加里波第率领的皮埃蒙特军队,正在准备登陆。这时候,法布里西奥的外甥谭克雷迪·法尔柯纳里亲王来了。
谭克雷迪是法布里西奥姐姐的孩子,14岁时父母双亡,由他抚养成人,现在已经21岁,他爱谭克雷迪胜于爱自己的儿子。
谭克雷迪来向舅父告别,去参加加里波第的军队。他对法布里西奥说:“如果我们现在不插一手,他们将来会偷偷地给我们搞一个共和国的。”
8月,萨利纳全家到多纳富伽塔领地的府第去过夏天。
加里波第的军队已经占领西西里,波旁王朝倒台,但是巴勒摩的社会依然如故。谭克雷迪成了加里波第军队里的中尉,由于他的关系,西西里尽管是在皮埃蒙特人的占领下,萨利纳一家出门旅行,却仍然得到许多便利。
多纳富伽塔城上流社会的头面人物,都来迎接法布里西奥亲王一家。晚上,在府第举行的晚宴上,出现了新上任的市长塞拉达和他的女儿安琪利卡。塞拉达是本城一个高利贷暴发户。据说他在加里波第军队登陆时积极活动,因此当上市长,而且在战争期间高价出售粮食,赚了许多钱,置了许多地产,再过不久,他的财富就可以和萨利纳家相当。在政治上,他是本城自由派的领袖,将来举行公民投票时,准能当上代表到都灵去。他穿着不合身的礼服,显得土里土气。可是他的从佛罗伦萨读书回来的女儿安琪利卡,却出落得像个贵族小姐。她的美丽,她的仪表,她的衣着,都像一朵鲜花那样令人赏心悦目,使萨利纳一家人人惊讶,而谭克雷迪更是对她一见倾心。
10月,西西里岛的公民投票已经结束,全体赞成西西里归并意大利。就连法布里西奥自己,一个西西里最古老的贵族家庭成员,也投赞成票,赞成加里波第的革命。
这一天,他收到谭克雷迪的一封信,要求法布里西奥为他向塞拉达家求婚。法布里西奥觉得头都发晕了,一切的一切都在飞速变化。但是他还是把塞拉达请来,提出了这件事,塞拉达一口答应。
谭克雷迪尽管是西西里最古老的贵族世家,可是已经破产。塞拉达答应给女儿一份丰厚的嫁妆,谭克雷迪在一个下大雨的傍晚,赶回多纳富伽塔,与安琪利卡订婚。现在他已经是撒丁国王手下的正规军军官,加里波第的军队解散时,他选择了这条道路。
法布里西奥因为和塞拉达家结了亲,挽救了即将垮台的家产,而塞拉达由于依附了萨利纳亲王这个大贵族,也学到了贵族的作风和气派,俨然成了一个新贵族。
西西里王国和撒丁王国合并之后,都灵政府想任命几个西西里的著名人士当议员,法布里西奥名列首位。但是他辞谢了,建议市长塞拉达当议员。他对前来征求意见的省府秘书说:西西里做了2500年殖民地,已经民穷财尽,现在西西里人需要的,就是睡觉。这个新的王国、新的政府会给西西里带来什么好处,值得怀疑;西西里人决不要改变现状,他们的虚荣更甚于他们的贫困,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他们都只要睡觉。
的确,都灵政府统治西西里两年之后,什么变化也没有,尤其是加里波第的军队在阿斯勃罗蒙特败绩,加里波第本人受伤之后,暴力和没收财产等等威胁都没有了,巴勒摩上流社会的生活恢复了常轨,开起数不清的舞会。
萨利纳全家出席邦特莱奥纳家的舞会,把安琪利卡介绍进巴勒摩的社交界。邦特莱奥纳家还邀请了那个在阿斯勃罗蒙特击伤加里波第的英雄,因此,这个舞会就显得特别重要。
在舞会上,安琪利卡没有辜负谭克雷迪事先的一番教导,表现得很合乎法尔柯纳里王妃的身份,深得贵族社会的好感。
法布里西奥亲王在这个热闹欢乐的环境里却感到很孤独。舞会结束时,已经黎明,他独自一个人徒步走回家去,欣赏清晨的街景。
1888年,26年过去了。法布里西奥已经73岁。他因为身体不好,到那不勒斯就医,回来时一下火车就晕倒了。现在他坐在轮椅里,清晰地感觉到生命在离他而去。
1910年,法布里西奥亲王已经去世22年,萨利纳家的后人都东零西散。巴勒摩城郊外的府第里,只剩3个年逾70的老小姐:卡罗利娜、贡契塔和卡德里娜。
安琪利卡来看望她们,她也将近70,谭克雷迪已死去3年。她告诉她们,巴勒摩城正在筹备庆祝加里波第解放西西里50周年纪念的活动,她被选进了筹备委员会。她说:一个萨利纳家和法尔柯纳里家的人来参加纪念加里波第,真是难以想象的事。
主教大人来参观府第的小教堂,鉴别这里收藏的圣物的真伪。最后鉴定其中只有5件是真的,其他的都叫她们扔进垃圾箱。
贡契塔回到房间,感到十分空虚,看见自己保存多年的父亲爱犬的一张皮,心里尤其痛苦,就吩咐女仆,把这张狗皮也扔进垃圾箱。
《乌托邦》主要讲了什么?
《乌托邦》是英国人文主义者莫尔的幻想小说,用拉丁文写成,1551年译成英文。“乌托邦”是古希腊文,意为“乌有之乡”。
小说采用作者与航海家希斯拉德对话的形式。全书共分两部。
第一部写作者出使尼德兰,遇见走遍世界各地的葡萄牙航海家希斯拉德。通过对话揭露了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残酷、国王们的掠夺战争、贵族的骄奢淫逸,尤其揭露了圈地运动造成的“羊吃人”的现象。
第二部描述希斯拉德在乌托邦岛上的见闻。在岛上,公民一律平等,领导由选举产生,大家平等劳动,各取所需,没有私有财产,没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没有城乡对立。
这是莫尔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设计的理想国,表达了作者废除私有制的政治主张。是对话体文学的范文。
学习文学的好处有哪些?
1、提高素养,提升自身的品位
2、是感知社会的触角,各个学科都是融会贯通的,学习文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触类旁通嘛
3、学习文学,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文学中所含括的智慧、人文精神是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
4、学习本国文学,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何况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文化更是渊源流长,传承这些文化精髓——文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隐而不现但真真实实的责任
学习文学的意义有哪些
学习文学能使人陶冶情操,更明白事理。学习文学也是打发时光的好途径,文学将人带到通往理想,智慧的深渊。文学是一个广概的说法,我认为像哲学,逻辑学等等都与文学有一定的关联,但是不同的学理之间也有一定的区别,文学可以说罗列齐全,博大精深。文学教导我们怎么用文字说话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文学就是一个人对生活观、人生价值观的总体显现,一个文学素养很好的人,他的生活情趣生活素养都一定不会很差。文学是需要培养的,从自身的体验来感受它。你会发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是多么明朗舒畅!当别人赞叹你的文采多么好时,你一定会很高兴。这就需要平时的培育,不断的锻炼。像小时侯,我们用字词造句一样,这是初步的为我们将来对文学的功底造诣、兴趣爱好打下伏笔。每个人都应该有文学兴趣,文学方面的涉及,但是不同的是所涉及的深度内涵不一样,一些人只能了解一个皮毛而已,而一些人则成为专业的语言大师,这是一部分人将它学通学活,得心应手的表现。
在中国这样一个应试国家,文学的培养我觉得似乎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准备。一些其它的科目如物理化学在生活中碰到实用的几率几乎很少,除非搞专业化的东西。文学是一种囊括的概念,你提到的比如:社会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等等我觉得是个对比。但是文学是一个大包裹,里面装的几乎都和它有关。我们来看看社会学---社会学是书本上所没有的一门学问,它要靠我们长期的社会积累经验才能感受到,但它不作为我们求职的主要功能,但当你是踏上工作岗位时,一定的交际学还是必要的(即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哲学) 社会学只有当人涉身于社会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社会。文学是什么概念???文学是改造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举止的对照者 看看我们的社会,媒介信息的传播靠的也是文学,只不过它也许更简略,平俗化,文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不是故作高深),的确我很有体会 文学修养这个词你也经常能听到,它是反映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看法,而且是很上进一流的。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学科基本的核心都是文学(语文)但后来发展为一门学系 红学会探讨红楼梦就是文学的探究,作为中国封建史上具有高度反映资产阶级生活状态的百科全书,红无疑首先从文学上得到高度肯定,但是它不仅这样,还蕴涵了那个时期的社会风俗,人文地理等综合性的各方面情况--所以说是百科全书。像比如散文,如果光只有文字性的抒情赞叹而没有历史性的东西和其它方面的说明,就谈不上一部“百科全书”。再比如:《史记》众所周知,它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是对司马迁《史记》的一个定性----它又是史书(描写转述历史的一本书),又是文学功底颇好的一个证明!!所以说文学作品不一定有史学的内涵;而史学未必具有文学性的风采,这很少有二者兼得的。所以像《红楼梦》、《史记》在中国文学论坛上才可称谓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因为少所以才绝!
再说说辩论学(我比较欣赏的一门学问)它就暗含了文学的价值,要求辩论者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而且应该还是比较高的,如果辩论者没有文学观的话,也很难辩论的成功,因为辩论是必须有理有据,论者丝丝环扣,抓住对方的“把柄”进行反驳,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说话语无伦次,吞吞吐吐,咬字不清又怎么能行呢???文学是辩论的基础:没有文学常识的人不可能舌战群雄,只不过辩论学又加以训练更加专业化,精致化---这使我想到历史上有名的三国人物诸葛亮,他舌战群儒的事迹很是让人敬佩、赞叹。而三国中诸葛亮的才识就仅仅限于此吗???会“吵吵架”--辩论,与人较真???非也,我觉得诸葛亮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天才,而且军事上也很了得,他的军事修养无可厚非来自他基本的文学修养,诸葛亮的《出事表》也正说明于此,人们欣赏他也不过于此,这种人可谓是全才啊
像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为什么享有所有书籍所不及的荣誉呢???想想,这些书不光反映了一个时期作者特有的思想,而且还有很深的文学主旨。作者的水准可见一斑~~《资治通鉴》也是这样的例子
最后总之我要说一句,无论什么学科什么行业,都或多或少与文学打交道
如法律、政治、历史、地理,它们不也靠文字叙述???只要靠文字叙述的东西,它们的始祖都是语文(文学),说文学很笼统,各行个业哪个不涉及于文学方面?而我觉得很多更涉及的是“杂交类”,比如说物理化学,它们就靠我们的理科思维和文学思维去完成----我们先用逻辑专业的思维去分析探究解决出来,接着就得用文字去写出来呀~这时就需要组织语言,怎么说才合乎逻辑性,才让人看得懂?此时就交给文学啦
好兵帅克历险记的内容梗概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被刺杀身亡,消息传来,举国震惊。而更为严重的是,这一事件成为导火索,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在全国上下乱乱糟糟的时候,帅克先生惊叫到:“这可妙极了。”而他早就因“神经不正常”的诊断退伍了,此时他专门靠为那些奇丑无比的杂种狗伪造血统证明书,然后把它卖个好价钱来过活。接着,帅克溜达到一个小酒店,几杯啤酒下肚,他就和酒客、老板聊起天来。老板说:“苍蝇在皇帝像上拉满了屎,我就把它放到阁楼上去了。”帅克接着就王位继承人被刺事件大发议论:“也许连咱们这位奥地利皇帝自己也难保呢。嘿嘿。”而一个怀里藏着“叛国者”帽子到处搜捕猎物的特务正支楞着耳朵在偷听。其结果是,我们这位满怀着纯真和热忱的帅克先生和那位酒店老板被以刑事罪和叛国罪逮捕了。帅克进了警察局。他满面春风地来到传讯室,天真地承认了警长对他没完没了的指控:“哎,你们给我搞上了不少名堂,可是太多了反而没好处的。”他还针对监狱发表了一通议论,用“茅房就在咱们跟前”为例子称赞着现代社会里公民在监狱生活上的改进。警察认为帅克的神经似乎有问题,于是让他接受了3名法医荒唐透顶的检查,结果3人一致断定帅克是“白痴”,把他送进了疯人院。2 好兵帅克历险记,阅读指导在疯人院里,帅克可以为所欲为,完全不用担心密探和警察来找麻烦。他感到,在疯人院里比在外面自由多了。他喜气洋洋地歌颂疯人院:“我喜欢这里,而且,我在这儿的时候,是我一生中最畅快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长,疯人院的大夫宣布帅克仅仅是“智力低弱”,他的目的是想逃避兵役,于是帅克在疯人院的好日子过去了——他又被送回了警察局。在牢房里,帅克看到有人想自杀,他赶紧把皮带解下来递过去。警察提审他时,他说:“这位先生从6点就等在这儿了,我12点才来,没什么可着急的。”气得警察一把就把他拖了出去。经过了一圈的审问,谁都拿帅克似傻非傻、似呆非呆的样子没办法,只好把他放了。这样,帅克又过起了为狗服务的营生,而且他很快就大有收获——他向那些干方百计来套他话的密探们成功地推销出了一条又一条杂交得奇丑无比的冒牌狗。奥地利全军溃败时,陆军部忽然打算起用帅克,希望他把帝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于是寂静的布拉格大街上出现了一副动人的场面:一个老妇人推着轮椅,上面坐着头戴军帽,手拿一支拐杖,外套上插着醒目的鲜花的帅克。他高喊着:“誓死保卫帝国,打到贝尔格莱德去1”报纸大肆渲染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军医认定他的风湿病是装的,以逃避兵役罪把他关进了军事监狱。在监狱里,帅克勇敢而镇定地接受了绝对的饮食控制,每天洗胃两遍,灌肠一次。他对狱医说:“别怜惜我,记住,奥地利就全靠灌肠才稳如磐石。”第三天,受尽折磨的帅克被认为是个骗子关进了拘留所。这时,帅克那副天真而甜蜜无比的傻样救了他,随军神甫把他要来当了自己的传令兵。神甫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于是派帅克去借钱,“至于理由,你爱怎么编就怎么编吧。只是别空着手回来。”帅克觉得最能引起人们同情的理由就是神甫付不出私生子津贴,于是他就以此为由弄到了一大笔钱,却全然不顾人们如何看待神甫的形象。后来他还帮助神甫把房东的钢琴、沙发乃至做法事的器具卖掉来支付酒债,弄得神甫做弥撒时只好到处去借。不管怎么说,帅克在神甫那里确实过了一段好日子。谁知好运气很快就结束了——帅克被神甫当作打牌的筹码输给了卢卡什中尉。卢卡什中尉对帅克丰富的狗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命令帅克设法给他弄一条狗。帅克胆大包天,将上校的狗偷来送给了中尉,中尉自然对帅克青眼有加。不幸的是,中尉带着狗散步的时候正好被上校撞见,结果狗归原主,中尉挨了一顿臭骂。回到兵营,中尉气得连打帅克一个嘴巴的力气都没有了。中尉看上了一位德国太大,派帅克上门送情书。不巧的是信落到了太太的丈夫手里。他暴跳如雷,要把信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帅克眼疾手快,把信抢到了自己手里,说信是自己写的,名字是借的。当他被送到军法处后,人们让他照样再写一份以核对笔迹,他把信一口吞下了肚子,然后傻乎平地说睡了一觉后不会写字了。军法处只好把他放了。听说帅克要回来,吃够了帅克苦头的中尉脸色苍白。偷狗事件还没有完,上校公报私仇,命令中尉在3天之内赶到前线。于是在后方出够了洋相的帅克顺理成章地也得跟着中尉上前线了。要上前线了,部队上上下下一片混乱。上级用神甫的说教代替了罐头,给养贫乏、怨气冲天的部队终于开拔了。为了平息怨气,上级有意让神甫成为替罪羊,规定军官人手一册《神甫的罪恶》的下册,让他们用其中的一页作参考来解决现实问题。帅克自告奋勇去领来了书,但他觉得战争让人头脑发了昏,哪有倒着看书的道理?!就自作主张把上册送到了营部。上了火车军官们才发现出了大错,中尉只好让帅克不要声张。在车厢里,帅克无意中冒犯了身穿便服视察防务的“世界上最可怕的一位少将”,作为主管,倒霉的中尉于是又挨了一顿臭骂。帅克在列车上和乘务员聊天时无意中扳动了紧急制动闸,造成了列车晚点。他在下车交纳了罚款之后却发现,火车开走了……于是身上一个子儿也没有的帅克不得不走着赶赴前线。3 好兵帅克历险记,阅读指导深更半夜,帅克高唱着他以前当兵时学会的旧军歌上路了。斗志昂扬的他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向正西方向跋涉着——而前线是在正南方。待他发现自己走错了方向,帅克想:“条条大路通罗马”,于是他继续不知疲倦地赶路。所幸的是他被警察当作间谍抓了起来,然后被押解归队,于是,见到帅克又老老实实地站在了自己面前,头都大了的中尉因意识到又将面临着一系列麻烦而唉声叹气。不出中尉所料,帅克依旧我行我素,继续制造着各种麻烦——不过这回倒霉的是另一个中尉杜布,他老跟帅克过不去,帅克也就一回又一回地捉弄他。临近火线,卢卡什中尉命令帅克和一名军士出发为连队找宿营地。两人在一个十字路口分手后,帅克在一个池塘边上见到了一套俄国俘虏在逃跑时丢下的俄军军服。“也许我穿上会更英武”,好奇的帅克就把它穿上了。正当他欣赏着自己的尊容时,匈牙利侦察兵出现了。他们把帅克当作了逃犯,把他带回去和一群俄军俘虏关在一起,然后被押去修铁路长官自以为抓到了一个俄军逃犯,觉得立功的时候到了,于是伪造了大量材料上报,上级决定判帅克死刑。而这时帅克正在监房里唱歌呢。可怜的帅克直到第二天才醒过味儿来,他用木炭在墙上写下留言,大意是奥匈帝国士兵帅克莫名其妙地被奥匈帝国士兵俘虏了。将军好不容易才弄清了真相,派人把帅克押回了连队。帅克往伙伴们中间一坐,大模大样地吃着面包、烤肉。他对中尉说:“我要是再也没法给连队效劳的话,会感到很难过的。真不知你们没有我怎么行。”有人问他:“你认为战争还会持续多久?”“15年。因为已经有过30年战争了。如今我们比过去聪明一半了,那就是30除以2,得15。”帅克一脸高明神色地回答。这时,那个总和帅克过不去的杜布中尉闯了进来,帅克赶紧立正敬礼。看到帅克一本正经的样子,杜布中尉又无明火起:“你只管乐吧!如今你要完蛋了!我要把你制成标本留在连认做纪念!你是怎么立正的?大拇指向下!”“报告长宫,我个个指头都向下了!”帅克响亮地回答。令人遗憾的是,这部小说至此就结束了。病中的作者于1923年1月去世,以致未能把这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最著名最受读者欢迎的小说之一”写完。虽然有人续完了全书,但风格、思想乃至笔距作者相差甚远,后来的版本多没有采用。至于帅克后来的命运如何,只能靠读者自己去想像了。
好兵帅克历险记的介绍
《好兵帅克》1,是公认的讽刺文学名著,由捷克著名作家雅洛斯拉夫·哈谢克编著。本书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勇敢善良的主人公帅克貌似平凡,甚至有些“愚昧”且滑稽可笑,甚至被军队宣布为“神经不正常”而退伍,却用智慧和令人啼笑皆非的“表演”巧妙地同奥匈帝国反动政权做斗争,他走到哪里,哪里就被搅得鸡飞狗跳、天翻地覆。《好兵帅克历险记》通过谑而不虐,寓庄于谐,含怒骂于嬉笑之中的绝妙手法,将残暴腐朽的奥匈帝国及其一切丑类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