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一词的来由
结婚、婚姻,用的都是同一个婚字,有人开玩笑说,因为是「昏」了头,才会想到要结婚。究竟为什么要用这个字,有什么典故或缘由呢? 话说「婚姻」两个字其实是现代名词,在从前只有「昏」一个字。 至于为什么称为昏呢?是因为古语中有「男以昏时迎女」,及「娶妻之礼,以昏为期」等缘由。 「昏时」大约等于晚上六、七点左右,与现在婚礼宴客的时间差不多,古人认为「昏时」阳气往而阴气来,符合男子迎娶女子的条件,因此古时婚礼多于此时举行。 婚礼最早应属自然趋势,而后才演变成习俗,一般传说认为是伏羲氏为中国人订定了婚姻的礼俗。婚礼最详细的礼俗程序,记载于《礼记》中,其中说明了六礼的各项程序。 尽管时代变迁快速,许多旧有礼俗都早已被遗忘或省略,但现今的婚礼在模式上仍是有古老礼俗之「遗迹」的,如果能多少有些了解,也许在准备自己的婚礼时,可以有不同的灵感被激发出来喔!
“科学”一词的由来
如果倒退1 0 0 年,中国的读书人一见到“科”字
,都无疑会想到“科举”。因为自隋唐以来,通过科举
求官是读书人的理想,由“科举”派生出来的科第、科
场、科甲、登科、恩科等等,就成了千余年来与中国传
统读书人荣辱相关的“当家”词。
而今天的中国人,碰到“科”字,大都会先想到“
科学”。在当前的传媒中,“科学”可以算得上是出现
频度最高、覆盖面最广的;不仅如此,它还衍生出了“
科教兴国”、“科技扶贫”、“科幻电影”等大量“科
”字号的新词组。
“科学”这个词在整整1 0 0 年前首次出现于中文
时,恰恰就是与科举唱对台戏的,这与康有为有关。
乌头对生长环境有哪些要求?
乌头的适生条件:乌头喜温暖湿润环境,宜在海拔500m左右,年均气温16.4℃,相对湿度75%~80%,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无霜期270天左右的地方生长。怕高温、干旱、击水。繁殖材料乌药宜在海拔1000米气温冷凉的山区培育,使品种不易退化,若在低海拔地区培植繁殖材料,一般1~2年后,便会出现品种退化现象,病害增多,产量降低,质量变劣。附子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上栽培,黏土、低洼地。不宜种植。忌连作。前作以水稻为好,玉米次之。
什么是“乌头”和“附子”?
栽培附子时用乌头块根作种栽,乌头是植物名也是一味中药名,有剧毒,用乌头栽培后,从乌头母块根旁侧生出的子块根,因附生于母块根上故称“附子”,附子只是一味中药名,也有毒,乌头和附子都是长在同一植株上不同部位的块根,所以乌头和附子常混称,都含有乌头碱有毒成分。在收获时把附子从母块根上掰下再进行泡制加工,降低其毒性,把剩下的母块根收集在一起晒干即为乌头(也称川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