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鸣曲

时间:2024-05-08 17:00:42编辑:优化君

什么叫奏鸣曲?

简单地讲,奏鸣曲就是由好几段音乐构成的乐曲。一般是由一件(或少数几件)乐器演奏,只用钢琴伴奏。最常见的是小提琴奏鸣曲和钢琴奏鸣曲。当然,钢琴奏鸣曲就无需伴奏了。奏鸣曲(sonata)一词来自意大利语,本意是演奏乐器,没有体裁方面的含义。今天说的奏鸣曲是指在十八世纪形成的一种形式,有着严密的组织规则。它一般由四段组成:第一段用奏鸣曲式,快板;第二段用三段式,慢板;第三段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段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快板。其中的每一段又称作一个乐章,各乐章之间在速度、情绪、主题、调性等方面形成对比,用不同的方式发展音乐材料,使得作品的整体结构丰满而又富于变化。这种形式形成于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因此被称作“古典奏鸣曲”;海顿、莫差特、贝多芬的作品是古典奏鸣曲的典范,但他们的作品通常是分为三个乐章的。在古典奏鸣曲形成之前的巴罗克时期,曾经有过另一种样子的奏鸣曲,被称作“巴罗克奏鸣曲”,它同古典奏鸣曲的区别在于:(1)结构比较松散,对比因素较少;(2)分为庄重的严肃的“教堂奏鸣曲”和由舞曲组成的“室内奏鸣曲”两类,前者各乐章的速度为慢—快—慢—快,后者比较自由,视具体的舞曲而定。巴罗克奏鸣曲是古典奏鸣曲的前身,维瓦尔迪、亨德尔、巴赫等人的作品即属这个范围。
自古典奏鸣曲形成以后,许多作曲家用这种体裁写作,并且产生了固定的概念,归纳起来,奏鸣曲的特点是:(1)由数个乐章组成;(2)在各乐章之间尽可能地使用多种对比手段;(3)一般是一件乐器的独奏,但有时也用四五件乐器的小型室内乐队;(4)通常是无标题的“纯音乐”;(5)各乐章有惯用的特定曲式。这些特点被称作“奏鸣曲原则”,它对后世的作曲家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许多大型作品的结构中都可以看到奏鸣曲原则在起作用。
还有一种“小奏鸣曲”。这种形式比奏鸣曲轻便、灵活。一般是二三个乐章,有时甚至将奏鸣曲原则压缩到一个乐章之内(例如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作品111)。演奏技术往往也比较简单,便于教学和自娱。


奏鸣曲是什么?

奏鸣曲,十六十七世纪时泛指各种器乐曲。十七世纪后,则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自海顿,莫扎特以后,奏鸣曲系指有三四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套曲(如钢琴奏鸣曲),或一件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如小提琴奏鸣曲,长笛奏鸣曲等)。其中各乐章的基本特点和形式通常如下:第一乐章为快板,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慢板,用奏鸣曲式,三段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有时略去)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用复三段式;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回旋曲式或回旋奏鸣曲。进行曲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可在集体行进时演奏(唱)。用偶数拍子,节奏明确,结构整齐,常为三段式,中段较为抒情,以取得对比。群众歌曲常用进行曲体裁,如冼星海《救国军歌》等。

什么是奏鸣曲?

奏鸣曲是种乐器音乐的写作方式,,即发出声响。在古典音乐史上,此种曲式随着各个乐派的风格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奏鸣曲的曲式从古典乐派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完善。19世纪初,给各类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大量出现,奏鸣曲俨然成为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到了20世纪,作曲家依然创作着给乐器演奏的奏鸣曲,但相较于古典乐派以及浪漫乐派的奏鸣曲,20世纪的奏鸣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扩展资料曲式结构:第一乐章:快板乐章,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变奏曲式、复三或自由奏鸣曲式。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复三段式。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奏鸣曲有时会省略第三乐章。例如:贝多芬《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op.57)及其《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奏鸣曲 (古典乐曲体裁)

奏鸣曲是什么意思

奏鸣曲 (古典乐曲体裁)奏鸣曲(Sonata)是种乐器音乐的写作方式,此字汇源自拉丁文的sonare,即发出声响。在古典音乐史上,此种曲式随着各个乐派的风格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奏鸣曲的曲式从古典乐派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完善。19世纪初,给各类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大量出现,奏鸣曲俨然成为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到了20世纪,作曲家依然创作着给乐器演奏的奏鸣曲,但相较于古典乐派以及浪漫乐派的奏鸣曲,20世纪的奏鸣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亦称“奏鸣曲套曲”。由3、4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用一件乐器独奏或 一件乐器与钢琴合奏。

钢琴 古典音乐 都怎么分啊?歌剧算一类不?协奏曲呢?奏鸣曲呢?交响曲?还有啥?

先跟你说古典音乐的问题。从狭义上来讲,古典音乐指西方维也纳古典时期的音乐,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罗西尼、勃拉姆斯为代表。从广义上来讲,古典音乐泛指传统西方音乐,包括了欧洲中世纪以来的各个乐派,比如巴洛克、维也纳古典、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印象主义、真实主义等等,甚至20世纪初的近代音乐也可以归入古典音乐。

歌剧、协奏曲、奏鸣曲、交响曲等等,都是音乐体裁。只是体裁而已,所以不能说一定归入古典音乐,但绝大多数流传于世的作品都属于古典音乐的范畴。现代也有人写歌剧、交响曲,这些作品由于形式新颖,不一定归入古典音乐。

钢琴只是一件乐器而已,甚至不属于管弦乐团的常规乐器,所以古典音乐中,很相当大一部分并非钢琴演奏的。

和弦方面,古典音乐的和弦属于传统和弦,即遵循三度叠置原则。现代的和弦则可以打破这一常规了,只要能表现乐曲的内容,任何三个或三个以上音符的纵向叠加都可以算作和弦了。

属九和弦就是属七和弦加九度音。比如属七和弦C-E-G-bB,主音C的九度音是D,所以属九和弦就是C-E-G-bB-D

调是由符合基本音阶的音程结构所构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没有调,音乐就无法定义。调在音乐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调式。调式的每个音相互之间都具有特殊的音程关系,这些音程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音乐的风格。
按照调式,我们可以把调分为大调和小调。一个音阶,如果主音和它上方三度音(即第三级音)的音程关系为大三度,那么这个音阶就被称为大调音阶,基于此音阶的调式便为大调。一个音阶,如果主音和它上方三度音(即第三级音)的音程关系为小三度,那么这个音阶就被称为小调音阶,基于此音阶的调式的便为小调。
通常,如果你觉得以唱名do结尾的音乐给人以稳定收尾的感觉,那就是大调音乐;如果以唱名la结尾的音乐给人以稳定收尾的感觉,那就是小调音乐。

有一种调,出现在诸如“紫竹调”、“长调”、“小调”中,这些是我国民乐中的曲调,和调性没有关系。还有一种,出现在诸如“咏叹调”、“宣叙调”中,这些是西方音乐体裁,也和调性没有关系。


古典音乐时期的介绍

巴洛克时期:J.S.巴赫,代表作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强烈推荐)、马太受难曲等亨德尔,代表作《皇家烟火音乐》、《弥赛亚》等古典主义时期:海顿,代表作......作品很多而且都很经典,比较有名的比如惊愕交响曲之类莫扎特,代表作钢协no9,13,17,20,21、交响曲no40,41、安魂曲等贝多芬(有人认为他是浪漫主义),代表作九首交响曲等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代表作交响曲no8,9、鳟鱼五重奏,死神与少女等舒曼,代表作...不太好说,a小调钢协算是比较有名的吧肖邦,代表作钢协no1,2、叙事曲no1,2,4、奏鸣曲no2,3等李斯特,代表作钢协no1,2、死之舞、浮士德交响曲等柴可夫斯基,代表作钢协no1、小协no1、天鹅湖、胡桃夹子、交响曲no4,5,6等瓦格纳,代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纽伦堡的名歌手、罗恩格林等门德尔松,代表作仲夏夜之梦等韦伯,代表作钢协no1,2等车尔尼,代表作a小调钢协等(= =)斯美塔那,代表作我的祖国布鲁克纳,代表作交响曲no7,8,9勃拉姆斯,代表作交响曲no1,2、钢协no2,a小调小协等德沃夏克,代表作交响曲no1,6,9等拉赫玛尼诺夫,代表作钢协no2,3等剩下的诸如比才、埃尔加、霍尔斯特、帕格尼尼之类查伪基百科吧...暂时只能想到那么多了...顺便丢张图

“奏鸣曲”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奏鸣曲

奏鸣曲是由一件独奏乐器演奏,或由一件独奏乐器和钢琴合奏的器乐套曲。所谓器乐套曲,就是包含几个乐章的乐曲。例如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和组曲,一般都有几个乐章,因此都是器乐套曲。奏鸣曲、交响曲和协奏曲是同一类型的器乐套曲,它们和组曲相比,都有构思缜密、结构严谨的特点。

早期的奏鸣曲即十七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中叶的奏鸣曲,是一种从复调风格过渡到主调风格的独奏曲或重奏曲。从使用乐器的多少来分,主要有“二声部奏鸣曲”和“三声部奏鸣曲”两种;从体裁来分,则有“教堂奏鸣曲”和“世俗奏鸣曲”两种。

教堂奏鸣曲因为过去常在教堂仪式中演奏而得名,但是它在内容上和宗教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和世俗的室内奏鸣曲比较起来,在风格上和形式上有所区别而已。这种奏鸣曲通常有四个乐章,第一和第三乐章是慢乐章。第二和第四乐章是快乐章,在速度上形成对比。音乐严肃稳重,大多表现内在的思想感情。

十八世纪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塔蒂尼长期在帕多瓦的圣安东尼教堂演奏自己的作品,他所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属于教堂奏鸣曲。他的《g小调奏鸣曲》只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慢乐章,第二乐章是快乐章,第三乐章交替着慢的段落和快的段落,相当于一般教堂奏鸣曲的第三和第四乐章。相传塔蒂尼曾在梦里听见魔鬼演奏小提琴,乐曲十分美妙动人。醒来以后。他回忆魔鬼的演奏写下了这首小提琴奏鸣曲。乐曲的第三乐章有许多需要高度演奏技巧的颤音,因此这个作品也被称为《魔鬼的颤音》。这首奏鸣曲是由小提琴和钢琴演奏的。第一乐章用当时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古二段式写成。古二段式是一种没有完整主题再现的曲式,它的第一部分总是结束在属功能方面的调性上。第二部分才返回到主调。《魔鬼的颤音》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第一段从g小调转入降B大调;第二段从关系调转回g小调。歌唱性的旋律气息宽广,富于深情。

第二乐章也是用古二段式写成的。小提琴从坚定有力的三个强音开始,川流不息的旋律,表现出勇往直前的毅力和锐气。

第三乐章规模较大,慢板段落和快板段落多次交替进行。慢板庄严雄浑,快板生动活跃,小提琴演奏的难度较大,经常演奏双音。在三个快板段落中还各有一段颤音,先后用D弦、A弦和E弦奏出。当D弦奏颤音时,G弦奏旋律;当A强奏颤音时,D弦奏旋律;当E弦奏颤音时,A弦奏旋律。乐章最后是长大的小提琴华彩段,从双音发展到三个音的和弦和四个音的和弦。在双音部分,有时上面是颤音有时下面是颤音,充分显示出华丽的演奏技巧。

韩德尔的六首小提琴奏鸣曲也都属于教堂奏鸣曲的类型。每首奏鸣曲都包含按照教堂奏鸣曲速度对比原则处理的四个乐章,即第一和第三乐章是慢乐章,第二和第四乐章是快乐章。但是两个慢乐章都用半终止结束,紧接快乐章,就好象是快乐章的引子一样。例如在他的第四奏鸣曲中,开头的庄严慢板分为两段,类似古二段式。每一段都从步步向上的旋律开始;结束在属调上。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是一首生气蓬勃的赋格曲。它的主题和它的答题,在小提琴和钢琴的各个声部,在主调、V级调和IV级调上,一共出现了六次。第三乐章又是慢板,结构同第一乐章差不多,但用了小调式。表现出一种悲壮的情绪。第四乐章是真正的古二段式,音乐充满活力。表现出一种昂奋的情绪。

在十九世纪的奏鸣曲中,还可以找到教堂奏鸣曲的流风余韵。意大利作曲家帕格尼尼写过六首小提琴和吉他合奏的奏鸣曲,每首都由一慢一快的两乐章组成,沿用了教堂奏鸣曲速度对比的原则,但把四乐章压缩成了二乐章。第一奏鸣曲的慢乐章采用了二段式的歌曲结构,音乐简洁明快,象一首民歌。由小提琴演奏旋律,吉他和弦伴奏。第二乐章是一首小小的变奏曲,由主题和一个变奏组成。主题活泼欢快,具有舞曲的特点。变奏部分由小提琴把旋律加以装饰,广泛运用左手拨弦的技巧。第二乐章象第一乐章一样。也由小提琴演奏旋律,吉他和弦伴奏。

室内奏鸣曲由一系列古典舞曲组成,它同组曲没有什么区别。巴赫的a小调无伴奏长笛奏鸣曲包含四首舞曲,每首舞曲都是a小调,都用古二段式写成,但互相形成速度和节拍的对比。第一首是古老的德国舞曲,名叫“阿勒曼德”,意思是“德国的”。阿勒曼德是中等速度的四拍子舞曲,旋律流畅,从头至尾保持着一拍四个音的平均节奏。第 二首是古老的意大利舞曲,名叫“库朗”。这是一种快速的三拍子舞曲,贯穿着奔流不息的节奏。第三首是古老的西班牙舞曲,名叫“萨拉班德”。这是一种缓慢的三拍子舞曲,节奏庄严稳重。第四首是法国舞曲“布列”,但带有英国土风舞曲的特点,二拍子,速度很快。这种形式的套曲,大多称为组曲或帕蒂诺。称为奏鸣曲的作品是比较少的。

另外还有一种早期奏鸣曲不是套曲,而是单乐章的器乐曲。这种单乐章的奏鸣曲大多是风俗性的体裁,常常具有田园曲、小步舞曲、基格舞曲、萨拉班德舞曲等的特点。

巴赫的同时代人,意大利作曲家多美尼科·斯卡拉蒂作有五百多首钢琴奏鸣曲,大多是这种单乐章的奏鸣曲。并且大多采用古奏鸣曲式写成。

古奏鸣曲式由古二段式发展而成,分为两大段:第一段是两个对比主题的呈示,第二段是第一主题的展开和第二主题的再现。

斯卡拉蒂所作的d小调奏鸣曲具有田园曲的体裁特点,旋律优美流利,从容不迫,全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呈示部,包含两个对比主题,第一主题在小调上,结构比较简短,是一个乐句。第二主题在大调上,是一个完整的乐段。在两个主题之间,有一个连接部;在第二主题的后面,有一个短短的结束部。第二部分是展开——再现部,前半部分是第一主题的展开,后半部分是第二主题在主调上的再现。象这样的形式,叫做古奏鸣曲式。

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以上几种奏鸣曲发展成为近代奏鸣曲。近代奏鸣曲通常包含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一般是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快板乐章,由以斯卡拉蒂的作品为代表的单乐章奏鸣曲发展而成。


什么是奏鸣曲式?它分别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奏鸣曲式 sonata form,所谓“曲式”,就是写作乐曲的一种格律,即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框架把乐曲的大结构框出来,使具有某种固定曲式的乐曲具有比较规整的形态,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而“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由于它通常用于奏鸣曲的第1乐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称为奏鸣曲第1乐章形式或奏鸣曲快板形式。这种曲式不仅用于奏鸣曲中,也用于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音乐作品的相应乐章。此外在序曲、交响诗等作品中也常见到。


组成部分
  以下以柴可夫斯基的《悲怆》第一乐章为例,进一步阐释“奏鸣曲式”的三个组成部分:
呈示部
  把本乐章的主题提了出来,通常这里的主题有两个,以达到对比的效果。所谓主题其实就是一段音乐。这两个主题被叫做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或者简称主题和副题。主题使用主调,往往写得快速,有力,沉重,粗暴……较为震撼。副题则往往写得温婉如歌,令人爱怜。两个主题相对比,增加了音乐的复杂性。一般如果主调是大调,那么副部用属调;如果主调是小调,副部用平行调(大调)。在呈示部的开始有时有“引子”,在主题副题之间再写上一段音乐,往往被称为“连接部”或“插部”。 在副题结束后再加上个尾巴叫做“结束部”——这里的“结束部”是呈示部的结束,而不是整个奏鸣曲式的结束。在《悲怆》的第一乐章里,一开始大管低沉阴霾的音乐就是引子,接下来的快速不安的旋律就是主题,它被不断重复和变奏之后出现了一个温暖柔和的旋律: 3 2 1|6 5 3 5 1. 6|5 - .... 这就是副题。副题再被不断重复,变奏,由温柔转为热烈,最后由平静的结束部结束了呈示部的音乐。
展开部
  通俗地讲,就是在呈示部两个主题的基础上添写许多新的旋律,是呈示部的发展。 在《悲怆》中,展开部显得急促而冲动,几经起伏后结束。
再现部
  顾名思义就是把主题副题(实际上是呈示部)重复出来,但通常会经过一点变化——例如:主调是大调,再现部的两个主题都用主调;如果主调是小调,主部用主调,副部用同主调(大调)。有时再现部被写得很精简,引子、插部之类都可能被省掉了。最后常常加上一个尾奏。《悲怆》的再现部很完整,先是强烈地重现了主题的旋律,然后变奏一次,然后再现了主副题间的连接部分,接着重现了副题。可以注意到它的音色已经同在呈示部时不同了,顺带把"结束部"也再现了。最后加上了一个柔和的尾奏。至此,一个完整的奏鸣曲式的例子就结束了。   “奏鸣曲式”三大段落循环出现的模式让音乐起承转合的节奏感,就想在写文章一样,带给听众充实又富有变化的听觉效果。


上一篇:阻击

下一篇:2007年是什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