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马岱,马忠,马谡,马良是什么关系
马超的弟弟是马岱,马谡的哥哥是马良,这些人和马忠没有关系。1、马超: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2、马岱:马岱是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马超的从弟。早年追随马超大战曹操,反攻陇上,围攻成都,汉中之战等。后在诸葛亮病逝后受杨仪派遣斩杀了蜀将魏延。曾率领军队出师北伐,被魏将牛金击败而退还。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3、马忠:马忠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建安末年,马忠被推举为孝廉,任汉昌长。曾被刘备称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任马忠为门下督。建兴三年,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讨平牂牁叛乱。后任庲降都督,剿灭豪帅刘胄叛乱。官至镇南大将军、平尚书事,历封博阳亭侯、彭乡侯。4、马谡: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5、马良: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之兄。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是五人中最为出色。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建安十四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辟为州从事。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曾奉命出使东吴,受到孙权恭敬接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良
马谡是怎么死的,真实答案,不要三国的
马谡---诸葛亮权术的牺牲品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郡宜城县人。三国时期人物,与哥哥马良等四位兄弟并称“马氏五常”。马谡才器过人,且好谈论军计,《三国志》多次提到,“诸葛亮频携谡,逢议点谡”,可谓深受诸葛亮信任;刘备临终前,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而“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诸葛亮征讨南中时,曾向诸葛亮提议采取心战。建兴六年(228年)街亭之战时,马谡因违反军令,为张郃所破,蜀军进退无据,不得已放弃陇右三郡,退守汉中,后被诸葛亮处斩。斩首之时,全军落泪,诸葛亮亦痛哭。京剧《失街亭》就是讲这一段故事。
《三国志‧马良传》记戴马谡死于狱中,《向朗传》则提到马谡逃走,向朗知情不报,因此让马谡的死充满了谜团!。
马谡之死
正史《三国志.蜀书》各传包含引注野史,一共有三种马谡的死法:
第一是病死:《马谡传》记载:「马谡下狱物故」,即病死狱中。
第二是死亡:
《诸葛亮传》:「斩(马)谡以谢众人。」
《王平传》:「丞相(诸葛)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
《襄阳记》:「(马)谡临终与(诸葛)亮书曰:『明公视(马)谡犹子,(马)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马)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于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涕。(诸葛)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华阳国志》:「马谡在前败绩,(诸葛)亮将杀之,(张)邈谏以『秦赦孟明,用伯西戎,楚诛子玉,二世不竞』,失(诸葛)亮意,还蜀。」
另外参考《晋书.陈寿传》记载:「(陈)寿父为马谡参军,(马)谡为诸葛亮所诛,(陈)寿父亦坐被髡」。《资治通鉴》魏纪太和二年记载:「(诸葛)亮既诛马谡及将军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
《向朗传》则提到马谡逃走,向朗知情不报
《向郎传》记载:「向朗平时与(马)谡善,(马)谡逃亡,(向)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裴松之的注释为:「(向)朗坐马谡免长史,则建兴六年中也。」
戮、诛、斩、夷、杀、屠等虽各具其义,但都有杀人致死的意思,非仅限于惩罚。《蜀书刘璋传》:「(刘)瑁狂疾物故」,意为刘瑁得急病而死。裴松之注:「魏台访『物故』之义,高堂降答道:『闻之先师:物,无也;故,事也;言无复所能于事也。』」注为原义,即物为无,故为事,物故即无事,即事情不能再有所作为,所以引申为死亡。
《英雄记》:「中(孙)坚头,应时脑出物故。」,孙坚头受重创,所以致死。再引《吴书薛综传》:「(番)歆弟苗帅众攻府,毒矢射(儋)萌,(儋)萌至物故。」,儋萌被毒矢射中而死。
又物故意指死亡,归纳综合马谡最后的下场必死无疑,此事着无庸议。
不过再彻底仔细深入研究,「下狱」与「物故」中间还应该还有故事。被关入监狱,不过人身行动自由受限制,圈禁不足以致死。刑求可致死、疾病可致死及饥渴可致死等,就是被关不会致死。当然下狱物故不过是叙述事实的经过,把人被关到监狱中,后来才因为其它原故而死掉。
大部分的记载都是支持马谡被孔明诛戮,但是再考虑其它的逃亡及下狱等说法,倒不见得扞格不入。孔明一但判定马谡死刑时,马谡应身在何方呢?有自由身及禁锢的不同,首先是自由身的评估,如果马谡出入自由,不被限制行动,惊闻死亡最后通牒时,会乖乖的在家坐以待毙等死呢?还是因惧死而逃亡他乡呢?
所以判死刑前会囚禁犯人的惯例,就是恐有逃亡之虞。其次就是禁锢以判刑处死,先关再杀,所以先下狱,被判处死,后来物故。
逃亡不一定就不一定必活不死,逃得再远,也是有追捕回笼的可能。因此发生逃亡不代表「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虽然可能一逃不复返,亦有极大可能被缉捕归案。
从反面来质疑马谡没被孔明戮死的话,那么同次战役的东路箕谷带兵官赵云虽敛兵固守,亦受贬官之罚(从征南将军贬至镇东将军),孔明本人也自贬三等(辞丞相降为右将军,但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那么西路街亭带兵官马谡理应也有惩罪。所以马谡若未受死,也应受贬官,但是却无马谡贬官的记载,总不至于马谡打败仗还浑然没事吧?
记载马谡逃亡,只是曾经,后来还可通缉被捕。至于被关不是致命的主因,就算要死也得因为其它原因而死。唯一可以致死的真正原因,只有判刑定谳,而且执行服刑。曾经逃亡、下狱后死及判刑受死等这三段不同的说法若要串起来,也绝非不可能。逃亡与下狱之间就没有冲突,马谡可以先逃亡,再被捕回笼受刑。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哪一章
第96回
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可事实上诸葛亮没有挥泪斩马谡,事实上,马谡在失街亭并没有像广为流传的那样去诸葛亮那里自缚请罪,恰恰相反,他选择了逃跑。后来,马谡被子辑捕归案,诸葛亮判处死刑。但还没有来得及执行,马谡就在狱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挥泪斩马谡的事。与马谡关系很好的向朗(向宠的叔父),在马谡潜逃后,因知情不报而被革职,无所事事达二十年之久。(按)此论所据,见《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朗素与谡善(街亭之败)谡逃亡,朗知情不举......免官还成都......”。又同书《马谡传》:“(街亭之役)谡为郃所破,士卒离散,........谡下狱物故。”但是, 同书《诸葛亮传》有“戮谡以谢众”的说法。《三国演义》就是抓住了这句话,编成了故事。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其实诸葛亮斩马谡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历史上在街亭失守后,马谡根本没见到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狱里了。
三国中失街亭的原因?
错是错在
马谡没用
真正理解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奥义
才输了!!
但是也是没办法的事
但是
诸葛亮跟本就没有别的人可以排到
街亭
也别有其他人比得上马谡了
其实马谡并没三国演义里面写得那么
迂笨!!(在诸葛亮平定蛮方的时候
马谡的计谋多次与诸葛亮暗合
所以这里诸葛才排马谡去的)
当然
即使营寨没扎在山上
他们也不一定是
司马懿的对手
除非
诸葛亮亲自解围
不然也是被司马懿围死
毕竟他们只有几千兵!寡不敌众啊
诸葛亮北伐失败,马谡痛失街亭的背后有什么地理上的原因?
刘备去世后,刘禅尚在年幼,蜀中叛乱频出,北有曹魏虎视眈眈,东边孙权也对益州沃野垂涎三尺,光复汉室的大任就落在诸葛亮身上了。准确来说,是以徐州人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担负着光复汉室的重任。荆州派虽说掌握着大权,但是权力还是遭到东洲派和益州本土派的掣肘的。以荆州人李严为首,里头清一色荆州人的东洲派目的是打东吴,夺回荆州,而益州派是希望荆州派和东洲派都离开,别在这里抢食。但是诸葛亮做了一个举动,拉拢了益州派,说服了东州派。当时诸葛亮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南中地区蛮人受东吴蛊惑支持,给蜀汉朝廷捣乱骚扰,诸葛亮派本派邓芝去东吴修好,重建了孙刘联盟。好处有三,一来解除了孙权来自东边的威胁,二来蛮人没有孙权的粮食支持,被诸葛亮平定。平定了蛮人,荆州派算是和益州派和好了。三来曹丕听了,高血压一发作就要拖着垂死的身躯伐吴。诸葛亮在平定南中的过程中,马谡在诸葛亮身边常常出巧计。平定南中蛮人之后,听了马谡的建议,发展了南中的经济和农业,同时蜀军也获得了比铁甲轻巧但更能保护身体的犀牛铠甲。本文要说的主角便是马谡。马谡是荆州派,出生于襄阳,就是今天的湖北襄樊,东汉末年属于荆州。当年曹操还没进攻刘表的时候,是诸葛亮招揽的青年才俊,当时诸葛亮为刘备招揽的青年才俊中以马氏五常最为突出,马谡是五弟。当时刘备47岁,诸葛亮27岁,马谡18岁。在刘备拿下荆南四郡的过程中,拿下益州的过程中,马谡起到了一个运筹帷幄屡出妙计的作用。刘备拿到了荆州,益州之后,57岁的刘备开始和曹操来了一场为时两年的豪赌,在这场豪赌中,法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诸葛亮四处奔走筹备粮饷,赵云张飞决战阵前千辛万苦,老将黄忠拿下定军山斩了曹操表弟夏侯渊,小将魏延屡出游击战奇兵,偷袭曹军粮道和哨兵。终于以曹操的撤退,打赢了汉中之战。在汉中之战的过程中,刘备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只会夸夸其谈,但是诸葛亮没有在意,以为是南方人北方人的思维观念不同,毕竟马谡在荆南,益州表现都挺好的。咱们说回诸葛亮平定南中,马谡又立了大功,诸葛亮对这个小自己9岁的才俊很是喜欢。曹丕死后,曹叡又攻东吴,诸葛亮乘曹魏进攻东吴之际起兵北伐,马谡和诸葛亮商量了用新城孟达在东南方向牵住魏庭,孟达死后。让赵云出褒斜道佯攻郿县威胁长安,魏庭震动。魏庭为何震动?因为关中魏军被调到前线打东吴了,曹真调雍凉之兵回援关中。就在曹真和赵云血战的时候,诸葛亮主力突袭雍凉,拿下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姜维一开始是不想投降诸葛亮的,被马谡一番话感化成了大汉忠臣。这时,马谡威望达到顶点,诸葛亮越发器重马谡。马谡更是逢人就夸这是自己给丞相出的计谋,丞相有事都找我商量。另外,魏延和同僚之间的关系不好,但是马谡知道魏延的作用,和魏延也私交甚好。当时陇右地区有五个郡,还有两个郡还在抵抗,尤其是陇西郡。只要拿下了陇西郡,蜀汉就能和胡人接上线,一来能得到雍凉和胡人的好马,二来诸葛亮已经和胡人说好了,让胡人帮助自己训练一支骑兵。雍凉地区有好马不假,但是土壤贫瘠,粮食短缺。而拿下陇西郡的关键在于切断城里的粮食来源,保证自己的粮食供应,祁山道的街亭重中之重,街亭是雍凉和关中的交界点,守住街亭10天半个月,姜维就能快速拿下陇西。守住了街亭1个月,陇西郡不攻自破,还能彰显蜀军仁德。再说曹魏方面,雍凉之兵都被调到关中被赵云牵着脱不开身,曹叡无法,带中原之兵亲自来到长安,让曹操时期的老将张郃用中原之兵换雍凉之兵杀回去。诸葛亮算到张郃会走祁山道,祁山道有个要点,就是街亭。这个时候,诸葛亮走了北伐中的一步错棋,派马谡守街亭。是马谡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请命的。诸葛亮的想法是培养马谡做接班人,所以让马谡带领2万人守街亭。但是街亭防守重中之重,诸葛亮亦不敢疏忽大意。他派原来在曹操关中军中服役,汉中之战投降过来的王平做马谡副手协助马谡守街亭。为了以防万一,万一魏军看到马谡大军不正面进攻绕过祁山道,诸葛亮命令高翔率领5000人屯驻在临渭以北、街亭以左的列柳城接应马谡。又命魏延率领5000人在街亭之右的山谷之中接应马谡。万一马谡接敌好互为犄角防守,万一街亭南北接敌,马谡也可以救援。马谡知道丞相在大局上的用意,但是马谡忽视了细节,到了街亭后,不顾王平屡屡劝说,没有选择当道险要处下寨,而是在道路南边的一座山上驻兵。他的理由是居高临下,可以冲击魏军,可以向魏军射箭。王平没有办法,一方面向马谡要了1000人,驻守道路,另一方面火速派人把情况告诉诸葛亮。但是时间来不及了,传令兵从街亭骑快马到陇西郡要一天,传令兵刚把消息传给诸葛亮,诸葛亮赶紧让杨仪去换回马谡,但时间来不及了,张郃大军已经到了马谡山前,看到马谡这样步防,就笑马谡愚蠢,断了马谡水源,马谡本以为军队缺水能破釜沉舟,但是水和粮食对人的身体是不一样的。蜀军立马大乱,马谡好不容易突出重围。但这个时候,马谡又犯了个错误,他和几位主帅放弃士兵逃走。正当张郃想继续进攻时,王平摆了“空城计”,让仅有的1000人擂鼓助威。张郃觉得街亭如此重要,蜀军后面肯定还有大军,加上夜幕降临,就没再进攻。而王平接应到马谡及其败兵后,就留下路障撤退了。因为天亮了,这1000人就暴露了,根本挡不住张郃大军。同时,郭淮大军也到了,击破列柳城高翔,而魏延的游击战对张郃大军根本构不成威胁。诸葛亮无奈,带着三郡百姓回到汉中,陇西三郡虽然可以凭城墙防守,但土壤贫瘠,粮产低下,久了蜀军就断粮了,不撤不行,第一次北伐就这么失败了。准确来说,因为第一次北伐给了曹魏突然性,曹魏才触不及防,以后诸葛亮姜维每次北伐,曹魏都有准备,所以收效甚微。因为马谡的失误,诸葛亮原本想起码挡住魏军10天的计划2天不到就失败了。诸葛亮不得已挥泪斩了马谡,同时斩了支持马谡上山下寨的人或斩首,或罢官或抄家流放。陈寿的父亲也被牵连到,陈寿家家道就此中落,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对蜀汉政权就没有好感。那么问题来了,马谡为什么非要在山上下寨呢?这个叫什么,叫蝴蝶效应引发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加上诸葛亮一天不如一天的身体,大汉还于旧都的希望,化作了泡影。